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iri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在我国己经发展到重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公平的今天,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重视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成了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本文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细致的调查研究,重点剖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1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平衡发展,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发展和均等发展的一种义务教育质量观。
  义务教育均衡主要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包括办学条件的均衡,即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值等的均衡;师资力量的均衡,主要包括教师数量的均衡和教师素质的相对均衡;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政府应针对我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较高的现状,运用各级政府的力量,从教育经费投入上确保均衡,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应获得相同水平的义务教育服务。
  2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既有来自经济、制度等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人们心理的价值取向主观因素的影响。
  2.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制度性障碍。
  2.1.1 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在经济发展策略上采取的是以农补工,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对农村的全面领导,国家的重要资源也相继集中在城市,城市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但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教育的投入能力依然偏低,城市和农村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教育上,差距不断拉大,为现阶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城乡差异奠定了基础。
  2.1.2 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相对滞后。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变化较大,由于核编机制不够完善,核编不及时,确定的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不够合理,造成了学校发展实际与教师人员编制的不相匹配的现象,导致有的学校严重缺编,但由于没有新的核编政策,为了学校正常运转只得聘用编外教师或扩大班额。在农村中由于历史形成的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无法解决,不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1.3 教育经费分担主体重心偏低。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地方政府是教育投资的主体,地方义务教育的发展几乎完全取决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地区间财力差异直接造成了教育资源优劣差异。我国目前农村教育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县级政府,而城市教育主要由省市级政府负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主体重心偏低。这种财政体制实际上等于承认了区域经济不平衡所造成的教育不平衡现状,必然会导致义务教育投入不均衡的格局。
  2.2 社会教育观念的偏差。
  2.2.1 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不完善。近几年,我国教育督导评估主要停留在学校鉴定、分等级的问题上,这种分等级式的评估给家长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误导,使大家都纷纷涌向等级较高的学校,这种评估加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导致学校发展的两极分化。教育绩效评估制度也出现偏差,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评估要求低于城市,拉大了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的差距。
  2.2.2 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我国城乡之间从物质到精神方面存在的巨大反差,长期以来就使人们形成了一种默认城乡差别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的指引下,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了先城市后农村、先示范学校后普通学校的现象。即使在招生考试制度中,实行的也是城乡有别的差别政策,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要进入城市学校就读,也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如建校费),使城乡受教育机会的差距越拉越大。
  2.2.3 教育者的错误观念。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教育者一方面疲于应付、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却己经习惯了这种简单、机械的“唯分”的模式。教育先进区和示范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在硬件配备和软件管理、师资配置上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教育落后地区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的教职工们多已在先天不足的环境中、无希望的心理屈从下丧失了职业理想和激情,出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现象,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3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本文就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认为要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加强政策引导。
  3.1.1 提高民众的思想认识。政府要将义务教育发展当成一项公共事业来发展,要本着保障全体人民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宗旨,为全体人民着想。国家应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各地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引导各地区研究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政府应大力宣传教育公平,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尊重和保证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家长、教师、学校、社会都参与到维护教育公平事业中来,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实现全体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
  3.1.2 制定并严格执行办学标准。办学条件是否公平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前提条件,能否充分享有该享有的办学资源是判断每个孩子接受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在这一点上,国家应该出台政策,通过法律规定学校建设标准,科学合理地制定中小学基础设施标准,设定标准办学的上线和下线,约束政府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改造农村薄弱学校,重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这样才能真正能够体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同时,要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无论在人事、物事上都必须建立基本标准,并在经费上予以一定的扶持,来保证平等的义务教育环境。
  3.2 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
  3.2.1 完善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机制。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教师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稀缺。国家要实施倾斜政策和专项计划,建立高素质教师补充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教师质量,在数量上保证农村学校对教师的需求。要实行待遇倾斜政策,通过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和补贴,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前往任教。针对当前农村教师素质不高的状况,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构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体系。例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挂钩,以促进农村教师自觉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实行校本培训,鼓励和支持当地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深入农村学校,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2.2 建立教师流动制度。虽然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的来看还与城市教师在文化素质、职称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不能适应今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一些农村优秀教师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农村中小学师资的薄弱和义务教育水平的下降。因此要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同时,可由教育主管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统一招聘和集中管理,在一定区域内对教师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和安排,形成教师在校际间和城乡间的定期流动制度,并将其作为职称评定中的重要因素。例如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等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
  3.3 保障充足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3.3.1 采用农村和城市不同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而经济基础和财政能力的差异使得我国城乡儿童不仅在获得义务教育的机会方面不平等,而且所获得的义务教育服务质量也相差甚远。继续沿用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将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非常不利,应正视城乡差异问题,在现阶段对城市和农村实行不同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在城市,由于其教育经费相对充足,可由地方承担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在农村,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方财政能力极其有限,可以考虑在这些地区义务教育的保障主体责任上移,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应该担负更多的责任,给予更多的财力的支持,尤其是对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更要加大力度加以扶持,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
  3.3.2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例如通过政策鼓励私人资本进入义务教育领域,或者通过对投资各级教育的机构提供优惠条件,吸引资金投入到义务教育领域,而拓宽整个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也可以尝试运用国债、彩票等金融手段,为发展义务教育筹集资金。在现有办学条件的改善方面,应优先保障农村学校的达标工作,侧重校际间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以此作为促进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与推进教育质量均衡的手段,提高不同学校的学生平等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于非等.公平视角下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
  2 朱永新等.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2(6)
  3 李湘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与教育机会分布公平性研究——基于中国18个城市居民家庭教育选择支出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8(3)
  4 翟博.教育均衡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避免单纯进行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要把语言知识的学习立足于课堂上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游戏教学是课堂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实施愉快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灵活设计和运用游戏,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运用  1.1 运用游戏培养儿童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
期刊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英语阅读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中考试题中,大部分的题是靠阅读理解来完成的,比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以及任务型阅读。所以,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并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1
期刊
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口语交际的应用日益广泛,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这是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高度概括。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口语训练时既要以教材为依据,又不能拘泥于书本。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然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应该
期刊
【摘 要】 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探讨作文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阅读练笔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经验,思想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
期刊
课堂教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喊了一年又一年。提了许多观点,改了许多模式,变了许多样子。从记忆中的五道题到多样的选择、判断的标准化试题改革;从提的很响的新课程改革到学洋思;从“小组合作学习”到“学生先学后教”等等,多的是形式的变换,少的是实质的内容。我觉得任何一种变革都要立足于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真真实实的搞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高效成为一种可能。从洋思的课堂我们感受到了
期刊
【摘 要】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的智能,提高口头与书面的独立能力。  【关键词】 体验 观察 写作 评价    作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呢?是以观察为基础,以发展思想和语言为中心,培养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的智力技能,提高口头与书面的独立能力,使儿童具有观察与选材,构思与表达,自评与自改的能力。  作文教学的要求与内容,在低年级阶段,我为学生提供了说话写作的内容。如:观察静物、景物、图片
期刊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老师通常被迫上演独角戏。对此,我曾多次调查和反思,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①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施落后。目前许多中学的英语教学设备仅限于大、小黑板和教师自制的图片、卡片、简笔画以及不成套的教学挂图和教学磁带,无法使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投影仪、录音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但利用率并不高。②社会氛围影响学生学习英语
期刊
【摘 要】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好的导入能起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从落实导入的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有效的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 科学课 导入 有效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
期刊
车工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车工方面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车工实习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关键。  1 做好演示,让学生观察、认识  在车工生产实习中,学生对刚接触的新课题常感很难理解与掌握。因为学生既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又没有实际的感性认识,新课题的加工工艺和车削方法,对学生来说从未见过。因此,在学习新课题之前,教师应先做好演示性示范。在演示中,教师也不宜
期刊
【摘 要】 在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对教师评价不够重视,忽视教师的发展的情况。本文浅析了现行教师评价的几个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实施教师评价的几点建议。建议教师评价从认识上、评价内容上、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关键词】 教师评价 典型问题 端正认识 评价内容 评价主体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公众渴望了解教育的现状,教师评价正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