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精神决定着人的发展的高度。美术教学中要把人类文化作一个大的背景,在教材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材教学的每一单元既设计学科知识,又要渗透人文精神。
只有在高中美术教材教学中高度重视人文精神,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思想、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从人文精神的内涵谈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认知美术与文化的关系,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在艺术修养、审美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文素质 美术教学 培养 审美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法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由此可见,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审美观念是美术学科追求人文素养的核心。同时,美术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已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下面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提高现代型新教师的人文素质。
美术教师不管在思想观念上,还是知识结构上都要不断地更新改进。现在的中学生拥有比任何时代的学生都多的知识和信息,作为教育者更不应墨守陈规。其次,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人文精神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自觉、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发觉人性的闪光点,做人文精神的示范者和哺育者,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人文型、学者型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美的熏陶,不光说教,不靠灌输,把教学内容中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悟美、发现美,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重视哲学、历史和文学等人文学科的教学。改变专业课单一的局面,增设像中外艺术史、艺术欣赏之类的包含人文思想的课程,适当扩展专业课的门类,使学生能接触较为广泛的知识,积累全面的人文素养,为他们今后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谐进步。
美术活动最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
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要的艺术单元模块
课程的设置以学生需要、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深化艺术教学改革,推进课程与教材新体系的构建,使艺术课的价值与功能更大地体现出来,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学生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艺术课程改革经历了两年多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较大冲击,教学内容也有不少的更新,教学内容的设计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实际需要。
五、美术课程设计时注意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人文精神塑造的是一个民族健康的灵魂。高中美术为主的艺术课要注意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打动学生的心灵,每一个单元教学中既有基础知识,又要挖掘人文内涵。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精神世界、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在美术教学之外的常规管理上,引导学生品德、习惯、人格的完善,也是很重要的。
六、美术欣赏时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
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与故事。
七、把社区文化引进校园,做好环境资源的利用整和
艺术源泉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社区文化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学生与有质量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有零距离的接触,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八、注意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能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场合进行教学,除了在美术教室内欣赏制作艺术作品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电脑房上网查找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校园内进行写生、拍摄活动;在图书馆进行艺术书籍阅览;在本班教室内进行教室环境如何美化的讨论实践。艺术课一般没有课外作业,但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布置一些任务,如结合运动会、学农,让学生进行摄影;结合学生导报上的漫画及动漫故事创编启示,课堂中进行相关的绘画创作及故事编写;结合在科技大厅举办的摄影展,进行摄影观后感的写作练习。
美术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要求教师在教材使用、教学实施、学生学习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美术文化背景、内涵、利用环境资源,做好教材的校本化建设,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年龄性格特点、个别差异,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素质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3.《美术教育论》.王大伦
4. ]张兴华.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研究[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
只有在高中美术教材教学中高度重视人文精神,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思想、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从人文精神的内涵谈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认知美术与文化的关系,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在艺术修养、审美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文素质 美术教学 培养 审美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法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由此可见,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审美观念是美术学科追求人文素养的核心。同时,美术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已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下面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提高现代型新教师的人文素质。
美术教师不管在思想观念上,还是知识结构上都要不断地更新改进。现在的中学生拥有比任何时代的学生都多的知识和信息,作为教育者更不应墨守陈规。其次,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人文精神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自觉、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发觉人性的闪光点,做人文精神的示范者和哺育者,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人文型、学者型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美的熏陶,不光说教,不靠灌输,把教学内容中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悟美、发现美,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重视哲学、历史和文学等人文学科的教学。改变专业课单一的局面,增设像中外艺术史、艺术欣赏之类的包含人文思想的课程,适当扩展专业课的门类,使学生能接触较为广泛的知识,积累全面的人文素养,为他们今后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谐进步。
美术活动最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
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要的艺术单元模块
课程的设置以学生需要、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深化艺术教学改革,推进课程与教材新体系的构建,使艺术课的价值与功能更大地体现出来,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学生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艺术课程改革经历了两年多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较大冲击,教学内容也有不少的更新,教学内容的设计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实际需要。
五、美术课程设计时注意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人文精神塑造的是一个民族健康的灵魂。高中美术为主的艺术课要注意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打动学生的心灵,每一个单元教学中既有基础知识,又要挖掘人文内涵。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精神世界、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在美术教学之外的常规管理上,引导学生品德、习惯、人格的完善,也是很重要的。
六、美术欣赏时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
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与故事。
七、把社区文化引进校园,做好环境资源的利用整和
艺术源泉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社区文化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学生与有质量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有零距离的接触,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八、注意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能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场合进行教学,除了在美术教室内欣赏制作艺术作品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电脑房上网查找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校园内进行写生、拍摄活动;在图书馆进行艺术书籍阅览;在本班教室内进行教室环境如何美化的讨论实践。艺术课一般没有课外作业,但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布置一些任务,如结合运动会、学农,让学生进行摄影;结合学生导报上的漫画及动漫故事创编启示,课堂中进行相关的绘画创作及故事编写;结合在科技大厅举办的摄影展,进行摄影观后感的写作练习。
美术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要求教师在教材使用、教学实施、学生学习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美术文化背景、内涵、利用环境资源,做好教材的校本化建设,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年龄性格特点、个别差异,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素质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3.《美术教育论》.王大伦
4. ]张兴华.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研究[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