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计生时代“失独如何能不失爱”?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chengc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十几年前儿子“走”了,居住在湖北省武汉市粮道街的老李和老王两口子的生活就一直过得了无生趣。丧子的悲痛常常袭来,经常的哭泣使得两人的眼睛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老李的眼睛是在当年得知儿子死讯的不久就因悲伤过度完全失明,之后的十几年间,饱受打击的老李基本上都窝在家里,从来再也没有出过门。妻子老王的眼睛情况稍微好一点,但只要一想起过世的儿子,悲痛就无法抑制,经常性的哭泣使得老王的视力也急剧下降,需要经常看医生。老两口的生活过得异常艰难。
  老李一家的情况并是个例。他们只是我们熟悉的但很少受人关注的失独老人群体中的一员。
  老了,谁来养我们?
  失独老人群体的总数在目前仍充满了争议:有学者提出按照独生子女的数量1.5-2亿人计算,中国至少有2000万的人口是失独者,即便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那些彻底丧失生育能力的失独家庭也在250万户左右,即500萬人。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
  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失独老人们由于疾病或意外,失去了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唯一的孩子,本来幸福美满的生活就此被无情地打破,白发人送黑发人,留下自己一人或与自己的老伴过完余生,他们会花几年或许更久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有的人甚至不能接受如此噩耗,选择走向了死亡。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在他们的子女走后,他们的养老就成为了最大的问题,没有儿女的签字,即便是想进入养老院养老也是困难重重。年老体衰的他们如何度过凄苦无依的晚年时光?老李们经常会问道:“我们老了,谁来养我们?”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运行到目前,已经从控制人口数量进入到优化人口结构的后计生时代。尽管2002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我国各省直辖市等也出台了地方性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失独老人群体的帮扶进行了规定。如《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9年新修订版)》第三十九条规定: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死亡或者伤残的计划生育家庭,按照国家规定对夫妻双方分别发给特别扶助金。《重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九条(五)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提供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办理养老保险、发给生活补助金等方式,给予必要的帮助。独生子女死亡后未生育或者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
  但受限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养老立法、保障制度等配套制度和政策还不甚完善,法律规定的帮助和帮扶由于缺乏量化的清晰可执行的标准,在执行中缩水者有之,甚至缺失者更多。总体来说,这些扶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失独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失独老人们面临的困难不仅有日常的生活养老问题,更多的是疾病、心理上的痛苦如何解决?绝望、愤怒、悲痛、拒绝或不愿与他人交往、担忧等各种不利于积极老龄化的心理在失独老人群体中非常普遍,失独老人群体精神上的养老需求比其他老人更为强烈。失独老人中的单身失独老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的寂寞和空虚。新近失独老人和失独已久老人的心理慰藉需求又存在不同,如何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自助、互助,或是公助?
  目前,针对失独老人群体的养老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进行了相当的探索,在政府宏观层面工作以外,民间自发地做了一些工作,成为对政府工作的有效补充。
  2007年起,我国全国性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正式启动,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根据这一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随后,各省制定了不同的扶助标准并进行实施。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工作的通知》。《通知》对帮扶关怀工作做出了全面政策安排,突出了对特殊困难老人的社会关怀,明确了各部门做好帮扶工作的责任。
  各级各类基金会把目光也聚焦到失独老人群体上,2014年3月28日,由民政部主管,专为失独老人服务的“慈孝特困老人救助基金会”在北京成立,该基金会面向全国开展救助活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上海百马慈善基金会”……都为失独老人的扶助做出了自己贡献。
  宗教界也在贯彻人间佛教理念,全国各地寺院举办安养院的不在少数。如江苏镇江古大圣寺安养院、福建吉祥寺安养院等等。古大圣寺的昌法法师在出家、还俗、母亲去世后再次出家之后,发宏愿善待天下老人,1998年起就为安养院事宜奔波,2000年起老年居士安养院正式创办,接受老人入住。寺院安养院不仅仅是失独老人们吃饱穿暖的地方,老人们在寺庙中可以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大家聚集在一起念经说法,互相开解,寻求从佛理中解决世俗社会中的各种苦厄。
  失独老人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开展自救。如通过建立失独者QQ交流群,在群里大家通过温暖的话语彼此安慰,亲身经历过丧子之痛的人同病相怜,互相倾吐,抱团取暖,但这种网上的沟通温暖人心,对于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不大。成立的于2005年9月的上海的星星港是全国第一家为丧子家庭或个人提供精神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公益组织,他们争取到了上海慈善基金会、上海福寿园(公墓)、华东师范大学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为失独群体自助、互助、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回归正常社会生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07年9月,武汉市失独老人们自发组织起来连心家园,这些人到中年子女却不幸离世的家长们,自发的组成这个彼此温暖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连心家园的成员们将对自己孩子的小爱转变为关爱更多的人的大爱,如他们会去探访福利院的孩子,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尽管武昌青山区妇联、武钢等给予连心家园很多关照,但连心家园的生存依然艰难,家园活动经费来源少、金额小,并且,作为失独者的家园成员们在解决自身问题中还受到专业知识缺乏等因素的限制,这些都制约着家园的进一步发展。   社工爱在你身边
  2013以后,针对失独老人群体的扶助工作出现了融合的态势。政府部门、基金会、社工机构等社会公益组织等联合起来的行动越来越多。
  如2013年8-12月,安徽合肥蜀山区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在合肥市蜀山区及安庆市迎江区、桐城县、潜山县4个地区开展了一个失独家庭养老关怀项目——利用专业方法介入失独家庭养老关怀。探索专業社工引领,基层计生专干、专业服务人员、志愿者参与的“1+3”模式关爱失独老人,获得了中央财政40万元专项资金及配套资金的支持。
  湖北省在关爱失独老人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尝试。2013年10月30日,首届“美丽武汉 大爱江城”社会组织公益项目选拔大赛经过历时半年多的评选,武汉楚馨社工服务中心的“关爱失独老人公益服务”项目在400多家社会组织报名参加的初选、两轮汉网网络投票、100强进50强、50强进20强、20强进10强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佳公益项目”,获得武汉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给予的10万元公益项目资金支持,项目落户粮道街,为该区域范围内100余名面临精神与生活困境的失独老人提供。
  楚馨社工服务中心在前期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确立“以失独老人及其家庭的需求为起点,构建心理建设,增进自我效能感,增强社会支持网络”为项目总目标。运用社会工作服务技巧,链接专业力量承接养老、助老等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工+义工”联动模式解决失独老人群体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助其早日走出生活阴影,感受社会的温暖。其服务项目包括:一是为新近失独老人开展哀伤辅导、政策咨询服务;二是加强同辈群体协调与沟通:加强失独老人及其家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组织集体外出开阔心胸,形成支持网络,比如社工组织失独老人进行了一次旅游活动,与粮道街计生工作人员一起,带领失独老人到武大樱园观赏樱花;三是普及健康,项目社工邀请了武汉长航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四是建立失独老人互助组织,挖掘和培育社区友好访问员,在失独群体中培养一批热心的失独老人,协助社工、计生协会走访、关爱失独家庭,感受到支持与温暖。借此,到项目末期,社工逐步退出直接服务的角色;五是对于特别贫困的失独老人及其家庭,直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经济上的支持;六是链接社会资源,如链接社区各种资源为失独老人提供支持,通过社工的努力,寻找到了爱心企业为失独老人及其家庭的服务提供资金、人力支持,组织了华中科技大学、江汉大学等大学生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比如为失独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七是为失独老人及其家庭绘制《生命手册》,并引导失独老人及其家庭进行填写,以此手法与失独老人及其家庭共同进行人生回顾、协助其走出过往,达到自我完整,同时可以让失独老人有一种心理寄托,了解别人的生命历程,达到相互支持和鼓励的效果。
  楚馨社工服务中心的失独老人关爱项目融合了武汉市民政局 、武汉市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武昌区粮道街计生协与楚馨社工服务中心志愿者,胭脂路社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小组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和资源,给失独老人提供了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从生活、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方面为失独老人给予帮助,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建立互助和支持网络,达到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服务宗旨。
  类似的融合多方力量的关爱失独老人项目在全国还有很多项目虽然有期限,但是对失独老人的关爱与帮助却是没有期限的,这就需要全社会参与进来,积极倡导愿意担负社会责任的企业、爱心人士能够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献出一份爱心,尽全力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向他们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相信,在未来,这种多方力量和资源融合,关爱失独老人的“组合拳”将会更加虎虎生威,发挥更大的作用。S
其他文献
龙岗区梦想义工艺术团参加了央视《我要上春晚》8月24日广州站第二场海选,并凭借原创的“中国梦”歌曲《梦就是方向》在2000多名报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广州站金奖,受央视邀请参与《我要上春晚》节目录制。  本月初,北京气温明显下降,龙岗区这30名义工内心充满公益热情,支持者的掌声,携着歌曲《梦就是方向》前往北京登上央视《我要上春晚》舞台,充分展示了深圳义工“中国梦”的正能量。  参选歌曲《梦就是方向
期刊
前不久参加中华儿慈会9958一个活动,因为所有的人大家都没有见过面,只知道网上的昵称(QQ上自己取的名字),见面时大家相互指点着,原来你是“暖妈”,哦,原来你是“小小”,他是“桐爸”。尽管好多人是第一次见面,却一见如故。大家在一起交流救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分享经验,我由感而发地说了一句话“大家因为爱而相聚”成了当天的关键词。  有一手捏泥人绝活,盼社会援手  是的,这么多男男女女志愿者,大家不为名
期刊
善意首先需要善行,即要能够有效地执行。这涉及到整个社会软环境的建设,包括制度完善与人才培养,在制度上激励有善意的人积极参与公益,也要提倡让专业人才做专业的事。公益事业要发展,需要更多懂经营、策划、财务的人进入该领域,既懂公益又具备某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现在国内很缺乏。有了制度和人才的保障,善意才能真正转化为善行。  把好事做好,也意味着让愿意行善的人能够坚持,可以行之久远,这就需要“善法”即模式创新
期刊
521,我爱益。2014年5月21日南海区社会服务联会成立,佛山南海区社会服务界及各个创益基地共同提议将每年的5月21日作为“南海公益日”。全方位展示南海人爱家爱益、全城愿益的文明风貌,号召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益、实践公益。今年的5月21日,首届“南海公益日”开展以“回家创益”为主题的活动。  主题鲜明:倡导回家创益  今年的“521·南海公益日”以回家创益为主题,全区7个镇街同步举行活动,区级活动
期刊
中国30多年的超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光辉的背后,也留下了超沉重的负面代价。环境污染,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农民工夫妻外出打工,留下的孩子缺乏父爱母爱,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是许多负面代价之一。武汉爱心天使是一个社会服务的公益组织,它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慈善公益活动,取得了成绩。  留守儿童问题令人担忧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
期刊
一个iPad能带来什么?对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我们来说,可能是对高科技产品的把玩,可能是寂寞时间的消遣。但对于一群来自乡村的孩子们而言,通过它,或是与远在他乡打工的母亲见见面、撒撒娇、喊一声“妈妈”、做一次“宝贝”;或是触摸科技塑造的梦幻之国,开始一段奇幻的“漂流”。   iPad赋予孩子正能量  其中一个小男孩,八九岁的样子,稚嫩、聪明、快乐,但是眼神里不免带着些许忧伤——因为妈妈在1000公里外的
期刊
1985-1988 年:  连续四年担任仁济医院董事局总理、主席。在此期间为仁济医院筹款共计1.2亿,兴建了当年首家容纳最多老人的“护理安老院”, 同时创立了全港首间设于慈善医院内之自负盈亏的牙科诊所。现在仁济医院已有5个诊所,每年盈余500多万,全数用于资助病人。并于 1989 年捐建 了“仁济医院赵曾学韫小学”。   1988-1989 年:  任“香港女童军总会”年度筹幕委员会主席,现为该会
期刊
在洋溢现代化气息的繁华小镇——石基,有一所特殊学校,它是许许多多残疾儿童的乐园,是那些遭受先天苦难而又憧憬美好生活的孩子们的家。记得番禺培智学校建校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一幢幢壮丽的大厦楼宇拨地而起,一条条校园大道笔直铺开,绿树成荫,红花吐蕾……一个美丽如画的校园逐渐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番禺培智学校是一所以招收听力和智力两类中重度残障学生为主的寄宿公立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而相比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社会领域的发展、制度环境的营造就显得比较滞后。社区是居民的家园,是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更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期刊
“还记得你昨天三餐都吃了什么吗?先写下来。”4月11日,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教室内,一位美丽的营养师正在给70余名小学生们上课,陪着小学生们上课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和学生家长代表。  “盖房子需要什么?人体需要什么?盖房子需要土地,人体需要水;力量相当于碳水化合物;砖相当于蛋白质;水泥相当于脂肪;钢筋相当于矿物质;装饰物相当于维生素!”一开场,老师先用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对人体营养体系迅速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