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菁的快乐 人生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t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菁菁没有学过一天表演,她的所有经验都来自舞台和片场的历练:15岁进入演艺圈,在已经演过的100多部影视作品中,泼辣、土气的农村大嫂或者下岗女工角色就占了一多半。也正因如此,她赢得了荧屏第一“村妇”的绰号。
  
  作为女演员,李菁菁非常特别,人们给她总结了“五大四小”。“五大”即大嗓门,大体形,大大咧咧,现正做着一个大梦想,她还有个外号叫“李大盆”;“四小”即她演了很多非常出色的小角色,生活中经常耍些小聪明,当然她更是一个小女人。因为拍摄了《金婚》,这个耿直又善良的“庄嫂”现在也过上了非常甜蜜的小日子。
  
  演戏——执着
  李菁菁出生在內蒙古,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文艺,不过最早比较喜欢跳舞,拍影视剧对她来说只是天方夜谭。然而,跟李菁菁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她是个执着的人,她想做的事情,没人拦得了。
  15岁的时候,李菁菁跟着知青父母居住在山西大同。有一天,妈妈在报纸上看到张艺谋的《老井》招演员,就问她敢不敢去试试。李菁菁几乎没愣神儿,说:“我敢!”
  第二天,李菁菁跟老师请假说去拔牙,偷偷溜了出来。到那儿一看,所有的小姑娘都描眉画眼的。风风火火的李菁菁背着一个发白的军挎包,穿着一双破回力球鞋和磨破裤脚的运动裤,梳着个羊角辫,腾地就上去了。
  当时,李菁菁只有15岁,可告示上贴着“招男女演员(年龄18〜25岁之间)”。招考人员说:“你先回去吧。” 男孩子性格的李菁菁倔劲儿上来了,特别泼辣,什么都不吝。她说:“那不行,你们得考我,看我能不能演。不能这样打发我回去。”面对这个执拗的小姑娘,吴天明导演无奈地说:“好吧,那你晚上来招待所吧。”
  到了晚上,李菁菁如约去了招待所。当时,她并不知道张艺谋是谁,担心剧组是骗人的,心里害怕,于是让父亲陪同前来,在楼下等着。如果她一直不下来的话,就叫父亲赶紧上去找人。父亲左等右等不见李菁菁,便急冲冲跑上楼去。哪知道此时的女儿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演得正起劲。三天之后,李菁菁便跟着张艺谋去试镜,并且最终出演了《老井》中的“春梅”一角。
  拍完了戏,正好赶上某集团军宣传队招文艺兵。可是直到招聘结束,李菁菁才得到消息。对方说:“那你等明年吧,没有名额了。”李菁菁一听,拧劲儿又犯了:“那不行,你们不考我,我不走。”结果军长、政委、政治部主任集合全宣传队所有人一起,观看她一个人表演。
  表演完了,工作人员却告诉她:“你非常好,但是我们确实没有名额了。你回家等着,我们明年招你。”李菁菁大受打击,回家就哭了一鼻子。
  但是7天以后,宣传队却意外找上门来,李菁菁就这样当了4年文艺兵。
  
  朋友——真诚
  在《金婚》剧组里,李菁菁是出了名的“热心庄嫂”,大伙儿还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李大盆”。因为不管到哪儿,她总像大姐一样热心地照顾大伙儿,甚至替大家洗衣服。
  李菁菁耿直、敢言、善良,虽然做过许多风风火火、打抱不平的事情,但真正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乐观而又细腻的女人,是大家的“开心果”。伤害过她的人她一个都没记住,对她有恩的人她会永远记在心里。李菁菁助理的父母不在北京,家庭条件不是很宽裕,李菁菁便自己掏钱帮助理开了个小卖部,并把他的父母和弟弟接到了北京。
  李菁菁也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热情而真诚。她说自己其实挺幸运的,交了很多的朋友。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编剧陈枰。李菁菁参演第一部内蒙古电视台的电视剧时,陈枰是服装师,那时李菁菁还不知道陈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当时,陈枰的丈夫刚刚去世,她才32岁。李菁菁18岁,两人整整相差14岁。陈枰谈起丈夫去世的境遇,一旁的李菁菁哭得稀里哗啦。她跟陈枰说,“那你多可怜啊,你都没孩子,我给你当闺女吧。”从那以后,李菁菁便成了陈枰的干闺女。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陈枰专门给李菁菁写了一个角色,但是因为她当时正在拍另一部戏,错过了这次机会。《青衣》里的唐华、《民工》里的姜翠玲,都是陈枰专门为李菁菁写的。
  陈枰说:“我为什么能一直跟菁菁合作?是因为菁菁没有功利心,不是因为我成为一个著名编剧了才跟我在一起,是因为我曾经什么都不是。”
  
  爱情——甜蜜
  从小就生着一副与实际年龄不相称的面孔,再加上身材有些发福,尽管李菁菁一直格外努力,却只能演一些农村戏,而且每次都是中年妇女,这让她颇为苦恼。而爱情,仿佛也从来不垂青于她。以前也有爱过的人,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所以,直到36岁,李菁菁仍然单身。
  父母不算美满的婚姻在她心里留下了阴影。在童年和少年的岁月里,李菁菁从来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后来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这让她对婚姻产生了强烈的怀疑。
  出演《金婚》时,李菁菁看到了这样一个小细节:有一天,邓婕来组里看张国立,临走时,悄悄亲了张国立一下,这个小画面却让李菁菁感动不已。他们都这么多年的夫妻了,感情还这么好,而且剧中大庄对庄嫂发自内心的好,这些东西一齐打动了李菁菁——一个人的日子太孤单了……
  拍摄《金婚》的间隙,李菁菁答应去客串电视剧《网络少年》。那天,制片主任张金华去接她,远远地,李菁菁看见他从台阶上走下来,那副忧郁的面孔,顿时让她心动了一下。她主动迎上去,和张金华交谈起来,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
  在认识李菁菁以前,张金华一直不相信缘分。但是当得知李菁菁就是《老井》中的“青梅”时,他一下子呆住了。要知道,“青梅”是他心中多年的梦中情人啊!“那时候我大概16岁,经常逃学,怕被妈妈知道挨打,于是就躲在电影院。正好那段时间放映《老井》,我就看了一场又一场,那个叫青梅的小女孩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纯朴极了。我正处于青春朦胧期嘛,就特喜欢。还在心里想,要是以后能和青梅说说话该多好啊。”多年后,奇妙的缘分使他们真的见面了。
  接下来的日子,每次都是张金华负责接李菁菁去剧组。李菁菁是个开心果,只要她一来,整个剧组都乐个不停,张金华也感到工作起来特别放松。有一天,他走到她面前,说,菁菁姐,以后有机会咱们一起出来喝茶吧。李菁菁点头一笑。
  而李菁菁只要看张金华在旁边,演起戏来也觉得特别带劲。时间过得飞快,两人一直保持着浅浅淡淡的交往。可眼瞅着戏马上就要拍完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没确定呢!李菁菁一阵着急。
  一天,李菁菁看见张金华正在摆弄电脑,就直接走过去问他:“你有对象吗?”他一愣,“没有”两字脱口而出。她大喜:“我也没有,那要不咱俩处处?”张金华起初还以为她又在开玩笑呢,就说行。没想到,李菁菁马上把家里的电话给了他,张金华这才意识到她方才说的是真的。
  “我给你买了包子、小菜,全是你爱吃的东北菜。你记得吃。晚上9点半,你一定要记得给我打电话呀。”临走时,李菁菁蹦蹦跳跳地说。
  晚上9点半到了,李菁菁没有听到电话铃响,就迫不及待地直接打了过去。张金华在电话那头笑着说:“你看你就是急,我刚拿起电话你就打过来了。”
  那晚,他们在电话里聊了很多,发现彼此竟有那么多相似之处。后来张金华问她当时为什么那么直接,李菁菁说其实自己先前想了好几套方案呢。万一张金华不同意,她就说,和你开个玩笑,我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爱上你呢?
  李菁菁不怕别人说她女追男,她一扬头,操着一口正宗的东北口音,那姿态像极了庄嫂:“那能有啥呀,追求幸福是天经地义的,哪还顾得了那么多呢!你诱惑幸福,幸福才会如影随形呀!”
  生活中,他们夫妇俩也会有小摩擦、小分歧,但李菁菁从不记挂于心。“演庄嫂我觉得也是把我自己演得淋漓尽致。庄嫂很真诚,她爱自己的丈夫也是实打实的爱。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难免有摩擦,但是你和谁记仇呀?你的仇越多,你的路就越窄。夫妻也是一样,你和别人都能很好,干吗和他过不去呀!你要和他过一辈子呢。”
  (编辑  麻雯)
   mawen214@163.com
其他文献
老北京话所言说的昆虫里,再也找不出比蜻蜓花样更多的了。  总括说来,有两大类,一种称之为蚂螂,指的是体形比较小、常见的那种蜻蜓。夏日雨后,有个水坑就会高高低低聚集一群,飞累了,石榴枝儿、扫帚苗(学名地肤)、鬼子姜(学名菊芋)上一落,小心凑近捏着尾巴就可以逮住。四五岁的孩子,没捕虫网只要能挥得动扫帚,一样可以战果辉煌,夹一手指缝儿抿一嘴(注1)。  另一类称之为琉璃或老琉璃,这类蜻蜓体型较大,坑池稻
期刊
西藏,地处海拔3000米以上,美丽而神秘的雪域高原。在那里,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援藏干部。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辞别妻儿老小,远离繁华都市;他们普遍承受着鲜为人知的身心挑战,却把这段经历视为一辈子的珍宝;高原、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是援藏干部生活中永恒的关键词    初来乍到 缺氧不缺精神  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正在拉萨热闹地拉开帷幕,作为雪顿节重头戏之一的当雄县赛马节,也在距离拉萨1
期刊
1953年,我出生在北京南城的一个小院里,一排排红砖砌成的平房,院子里有七户人家,我家就住在院子的第一户。那时的天空,每天都是湛蓝色,在湛蓝的天空下有个孩子,喜欢站在院子里看天上的云彩,把它们想象成各种小动物的样子,感觉一伸手就可以触碰到,天很高,云很近。  我的童年最喜欢和同院的小伙伴们一起玩丢沙包,倒立在墙上,比谁坚持的时间长。也许在现在的孩子眼里,这些都是索然无味的游戏,但我们却乐此不疲,玩
期刊
2011年11月11日,被称为百年一遇的极品光棍节。北京的各大社区这一天也都活跃着“脱光”派对的帖子。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个沉重话题。  天通苑作为亚洲最大的社区,常住和流动人口的数量达五六十万,其中单身男女占了很大的比例。李艳生最想做的,就是让他们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春节别一个人回家过年。    周六上午11点,天通苑东区一栋普通居民楼的三居室里,30岁的雯雯在说笑着和大家一起择
期刊
北京不只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快、越来越贵,她也越来越高。  2010年8月30日,北京国贸三期竣工,以330米的高度获封“京城第一高楼”,令之前拔得头筹的京广中心、央视新楼相形见绌。然而,这个宝座国贸坐得并不安稳,它雄心勃勃的纪录,在令北京老百姓艳羡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刺激着周边商圈乃至各区县市政部门、建筑、商贸集团的神经。在国贸三期规划、破土、完工的几年间,“继任第一高”的争夺战始终硝烟弥漫,而战
期刊
历史已经尘埃落定,但闪烁在其中的那些真实、那些细节,至今还在被掩埋,我们的任务,是把覆盖在上面的那层尘土轻轻抹去,露出历史本来的面目。尽管它曾经是那样残酷,那样让人触目惊心……    吕植中:爱国将领吕汝骥之子原民革北京市委秘书长    吕植中,是我采访的这些将领后代中口才最好的一位。那天我们在玉桃园民主党派办公楼里聊天,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仍感觉有些话没有说完。  他说,他父亲吕汝骥1920年
期刊
饥饿是对人性的大考验,上至位及大学士的纪晓岚,下至他的平民后人,为此演绎出了许多辛酸却不乏情致的小故事。    纪晓岚与饥饿  《清史稿》记载:纪晓岚是一个体恤民情的性情臣子,对民间的饥饿倾注了自己的一腔感情。乾隆五十四年,直隶发生严重干旱,颗粒无收,老百姓苦不堪言。纪晓岚多次上书陈情,剖析利害,奏请豁免百姓钱粮,并截取南漕官粮数万石加以赈济。乾隆皆依奏而行。  乾隆五十九年,直隶水灾。仅一年,纪
期刊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回顾孙中山的革命实践和思想主张,北京汀州会馆就是福建省闽西客家在京的历史见证。  北京的会馆产生于明朝,清朝达到鼎盛时期。会馆是指同省、同府、同县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城或大商埠所设立的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会馆中有绝大部分是各地进京科考举子的住宿之地。中国科举考试到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终止,先后在京举行科考201科,全国各地进京应试的
期刊
5月的一天,小区里弥漫着各家炒菜的香味的时候,小李仍然呆坐在电脑前,玩着无穷无尽的植物大战僵尸。而旁边的同事,也无聊地玩着手机游戏或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透过贴满了各种房源价签的玻璃橱窗,外面的人们来来往往、匆匆而过,没有一个人走进来。    “没人啊,这活儿是没法干下去了!”而拿着被公司视若珍宝的联系名单打了一上午电话的小王,也愁眉苦脸地跟笔者要了根烟抽,“一上午打了100多个电话,好多接通了就告
期刊
2011年7月,北京天桥剧场,著名舞蹈编导家舒均均编创指导的舞蹈《心灵密码》成功出演,全场掌声如潮!作为红色书法家舒同的女儿,舒均均向我们讲述了舞蹈《心灵密码》的编创,记忆中的父亲舒同以及父爱的点点滴滴    父亲舒同:党内一支笔  1905年,舒同出生于江西省东乡县,他好学聪颖,6岁调泥水为墨苦练书法,被称为“神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秋冬,参加了红军,在红一军团四师政治部当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