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至上 追求和谐 注重内涵 特色发展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h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创办于1994年,建校之初无论是办学硬件还是人员配置都比较薄弱,然而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学校就被成功打造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浙江省级文明单位、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校。本人现就我校近年来办学理念和实践探索撰写成文,谨作抛砖引玉之用。
  打造和谐校园: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我校虽创建时间短,但我深深意识到:学校要实现跨越持续发展,必须构建和谐校园。对此,我在2002年上任以来,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始终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充满人性、张扬个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笔者认为,“方园兼济,人本至上”,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才能,重视其发展,是实践“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注重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积极营造和谐、民主、团结的氛围,提倡补位意识和协作精神,学校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充分讨论,然后付诸实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强化师德教育,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实施“名师工程”;着眼于学生的智慧成长,积极倡行“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积极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校品位,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造教师队伍:着力“培养塑造”,真正“拥有”优秀教师
  对学校而言,拥有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英化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龙港高级中学的崛起没有太多超前的理念,而只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做好了一件事,那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别人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
  建校之初的龙港高级中学教师队伍中以年轻教师居多,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为教师搭建不断提升的舞台。多年来,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开展“八个一”活动锤炼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力求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提倡教学研究课题化,课题研究教学化,努力实践教育科研与继续教育的结合;打造属于龙港高级中学自己的名师,制订《龙港高级别学教师培训工程》和《龙港高级中学名师成长档案》,分层次地培养全体教师,对青年教师提出“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达标、五年成熟、八年骨干、十年成名”的目标,通过考核制定名师逐级申报制;构建“聘请专家多方指导——借助名校资源共享——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引进吸收先进理念——校内切磋提高技能”的教师发展模式等等。通过这些努力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先后有52人次获县市省国家级荣誉。近三年,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37篇,县级以上获奖论文、课题202篇(项),教师参与编写教学资料、专著19部。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立项133项。其中,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三优”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教科研优秀论文7篇,温州市级课题成果获奖12项,县级课题成果获奖15项。近三年高考成绩出色,重点上线人数分别为118人、122人、117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显著,屡获大奖,近三年共有1523人次获县级以上奖项,其中全国15人次,省级47人次,市级530人次,县级921人次。
  另一方面,通过公正科学的评价制度为教师队伍的良性成长保驾护航。学校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了优胜劣汰。学校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制,职务评聘分离制,落聘待岗制等,教师们竞争上岗,打破了职务终身制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年段长每年对教师进行一次聘任,逐步形成“优者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功者奖,有过者罚”的良性循环用人机制。
  最后,通过营造富有深厚底蕴的教师文化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学校积极宣传校内名师的优秀事迹,以“名师文化”为引领,树立“教学服务”意识,发挥“树立一批,教育全体”的辐射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评选学校十佳教师、师德标兵、教师“学习型”家庭、校名师等活动,使全校上下崇尚理想,激发出奉献教育的内驱力。学校通过这些榜样积极开展教师人格教育,构筑教师的“人格大厦”,铸就高尚的龙高师魂,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逐渐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而整个学校也在一股浓浓的人文关怀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搭建可持续发展新平台:树立科研品牌,走内涵发展道理
  多年来,龙港高级中学立足本校发展实际,通过教师个人、集体、专业人员情境和体验式的平等对话,探索以教师为中心,学校为本位的校本科研模式,树立科研品牌,搭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平台,让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的道路。
  一是创设浓厚的科研文化,确立科研先导地位,千方百计组织和发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更新观念,强化科研意识。学校制订了《未来六年展望》、《学校教育科研总体规划》,通过超前规划着眼未来;学校领导也身体力行,形成“时时讲科研,人人做科研”的局面。
  二是建立校本科研体系,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在组织保障上,我校在1997年就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其后又建立教科处,既有先导引路,又形成基层的教学研究网;在制度保障上,学校先后出台了《教科研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具体制度,规范科研管理流程,克服管理盲点,使教科研工作责、权、利分明,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参与研究;在信息资源保障上,不断充实本校图书情报资料,馆藏书达100288册,教科处创设教育科研情报库,每月刊出《教科研园地》,介绍国内外教科研发展动态,为课题研究提供信息支持保障。学校先后聘请著名大学教授担任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指导师,帮助教师在短期内掌握科研基本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在激励保障上,一方面制订《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用目标引导、激励教师的教育科研行为,另一方面把教师教科研工作列入年度考核中,科研绩效与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直接挂钩,结合一定物质精神奖励,有效发挥评价的奖优促劣作用。
  三是以人为本,多渠道打造科研共同体,形成层次科研群体。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方法的挑战,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分层培养原则,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学术沙龙、专家引领、校际联动等方式力求形成全面的层次科研群体。
  四是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凸现学校科研亮点。学校采用“教学科研一体化”举措,倡导“草根化”科研,本着“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问题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沿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务实之路,把教育教学中的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以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形成以省规划课题为龙头,市县课题为两翼、校级课题为主体的层次化研究格局。
  建立“心育”平台:强化心理素质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一所优质的中学,不但要有过硬的师资力量,可圈可点的教学科研成果,更要有突出的育人理念,形成个性风格。我校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自主辅导——全员参与”的城镇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机制,首次提出了学生自主辅导与教师全员参与并重的模式,走向了一条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学校在各个环节都切实地体现着这一特色:
  在理念方面: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氛围。学校确立了“学会调适,开发心理潜能,提高综合心理素质,主动发展,实现由‘他助’转为‘自助’,由‘他律’转为‘自律’”的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和“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序列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德育工作中进行,并以之作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潜能开发,强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科研方面,以科研为先导,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领域。学校通过聘请专家教授来校开展“参与体验式工作坊”等形式的校本培训,使教师理论水平和心理辅导技能得以提高。多年来,申报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编写了《高中生心灵导航》等校本课程教材,构建系列“心育”课程;尝试用行动研究,指导学生开展心理自我教育,开展同伴互助、心理日记等,提升行动研究效果,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挖掘自身心理资源,使许多参与研究的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改善。经过几年努力,现已有51位老师取得了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初步形成以兼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队伍为主体的“心育”队伍,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教育辅导工作。
  在管理机制方面,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支持系统。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了严密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另外,通过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校园心理环境,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学校还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给予及时引导、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变班级管理模式,实施自主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创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家庭联系制度,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校连续荣获第二、三届“健康杯”“全国心理特色学校”称号,成为浙江省社会心理辅导研究会团体理事校。
  “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为了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龙港高级中学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沿着改革、创新与发展的路勇往直前!
其他文献
分层次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学生的差异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们由于智力差异,学习速度的差异以及初中教学环境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造成了他们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我任教的这一届学生在初入高一的时候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两极分化特别明显。有的学生已能自己独立制作网站,动画等等,而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windows基本操作都模模糊糊。淮阴师院附中周南老师遇到的情况“有个别学生以为双击就是鼠标的左右
最近,观摩了两节多媒体思品课,想法颇多。这两位老师讲的都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师爱助我成长》中的第二节《我与老师交朋友》。从常规评价标准来说,第一位老师的教学环节非常齐全,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中规中矩,知识目标实现得很好,似乎让人找不出什么缺点;但又觉得这堂课无波无澜,体察不到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烁。而第二位老师正好与之相反,走的不是寻常路,似乎完全不讲什么章法,连知识点也隐
● 教材分析  PowerPoint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应用于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完整、准确地表达信息,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有关PowerPoint的内容偏重单一技术操作,忽视表达信息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没有突出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同时缺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学科整合,无法充分体现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有着明显时代特色的工具性学科,它既是技术课,一样也是充满情趣和灵动的文化课。课程是建立在基本技术过程学习的基础上,既关注文化价值的提炼,又重视教育的重塑。那如何在强调技术的课堂中渗透文化内涵,从而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呢?我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维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于教材:求变,是当下更是未来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
摘要:文章以《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放大演示实验现象、清晰展示演示实验过程,强化感性认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优化了课堂教学,阐述了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并对此做出了思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多媒体手段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摩擦起电 两种电
● 背景  2014年8月7日至10日,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教师赛项全国决赛在山东大学举行。我与来自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分校的周丽花老师及来自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的胡彬老师组成的跨校团队参加了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比赛。赛项规定在两天的时间里,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兄弟参赛团队的教学设计、完善信息化教学设计、陈述与答辩四个环节。整个赛程安排时间紧凑、紧张,对教师的个人能力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自2010年9月开始实施如今也将完成两个轮回。根据最近的调研数据,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各个要素逐渐趋于稳定,课程得以正常发展。如何能更好地发展,我省教师对课程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诉求。  课程现状  1.基本要素稳定,课程正常发展  (1)在硬件方面:学校硬件条件逐年好转,有99.86%的学校装备了网络教室。  (2)在教师方面:64.77%的教师具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
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操作性较强。根据这一特性,我认为,在操作演示时,实例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根据中专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我把课堂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加入大量的实例辅助教学。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好教学的时间,课前我反复地进行实例的制作练习,记录花费的时间和要点,将实例按章节编写成集,做成课件资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
● 教育信息化格局的重大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明显加速,技术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教育是信息技术广泛和创新应用最前沿的领域之一,近十年迅速发展的多媒体交互、虚拟现实、社会软件和社会网络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最新技术预期在未来10年中也将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的商业服务的计算模型。利用高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如何整合是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模式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1引言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过于抽象,只存在于一个平面,通过信息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