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方式方法探究

来源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ae5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受到了教育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要通过在课堂中进行,但是由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德育教育没有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产生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本文就小学阶段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恨透德育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根据此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德育渗透;方法探究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课堂中德育渗透不足,缺少师生互动,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理念浓厚,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小学到的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的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到的素养,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另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模式, 将理论与时间相结合,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根据这个特点,激发学生对德育与法治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效率[1]。比如,在学习新部编版三年级“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教会可以现象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规则吗?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规则会怎么办?”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所处的生活中规则的本质。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遵守公共秩序、遵守活动规则、不让地上扔垃圾、在大街上要衣冠得体等图片,为学生解释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规则,引导学生认清两者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中来,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在指定的场所扮演合适的角色。就像是派件员在单位工作中是派件员,在家里是孩子的父母,而对于他的父母来说,它也是一位孩子。教师可以在备课时为学生制作多种不同的关系图,加强学生对社会关系的理解,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明确教学目标,准确定位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师生间共同交流学习。因此,教师要把课堂创设为合作交流的场,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展各种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标开展教学。既要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又要在教学中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充满积极想象的活力,进而有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最近某一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在师生中的讨论中加强学生对道德法治的理解,同时也把德育教育灌输给学生。例如,小明在上学的途中由于要迟到了,他就在过马路的时候不看红灯准备冲过去,可是就在这时一辆汽车过来幸好及时刹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小明的这种行为对不对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接着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对其进行总结。这种行为违反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义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刻理解,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实现德育的教育目标。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规则”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其次就是养成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爱护公共环境的道德素养,这也可以为学生只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设计教学模式,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2]。在日常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较课本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依据,根据课本中的德育教育理论进行深入解析,加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效率,全面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意识、比如,教师在劳动节开展“我劳动,我光荣”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班级大扫除”的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在活动中树立道德意识,进而提升自我发展。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要有效利用资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组织道德法治活动,引领学生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总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學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把德育渗透到内,教师也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真正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升,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洋.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方式方法浅析[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5):1-1.
  [2]强爱萍.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才智, 2020,(4):31-31.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永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阶段的教育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学科,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理解语音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采用趣味教学可以加深音乐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立足于音乐教材,将音乐教学与多种兴趣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设计多种兴趣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享受音乐学习,同时也提高了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策略研究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多方面发展,但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开始,在这个
期刊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向前发展,英语的重要性慢慢的被彰显出来,从以往只是教学中学习英语到英语的大众化转变的非常快,所以人们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从英语的教育抓起,小学时期的英语课程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基础的能力。下文将从小学英语的角度,首先阐述游戏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其次剖析当前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的实际状况,最后探究分析该如何有效的将游戏教学模式融入到小学英语课
期刊
摘要:历史目前已经成为新高考中需要重点学习的科目之一,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要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通过分析高考历史题型,强化解题技巧与答题规范。高考历史题型主要为选择题、主观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策略,本文针对高考历史题型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解题策略。  关键词:高考历史;解题策略  引言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在高考中学生的解题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成绩高低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习语、日常的口头交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然后,学生再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记忆来掌握一些生字词。这个学习过程非常缓慢和微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语文;概述;意义;应用策略  所谓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通过情景模拟和演绎等方式将教学内容整合到课堂系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渐成为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促使学生彼此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笔者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合作学习目标和重视小组合作评价等角度出发,浅谈如何提高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学习兴趣;探究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小学语文学科在“生态化”和“数字化学习与探究”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如何构建有效地小学语文课堂是当前亟待解决且迫切需要关注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对生态课堂教育内涵与作用、建构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建构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等方面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冲击影响着我们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美术教学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学习画画的认识上,觉得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还是高考的任务,没有必要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美术学习上,这种想法是十分不正确的,当今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性、综合性的人才,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想在走上社会以后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进行综合素质的修炼。本文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问题
期刊
摘要:当前教学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美术创作思路,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小学美术教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这种情况下,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科学幻想画教学现状和原则,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指导,对科学幻想绘画助力学生创意进行思考,以期更好的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科学幻想;创意  引言  开展科学幻想绘画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展现学生想象力,更能
期刊
摘要:在我国现今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运用到教学策略,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了解方式,但在现今小学英语教学中,其课堂问题提问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以下内容将对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进而为教师探讨有效的问题提问教学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  引言  我国新课程改革逐渐落实到教学课堂中,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
期刊
摘要:所谓“跨文化意识”即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人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能了解彼此所处的文化环境并对互相之间的文化差异能理解和包容的一种心理状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所在。因此英语学习应该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形成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