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题型,说明文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出题角度更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以前考查中强化的文体知识也被淡化了。对于阅读相关的说明文知识,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中学生 说明文 学习技巧
现在初中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是非常薄弱的,这无论从课本上的课文分析,还是每次考完试后的试卷评析都可以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看,说明文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纵观近年来的各地中考题型,出题角度更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以前考查中强化的文体知识也被淡化了。对于阅读相关的说明文知识,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那么说明文是怎样一种文体。它又有哪些特点呢?如何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呢?以下就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实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因此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按照说明对象可以把其分成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如《松鼠》介绍了松鼠的外貌、生活习性、经济价值等,它就是一篇事物性的。而《向沙漠进军》阐释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就是事理的。按写作方法分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人物、事物和知识,说明事物的变化和事理,这类文章要求具体性、科学性和浅显易懂,所以又叫平实说明文。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语言平实简洁,科学性、知识性较强。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文,它的特点是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等方式,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如《松树金龟子》等。但仅靠这一点知识还是远远不行的。要掌握阅读该类文章的技巧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一、抓住特征,巧把握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如人物简介类;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特长。再如自然现象及科学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和害处等等。
二、理清顺序,巧寻支点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说明文都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说明顺序的,所以不同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阅读说明文,要懂得安排安排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一是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总体到局部,依次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在园林、建筑物等。如《巍巍中山陵》就是用空间顺序介绍其各处构造的。二是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作为说明顺序的。这种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的变化情况。如《凡尔赛宫》在介绍其今非昔比的地位时,用的就是时间顺序。三是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三、把握结构,巧分析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如《苏州园林》采用的就是总分式;《看云识天气》却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二是递进式。各層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理、由表 及理、由现象到本质。如《向沙漠进军》就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三是连贯式。即各层之间是按照事物的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介绍产品制作时采用的多是连贯式。总分式结构常用于逻辑顺序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递进式的结构多用于从现在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连贯式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另外还有并列式的结构,多用于使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四、语言准确,巧探究
说明文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主要表现在词语的修饰和限制成分的运用。有的用数量表示,主要 用于说明数量的特征;有的用动词、形容词表示,主要用以说明事物形态方面的特征;有的用名词表示,主要用于说明事物的性质和领属关系方面的特征。语言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拟人化的说明手法,是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之一;贴切的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引用说明法的运用,对有些事物的说明,适当引用有关资料作说明的依据或充实说明的内容,既能加强说服力,又能增加文学意味,引起读者的兴趣。如《苏州园林》的语言就是既准确又生动。
五、理解表现手法,巧评价
说明文当以说明为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的运用,关键在于处理好它们间的主次关系,即说明文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为说明服务。这是说明文表现手法的灵魂。还是以《苏州园林》为例文中对花草的说明,其间描写、议论互相交融,有机结合。如写藤萝一处,把藤萝开花的赏心悦目用描写的手法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接着又用了议论的手法评价。
所以阅读这类说明文时,既必须牢牢把握说明内容的实质与要点,又要切实领会说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组合。笔者相信按照这样的步骤去让初中学生去学习、领会,从而去实践。他们一定不会再为阅读说明文而犯愁,更不会因为考试时该项的过于丢分而气馁。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刘增利.《倍数学习法》(七年级下).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
[2]洪宗礼.《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中学生 说明文 学习技巧
现在初中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是非常薄弱的,这无论从课本上的课文分析,还是每次考完试后的试卷评析都可以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看,说明文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纵观近年来的各地中考题型,出题角度更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以前考查中强化的文体知识也被淡化了。对于阅读相关的说明文知识,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那么说明文是怎样一种文体。它又有哪些特点呢?如何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呢?以下就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实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因此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按照说明对象可以把其分成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如《松鼠》介绍了松鼠的外貌、生活习性、经济价值等,它就是一篇事物性的。而《向沙漠进军》阐释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就是事理的。按写作方法分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人物、事物和知识,说明事物的变化和事理,这类文章要求具体性、科学性和浅显易懂,所以又叫平实说明文。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语言平实简洁,科学性、知识性较强。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文,它的特点是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等方式,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如《松树金龟子》等。但仅靠这一点知识还是远远不行的。要掌握阅读该类文章的技巧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一、抓住特征,巧把握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如人物简介类;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特长。再如自然现象及科学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和害处等等。
二、理清顺序,巧寻支点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说明文都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说明顺序的,所以不同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阅读说明文,要懂得安排安排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一是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总体到局部,依次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在园林、建筑物等。如《巍巍中山陵》就是用空间顺序介绍其各处构造的。二是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作为说明顺序的。这种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的变化情况。如《凡尔赛宫》在介绍其今非昔比的地位时,用的就是时间顺序。三是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三、把握结构,巧分析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如《苏州园林》采用的就是总分式;《看云识天气》却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二是递进式。各層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理、由表 及理、由现象到本质。如《向沙漠进军》就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三是连贯式。即各层之间是按照事物的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介绍产品制作时采用的多是连贯式。总分式结构常用于逻辑顺序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递进式的结构多用于从现在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连贯式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另外还有并列式的结构,多用于使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四、语言准确,巧探究
说明文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主要表现在词语的修饰和限制成分的运用。有的用数量表示,主要 用于说明数量的特征;有的用动词、形容词表示,主要用以说明事物形态方面的特征;有的用名词表示,主要用于说明事物的性质和领属关系方面的特征。语言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拟人化的说明手法,是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之一;贴切的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引用说明法的运用,对有些事物的说明,适当引用有关资料作说明的依据或充实说明的内容,既能加强说服力,又能增加文学意味,引起读者的兴趣。如《苏州园林》的语言就是既准确又生动。
五、理解表现手法,巧评价
说明文当以说明为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的运用,关键在于处理好它们间的主次关系,即说明文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为说明服务。这是说明文表现手法的灵魂。还是以《苏州园林》为例文中对花草的说明,其间描写、议论互相交融,有机结合。如写藤萝一处,把藤萝开花的赏心悦目用描写的手法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接着又用了议论的手法评价。
所以阅读这类说明文时,既必须牢牢把握说明内容的实质与要点,又要切实领会说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组合。笔者相信按照这样的步骤去让初中学生去学习、领会,从而去实践。他们一定不会再为阅读说明文而犯愁,更不会因为考试时该项的过于丢分而气馁。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刘增利.《倍数学习法》(七年级下).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
[2]洪宗礼.《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