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审美教育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2433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审美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中学语文教育又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本文就从探讨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着手,结合当下语文美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强化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 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
  一、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是一种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意识、能力锻炼、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的教育。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教育改革也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语文课程标准》就鲜明地提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号召,强调“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显而易见,新时期的语文教育不会只局限于传授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它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审美教育,把学生的个性、人格、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与审美教育进行融合,教育学生怎样感知、领悟、评价美,进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以培养出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是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审美能力的养成和发展对于人改造客观世界以及人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人遵循美的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而只有懂得美并能够积极创造美的人,才能成为恩格斯所说的“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正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功能,它能给学生“一颗丰富而充实的心灵”,能让学生产生“对客体合规律性与主体合目的性相统一的主体感受”,不仅可以完善语文教学,而且还能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情商发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理想健康的人格。
  (三)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是由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语文教材中一篇篇优秀的文本是由文字构成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是自然美、人文美的综合体现,这就决定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涉及审美,换句话说,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教育优势,从课文阅读、字词分析、语言表达、结构构建都是无形中的审美,学生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提高了审美鉴赏力;另外,语文教学目标中的字词识别、语言运用、作文写作就是学生创造美的活动,更是审美教育的质的飞跃。因此,无论是语文文本的审美属性或是语文教学的内在需求都决定了须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
  二、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审美教育弱化
  由于学校过分强调升学率,很多中学紧跟中考、高考这一“指挥棒”,考什么才教什么,对语文这一学科缺乏应有的重视,一味地实行“应试教育”,因此,学校教务处在编排课程表、制定教学计划时语文课时量也会有所减少,更提不上对审美教育的加强和重视了;另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竞争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整个社会的功利性。这种急功近利式的教育方式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氛围并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快速的转变,而要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在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上进行调整。
  (二)教师审美意识淡薄
  谈到审美教育,许多教师要么认为它捉摸不定、高不可攀,要么觉得它无所适从、毫无定法,所以不少教师还是倾向于运用落后的教学手段,“满堂灌”“题海战术”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内容只是注重生字生词、段落篇章、文章背诵,甚至一些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完全按照升学考试大纲的构成将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肢解,传授所谓的“应试技巧”,语文教学的吸引力下降,机械呆板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生获得审美熏陶的主要途径和来源被人为地破坏,也就隔断了他们通向审美殿堂的通路。此外,从研究审美教育的现状来看,关于美育重要性的研究居多,而对指导学校和教师的美育策略研究就相对很少,虽然在语文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在大学期间都学过美学这门课程,但他们对美学教育这一领域却了解较少,缺乏理论积累和具体实践运用,上述因素都制约了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学生审美能力低下
  中学生年龄大致从十二岁到十八岁,正处于人生中的叛逆期,思想未免不成熟,看待问题也不全面,尤其是独生子女居多,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荣誉感,加上对青少年进行的美育引导不够,他们的审美能力正在衰退,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出现了偏差。部分中学生摒弃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古典的书画音乐、严肃的诗歌小说、传统的曲艺、健康的影视等一概麻木不仁,却以追求所谓的新潮、前卫、另类为美,过分标新立异、行为怪异。恰逢当今社会正处于各种观念急剧变化的历史转型期,人们的意识作为物质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会随着物质生产的改变而改变的,随着整个社会实际的发展而发展的,这些复杂而深刻的变革无疑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责任意识、生命意识、团体意识相当淡薄,而这些正是审美教育的重点,也是中学语文审美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强化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针对当下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结合当前形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 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1. 朗读法
  朗读法指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我国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才可以深刻领会课文文本的意义、气韵、节奏、美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增加学习兴趣,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比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春》就很适合运用朗读法,教师可选择播放示范磁带,也可让普通话好的同学先范读,接着教师对朗读方法进行指导,“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表达盼春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可用明快的语调朗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语调随着内容的不同而不断变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美、品读美,从而激起不同的审美体验,达到提升审美感知力的教学目的。   2. 情境法
  古代思想家、教育学家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其实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情境教学法的精髓。情境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诸如用语言描绘情景、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都是情境法的具体运用。比如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表达的是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诗人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而对于人生阅历极浅的中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这种游子心情,因此在讲授这首诗歌时可先让同学们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引领学生逐步进入意境,接着介绍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资料和诗人的生平简历,让学生体会游子那柔情真挚的思乡之愁,最后插入当前两岸形式分析,点明我们党和政府正采取积极措施,促使两岸和平统一,两岸前景一片光明。这样就能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重点,感知诗歌中那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意境之美。
  (二) 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1. 研析法
  研析法就是要对课文细细品读、咬文嚼字、仔细推敲。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的篇章用字凝练传神,有的句式优美多样,有的对话个性传神。在教学过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审美鉴赏力。如在诗歌教学中倾向于锤字炼句,在散文教学中较倾向于句式的锻炼,在小说教学中较倾向于人物塑造,“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这样方可使学生充分回味语言的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却跳出了俗套,一直被人传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比喻中蕴含美丽的想象和对未来的憧憬,字里行间流露出美好的春意。“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也在萧瑟阴冷中透出了一份暖意。诗人把漫天的风雪变成了让人欣赏的对象,整首诗充满了壮逸的情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 比较法
  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的一种基本方法,我们正是通过有目的的比较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作品,大都是传诵已久的名篇佳作,每一部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都是作者的匠心独构,要在文章中发现作者营构的奥秘,发现通往作家内心的幽密殿堂,比较阅读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通过正反异同等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可以开拓思路,举一反三,有效地提高学生求同存异、积极思辨的能力,使学生增强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加深对文本底蕴的理解,语文学科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韩愈的阳刚雄健、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婉约含蓄、苏轼的豪放不羁;如“大漠孤烟直”雄浑阔大、浩渺无穷的意境与“枯藤老树昏鸦”凄凉孤寂、悲愁不已的意境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在中学语文审美教育中,比较法也是许多教师青睐的方法。
  (三) 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1. 想象法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由此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文学欣赏来说更是如此。语文教材是由一步步优秀的文学作品构成的,文学作品是由语言文字创造出来的,而语言描述只是一种间接的形象感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带动学生填补语言之外的“空白”和“言外之意”,这样才能是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把学生引入崇高的美的意境。如在讲授《祝福》一文时,对于祥林嫂的形象分析教师可带领学生从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来分析。在讲到祥林嫂念叨阿毛时,让学生想象:假如阿毛没有夭折,祥林嫂的命运会怎么样?在讲到祥林嫂捐门槛时,让学生想象:假如没有“柳妈说鬼”这个情节,祥林嫂的命运会如何?在讲到最后一次祝福时,让学生想象:假如四婶在祭祀时没有打击祥林嫂,祥林嫂的命运又会怎样?通过这些假设,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参与意识,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假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2. 写作法
  写作是审美教育中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它是信息的输出阶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体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学生把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的美用文字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是语文审美教育质的飞跃。为了便于具体操作,我们可让全班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及时发现、捕捉、感受生活中的美,为语文写作积累素材,养成记录美的好习惯;也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比如春游、考察、联欢等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为了便于操作,教师也可选取一本著作,组织学生阅读、写读后感,然后全班进行写作评比,提供无数创造美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自觉地有意识地把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晏慧琼.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
  [2]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M].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国敏. 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C].广西师范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要求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从形式到内容入手,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形式上要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用心去体会,愉快地完成各项作业,因此,依据新课改的要求,课外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关键词】语文作业 创新设计 指导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
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众所周知,证券具有风险和收益的双重特性,投资者为了分散风险,一般选择采用投资组合的形式持有证券。此外,证券市场极其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2014年8月至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
【摘 要】时代在发展,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再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新的教学形势要求老师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把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畅游。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的开放性教学的尝试
陶先生说:语文就是指“说话”和“写作”。一语中的地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极致。“说话”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说话的最高表现形式。一般学生都喜欢说而不是写。所以,老师最好不要一提到作文题目就让学生去写,这样过于浮躁与突兀,只会增加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进而产生厌烦感。  基于这种现状,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写作想法。但要想得到他们的宝贵想法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老师从多元化的生活资源中去引导
胎盘是构成母体与胎儿间联系的重要结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时,母体及胎盘处于低水平炎症状态。探究妊娠期糖尿病的胎盘免疫细胞功能变化,有望揭示胎盘免疫细胞在妊娠期糖尿病病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但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极为突出,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较大。本文分析数学成绩产生下滑的原因,积极寻求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 成绩下滑 原因 对策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内容多,课堂教学容量大,知识的抽象性独立性都强,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高中数学时要多思考,多练习。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
【摘 要】“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的四大内容。之所以把“听”放在首位,其原因是英语“听力”在四大教学内容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英语的听力教学呢?本文所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  【关键词】听力教学 改变观念 创新方法 听说结合  英语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说”
美国哈佛大学具有高获利的基金管理模式以及风险管理的经验,并且于1974年设立哈佛大学管理公司(HarvardManagement Company),负责处理该校庞大的校务基金,近年来更维持16%以上
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PLs)持续性阳性情况下,以病理妊娠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或不伴血栓形成者,称为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