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_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的总和”。今天,笔者工作的大竹县作为川东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在实现中央的两个“百年目标”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加强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中的精神层面的部分。必须以意识形态中的高度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民头脑,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和谐、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让社会大众对文化的注重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让社会的文明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一、文化发展对社会进步具有重大作用的原因
  从根本来说,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大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任务。同时文化建设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建设成熟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小康社会建成后,现代化实现后更高的社会奋斗目标。
  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从历史方面来说是因为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是文明积累的基础,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个地区国家民族的生命力所在,是一个国家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要件。究其原因在于文化首先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在这种人文精神的引领下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的价值和作用是巨大的,它所带来的社会冲击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只需考察“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惊人变革,就可以生动地看到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先进文化的选择使我们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中国的成功为人类的民族解放和现代化进程增添了辉煌的范例;新文化运动的优秀分子对先进文化的选择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壮大,这个优秀的团体开创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崭新篇章,革命、解放、改革、发展书写了中国新的历史,终于拥有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力量。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对各种先进文化的选择使我们的党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上审视世界,发展自己,以极大的胆略与勇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就写下了世界文明史的辉煌篇章,也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做了最好的诠释。
  二、当前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应该是什么
  当前文化发展对我县社会发展最现实的需要是文化建设能够引领我县建设的“和谐社会”,这个社会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其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勿容置疑的。
  应该说,软实力这一概念说起来已不新鲜,实际上其内涵对于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并不特别新奇,以往我们说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强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德治国等等,其实都是在进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因为有这样的社会价值的判定,我们必须对于文化软实力建设引起高度的重视,从历史和现实看它必须把它作为大竹两个“百年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性任务和工作。
  三、如何增强大竹的文化软实力,服务两个“百年目标”建设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大竹当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这些问题细说很多但集中来说,现在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社会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合,造成二者脱离状态。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世俗化的思想传入中国,拜金主义严重,传统文化的精髓无法与市场文化相抗衡。老百姓处于一个相对的物质丰富,精神空虚的状态,急需相对应的文化建设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主流媒体提倡的文化建设并没有深度考虑社会成员的需求,没有考虑社会成员的接受能力,而是像以往一样用赶鸭子上架的方法灌输给社会成员,必然会引起反感,收效甚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在工作中对于软实力建设,我们必须对如下一些问题有准确的把握,从而指导我们工作的开展,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充分的耐性:
  1、及时把握文化的对人的意志、品质、及精神的控制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基于社会和人以重大影响,建设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必须清楚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而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建设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设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有利于提高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应对国外的文化霸权主义。
  5、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行为方式,建设社会优秀文化,有利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些观点对于社会的管理者来说是必须树立的基本理念。总之,当今时代谁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家社会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形态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内涵要在我县在各项工作中要得以充分体现,软实力的价值体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保持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大问题。从根本来说,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是构建大竹精神两个“百年目标”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任务。同时文化建设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建设成熟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小康社会建成后,现代化实现后更高的社会奋斗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新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丰富学生视觉和触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原则  要上好美术课,教师就要围绕一定的教学原则来进行,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审美性原则  美术的本质决定了美术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手段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  关键词:体育;体育精神  一、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体现。体育精神的展现是人类通过体育运动对自身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等的一种升华。体育精神的魅力在于能够产生较强的鼓舞力、感染力和征服力,从而成为指导和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最积极因素之一。中国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件重要法宝。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同学们就一定能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中营造趣味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趣味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创造条件,而不是生硬地给学生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动设计、强化训练四个方面阐述了英语教学效益的提高的策略。  关键词: 英语教学;创设情境;活动设计;强化训练  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中应体现交际性,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情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英语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交际活动
期刊
摘 要: 针对农村小学田径队学生业余训练情况,采用情感训练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情感训练法是通过对情绪的激发和调控,提高训练效果、增强训练趣味性、增强学生训练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责任与我——菜谱训练,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永不服输——随机强化,促进学生的竞争性;浓浓师生情——关心到位,增强学生的向师性;无尚荣耀——多方合作,发展学生超越自我。  关键词: 情感训练法;发展;超越  一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件重要法宝。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同学们就一定能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中营造趣味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趣味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创造条件,而不是生硬地给学生
期刊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副主编温立三先生指出,新教材从七至九年级的编排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人文性和文学性越来越强[1]。当然,这表现在多方面,但我想,也是“追求有目标与无目标的辩证统一”吧[2],中华诗词的频繁介入,无疑使新教材的文化内涵更丰富,如七年级课本(包括新诗)共选58首诗词,八年级仅上册直接在教材中出现的就有30首,而间接要求搜集整理,像综合性学习中关于描写战争、桥、莲、中秋节
期刊
摘 要: 教师的数学设计源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又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是几分之一或是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评价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在教学中运用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让学生不断地深入理解几分之一的本质
期刊
案例背景:  本课堂设计的《荷塘月色》是我于2010年11月份的时候在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高一(16)班上的,是学校为迎接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而去请省教研室的杨永明老师来事先问诊的课,所以市、区两级的教研室老师和全校语文老师都参加了听课,上课的意义不一样,怕有所散失,可想压力比较大。就一直想如何突破,所以就索性只选取品味写景的语言一个角度来进行解读。以此来体验体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语言特色。
期刊
一團棉花感到自己脏了,很想处理干净。清水潭同情地说:“来我这里洗洗吧。”棉花在清水潭洗干净了自己,身上也满是清水。   棉花很感激清水,不愿意挤干身上的水。清水潭却开始感到不舒服了,它不愿意棉花带走它的水分。   于是,棉花只能慢慢挤干身体里的水分,又背转身慢慢离开了清水潭。棉花依然感激清水潭,但一直想不清楚,清水潭可以容纳别人的肮脏,为何却不愿意别人带走自己的一丝一毫?  (摘自《文学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