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高僧说隐元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僧人荣西来华又带回了茶籽种在宇治,至今已有840年了。日本全盘模仿了中国饮茶方法相沿至今的就是抹茶法,即把茶叶磨成粉,点冲之后全部喝下去的饮茶法。后来,日本又有了像我们今天用条形等干茶直接用开水冲泡只喝茶汤的饮茶法,日本称为煎茶,这种饮法的传播者就是祖籍福建福清县万安乡东林村的隐元和尚禅师,法名隆琦。
  隐元禅师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29岁在家乡黄檗山万福寺剃度出家并在江浙参拜名师参究禅法。38岁回到万福寺。43岁成为住持。由于他的努力,扩建堂殿庙产,万福寺成为福建禅宗的一大寺院。
  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隐元接到日本长崎兴福寺的多次邀请,出于对宗教的热情和伤叹明室的襄亡,63岁的他率弟子30人东渡弘法并把密云、费隐2位老师的法语刻印。所到之处禅僧云集,连幕府官员也相继参谒。后来他在山城国(今京都)宇治妙高峰下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寺院,名字就依故乡的黄檗山万福寺命名。日本人为了区分,把中国福建的叫“唐黄檗”、日本的叫“新黄檗”。他留居日本20年,82岁圆寂在万福寺内的松隐堂,留下了许多著作,不仅成为日本佛教黄檗宗的开山祖师,生前还得到后水尾天皇颁赐的“大光普照国师”尊号,更是日本茶道界煎茶的始祖。
  2001年我到日本瞻仰了隐元禅师建的万福寺,在一个不易被人注意的幽静小院里发现了隐元的“茶具冢”,是他把从故乡带去的茶具入坟,把福建日常饮茶的一份怀乡之情永远留在异国他乡。关于隐元禅师,其中还有一个将错就错的故事:因为他东渡时海上风浪大,将他带去的一个茶壶摔碎了。到日本后要泡茶没了茶壶,就用一把闽广山区常用来煎药的横柄砂罐来煮茶。日本人以为这就是中国的茶壶,慢慢地日本人在煎泡茶时就习惯了用横柄壶,还叫它“隐元壶”。时光荏苒,这种横柄的壶式又“出口转内销”,在中国茶艺上亮相了,这也许就是交流的本义吧。
  黄檗宗是当今日本佛教3大宗之一,下面有11个支派。日本万福寺恢宏的大雄宝殿和古松翠柏显得肃穆庄严,而冷僻的小院里却有一座枝叶纷披的茶具冢,一大一小,一烟火梵乐缭绕,一唯有清风虫鸣,禅茶相通也就是这么再现了。
其他文献
提起中国茶庄老字号,从北京的“张一元”、“吴裕泰”到云南易武的“易武车顺号”都是老茶人们耳熟能详的,尽管其中有不少老字号已经“店老字黄”,但史料中依稀的文字却仍然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中国茶庄老字号发现之旅”系列,关注在中国历史上辉煌过的茶庄老字号,翻开它们那沉重的历史,和它们的命运同呼吸。  本期我们首先走近福州的“太和堂茶庄”和“良友茶行”,对于“老福州”的茶
期刊
茶友相约,总有好茶招待。这次,茶叶是装在一个古色古香的茶罐里,刚掀开盖子,茶香四溢,储放了两三年的茶叶色泽和香气没有太大变化,倒是多了缕缕陈香。茶友解释道,这个神奇的罐子名为“醒茶罐”,专门醒茶之用。  现在市面上和茶友收藏的醒茶罐是各式各样,材质上有黑陶的、紫砂的、藤编的,图案上有民族图腾、龙凤、花木等,醒茶罐在存储茶叶、醒茶之余,也可供茶人日常欣赏把玩,成为茶人的私人收藏之一。    为何醒茶
期刊
中国人以金属制作茶具至少已有千余年历史  宋人使用的茶具以金银为上品,并视之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蔡襄在其《茶录》(下篇,论茶器)中具体记载当时流行的斗茶用具“茶椎、茶钤、茶匙、汤瓶”等均以黄金为上,次一些则“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宋代银制茶具继承发扬了唐代金银器模压、锤压、錾刻、焊接、鎏金等工艺传统,在其基础上创造了立体装饰、浮雕凸花和镂刻工艺,充分显示出宋代金银工艺制作的高水平。  与唐代相比
期刊
宁静致远    茶席主人:孟俐  茶叶:铁观音  茶具:陆羽春舞壶组  主题思想:“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常饮清茶,可使人保持一颗平静而淡定的心。春天的铁观音别有一股韵味,散发出幽幽的兰香。茶席主人使用的色调清新淡雅,茶具简洁而雅致。那盆用心插好的兰花不正是茶席主人自身的写照吗?好一株空谷幽兰。    雀舌报春    茶席主人:饶静  茶叶:竹叶青  茶具:玻璃壶  主题思想:状如雀
期刊
独坐寂然,有冻雨敲窗。  品一口清苦的香茗,凝重的心事淡去,若有若无,随氤氲的茶雾袅娜飘散。  想起了成都的盖碗茶。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  盖上有字:可以清心也。  五字成一圆环,便有了五种读法。都是说茶。  其一:可以清心也。茶之为物,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皎然一饮、再饮,三饮得道。卢仝一碗、二碗,七碗风生。可以清心。 其二:以清心也可。此物清高。千万年的等待,茶,沐雨露,拂
期刊
茶友们说入冬了,要喝点金桔桂花,理气防干燥如果能搭配点普洱红茶等暖身茶,保健功效更好,但是除了保健之外,茶人们更追求口感 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小试验,选出四款茶和金桔桂花搭配,由茶友们来评定它们在汤色、口感、香气的表现上,谁更出色,谁又稍逊一筹。    先介绍四款茶:  清香型铁观音:花香味明显,有观音韵,回甘平稳,叶底饱满整齐,叶片柔软。  六大茶山2006年熟茶1号:入口顺,茶汤甘甜,
期刊
随着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的热播,福建詠春拳成了热门话题,受邀参与拍摄《李小龙传奇》的福建传统詠春拳传人张炳锋也成为当地的热门人物。  接到采访张炳锋的任务,我很兴奋,当得知他把约见地点选在朋友的茶庄时,我更好奇了,原来张炳锋在练拳之余也是一个好茶之人。  到了唐氏龙涓宝都茶行,经唐总引见,又得知张炳锋在篆刻、书法领域也有造诣,茶行名“龙涓宝都”和他自己名片上的书法笔迹都出自他手,寥寥数字,便得见深
期刊
自古佳人似佳茗,有佳人陪伴一起品茗,真的是一种享受。但有时这佳人却唐突了佳茗。  前几日听闻一好友弄来几泡特级水仙,忙邀上几个好茶的朋友约在茶馆一道品茗,然而好茶却喝得不是那么畅快。  围坐在茶台前,美丽的茶艺师为我们泡茶。毋庸置疑,她受过专业训练,姿势优雅。手法娴熟。但是她那悦己之妆却有点过了,眼影、睫毛膏、粉底、口红,或许她还喷了一点香水,耳垂下的水晶耳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妆容精致,打扮也很时
期刊
秋景正佳。正是第二届武夷山国际禅茶研讨会在天心永乐禅寺举办的时间。祭拜完茶祖殿,趁着斋饭前的一段空闲时间。我邀请潘燕九老、寇丹老及茶友李彦峰先生到望月古楼随缘居饮茶。  望月古楼是天心永乐禅寺的一座古建筑,约建于清代中期,民国时经过改造,所以有一些“西式”楼房的痕迹。禅寺的新殿落成后此古楼就荒芜了,仅仅用作临时寮房。我到寺里的时候拜访主持泽道法师,说起我想住在望月古楼,和天悦禅师做邻居,泽道法师表
期刊
笔者有幸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居于闽西北将乐县。该县不仅山麓叠翠,风光如画;且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当地特有的一种客家民俗“喝擂茶”,独具魅力,其味之香、情之浓,至今宛在身边,萦绕心曲。  喝擂茶的习俗,在将乐已盛行1000多年,是民间招待客人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在将乐城乡,家家户户备有擂茶工具。当地产的擂茶工具,即擂钵、擂杖和笊篱,将乐人视之为“擂茶三宝”。用陶土烧制的擂钵,形状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