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为何不纠正自己的出生年份?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读到上海一份杂志发表的关于宋庆龄出生日期的文章,题目为:《不愿过生日的宋庆龄》。该文大致是考证了宋庆龄出生的月份和日期(目前公认其生日为1893年1月27日),但对宋庆龄出生的年代是肯定的,即1893年,与毛泽东同庚。作者在发表文章前曾咨询过我,我提供了原外交部长黄华夫人何理良对我说的一则轶事:50年代陪同宋庆龄参加亚太会议时,因宋庆龄身体不适,曾请医生看病。外国医生出于职业习惯,问她年龄。她反问:这与看病有关吗?医生说,有关。于是她答:上世纪末。依然没有正面回答。
  这之后不久,我到爱泼斯坦家征集史料。爱老夫人黄浣碧拿出珍藏的一幅中国民主保障同盟时的广告招贴画,遗憾地说,画作者不知为何人?她曾四处打听,丁聪说,是一位不知名的大学生。我仔细看了画,画的左下角有签名:宪锜CHIE.。于是我说,画家叫陈宪锜,我认识。十年前原港澳办主任鲁平给我地址,让我找过他。此时,我脑海中突然浮现陈宪锜在接受采访时关于宋庆龄属虎的一段回忆:陈宪锜说,我在画毛主席像,夫人进来了,边看我画画,边与我聊天,还送给我一支烟。我将其夹在耳朵上,继续画画。夫人问我为何不抽?我答:带回去孝敬母亲。夫人夸我是个孝子。于是又给我一支。同时问,你母亲贵庚?我答:属虎。夫人“哦”了一声,说:与我同庚。陈宪锜说,此时我才知道,原来夫人属虎。想起关于宋庆龄生日的那篇文章,于是我与黄浣碧立即查了万年历——发现属虎应为1890年!不是1893年!
  第二天,我采访宋庆龄警卫秘书隋学芳的长女隋永清,首先问她知不知道宋庆龄属虎?她说知道。于是她向我讲述了宋庆龄亲口告诉她自己属虎的故事。隋永清讲,自己小时候,宋庆龄经常带她去动物园看老虎。记得她第一次看见老虎时,吓得大哭。宋庆龄安慰她:不怕,不怕,老虎关在笼子里,伤不着你。回家后还对她说,我就属老虎,你怕吗?你爸爸也属虎,你怕吗?宋庆龄还经常与她玩《小红帽》故事的游戏,只是宋庆龄把剧中的狼换成老虎,她不喜欢狼,喜欢老虎。宋庆龄十分喜欢老虎图案的画,还送她小老虎玩具、老虎帽等。另外,宋庆龄告诉她,何香凝把老虎画得最好。在宋庆龄珍藏的绘画中,就有一幅《八虎图》。
  那么,为什么宋庆龄要在妇联的登记表上填写1893年?为什么她不纠正自己的出生年份?据隋永清讲,宋庆龄在与她聊起美龄对自己的感情与依赖时,曾讲过,出国护照上年龄是不真实的。当年宋庆龄父母决定让宋庆龄带宋美龄一起赴美留学。按照宋庆龄当时的年龄,应该进大学,这样就会与年仅9岁的美龄分在不同的学校,无法照顾美龄。那时美龄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下子远离父母到国外,家里不放心。怎么办?为庆龄、美龄办理护照的姨父温秉忠出了主意,将庆龄年龄少报3岁,陪美龄在中学共度一段时间,适应美国校园生活。宋庆龄讲,为此自己当时很委屈,明明学习很好,不愿留级重读。但当时美龄非常依赖自己。为了照顾妹妹,只得听从家里决定。
  后来,在安排隋永清妹妹隋永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读英语时,负责安排此事的同志讲永洁年龄太小,不符合读大学条件,让永洁在家里等一段时间,再正式入学。宋庆龄说,碰到的问题与我当年赴美留学时一样,只是我那时改小,永洁必须改大。
  因为当年改了出生的年份,所以宋庆龄不愿提及真实年龄。宋庆龄曾对隋永清讲,既然大家都如此认为,就不要改了。对外不要讲,心里明白就是了。
  但是宋庆龄并不是不愿过生日。据永清讲,宋庆龄主动邀请隋永清陪同自己过生日是在她十五六岁那年。冬至那天中午,宋庆龄特别关照永清在家吃晚饭。可是永清恰恰约了朋友外出吃晚饭。于是宋庆龄面露一丝不悦。保姆钟兴宝说,你真不懂事,今天是太太生日。永清立即给朋友打电话推迟了约会,陪宋庆龄吃过晚饭后才出去。之后,每年冬至前后,她都会陪宋庆龄一起过生日。具体哪一天,记不得了。只记得每年12月,三个人的生日隔得很近,连着过。第一个是路易·艾黎,然后12月18日是自己,接着是宋庆龄。宋庆龄过生日时很简单,就是吃一碗面,面是红烧肉酱煨蛋。每当宋庆龄生日这天,永清会动手制作一份小礼物,或画一幅画,或做一件小工艺品。宋庆龄会很高兴。她不喜欢别人上街买来的礼物。
  2010年冬至将临,我与专程来沪的隋永清相约,在这个虎年里,在上海宋庆龄老宅,吃一碗红烧肉酱煨蛋面,纪念宋庆龄120周年诞辰。
  (作者为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沈飞德
其他文献
孙中山过世后,国民党的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各种力量重新组合,标志之一是蒋介石的崛起,其对权力的追求不断挑战原有的党内格局,他与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关系渐趋恶化,并最终决裂。以往的史料中,多侧重叙述导致蒋与鲍罗廷决裂的得益因素与蒋如何“决断”,而《蒋介石日记》则若隐若现地展示出他与鲍罗廷决裂的另外一面,即蒋对鲍个人的观感的变化、蒋在最初的犹豫甚至略带恐惧的情绪及其为驱鲍所采取的策略。  蒋介石得益于苏
期刊
自打初中起,我就没完没了要在各种表格上填写“成份”。这是新社会的规矩。“成份”这东西究竟是什么,好像很清楚,但好像又很不清楚。不过我知道,“成份”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譬如在农村,成份是雇农、贫农,自然响当当。中农还凑合,没有什么优待可也没有什么苛待。富裕中农就差点事儿了。若是富农、地主,升学、高考、工作、婚姻、提拔,麻烦可就多了。虽说党的政策既是有成份论又不是唯成份论,但事到临头,“有成
期刊
蒋介石为巩固其统治,通过“中统”、“军统”等特务组织来对外镇压中共及其他反对势力,对内剪除国民党内异己力量的史实,已人所共知。1932年,是国民党特务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军统”的前身是1932年4月成立的三民主义力行社(复兴社)特务处。“中统”的前身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虽成立于1928年初,但其成规模也是在1932年将调查科扩编为特工总部之后。为什么蒋介石在1932年会如此重视
期刊
为推翻北京政府,孙中山需要强有力的外援,经过再三呼吁和奔走,1923年初莫斯科从称赞陈炯明到采纳越飞和马林的建议,决定不再援助中国任何一派图谋私利的军阀,而只援助国民党。5月1日时在日本热海的越飞通过马林告诉孙中山,苏联政府向他“提供200万金卢布,作为筹备统一中国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工作之用”,还准备协助国民党“利用中国北方或中国西部的省份建立一个大的作战单位”。一批批苏联顾问陆续前来广州。孙中山要
期刊
经历了久远的宗法社会,洎乎近世,虽说已经经历了无数“革命”,但家族的烙印深入肌髓,即便清末以还的各种革命党,骨子里仍旧像个大家族,领袖便是大家长,家族之事成于众手,但决于一人。这种家族式的革命党犹如水泊梁山,虽也能聚合英雄于一时,终究会因“家族”内的分歧或大家长的独断,闹到火并乃至败亡。  家族为核心的宗法社会,对姓名常带有一种迷信,只相信同姓的弟兄,不相信异姓的朋友。这种迷信有时会闹到非常可笑的
期刊
1966年5月28日,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这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之一。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我阴差阳错被卷入了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1966年6月末的一天,我从马列主义研究院借调到中央文革,在那里工作了一年零两个月,我给自己定位用一句话概括:在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下面,做一个忠实的、顺驯的“牛马走”。下面就我能回忆起来的一些事情,说说我
期刊
陈依范(1908-1995) 现代画家,作家,新闻记者。父亲陈友仁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广东中山人,生于南美特列尼达。早年在英国受教育,1927年按照父亲的要求到中国,在武汉人民论坛报英文版任漫画编辑。后又到莫斯科绘画学院学习,毕业后作为漫画家和记者先后在苏联和英国工作。1937-1938年在欧美与亚洲二十个城市展出中国画家作品,向世界介绍中国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以外国报社记者身份驻华,到延
期刊
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多年,除去感受到雄伟壮丽的古建,举世闻名的珍宝文物外,故宫确实存在另一面,森严宫殿群使人肃穆,甚至还带有几分恐怖。实际上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明清皇宫,长期与百姓隔绝,使人们留下了太多的神秘面纱,故宫闹神闹鬼的传说层出不穷,游人也大多怀着窥秘的心理参观故宫。  我曾在办公室值过夜班,在院中站立,在昏暗的夜色中,在近十米高的城墙与高耸宫墙之间,望不到边的甬道空空荡荡,漆黑一片,孤身一人,
期刊
罗伯昭:慧眼识得女真钱  1937年10月底,我举家逃难,离开苏州,途中遭遇日寇进攻南京的先遣部队,亲人惨遭屠杀,殒命六七人之多。次年4月中旬回到苏州,其时苏城空空荡荡。1936年时,我还经常拜访住在大太平巷的大收藏家刘公鲁先生(清代苏淞太兵备道刘瑞芬之孙)并向他买得多件古董。逃难回来,刘公鲁未到不惑之年,因为孩子多且幼小,沒有出逃,竟已不在人世,不觉感叹战乱之中人生无常。进得刘府,刚坐下,其妻刘
期刊
关于1923年蒋介石的莫斯科之行已经有不少著述,本文旨在利用现有的档案材料,介绍蒋介石作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访苏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早就向往到俄国考察,一度被共产国际视为左派的蒋介石带着“了解俄共”的使命兴致勃勃地开始一系列访问苏联的活动,但在代表团将反映国民党军事计划的《代表团意见书》提交到共产国际后,近两个月时间杳无音讯,遭到冷处理。苏联对外蒙古问题所持的苏俄利益至上的立场一度让蒋介石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