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1223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聆听,积极参与到音乐中,与音乐融为一体,主动去探寻、领悟、体验音乐形象,并能有创意地表现音乐,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笔者以《伏尔加船夫曲》同课异构教学为例,从思维、身体、情感三个方面谈谈怎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音乐教学;有效性;兴趣
  “音乐课,真没意思!”曾经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摇晃着脑袋说出了内心对音乐课的真正感受。的确,现在的初中生爱音乐,但是真正爱上音乐课的着实不多。按照常理,和文化课比起来,音乐课应该是轻松、快乐的。但是学生的这一反应着实让笔者深思了许久。笔者觉得好的音乐课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中,主动探寻、领悟、体验音乐形象,并能有创意地表现音乐,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种“动”,是在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生动风趣的课堂语言和优美的歌声乐曲声的引导下,逐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的沐浴,自觉地提高音乐修养,自愿培养音乐情趣。笔者以《伏尔加船夫曲》同课异构教学为例,谈谈怎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例
  1.导入
  复习《桑塔露其亚》,再次感受那摇曳的节奏和明亮的色彩。“同学们,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继续乘着歌声的翅膀,去感受俄罗斯民歌的独特风情!”引出《伏尔加船夫曲》。
  2.新课
  (1)听一听、说一说、比一比
  音乐响起,声音回荡,学生神情专注。让学生完整地聆听,看哪一组听得最仔细,并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什么。(学生分成四组)
  音乐停,学生踊跃发言:“音乐的声响有变化,从小到大,再到小。”“歌曲中有独唱,有合唱。”“歌曲一开始就唱,‘哎哟嗬,哎哟嗬……’像是劳动号子!”“歌唱的声音很粗,很低沉。歌曲给人的感觉很黯淡,不像《桑塔露其亚》那么的明亮,好像很沉重。”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非常热烈,尽情畅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笔者顺势把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渗透进去。“粗低沉的音色”是男低音的音色,这首歌曲是由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演唱的;“音乐的声音从小到大,再到小”其实是音乐音量的变化,力度的变化,这种变化让我们更好地感到了空间距离感;音乐之所以有“黯淡”的感觉是因为歌曲采用的是b小调调性……
  (2)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
  反复聆听,关注音乐力度的变化。随着音乐力度的变化,用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为歌曲伴唱。(这一环节,学生很专注也很投入)
  (3)看一看、唱一唱、演一演、说一说
  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船夫》。师:“这幅画是哪个国家哪位画家的作品?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分组讨论,发表看法)
  让学生听音乐,看油画并轻声哼唱。利用歌曲片段,模仿画中的动作,引导学生做即兴表演(学生表现卖力,兴致很高),表演完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整堂课下来,笔者感觉较满意,因为这堂课的“主演”是学生,学生真正主动参与,畅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课堂气氛热烈。
  二、引起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笔者发现,引起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在课堂上貌似主动,其实被动,缺乏兴趣;二是脱离音乐本位、流于形式,学生不会倾听。
  这节《伏尔加船夫曲》是经笔者二度备课,第二次授课了。其实笔者第一次授课时效果没有这么好,因为当时只关注到这堂课要把教学目标完成,没有注重教学过程,没有给学生说的机会,只是一味地讲,直接把音乐要素赤裸裸地讲出来,显得很枯燥,没有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挖掘,缺少体验和实践。教师采用灌输的方法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只要求学生围绕教师转,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不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使得整堂课沉闷、乏味。
  比较一下两节课,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的表现。而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变。这次授课,通过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紧紧围绕音乐,用“比一比、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动”起来,把知识的掌握过程当成一种精神的享受过程。整堂课以音乐为本,在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获得情感的审美体验。
  三、反思
  1.“动”思维促探索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地给予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学生也通过机械化的记忆和反复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结果导致学生的思维被固化,缺少创新的能力,无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性受到压抑和阻碍。所以,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学都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音乐课也是如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看法和意见,激发他们对课堂内容主动探索。所以,在“初听”环节,采用“听一听、说一说、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关注音乐要素的变化,让他们畅所欲言,拥有真正的音乐体验。
  2.“动”身体造氛围
  音乐课的基本环节如唱歌、欣赏、演奏等无一例外地强调学生要“动”起来。音乐技能的训练与音乐知识教学的过程往往比较枯燥,有时甚至是辛苦的,要把握和处理好教学的难度及深度,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就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已不像小学时那样爱表现,要想让他们真正和教师一起律动、一起跳起来,还是得想办法。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保护好学生的好胜心,也就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比一比、唱一唱、演一演”就是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每次上音乐课,为了激励学生上台演唱,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以鼓励大胆的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的介绍是最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预先设计,采用分组抢答、积分换表扬单的形式,效果不比演唱差。
  3.“动”情感牵情思
  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是艺术家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感染,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喜爱,有感而唱,为情而歌。此时,音乐教师就是指引者,是音乐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自己先要动情才能引领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如在“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环节中,教师自己先深情范唱,让学生关注音乐力度的变化,之后再聆听,随着音乐力度的变化,用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为歌曲伴唱。教师以自己的动情演唱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感受到他们的忍辱负重,同时也感受到他们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由此可见,教师生动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吸引学生的视线,撩动学生的心弦,牵动学生的情思,把学生带入音乐情境。音乐是一种抽象的、非语义性的艺术表达形式。所以,通过专注聆听、深情歌唱、随音乐律动等方式进行音乐课堂活动,更能激起学生内心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使教学更加有效。
  总之,音乐欣赏重要的是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当中。围绕着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让他们成为有创造性的积极的参与者,在快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快乐中迈向音乐殿堂。
  作者简介:周惠琴(1978—  ),女,浙江湖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职称,研究方向:初中音乐。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给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也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行为的主体,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因此,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必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英语教学  外语教师是教育领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职业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教学也在相应改革。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课堂成了教师的关注热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独特性决定了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更多互动,通过语文教学的互动,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感知与了解。本文试着对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互动  一、语文课堂互动的内涵与价值  1.语文课堂互动的内涵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甚至对一个人的一生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更应该主动承担探究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责任,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学的发展。但是,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远程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互联网与现代教学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使信息技术教学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教学,而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并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以多媒体、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启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多媒体辅助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信息技术教学集文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创设生活化情境、目标设置体现生活化、教学手段运用生活化、作业设计注重生活化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现途径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偏离了这个方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已经成了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素质,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任。人类的创造力推动了社会进步,培养人的创造力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有成效的学科之一。在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美术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期刊
摘 要:微课以视频为载体,是通过记录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形成的教学过程。它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此外还有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试题及师生互动等辅助教学资源。本文从分析微课的特点入手,讨论同类高校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微课实现教学目标的可能性。  关键词:微课;英语教学;教学目标;可能性  一、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学视频。根据
期刊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我思考的方式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对于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可以通过缜密的课程设计、课前课后辅导答疑、情感支持、换位思考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教学方法;课程设计  体验是人们通过实践,亲身体会到的一种即时感受,体验后的深刻感受将会长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也是人生中隐形财产的一部分,体验是我们领悟未知事
期刊
摘 要:笔者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得到一些见解,认为学生是主观能动的生成者,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是缺乏挖掘与信任。正如韩信《马说》一文所阐述的观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学生都是“千里马”,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伯乐。  关键词:试金石;探索中创造;智慧互动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被动,多次教研课改都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回答。古人云“授人
期刊
摘 要:现代教学技术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包括美术教学,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又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不仅导致师生对多媒体产生依赖,离开声光电教学便无法展开,美术创作在背离大自然的路上也越走越远,作画的灵感和创意的源泉日渐枯竭。  关键词:美术课堂;自然教学;教育探索  教学楼加固期间,美术教室暂停使用。不过这对美术教学工作不仅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反而激发并成全了教师“还美术课堂于大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