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与效能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之后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关注与研究亦越来越多;2009年6月2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对高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进一步具体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自主创业之路的经验所需,各用人单位对所聘人员工作经历的日趋重视,使得刚刚走出校门、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此形势下,如何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宝贵的工作经历和实践机会以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是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关注的课题。美国大学生全员化社区服务模式为我国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和就业指导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特别是其社区服务学习实践现状及其管理模式,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以及就业创业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一 服务学习:美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方式
  
  在美国,将社区服务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开创了服务学习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各高校已经形成了渠道多元、途径多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更多是通过高校开展的服务学习课程进行的。服务学习指的是一种方法,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社会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可见,“服务学习”是一种把社区服务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它关注大学生批判性、反思性思维和公民服务的养成。服务学习计划使学生志愿从事能满足当地需要的有组织的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技能、责任意识并承担社会义务。它可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协调社区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并与学生的课程相结合。此外,服务学习课程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社区的实际生活情境中去;通过把学生在教室里所学的技能、知识延伸到教室之外,促进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难看出,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教育的模式,反思与互惠是服务学习的两个中心要素。2007-2008学年间,全美有超过400万大学生参与了志愿活动和服务学习,平均每个学生每周奉献5.6小时,一年平均180小时,估计创造了71亿美元的服务价值。
  在美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服务学习机构。如斯坦福大学的哈斯公共服务中心有40多个服务组织,提供参与政府服务、政策研究、与服务学习相关的工作研究、伙伴关系、领导能力计划等服务计划。圣母玛利亚大学通过“社区服务的工程计划”(EPIGS)指导学生的社会服务工作。这些服务学习机构的重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注重服务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机会,增强他们的公民责任感以及帮助他们完成对学术、个人、职业发展的承诺。通过社区服务建立联接大学师生与社区的纽带是服务学习机构的首要任务。机构与多个社区非营利性组织、学校、医院、政府办事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学习实践机会。志愿服务的实践安排短至一个下午,长至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在服务机构提供的项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计划。服务机构为全校师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在发展并协助实施课程整合、反思和绩效评价的最佳方案方面提供帮助;为一体化服务学习和公民参与课程提供个人和团队协商;帮助教师确定与课程相关的合作伙伴和社区服务参与机会;促进与社区服务相匹配、相衔接的学术专业的发展;促进学生注册服务学习岗位,并提供确保覆盖每个大学生的服务学习注册程序等。大多数志愿服务计划不需要相关经验,社区组织会提供相关指导和培训。学生只需具备满足社会需求和从事公民事务的愿望、对服务义务的承担以及发自内心的希望在个人成长、学术专业、社会化等方面获得长进,即可以获得理想的服务学习经历。
  
  二 美国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及效能
  
  近十几年来,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美国形成了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协同配合、完整高效的全员覆盖、全程指导就业指导体系。其中,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社区志愿服务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专业技能、创新品质、团队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社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就业观念的转变
  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与经历为其就业方向的设定与就业观念的转变提供了重要平台。美国大学生通过选择下基层进行社区服务,以期获得可贵的工作经历。据美国媒体报道,2009年全美共有3.5万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申请一家名为“为美国而教”的非营利组织的4000名教师岗位,申请人较往年上升40%。其中哈佛、普林斯顿等常青藤名校的学生占到申请总数的11%,竞争异常激烈。该机构规定,只有全美顶尖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且具有两年以上志愿服务经历才有资格申请该机构的职位。幸运者经过5个星期的暑期培训后,在被派到美国各地的城乡薄弱社区学校执教两年。近20年来,“为美国而教”项目已向美国条件艰苦的26个学区派出了两万多名教师,成为支持美国公立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舆论认为,“‘为美国而教’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为美国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输送了优秀教师,更在于它肩负消除美国教育不公平的使命,造就了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与此同时,“为美国而教”项目的实施,还使得一批原本并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转变了就业观念,选择以教师为业或从事与教育有关的基层工作。
  
  (二)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
  服务学习是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活动有机统一的基于课程的学习模式,它让学生在真实的社区情景应用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服务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多数参与者认为,服务学习“使学习变得有兴趣”、“帮助我把功课学得更好”、“发展了我的创造性并学会独立思考”;服务学习还促进了学生对于团队的认同和理解。研究表明,服务学习特别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一般价值感和学习能力感,特别是为边缘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权,对于那些缺乏学习动机、不合作、低自尊以及缺乏社会技能的学生,他们的问题解决技能、社会能力、目标感、决策、合作以及协作和思考的能力都会得到发展。服务学习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学生对他们在社区中的经历非常好奇与感兴趣,并发现他们更容易记住在社区活动中所学到的信息与资料,建立在个人关系和工作中的学习对个人生活有重要意义。大部分参与的学生认为服务学习使自己表情更加自信并自我感觉良好。社区服务学习的课程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学业成绩。此外,参与社区服务学习的学生在时间运用和目标规划上的能力高于未参与的学生。
  
  (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参与志愿活动,能够充分调动思维、运用知识,使自己的智力得到开发。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要求各类学校“应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学生”,并将培养学生对学术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美国高校在制订服务学习课程时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开发。学生在服务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省察自己的观念或偏见的习惯,形成对自己在民主社会生活中的公民服务角色进行反思的习惯,并在反思中提升反省能力且真正学到服务于他人、社会的有价值的知识,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精心设计的反思过程,学生将会思考他们在服务学习中获得的经验,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与服务学习有关的开放话题,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的行动和经验有一个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亦可以借此获得智力、人格和社会性的成长。在志愿服务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为了清楚地认识问题,需要自主查阅资料并不断做出决定,在面对新问题和复杂情况时,其思维的系统性与独立性、创造性均能得到有效提高。
  
  (四)促成职业兴趣的养成
  社区志愿服务能够帮助大学生确定其未来的职业兴趣和方向。以服务学习课程为例,通过服务学习,学生真正参与到社区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切身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学生自主规划、积极尝试,努力调动与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技能,通过实际的问题解决去理解概念并形成自己的概念体系,这种主动学习的做法使课堂学习有了实际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成长为积极的学习者。在服务过程中学生有机会与从事各种职业的社区成员建立联系,可以体悟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何与各种职业相联,并可能形成多样的职业期望,同时对于如何实现梦想会有更加切实的认识。密西根州立大学社会学系的大学生通过参与帮助非营利性组织筹款、帮助组织一些社区活动项目,了解社区事务管理的内涵,从而明确职业目标和兴趣。护理学系的学生通过参与社区医院的志愿服务,加深了对护理职业的认识和了解,坚定了自己从业的信心。教育学系的大学生更是深入社区中心、社区学校,开展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相关的活动项目,在职业方向和专业兴趣养成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正是拥有了社区服务的经验,美国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都比较任劳任怨,愿意从基层做起。
  
  (五)获得协作精神的体验
  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作为一项综合素质是美国高校一贯坚持的培养目标,也是美国大公司招聘人才时最为重视的内容之一。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青年人才,不仅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本领,更要有合作共事的意识和水平。美国高校重视与社区的合作,通过服务学习计划的实施满足社区需要,为青少年提供在社区中和他人一起工作的机会。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设置了一个面向理工科大学生的新型培养计划,目的在于促进那些准备在技术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起领导作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成长,并使这些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意识到只有更加重视社会问题并帮助社会寻求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发挥科学研究的主导作用。通过培训,学生们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处理不确定因素、与不同观点人群一起工作以及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技能都得到了发展。这一培训提供的大多数讨论课和活动课都是在指定的“小群体”中进行,他们要深入社区去关心诸如犯罪、残疾、饥饿和无家可归以及环境变化等社会问题。在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仔细辨清解决问题的恰当步骤,并设计、开发、建模和发布他们的方案。学生们将有机会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科组织和工作人员一起组成综合学科团队,对选中的体现团体见解的合适方案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学生可以因此而获得学分。在深入社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扬。
  
  三 对我国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启示
  
  (一)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纵观我国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总体状况,各高校、地区团组织都从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共建和谐社区等角度组织实施了相关活动,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但是,从组织者、参与者看,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特别是大学生本身还没有从自身成长的角度认识到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者没有真正将大学生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的学习有计划的结合起来,以教育价值和服务价值的双重标准构建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为活动而活动、流于形式的现象。因而,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中,作为参与者的大学生要提高认识,寻找机会积极参与,将志愿服务作为学习过程中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通过锻炼和感悟,从中发现自己的发展潜力,检验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验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一步了解社会的需求,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组织者的学校和有关团组织,要更新理念,摈弃单纯的服务社会功能,在重视向社会提供服务、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进一步从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积累社会经验、增强其职业生涯发展潜力、更好成长成才的视野予以关注和规划,以取得教育价值和服务价值的双重效能。
  
  (二)建立切实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作为政府,一是要从全员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的理念出发,从上到下建立起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机构,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周全的服务和专业性指导。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法律体系,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通过立法的权威性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群众基础。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如在每年的公益性财政支出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支持,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基层专职管理服务岗位等等,来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保障作用。作为学校,将参加志愿服务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时间的实践服务内容,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实施过程中,还要通过一定机制来评估和激励志愿服务行为。可以通过设置服务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与被服务社区联合成立考核委员会,对志愿服务成绩进行考核赋予学分;在激励机制上,应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使志愿服务者在获得精神鼓励的同时,得到一定的实惠,为其就业、兼职、才智体现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复旦大学就是根据西部志愿服务所评选出的金银铜奖实施奖励,金奖直接保送读博士,银奖可得到5000-10000元的奖励。
  
  (三)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设置服务学习课程
  大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不同于单纯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型教学活动,它需要诸多方面的社会知识。长期学习生活在相对单纯的校园里面的大学生置身于纷繁复杂的社区生活中能够切实独当一面,无论从程序上还是实体性工作都需要加以引导,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是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在服务态度、权利义务、服务技能等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并要坚持培训的经常化;二是在学校开设服务学习课程,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考核,严格按照教学的正常程序系统介绍有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总体目的,就是要把志愿服务学习通过有效途径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应该看到,过去在有些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学生受自身能力素质、适应能力、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不能提供合格的服务;大部分学生只重视服务过程,而缺乏服务过后的思考;还有不少的学生在服务中走形式,甚至根本没有参加志愿服务的工作等等,对此,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大学生自身素质现状、职业拓展趋势和社区服务需求,按照总体目标和要求,设置服务学习活动指标,通过量化考核,规范、引导他们积极从事该项活动,并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目前,“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已经付诸了实施,学生服务社区活动在国内高校的开展也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高等院校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争得政府、社区和服务机构的协助,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学习并充分借鉴美国大学生“服务学习”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拓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认识高度,从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高度,推动大学生积极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学习,为他们提供一个与社会直接接触、深入了解社会的平台,为大学生顺利就业以致创新创业提供宝贵的学习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王颖,服务学习初探[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11)
  [2]赵希斌,邹泓,美国服务学习实践及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1(8)
  [3]刘清香,高丽萍,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理念及其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8(5)
  [4]刘长海,罗怡,论服务学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5(3)
  [5]吴开松,城市社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北京志愿者协会,走近志愿服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门实践科学,教育研究方法的规范使用对教育研究成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尽管一直以来以实验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量化研究有着极为强势的方法价值导向,但以访谈调查为基础的质的研究方法也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主观建构与客观型构的统一,量化与质性方法并不存在必然对立,而是具有相容性和相互补充解释的作用。”而语境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的一种客观存在,既存在于主观
期刊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但现在高校大学生旷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旷课是指学生未经批准而不参加教学活动(听课)的行为,各高校普遍存在,越来越“升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 旷课现象出现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高校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
期刊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越来越重视,据教育部官网数据显示:2006年,国家用于全国高校学生的资助经费为18亿元人民币;2007年,国家用于高校学生的资助经费提高到158亿元人民币;2008年国家用于全国高校学生资助的经费支出总额达304.13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资助经费的支出总额已达到369.65亿元人民币;2010年,通过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共同努力,全国各省
期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期和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期,加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而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大提高,但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强调“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
期刊
大学是否要“走出象牙塔”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而英国有些大学可能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们从建校开始就被冠以与象牙塔形成对比的“红砖大学”的名称,英国首所“红砖大学”伯明翰大学的校长大卫易斯路利用这个对比谈起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象牙塔”这个称呼源于一些古典大学,过去曾用于褒扬大学不受庸俗风气影响,但现在又常用于批评大学脱离社会实际。易斯路说:“它现在常用于指远离现实、与周围社会联系不紧密
期刊
成长小说始于18世纪末期的德国,主要叙述主人公思想和性格上的发展,在各种遭遇和经历过后,能克服挫折而长大成人的故事。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霍桑——一位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文学大师——的代表作《红字》和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中丁梅斯代尔及古德曼·布朗的心路成长历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借鉴。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三者处于冲突——协调的矛
期刊
《中国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而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尽管各个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地教学改革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专业思想定位、职业生涯设计和社会责任意识还存在着认识上的模糊和无所适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大学生解决
期刊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1]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来拓展专业内涵,提升专业水平,从而实现专业成熟。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主体自主性、阶段性和终身性的特点。[2]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由学校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实施、自主评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其根本特征是把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特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和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都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他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在校研究生是青年当中学历教育层次最高的群体,培养的目标是要成为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期刊
教育实习是培养高等师范生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是将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师范生今后成为合格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多年的教育实习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如何加强教育实习的管理,改进教育实习措施,提高教育实习质量,适应时代对高师人才的要求,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生物科学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