办公室里的私生活影响力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yh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西服套装以最明确的方式告诉我们,职场和家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地方,但人们状态的切换远没有换一身衣服那么简单。
  8小时上班时间,没有谁能保证不掺入丝毫职场之外的生活议题。这些私人生活,通常会成为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润滑剂。在彼此的倾诉中,团队的支持、信任和情感的浓度与日俱增。但另一方面,滋生于生活的某些“缺点”原本无伤大雅,而一旦被投射到职场环境中,其杀伤力无形中就会被放大N倍。
  失去界限的话题要及时喊停
  茶水间是新妈妈们的根据地。话题从疫苗到奶粉,再到产后恢复,她们兴致高昂地展示自家孩子的照片,热烈地分享着童言无忌的种种笑话。孩子这个共同话题让写字楼里原本略显生疏的女同事之间顿时有了连结,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密度也与日俱增。
  如果事态止步于此,对这些刚刚步入人生新阶段的职场女性来说,无疑会在职场关系中获得加分。不幸的是,一些年轻的妈妈没办法及时喊停。她们沉浸在自己新角色的无限喜悦中,并时刻准备着把这份喜悦传递给同事、上司、客户和每一个见到的人。
  很多人或许都遭遇过类似的尴尬。见到休完产假刚上班的女同事,礼貌性地随口问了句“孩子还好吧”,对方便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拉着你说个没完。她们会掏出手机,把孩子的照片一张张翻给你看,等着你说些“太可爱了”之类的客套话。
  至此,这些失去界限感的新妈妈彻底破坏了自己的职场形象。私人生活无节制地入侵职场,不仅会让人心生反感,更严重的是,在领导和同事眼中,曾经那个干脆利落的职业女性,如今彻底变成了碎碎念的“孩儿妈”——随之而来的印象则很可能是琐碎、拖沓和心不在焉。
  倾听并关注办公室里每个人的生活片段,意味着你有机会以最无害的方式和同事们迅速打成一片,成为最讨喜的“周到先生”或“乖巧小姐”。但千万要适度,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比如有一种“话题女王”,她们通常很热心,说起衣食住行也头头是道,是典型的“百事通”。只是,她们总喜欢成为主导,扮演办公室里的焦点人物。不管别人说起冬季护肤还是孩子上学,她们一定有不同意见,然后再话锋一转扯到自己身上,上演“持久战”。
  惹人厌烦之处也正在于此。因为一个永远只关心自己的人,是无法与别人长期和睦相处的。或许她在胜任工作上没什么大问题,但笃定已经或即将成为办公室里不受欢迎的那一个了。
  被职场放大的个性标签
  私人生活在办公室的影响力,有时候并不局限于话题本身。很可能因为你在处理家事时的行为和态度,被同事们贴上了某种概念化的标签。
  上下班由男友接送的小美女,很容易被解读为娇生惯养的大小姐;每逢加班必向老妈请假报备的“妈宝男”,大多数缺乏主见;全权负责家庭装修各项事宜的女上司,多半强势到令人发怵;三天两头丢钱包掉手机的小迷糊,工作起来也一定让同伴提心吊胆。
  生活场景中的小细节,就这样映射在了办公室里,成为你职业状态的底色。哪怕是误解,也无从辩驳,无力摆脱。谁都会说“对事不对人”,但更多时候,我们又都忍不住把别人处理某件事的方式归纳、提炼、总结,上升为个性特点和个人品质。而生活中的这些“缺点”一旦被投射到职场环境中,其杀伤力无形中就会被放大N倍。
  某朋友有个习惯,面对指责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解释——本来我是想按计划办的,没想到突发了意外,就只能这么做,所以不能怪我……她不停地摆事实讲道理,甚至不辞劳苦地找来人证物证,只为澄清别人哪怕是一句出于无意的指责。
  这样的“缺点”在生活中无伤大雅,但在职场上很容易被解读成逃避责任——无疑,这是职场大忌。那个被我们戏称为“解释系”毕业的朋友,尽管她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自己的职业经历中,有哪次真的推脱过责任、抱怨过同事,但实际情况是,每次项目分组时她永远是被挑剩下的那一个。
  微博的普及给了同事们进一步了解你私人生活的机会,也帮助他们在内心不断积累素材,以便更精准地分析出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人始终在转发,态度暧昧从不作评价;有人针砭时弊,看到什么总喜欢骂上几句;有人风花雪月,永远摆出一副文艺范儿;有人家长里短,絮絮叨叨中五味杂陈。如果你留意一下同事们的微博,大抵能发现他们工作之外的另一面,从而印证或者动摇此前你对他们的认识。
  当然,生活琐事也能把你的闪光点折射到职场上,比如宽容、乐观、细致、合作、有主见同时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等。或许在你无意间讲述自己的一次旅游或地铁见闻时,这些特质已经被同事们捕捉到了。
  人际距离最考验情商
  同学小Q是某500强外企的白领,她的同事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平日里精明能干的姑娘,下班之后是个活在二次元里的萌妹子。
  小Q在办公室里从不谈论动漫的话题,微博好友也剔除一切和工作有关的人,只向家人、朋友、同学开放。在微博里,她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生活——周末漫展、郊外Cosplay,以及只有她们那个圈子里的人才看得懂的语言——从不担心被同事看到自己这么“不靠谱”的一面。
  对大多数人来说,把工作和私人生活像这样截然分开还是有难度的,更现实的处理方式是恰当协调二者的关系,妥善把握人际交往的界限,让职场中的私人议题尽可能发挥正向的作用。
  第一,要避免成为中心人物。办公室私生活话题交流的最理想状态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但又都懂得适可而止。如果谁非要在这时候出风头,成为焦点人物,那么在赢得注意力的同时,危机也会一起降临。一旦成为工作之余同事间的主要八卦对象,不仅私人生活的空间被挤压、侵占,更重要的是,即便工作成绩再出色,也很少会有人关注到你的努力。
  第二,要注意话题的交流尺度。在办公室这一特定场景下,私人话题的尺度是需要严格限制的——它只是工作之余调节气氛的茶点,切忌无限度展开,把同事当成私生活垃圾桶或者拉住别人刨根问底都是一种冒犯。就像有同事年假归来,兴高采烈地分享旅途故事,如果这时你跳出来愣头愣脑地问一句“跟谁去的”或者“花了多少钱”,都很可能是谋杀话题的失当行为。
  第三,要保持同事间相处的距离。人际距离最考验情商,远了难免生疏,但走到多近才合适,则要看彼此的气场能否契合。和同事这种带有限定身份的人相处,亲密无间是需要警惕的。私人关系再好,也改变不了你们在职场上共事的身份,这二者之间可以有交集,也绝对有各自独立的部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尊重职场规则。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要相信所有的“不允许”都是无数先人总结出来的惨痛教训,是工作流程正常运转的制度保证。如果公司明文规定不许员工之间谈恋爱,或者禁止上班时间打私人电话、闲聊八卦话题,就算你不理解,也务必尊重并且严格执行。
  (苏童摘自《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职场上应该注意什么,我想来想去,还是说说好习惯吧。在职场求生,养成好习惯是很重要的。  第一个习惯是及时。收到的邮件,24小时内一定回复。约好了会议,要及时赶到,交通拥堵、闹钟没响不是借口。  第二个习惯是学习。一年至少要读4本严肃书籍。严肃书籍的定义是,不是通常在机场能买到的,不是近5年出的,不是你看了能不犯困的。  第三个习惯是动笔。在现在,能想明白、写清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眼高手低的年轻人越
期刊
负能量从我小时候就陪在我身边,虽然当时我完全不认为它是什么好东西。  我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县城还没有辅导班,每到寒暑假,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外,我爸还会另布置作业给我,通常是一天写一篇作文。我写过头3天之后,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于是冥思苦想、东拼西凑,拿给老爸看时,他会说:“前面两篇还能看,后面就越来越差劲了。”他有时去朋友家做客,回来后就对我说:“我今天看了XX的作文了,人家比你小两岁,水平却够你
期刊
最近收到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的邮件。  大约10年前,我家做了一个月的Host Family(交换生接待家庭),一名来自德国的中学生住在我家里,她的名字叫薇弗卡。虽然一起生活了一个月,但是德国人太过严谨的性格,加上非母语交流,我们之间并没有变得很亲密。  薇弗卡离开北京后,我们之间保持着邮件沟通。从她的邮件中,我知道她在离开中国后又寻找了两个类似交换生计划,在每个国家住上几十天,了解这些地方的普通
期刊
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曾当选为《亚洲周刊》“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而她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已故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  1952年,李银河出生在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她在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少年时代被一列火车拉到内蒙古兵团,后又到了山西,度过了5年知青生活。1974年,作为工农兵大学生,李银河被推荐到山西大学历史系。197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光明日报》工
期刊
新年好运来敲门,你应该散发哪种吸引力才能让它来得更快,给你的2013带来更多助力呢?  Q1光临你的好运是哪种?  1. 如果可以,你希望拥有哪种魔法?  A. 飞天术  B. 点石成金  C. 心想事成  2. 你会选择跟随下面哪位学习魔法?  A. 当然是哈利·波特  B. 伏地魔,他最厉害  C. 校长邓布利多  3. 如果你成为故事里的人,你觉得自己应该是:  A. 被爱得死去活来的那个,
期刊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每天的播出时间只有5分钟,却稳居收视率的前几位,即使现在人们有那么多渠道了解天气信息,即使大家说得最多的是“天气预报越来越不准”,但每晚7点半的这5分钟,还是有无数人守候在电视机前。  明天的天气是个秘密  现在的人也许无法想象,在60年前,明天是啥天气这件事,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还是个被严格管制的军事秘密。1949年12月,新中国第一个国家气象机构成立,那时候它的名字是中央人民
期刊
同一件事,员工眼里是这样,老板心中是那样,“异想”世界每分钟都在办公室上演。能看到老板所想的,你就站在了老板的高度。  关于工资  员工:我没有迟到没有早退,领导让做的我都做了,再辛苦的活儿我也做了,1年了我应该涨工资。  老板:做的活儿还是这些活儿,水平还是这个水平,让我怎么给你涨工资?生意那么难做,也不见你们多操一点儿心,如果你真能干,我能不给你涨工资吗?  关于公平  员工:这件事儿的起因是
期刊
如果在一年前提到马苏,你对她的印象可能只是许合子、关萍露或者“孔令辉女友”,但因为2012年的全面爆发,马苏有了更多让观众熟知的“代号”。2012年,是马苏出道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她有8部电视剧播出,被称作“新晋电视剧女王”。手持“最受观众喜爱女演员奖”的小金人,她终于明白:时间总会慢慢给人恩赐。  观众席到领奖台的距离很近,但我走了很远  也许是第一部戏太过顺利,让她以为自己能成为赵薇第二,没想
期刊
不知道打什么时候起,“二”变成了夸人的话。无数文艺青年前仆后继地给自己贴上“二”的标签。其实,这个字很多年前一直作为骂人的话被广泛使用。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个女同学因为经常语出惊人,老师总当着全班数落她:“说话不走脑子。”她到底说了什么,我现在记不清了,但每次全班都哄堂大笑,好像鼓励老师点评得对。但其实同样的事、同样的想法我们都有过,只是从来不说,还惯用哄堂大笑来把自己撇清,显得我们不“二”,
期刊
在情感生活中,我们通常都希望得到一种信心,和爱人手牵手直奔美好未来。然而相处久了也可能会面临情感危机,这时我们却常常埋怨他人或自怨自艾,其实更好的方式是不妨先问问自己: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种自我追问的方法看似简单,却能帮我们拂去表象,找出和爱人之间真正的问题所在。你可以尝试下面这种简单的方法,自问自答,探究真实的自己,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使用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清楚该问什么样的问题,不该问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