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石,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课程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内在地蕴含在“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该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概论”课教学的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概论”课教学的主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概论”课教学的重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66-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在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占主导和引领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向全党和全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命题。这一创新理论历经了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报告的不断深化,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的战略地位,开启了思想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构成了完整的价值体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个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抓手就是人的教育,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知识层次最高、最富潜力、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是这关键抓手中的重要群体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深入回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对于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导性和能动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占用的学时和学分最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理应蕴含在“概论”课的教学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概论”课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该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大学生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并最终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实现这个根本目标,需要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着重把握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概论”课教学的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
在“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把握一个主题,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概论”课的主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探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既一脉相承,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座里程碑。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紧紧地把握住这个主题进行教学,也就是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本。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教学,在“概论”课的教学中,核心的是要回答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下面六个重大问题,从而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问题之一: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就要求在“概论”课的教学中要有重点地向大学生讲清楚两点:第一,我们应该发展地看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相统一的,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动摇。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问题之二: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里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正确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就需要在“概论”课的具体教学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误区,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
问题之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这里重要的是向学生讲清楚发展民主只能走自己的道路,近代中国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是不适合中国的。脱离各国具体实际,脱离各国现实国情,脱离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盲目照搬别国模式,不但实现不了本国人民发展民主的良好愿望,反而会给人民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甚至灾难。在“概论”课的教学中,可以把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做出比较,可以列举一些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国家做对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的民主制度,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问题之四: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这就要在“概论”课教学中讲清楚我国采用“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政党制度的原因,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3]。让大学生真正了解这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认识到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这一基本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而绝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问题之五: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这就要求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讲清楚我们国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特别是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区别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准。
问题之六: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这就要求在“概论”课教学中,一定要回答好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不能动摇的问题,讲清楚实行改革开放的动因,使大学生能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在“概论”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回答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以及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从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坚定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和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二、正确处理“概论”课教学的主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
在“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即融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以理论创新为脉络,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的教学。围绕着这条主线,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问题。通过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基本经验,深刻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重要性,把握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重要意义。
其次,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帮助学生科学理解、系统掌握这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特别是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时,要注意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避免单纯以史为线,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两个板块分别加以阐释的问题。要向同学们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源于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又根据时代特征、人民实践和全党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沿着毛泽东思想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充分吸收了毛泽东思想的宝贵理论财富(包括活的灵魂和各个组成部分等),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4]
再次,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均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在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又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具体方面表现出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所以,在“概论”课的具体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线,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和实践互动的历史进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创造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同时,又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而不断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三、正确处理“概论”课教学的重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
在“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突出一个重点,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理论观点,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水平。“概论”课教材的第三部分(教材第5—15章)主要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的,但是抽象地谈理想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说教,只有紧密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真正的科学来认识、学习、研究。让学生透过理论见时代背景,见历史过程,见伟人的思想历程”[5],才会有好的效果。具体来讲,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点,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清楚两大问题: 首先,讲清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及其原因,帮助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自觉性,激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和自豪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次,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让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能源资源短缺,经济落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特别是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我国生产力的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统筹兼顾好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仍然很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而道远。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富强的正确道路。大学生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有了立身之本,才站得更高,眼界更宽,才能更加坚定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本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概言之,在“概论”课的具体教学中,要把握重点,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搞清楚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一条基本线索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在领导探索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近代以来解决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而且必须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这里讲的“贯穿”是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贯穿”既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单纯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灌输”容易忽视受教育者作为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教育和支配的目的性太明显。而“贯穿”则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在课程的教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达到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而不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机械地注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或者外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育中。那样的话,“贯穿”就成了一句空话。
“贯穿”的实质就是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要整合调动一切教育资源,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和参与,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知,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化效果。“贯穿”的实质就是一则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规律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为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教材依托;二则要探索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规律性,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促进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贯彻和落实;三则要探索教学体系转化为素质体系的规律性,运用各种教学要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秋石.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J].求是,2009(8):3-6.
[4] 李捷.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前线,2008(9):13-15.
[5] 常春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全景式”教学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61-62.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66-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在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占主导和引领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向全党和全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命题。这一创新理论历经了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报告的不断深化,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的战略地位,开启了思想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构成了完整的价值体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个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抓手就是人的教育,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知识层次最高、最富潜力、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是这关键抓手中的重要群体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深入回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对于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导性和能动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占用的学时和学分最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理应蕴含在“概论”课的教学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概论”课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该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大学生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并最终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实现这个根本目标,需要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着重把握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概论”课教学的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
在“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把握一个主题,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概论”课的主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探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既一脉相承,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座里程碑。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紧紧地把握住这个主题进行教学,也就是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本。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教学,在“概论”课的教学中,核心的是要回答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下面六个重大问题,从而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问题之一: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就要求在“概论”课的教学中要有重点地向大学生讲清楚两点:第一,我们应该发展地看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相统一的,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动摇。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问题之二: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里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正确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就需要在“概论”课的具体教学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误区,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
问题之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这里重要的是向学生讲清楚发展民主只能走自己的道路,近代中国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是不适合中国的。脱离各国具体实际,脱离各国现实国情,脱离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盲目照搬别国模式,不但实现不了本国人民发展民主的良好愿望,反而会给人民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甚至灾难。在“概论”课的教学中,可以把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做出比较,可以列举一些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国家做对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的民主制度,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问题之四: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这就要在“概论”课教学中讲清楚我国采用“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政党制度的原因,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3]。让大学生真正了解这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认识到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这一基本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而绝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问题之五: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这就要求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讲清楚我们国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特别是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区别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准。
问题之六: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这就要求在“概论”课教学中,一定要回答好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不能动摇的问题,讲清楚实行改革开放的动因,使大学生能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在“概论”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回答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以及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从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坚定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和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二、正确处理“概论”课教学的主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
在“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即融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以理论创新为脉络,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的教学。围绕着这条主线,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问题。通过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基本经验,深刻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重要性,把握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重要意义。
其次,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帮助学生科学理解、系统掌握这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特别是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时,要注意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避免单纯以史为线,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两个板块分别加以阐释的问题。要向同学们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源于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又根据时代特征、人民实践和全党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沿着毛泽东思想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充分吸收了毛泽东思想的宝贵理论财富(包括活的灵魂和各个组成部分等),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4]
再次,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均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在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又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具体方面表现出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所以,在“概论”课的具体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线,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和实践互动的历史进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创造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同时,又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而不断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三、正确处理“概论”课教学的重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
在“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突出一个重点,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理论观点,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水平。“概论”课教材的第三部分(教材第5—15章)主要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的,但是抽象地谈理想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说教,只有紧密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真正的科学来认识、学习、研究。让学生透过理论见时代背景,见历史过程,见伟人的思想历程”[5],才会有好的效果。具体来讲,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点,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清楚两大问题: 首先,讲清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及其原因,帮助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自觉性,激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和自豪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次,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让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能源资源短缺,经济落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特别是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我国生产力的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统筹兼顾好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仍然很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而道远。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富强的正确道路。大学生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有了立身之本,才站得更高,眼界更宽,才能更加坚定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本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概言之,在“概论”课的具体教学中,要把握重点,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搞清楚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一条基本线索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在领导探索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近代以来解决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而且必须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这里讲的“贯穿”是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贯穿”既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单纯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灌输”容易忽视受教育者作为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教育和支配的目的性太明显。而“贯穿”则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在课程的教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达到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而不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机械地注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或者外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育中。那样的话,“贯穿”就成了一句空话。
“贯穿”的实质就是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要整合调动一切教育资源,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和参与,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知,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化效果。“贯穿”的实质就是一则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规律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为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教材依托;二则要探索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规律性,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促进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贯彻和落实;三则要探索教学体系转化为素质体系的规律性,运用各种教学要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秋石.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J].求是,2009(8):3-6.
[4] 李捷.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前线,2008(9):13-15.
[5] 常春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全景式”教学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61-62.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