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视角下,学界关于高校学生如何预防电话诈骗的研究甚少,研究内容多为电话诈骗的内容及其手段,对于学生如何预防、应对和处理电话诈骗缺少指导性观点。本文将从心理学视角,展开对高校学生如何预防诈骗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形成预防电话诈骗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心理学;高校学生;电话诈骗
目前,心理学视角下,学界关于高校学生如何预防电话诈骗的研究甚少,研究内容多为电话诈骗的内容及其手段,对于学生如何预防、应对和处理电话诈骗缺少指导性观点。本文将从心理学视角,展开对高校学生如何预防诈骗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形成预防电话诈骗的具体策略。
一、高校、学生及其家长预防电话诈骗的基本现状
(一)高校部分学生有过被电话诈骗的经历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积极深入高校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高校学生是否有过被电话诈骗的经历,其中共选取5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形式进行有关情况的调研。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在高校学生是否遭遇电话诈骗这一问题上,有72%的同学遭遇过电话诈骗,并经常收到电话诈骗短信;有28%的同学表示至今未收到电话诈骗信息。在高校学生是否受骗这一问题上,有4位同学表示被电话诈骗过,并被骗取一定金额资金,其被诈骗的方式多为话费充值、游戏充值和产品推销等;其他同学未从受骗。不过,8%的被电话诈骗频率相对偏高,同时,受骗学生精神状态也将受到影响,更甚者将出现心理问题。对此,当前高校做好防控电话诈骗策略宣传工作刻不容缓。
(二)高校多数学生和家长应对电话诈骗的手段过于单一
笔者通过对多所普通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多数受调查学生应对电话诈骗的手段过于单一,多以立即挂断电话为主,或者将诈骗电话号码拉倒黑名单,以防止该电话继续拨打,除此之外学生未曾有过其它防控举措。同时,通过实地访谈发现,部分学校和教师在预防电话诈骗举措宣传上仅仅停留在通知层次上,教师未曾跟学生深入讲述过应对电话诈骗的应急策略及其被诈骗后问题处理的方式。此外,家庭对电话诈骗的应对手段了解甚少,部分家长在遇到关于子女的电话诈骗时,往往会第一时间联系学生本人,不过学生本人手机往往处于关机状态或者无法接通状态,这就致使家长无法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有68%的同学未曾给家长预留过辅导员或同学的联系方式,该项内容的缺失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致使部分家长被电话诈骗,造成家庭部分财产损失。
二、心理学视觉下高校学生应对电话诈骗的实践策略
(一)心理学视觉下高校积极做好防控电话诈骗信息宣传与监督工作
高校作为学生教育的管理者和监督者,要从关爱学生心理入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尤其在面对诈骗行为时,能够有防控与处理能力,同时,高校也要积极做好信息的宣传与监督工作。一方面,高校积极做好防控电话诈骗信息的宣传工作。高校要从本源着手,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一是做好上行下效监管工作,将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转达到位,要将防控诈骗相关法律章程宣传到位[1];二是做好有关制度的制定与出台工作,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和出台防控电话诈骗宣传方案,并通过校园网络平台、电视台、宣传栏进行宣传,以此帮助学生弄清电话诈骗的基本形式。另一方面,高校要做好信息宣传的监管与督促工作。在防控信息宣传过程中,学校各处室部门是否将政策落实到位有待学校相关部门予以监督。同时,高校相关部门要做好防诈骗信息宣传的督促工作。总之,高校在大数据背景下要紧跟社会教育发展步伐,做好防控电话诈骗信息的宣传与监督工作。
(二)心理学视觉下辅导员要重视学生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以帮其有效应对电话诈骗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价值观养成的人生导师,其不仅要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厚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长,才能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前,在应对电话诈骗这一问题上,高校辅导员既要服从学校和学院安排,又要做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引导工作[2]。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学校预防诈骗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防诈骗观。另一方面,要有仁爱精神,要积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对电话诈骗的观点及其看法,并以此为标准制定适合所带班级的防诈骗小指南。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要坚持以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为基本要求,并深入了解学生对诈骗的认知状况,对于学生防诈骗的好方法要借鉴与推广,同时对于被电话诈骗的同学要做好心理疏导,以帮助被骗同学及时走出心理误区,积极向上面对校园生活与学习。总之,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其对学生行为习惯和价值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高校辅导员要将防诈骗知识宣传工作作为一项任务予以实施。
(三)高校学生要理清思路,提升防诈骗心理预判意识,正确对待电话诈骗行为
高校学生作为电话诈骗的直接接触者,其既要保持清醒头脑,明确预防诈骗的技巧[3],又要做好预防电话诈骗的经验总结工作,以此帮助其他同学预防电话诈骗。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争做防诈骗能手。学生要深入学习学校下发的有关文件,以此夯实自身防诈骗专业知识,提升自我对诈骗手法的认知能力,最终达到防控诈骗的目的。其次,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应对电话诈骗,形成防诈骗小团队。当前,高校学生要学会互助,尤其在个别同学被电话诈骗时,班级其他同学也勇于担当,做好该名學生的心理和生活帮扶工作,以此彰显防诈骗过程中的团队力量。第三,要认真对待电话诈骗的多元形式,并做好经验总结工作,实现信息团队共享。现阶段,国内高校学生遇到的电话诈骗形式多样,且诈骗手法有升级趋向,对此学生要创新应对理念,及时更新防诈骗理论知识,以此在实践中达到防控诈骗的目的。总之,在防控电话诈骗过程中,高校学生作为直接参与者,重视防诈骗意识建设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邬小撑,楼艳,陈泽星.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17(5).
[2]陈锦华.高校学生陷入虚假信息诈骗陷阱的原因及防范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
[3]王薇薇.大学生受骗事件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吉林教育,2015(13).
(作者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关键词:心理学;高校学生;电话诈骗
目前,心理学视角下,学界关于高校学生如何预防电话诈骗的研究甚少,研究内容多为电话诈骗的内容及其手段,对于学生如何预防、应对和处理电话诈骗缺少指导性观点。本文将从心理学视角,展开对高校学生如何预防诈骗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形成预防电话诈骗的具体策略。
一、高校、学生及其家长预防电话诈骗的基本现状
(一)高校部分学生有过被电话诈骗的经历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积极深入高校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高校学生是否有过被电话诈骗的经历,其中共选取5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形式进行有关情况的调研。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在高校学生是否遭遇电话诈骗这一问题上,有72%的同学遭遇过电话诈骗,并经常收到电话诈骗短信;有28%的同学表示至今未收到电话诈骗信息。在高校学生是否受骗这一问题上,有4位同学表示被电话诈骗过,并被骗取一定金额资金,其被诈骗的方式多为话费充值、游戏充值和产品推销等;其他同学未从受骗。不过,8%的被电话诈骗频率相对偏高,同时,受骗学生精神状态也将受到影响,更甚者将出现心理问题。对此,当前高校做好防控电话诈骗策略宣传工作刻不容缓。
(二)高校多数学生和家长应对电话诈骗的手段过于单一
笔者通过对多所普通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多数受调查学生应对电话诈骗的手段过于单一,多以立即挂断电话为主,或者将诈骗电话号码拉倒黑名单,以防止该电话继续拨打,除此之外学生未曾有过其它防控举措。同时,通过实地访谈发现,部分学校和教师在预防电话诈骗举措宣传上仅仅停留在通知层次上,教师未曾跟学生深入讲述过应对电话诈骗的应急策略及其被诈骗后问题处理的方式。此外,家庭对电话诈骗的应对手段了解甚少,部分家长在遇到关于子女的电话诈骗时,往往会第一时间联系学生本人,不过学生本人手机往往处于关机状态或者无法接通状态,这就致使家长无法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有68%的同学未曾给家长预留过辅导员或同学的联系方式,该项内容的缺失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致使部分家长被电话诈骗,造成家庭部分财产损失。
二、心理学视觉下高校学生应对电话诈骗的实践策略
(一)心理学视觉下高校积极做好防控电话诈骗信息宣传与监督工作
高校作为学生教育的管理者和监督者,要从关爱学生心理入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尤其在面对诈骗行为时,能够有防控与处理能力,同时,高校也要积极做好信息的宣传与监督工作。一方面,高校积极做好防控电话诈骗信息的宣传工作。高校要从本源着手,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一是做好上行下效监管工作,将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转达到位,要将防控诈骗相关法律章程宣传到位[1];二是做好有关制度的制定与出台工作,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和出台防控电话诈骗宣传方案,并通过校园网络平台、电视台、宣传栏进行宣传,以此帮助学生弄清电话诈骗的基本形式。另一方面,高校要做好信息宣传的监管与督促工作。在防控信息宣传过程中,学校各处室部门是否将政策落实到位有待学校相关部门予以监督。同时,高校相关部门要做好防诈骗信息宣传的督促工作。总之,高校在大数据背景下要紧跟社会教育发展步伐,做好防控电话诈骗信息的宣传与监督工作。
(二)心理学视觉下辅导员要重视学生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以帮其有效应对电话诈骗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价值观养成的人生导师,其不仅要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厚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长,才能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前,在应对电话诈骗这一问题上,高校辅导员既要服从学校和学院安排,又要做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引导工作[2]。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学校预防诈骗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防诈骗观。另一方面,要有仁爱精神,要积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对电话诈骗的观点及其看法,并以此为标准制定适合所带班级的防诈骗小指南。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要坚持以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为基本要求,并深入了解学生对诈骗的认知状况,对于学生防诈骗的好方法要借鉴与推广,同时对于被电话诈骗的同学要做好心理疏导,以帮助被骗同学及时走出心理误区,积极向上面对校园生活与学习。总之,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其对学生行为习惯和价值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高校辅导员要将防诈骗知识宣传工作作为一项任务予以实施。
(三)高校学生要理清思路,提升防诈骗心理预判意识,正确对待电话诈骗行为
高校学生作为电话诈骗的直接接触者,其既要保持清醒头脑,明确预防诈骗的技巧[3],又要做好预防电话诈骗的经验总结工作,以此帮助其他同学预防电话诈骗。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争做防诈骗能手。学生要深入学习学校下发的有关文件,以此夯实自身防诈骗专业知识,提升自我对诈骗手法的认知能力,最终达到防控诈骗的目的。其次,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应对电话诈骗,形成防诈骗小团队。当前,高校学生要学会互助,尤其在个别同学被电话诈骗时,班级其他同学也勇于担当,做好该名學生的心理和生活帮扶工作,以此彰显防诈骗过程中的团队力量。第三,要认真对待电话诈骗的多元形式,并做好经验总结工作,实现信息团队共享。现阶段,国内高校学生遇到的电话诈骗形式多样,且诈骗手法有升级趋向,对此学生要创新应对理念,及时更新防诈骗理论知识,以此在实践中达到防控诈骗的目的。总之,在防控电话诈骗过程中,高校学生作为直接参与者,重视防诈骗意识建设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邬小撑,楼艳,陈泽星.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17(5).
[2]陈锦华.高校学生陷入虚假信息诈骗陷阱的原因及防范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
[3]王薇薇.大学生受骗事件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吉林教育,2015(13).
(作者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