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有关学者统计,在实践中刑事证人出庭率只有5%左右,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证人出庭的“零纪录”。自2009年至2010年,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法院共审结338件刑事案件,但涉及证人出庭的仅2件2人,不足1%。2013年1月1日,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第六十二、六十三、一百八十七、一百八十八条等条文对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制度作出了相关规定,其中涉及证人出庭范围、证人自身保护、出庭费用保障及拒不出庭的后果等内容。但笔者认为,就当前形势而言,刑事证人出庭作证依然不容乐观。
  一、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难”的原因
  证人出庭作证是确保司法审判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前提。然而,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不在于大部分案件即无争议案件的证人不出庭,而在于大量的争议案件没有证人出庭,由此损害了审判公正。[1]那么,是何种原因造成如此现状呢?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法治意识较为淡薄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国的传统谚语体现了人民群众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无诉”、“耻讼”观念的影响。对相当一部分的人而言,法院是一个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的地方。因此,立法的进步先于观念的转变,立法上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要求是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这是导致证人出庭率低的主观因素。[2]然而,出庭作证是法律赋予证人的权利和义务,只有人们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使许多刑事案件明辨是非、公正判决,提高案件的审理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刑事法律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法治化进程,最终使人们的权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因此,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转变“出庭是为别人打官司”的消极态度,也是极为重要的。
  2、客观条件有所约束,自身利益易被影响
  证人出庭作证,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经济损失可以弥补,但难免会有其他客观原因出现,比如路途甚为遥远、网络无法通信、健康状况恶化等因素,这些客观原因也是证人无法出庭的一个原因。此外,一般刑事案件的证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平稳的生活,并且跟犯罪嫌疑人或者其单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但是仍然不能打消证人出庭后人身会被打击报复、工作会被他人排挤、财产名誉有可能会被损害的心理。由于证人有所顾虑而采取回避态度,故而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甚少见到证人出庭也就不足为奇了。
  3、相关立法尚未健全,证人出庭似易实难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证人保护的若干方式,但却未明确规定刑事诉讼中证人在案件某一阶段作证时具体由哪个机关予以保护,也未对公检法三机关对证人的保护予以明确分工;第六十三条规定了证人出庭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得到补助,但并未明确领取流程。此外,如何解决“不公开证人的个人信息”与“公开审理刑事案件”的矛盾、如何处理证人及近亲属在刑事案件不同阶段提出的保护申请、如何细化对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的保护方式和尺度等等问题,现有的立法仍不能满足。
  二、如何应对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难”的现状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建立,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具有里程碑似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司法实践当中,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进一步健全证人出庭机制,有待立法、司法机关继续研究。结合个人调研成果,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明确出庭范围,细化庭审程序
  一个复杂的刑事案件,可能涉及众多证人。笔者以为,并非全部证人都要出庭作证,那些影响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的“关键证人”才是应当出庭作证的证人主体,也是应当着重予以保护的主要范围。那么如何确定一个证人是否需要出庭作证呢?关键证人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案件判决起重要作用的证人,即提供影响刑事案件定罪与量刑之证言的人。[3]也就是说,如果证人的证言对于定罪量刑、查清案件的事实有重大的影响,那么这就属于关键证人,必须出庭作证。同时,从节约司法资源的角度考虑,一些与案件有关但略显次要的证人,在法院庭前会议时,如果能够符合下列条件,则不必出庭作证:如经过证据展示控辩双方均无异议的证人证言;辩方同意证人不出庭的证人证言;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及被告人同意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案件的证人证言;证人证言对定罪量刑不起直接决定作用的情形等。此外,对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侦查人员的侦查行为合法的,能提供关于侦查过程的录音录像资料,且该录音录像资料未经任何破坏、编辑、剪切、删除的,为节约侦查资源,侦查人员可不出庭作证说明情况。
  此外,证人出庭作证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公诉部门应当积极建立与法院、公安机关相关部门的联动配合机制,通过会签文件,明确证人出庭案件范围、需要出庭作证的情形、程序、证人的保护、补偿、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范围和责任、庭前固定证言等内容,完善公检法之间的工作衔接,消除来自司法机关内部的阻力,应对证人出庭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案件承办人对需要保护的出庭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建议或者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及准备,并将询问提纲及应对办法写入出庭预案。对证人发问,应当针对证言中有遗漏、矛盾、模糊不清和有争议的内容,并着重围绕与定罪量刑紧密相关的事实进行。证人进行虚假陈述的,应当通过发问澄清事实,必要时还应当宣读证人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提供的证言笔录或者出示、宣读其他证据对证人进行询问。
  2、加强保护力度,保障证人权利
  第一,《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此处,笔者认为,应当把证人及近亲属的财产安全及名誉权作为证人保护的对象范围之一。因为就司法实践而言,证人出庭作证很大程度的顾虑除了人身安全外,也来源于财产的安全以及在工作生活中的名誉。为了保障证人在人身安全及正常工作生活不被侵犯和骚扰,应当把财产安全以及名誉权列为证人保护对象。   第二,证人保护的执行机关也应细化。笔者认为,鉴于公安机关上至省市、下至乡镇均设有办事机构,更为深入群众,符合群众内心“有困难找民警”的想法,因此证人保护整体上由公安机关负责更为适宜。在案件侦查阶段,若证人是控方证人,由侦查部门负责;在案件起诉阶段,由检察机关配合公安机关负责;在审判阶段由法院负责;而若证人是辩方证人,法院负责保护证人安全;法院终审后,需要保护的证人,均交由公安机关负责。
  第三,建立民间证人保护组织,配合司法机关共同完成证人保护。其中,由司法机关负责保护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由民间组织负责证人心理、精神上的关怀、疏导,使其克服庭前的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法院完成审判工作。在庭后进行跟踪回访,排解证人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保障其正常生活。
  第四,设立证人保护资金,同时可建立关键证人保险制度。当启动证人保护程序后,该资金也随之运转,负责为证人保护提供资金支持,由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管理。此外,为了更好地消除证人作证的心理负担,国家可为刑事案件的关键证人购买一份保险,该保险的建立从经济的角度安慰证人,即证人在得知可能因作证受到侵害后,对可能遭受的侵害行为所造成的损害通过经济补偿的形式,使其在心里上获得安慰,以消减其心中对侵害的焦虑。另外,通过保险的方式,将证人保护的成本予以分散,降低国家的负担。[4]
  3、深化法律宣传,提高法治意识
  笔者以为,要强化宣传,既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普法教育,同时也要明白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平时的宣传工作中,要结合群众身边的案例进行普法,并通过各种交流平台、沟通媒介(如我院开展的微博普法活动),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增加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公民真正认识到出庭作证是自己应尽义务和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减少畏惧心理,消除后顾之忧,坚决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变被迫作证为主动作证。要争取会在民众心中逐渐形成广泛的共鸣,使大家形成一种潜意识,一种现代民主法治社会要求的法治思想, 从而剔除封建落后的思想,帮助公民形成法治观念。
  注释:
  [1]左卫民、马静华. 刑事证人出庭率: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理论阐述[J]. 中国法学, 2005(6)。
  [2]孙琳.证人出庭作证实践之困境.陕西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3年3月第1期。
  [3]余剑.《论刑事诉讼关键证人出庭作证一现实的选择一与制度设计》.乔宪志主编.《中国证据制度与司法运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65页。
  [4]王文群.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2012.10。
其他文献
2012年3月1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从完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七个方面进行了修改,新增60条规定。可以说,修改后刑诉法给审查逮捕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新任务,同时也带来了需要研究解决的新问题。比如,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对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逮
期刊
摘 要: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博弈的本质表现为行政裁量的司法审查,行政诉讼中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审查是两者角力的主要表现之一。司法审查之强度,则直接关系着对行政裁量进行司法审查的合法性、公正性与权威性。本文从行政裁量的制度价值和本质出发,根据当前审判实践中行政裁量的运行态势,深入剖析其成因,试图找出当前我国行政裁量在司法审查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构建完善行政裁量司法审查过程中司法权与行政权良性互动之路径。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1]  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也指出,要严格执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纠正以权谋私行为。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
期刊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手段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异军突起,使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五个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将提高政法干警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作为五项重点能力建设之一。这就要求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组织检察干警认真学习、全面掌握现代信息科技知识,努力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积极构建和完善舆论应对机制,加强新媒
期刊
刑法解释通常要严格遵循文义解释,法律解释的效力源泉来自刑法规范。但是在文义解释后,法律涵义仍然含混不清时,则需考虑进行目的解释。法律解释的方法有很多种,而目的解释是最根本的,因为任何法律的制定都有其立法目的,即要通过法律的实施达到某种效果,就刑法目的来说,就是要通过刑法的实施,保护某种法益不受犯罪行为的侵害。适用目的解释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法律规定的立法目的是什么,要保护的法益是什
期刊
一、聋哑人犯罪的特征  1.团伙作案突出  多名聋哑人纠集或聋哑人与身体正常人一起共同犯罪的较多。聋哑人在成长生活过程中,人际交流圈较狭隘,他们的朋友也多为和自己境遇相同的聋哑人。通常,流落在社会上的聋哑人居无定所、难以维持生计,有依赖他人生存的客观需要。而在生活中与正常人交往时的受挫,以及面临日常生活的困顿,让他们彼此得到一种心理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使他们对于自身社会边缘群体的尴尬身份以及受到歧
期刊
摘 要:少数女性国家工作人员,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欲望,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给国家、社会、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女性职务犯罪不可忽视。本文结合红桥区人民检察院办案实践,分析了近年来女性职务犯罪发案规律、特点和发案原因,着重从预防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女性;职务犯罪;预防  女性国家工作人员相对于男性,特点是温柔、谨慎。但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期刊
摘要:  由于我国法律对于财产犯罪的定罪标准采取幅度的规定,由各地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法定的幅度内自行确定具体标准,导致同一行为在不同地的区可能出现罪与非罪的差别。异地买赃的行为就有可能产生这样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必须着眼于犯罪的构成要件,尤其是在犯罪客体上。  关键词:犯罪所得;管辖归属地;立案标准  一、主要案情  2010年4月期间,犯罪嫌疑人甲到漳州市芗城区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宿舍进
期刊
摘要:  通过提升执法公信力,进而提升检察机关的地位和形象,有效推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是当前检察机关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检察机关应从执法办案、服务人民群众、廉洁自律、规范管理等方面着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关键词:执法公信力;检察;对策  所谓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简言之,就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活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一种能力。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加强司法公
期刊
摘 要:公民利益的一致性是社会凝聚力和整合功能得以发挥的内在根源。社会个体在不损害一致利益的情况下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而实施的救助行为乃是社会利益整体性所要求的。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维护这样的整体性要求而存在。  关键词:见危不救;入罪;期待可能性  河南安阳公交抢劫事件、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冷漠的哥李文凯事件,使“见危不救入罪”这个经历多次热议、多次休眠,的话题一再升温,新闻关注时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