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思量,自难忘,若非一则征文启事忽如一阵风来,猛然推开了记忆之窗,我都未曾觉悟到,《音乐爱好者》已经成立四十年,自己与这本心爱的杂志相识相伴已经三十二个春秋了!感慨着起身走到书橱前,找出一大摞很有些年头的杂志、书册,未及翻阅,往事随风已历历在目。
  1985年高中毕业后,命运之神将我带进了上海科学技术大學(今上海大学嘉定校区)。从闽南山区小县城踏入“十里洋场”,真像那刘姥姥进大观园,各方面感受到的强烈震撼自不待言。那时候上海滩刚刚掀起“交响乐热”,初中起就喜好文艺的我很快就被“感染”上了,课余时间听电台、跑讲座、蹭演出,夜以继日地沉浸在古典音乐的浩瀚海洋里。
  在如饥似渴地聆听雅乐的过程中,学校的图书馆、报刊阅览室便是我经常光顾的去处了。某日,就在那里,我惊艳般地与《音乐爱好者》结缘了——还记得初见时的第一本杂志,封面是大眼镜、胖乎乎的少年王健(那时候可比现在的王大师胖多了)拉大提琴。我好奇而急切地翻阅着杂志中的每一页,内心激奋地不住赞叹“老灵光格”,从此就这么深深爱上了这本杂志。当时《音乐爱好者》还只是季刊,学生仔发现书店里竟然还有杂志的“衍生品”——“音乐爱好者丛书”,毅然从生活费和奖学金里挤出一点钱来,陆续购买了《外国名曲逸话》《世界著名圆舞曲欣赏》等几册书,一步步地走近古典音乐殿堂。
  等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时,《音乐爱好者》早已出落成双月刊,我们的见面机会更多了。那时候高校教职工的生活清贫而悠闲,工作五年间,我这个外地单身汉有的是时间欣赏、研修音乐,也能安排出一些费用买书、买杂志、添置磁带了。周末,我常常大老远地从远郊赶去市中心,当时西藏中路南京路口的上海音乐书店是我最爱去的地方,虽然我收入菲薄,购买力有限,但每次都怀着朝圣一样的心情,瞄瞄柜台里的进口盒带,翻翻架上的各式图书,内心充满了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喜乐和满足。
  那时除了上海电台每日的调频立体声节目,我还坚持收听“星期广播音乐会”“上海之春”音乐会等,除了西方经典,还领略到不少中国音乐家的新作,如朱践耳的交响曲《江雪》和唢呐协奏曲《天乐》、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等等,也因此特别喜欢《音乐爱好者》中的“中国新音乐”栏目。一些“新鲜出炉”的访谈、赏析文章帮助我扩大了艺术视野,提升了鉴赏能力。我还曾心怀感恩,循着地图找到杂志社所在的绍兴路,造访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在那儿选购音乐图书和引进版磁带。
  1994年秋,我因个人原因离开上海到厦门,改行做了金融,但对严肃音乐仍是痴心不改。靠了多年来《音乐爱好者》的滋养加上自身研习,有段时间我甚至斗胆为《海峡导报》等当地报纸写些粗浅的音乐随笔。只是苦于生计奔忙,对申城、对《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变得时断时续了,有时候是抽空上图书馆阅览室,有时候是到旧书店里淘几期漏过的旧刊聊以自慰。


01本文作者初见《音乐爱好者》时的那期封面


02作者收藏的《音乐爱好者》杂志

  从2001年起,《音乐爱好者》改为月刊,每期附送古典音乐CD一张,如此的“高附加值”令我异常兴奋,常常是盯着随刊附赠的唱片品种来选购杂志,回家后特意找来CD空盒存放,仔细裁下刊中的附片档案当封套,充实自己的唱片藏库。像《俄罗斯歌剧合唱精选》、王西麟的《第三交响曲》等,至今在我看来都是弥足珍贵的礼物。
  人在鹭岛,上海和《音乐爱好者》始终是我心心念念的一份牵挂,岁月更迭、时尚变幻中,老读者时常还能读出新意和新鲜感来,我感佩编辑们的用心和敏锐。2001年交响诗篇《土楼回响》问世后不久,我虽然在鹭岛观赏了郑小瑛指挥厦门爱乐乐团的演奏,却还是在《音乐爱好者》上读到了《“新大陆”意识的当代诠释》等深度剖析的评论,感觉相当“解渴”。《猫》《剧院魅影》等西方音乐剧登陆国内初期,我对音乐剧甚是痴迷,却苦于手边相关资讯寥寥,当我在某一期《音乐爱好者》杂志上读到了《百年音乐剧》《<悲惨世界>在上海》等专稿时,简直如获至宝,读后大叫过瘾,还玩味再三!而作为杂志副产品的几辑“音乐爱好者丛书”,从早期的“交响乐篇”到千禧年《世纪交响》《如歌流浪》等“音乐散文篇”,也都是我特别珍爱的精品。
  上海,早已被我视作第二故乡,这份情愫,驱使我每一两年就要特意做一次沪上游,访友怀旧一番。几年前,在黄浦江畔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我手端酒杯胆敢自称“资深乐迷”,说是上海这座城市、上广(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交(上海交响乐团)、《音乐爱好者》这些文化机构培养出来的,这话大抵没错。身处南国,我时常留意魔都的日新月异,特别关注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演艺市场动态。可以说,这些年来《音乐爱好者》成了我与申城的情感纽带,在带给我心灵慰藉的同时,又不断引领我向更加辽阔的领域伸展新的视野和触角。眼看着又一年没到上海,此刻我又憧憬起故地重游、故友重逢的“晴朗的一天”来了!
  这么多年来,老乐迷的浏览面日益广阔,比如《音乐周报》、《爱乐》丛刊等等,但《音乐爱好者》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本独具魅力、无可替代的读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愈加关注《音乐爱好者》的成长与变化,每每为其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而惊喜、欣慰。国内音乐大事件、国际乐坛新动向,知识与趣味交融、严肃音乐与普罗艺术兼顾……老看客透过纸背,不难感觉到一丝不苟的撰稿者们的心血,不难领会殚精竭虑的办刊人尝试顾及各类新老朋友的努力。近年,我还关注了杂志的微信公众号,从此走到哪儿都能与“我亲爱的”相守相亲了。我想,正因为《音乐爱好者》深得“海派文化”精致优雅、兼容并包、创新求变的精髓,才能让我三十多年一如初见、不离不弃吧?
  而今我年过半百,一生何求?倒是对音乐的热爱越发深挚,对人对物越发念旧了。恍如一梦间,《音乐爱好者》也四十岁了,但是她在我这个“老相好”眼里还是那样风姿绰约。除了衷心祝福她永葆青春、更上一层楼以外,我又该如何表达自己对这份特殊情缘的无比珍视呢?恐怕只好借用汉代女子那支著名的“咏叹调”了——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其他文献
郎朗携手千名钢琴使者共创吉尼斯世界纪录音乐盛典  近日,“一带一路传琴音·文化共融筑盛典”CHINA钢琴新势力——郎朗携手千名钢琴使者共创吉尼斯世界纪录音乐盛典暨全球媒体见面会,在厦门荣誉国际酒店隆重召开。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钢琴爱好者和各界人士代表以及广大媒体等两百多位嘉宾出席媒体见面会。  CHINA钢琴新势力音乐盛典将于2019年1月27日在厦门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此次盛典响应国家“一带
期刊
貌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洪峥一四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作为医生的父母要求很高,还是孩子的她,每个双休日都被排得满满当当:声乐、美术、芭蕾,一样都不能落下。当其他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洪峥一喜欢的娱乐方式却是弹琴、唱歌,“那是我小时候最开心的时刻”,洪峥一这样回忆她的童年。发自内心的喜爱让她在中小学期间就多次获得上海市钢琴比赛及声乐比赛的各类奖项。自弹自唱的洪峥一  2009年,洪峥一拜爵士钢琴演奏
期刊
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近年来,这里的音乐艺术发展迅猛,杭州爱乐乐团水平高涨,活动频繁,现已成为杭州音乐艺术水平的象征。  美好的音乐伴随着如画的风景,给这座诗意盎然的城市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气象。杭州国际音乐节是自2017年诞生的一项具有世界水准的音乐节,它集交响乐、歌剧、室内乐、声器乐独唱、独奏等多种形式为一体,云集国内外一流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及乐团,是一个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奉献音乐“盛宴”的欢乐
期刊
作曲家赵季平的作品一贯以亲近、和善、动人、真切的主旨风格,被广大乐迷和众多优秀音乐家所喜愛,并高频率地在世界各地演出。完成于2006年的大提琴与民族管弦乐队协奏曲《庄周梦》历经十年,几易其稿,是作曲家对中国老庄哲学、中国民族器乐及大提琴长期思考的结晶。继马友友与香港中乐团于2008年11月8日在香港首演之后,王健、秦立巍、玛丽·霍林克(Marie Hallynck)等大提琴家都先后演奏过这部作品。
期刊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没有哪一种音乐体裁能像歌曲那样深入人心,拥有如此广大的听众群体,并介入到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与文化生活中去。在近代音乐史肇端之时,正是学堂乐歌,继而是艺术歌曲的创作,成为了中国早期音乐启蒙运动的先声,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轨迹。  中国艺术歌曲常以古诗或现代诗为歌词,意境深远,兼具音乐性、文学性和艺术性,“音乐与歌词的关系就像恋人一样”。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是青主创作于192
期刊
2018年4月,被誉为“交响乐王国无冕之冠”的柏林爱乐乐团终于发行了“除夕音乐会”套装(20DVD)。至此,该乐团音乐季中最为著名的“三大音乐会”均已陆续发行完毕。另外两套——“森林音乐会”套装(20DVD)发行于2017年4月,“欧洲音乐会”套装(25DVD)发行于2016年4月。对于乐迷来说,能够把这六十五场音乐会的实况录像一次收藏,可谓千载难逢的机会。  中国乐迷可能更熟悉“维也納新年音乐会
期刊
01作曲家乔治·本杰明 02《切肤之痛》剧照  2018年10月23日,英国作曲家乔治·本杰明(George Benjamin)的歌剧《切肤之痛》(Written on Skin)先是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举行了亚洲首演,随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上海,再度上演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这部有着“二十一世纪最佳歌剧”光环的歌剧究竟如何?是否如它宣传的那样值得一看?演出前,我们采访到了此次歌剧的指挥劳伦斯·雷内
期刊
2018年6月,歌剧《一个美国士兵》(An American Soldier)在美国圣路易斯剧院歌剧院举行世界首演。该剧由作曲家黄若、剧作家黄哲伦共同创作完成。全剧尾声,男主角陈宇晖濒临死亡,留下了他生前最后一句话:  谁站在我这边?谁是我的敌人?我是一个美国人。美国人是什么?歌劇《一个美国士兵》剧照  这些都是这部歌剧未曾回答的问题,就像2011年年仅十九岁的美籍华裔士兵陈宇晖在阿富汗服役时离奇
期刊
单簧管是一件美妙的乐器,它的声音极富特色,带着浓浓的“鼻音”,充满郁郁的芬香。当年,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和韦伯都曾被它神奇的音色所吸引,为它写下了一大批不朽的名作。  内行的专业人士都知道,单簧管绝非一件简单的乐器,它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从独奏还是合奏的角度来看,它都是西洋木管家族中的“奠基性”乐器,其作用之大,效果之突出,非其他管乐器所能及也。  近年来,单簧管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
期刊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族音乐教育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因为民族音乐理论教育、民族声乐教育等园地尚未开拓。在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代表的高等音乐学府中,音乐教育家们不断研究与实践,为民族音乐的教学开疆拓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民族音乐的优秀人才。  2018年11月26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系承办,音乐教育系协办的江明惇教授从教六十周年音乐教育思想研讨会顺利举行。会议气氛热烈,江明惇教授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