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电话号码的生长方式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去拨它,想摁下一个个白色的键,伸出手,却在半空停滞。我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徒劳,了无意义。我泪眼婆娑,为自己内心的柔弱,如一棵花草经受不住风雨。曾经,这是一串多么熟悉的电话号码。
   幼时,在农村,电话机并不普遍。村头,满祥叔家小卖部里摆放一台,人们有事联络,就去那里,拨打甚不便捷。有一年,正月刚过,冰雪消融,春暖花开,饭桌上,父亲跟我们一块商议,尔后咬紧牙关,给家里装了一台电话机。电话机机体是淡红色,一个个镶嵌着黑色字体的白色按键,像持戈站立的士兵,整装待发。母亲在缝纫机前忙活半天,做了一块白色棉布方巾,还用针线绣了几只鸟雀,苫在电话机上,漂亮端庄。
   父亲在东峡水管所工作,为了家庭生计,两头奔波,电话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家里,一接到所里打来的电话,不管有多忙,父亲都会撂下手中的活儿,急匆匆地离去。父亲说,公家的事,是大事,一分一秒也耽搁不起。夏秋两季,北方多雨,每逢雨天,水庫水位上涨,不管什么时日,父亲都会披戴雨衣,骑上家里破旧的自行车,心急火燎地赶过去。有一回,天色晦暗,云层在天空堆积,大雨如注,父亲骑车赶往水管所的路上,雨打在地上四处飞溅,父亲的头发已经湿透,水顺着脸往下淌,看上去如同泪水。父亲的眼睛模糊,不小心车子被石头阻挡,一个趔趄,如飘蓬,人和车不辨方向,摔下沟渠,车子压在身上。许久,人才歇缓过来。万幸的是,只擦伤腿脚,并无大碍,在家静养了数日。
   碰上农忙,尤其麦收期间,父亲每天坚持收听天气预报,算计时日,打电话给母亲,叮嘱她提早准备农具。割麦、上场、碾场,尔后耕地。父亲吃苦耐劳,干农活是一把好手,况且母亲一人操持家务,父亲心怀愧疚,家里的活儿总抢着去做。
   奶奶不识字,用她的话说,双手划不出一个八字。奶奶心窄,思忖父亲黑天半夜出门,有个闪失,叫父亲到了所里给她来个电话。父亲出门,奶奶后脚就待在电话机旁,执着地等待父亲的电话。母亲在灯下忙碌地做着针线活,我们哥俩钻进被窝,哈欠连连,昏昏欲睡。其实,母亲也在等,等父亲的电话,只是她不情愿承认罢了。有一回,奶奶拉我到电话机旁,悄声细语地对我说,你看我给你爸拨打的电话对不对?说着,奶奶拿起电话,慎重地摁下一个个白色的键,竟然丝毫不差。原来,我们给父亲打电话,奶奶就守在电话机旁看,凭着记性,她把这些号码所在的位置牢牢刻在心底。后来,奶奶还记住了姑姑、二叔家的电话,一连三四个号码。这些号码,按顺序排列起来,适宜的机缘,就像一列绿皮火车,铮铮有声,直通我们子孙儿女的心房。
   大学三年,负笈河西,那时年少轻狂,想家的念头风轻云淡,多是父亲打来电话告诉我,生活费打卡里了,别舍不得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或母亲在电话里碎碎念,说当村医的小爷走了,胃癌,吃东西就疼,生前村庄的人都去探望他。去年结婚的刚锋,媳妇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刚锋年纪跟我相仿,是我小学同学。尔后,母亲一再叮嘱,出门在外,自己要照顾好自己。临近毕业,找寻工作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前行的道路上充满陷阱、幻想、迷茫。而思念是一条河,深沉,绵长,家里的电话号码在我的心底开始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这年假期,西北的寒风依旧凛冽,滴水成冰,但寒冷阻挡不住人们团聚的脚步,整个村庄洋溢着新年喜庆的氛围。正月初一,老家的风俗,男女老少走出家门,有的人家还牵来牲畜,我们这里叫“出行”。放炮,焚香点表,磕头,迎喜神,迎接开年的喜气。仪式结束,刚迈进大门门槛,听到房里清脆的电话铃声,我迅疾地跑过去,抓起电话,那头找我,尔后,一阵甜蜜地问候。是我大学同学,她暗恋我已经两年多了,临近毕业,终于鼓足勇气表白。其实,实验室里,我俩一组,老在一起。我喜欢看她素白的身影,跟她在一起,时光过得欢快而短暂。也就是说,我和她的关系暧昧不清。
   放下电话,我惊讶她竟会打过来。或许,是与生俱来的谨慎,家里的电话号码,我从不轻易示人,她又如何得知?我知道,我俩注定是匆匆过客,有缘无分。她在河西,我在河东,各在天一涯,路阻且长。我没有能力和手段,让她和我走在一起。好多年后,我还记起那个甜蜜而欢愉的清晨,因为激动,我抓着电话听筒的手臂,微微颤抖。她说,她家有土地80亩,30亩种打瓜,剩下的50亩种包谷。我无法想象,她的家人怎么侍弄这么宽广的土地。我咧开嘴,对着她笑,说,你家是地主啊?哪有什么地主,都是爸妈成天忙活,贼辛苦了,她说。我的笨拙,她听了,哈哈大笑。她解释,半机械化,譬如种植包谷,覆膜、点籽、打药、采摘,整个过程都是有机器的。陇东农村,我平生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她一再陈述,我还是似懂非懂。那是会累死人的,我怪怪地讪笑,你家肯定是地主,你是地主的孩子。毕业后,我送她到车站,相互拥抱,对她说,多打电话。她默然无言,脸上挤出些许微笑。后来,我弄丢了她留下的电话号码,就没能给她打过电话。倒是她,给我来过一回电话,说她在家呆了整整一年,尔后在陇南找了份工作。我不知道,她把电话号码记在电话簿上,还是心底。不管留存,还是删除,她总有自己的方式来经营这串电话号码,无可厚非。
   她跟我的老乡,她的好友,打探来我的电话号码。老乡有我的电话号码,说来颇有些传奇色彩。是日,我俩聊天,他对我说,把你的电话卡密码赶快改了去,不然,他忍不住会打光的。我不以为然,心想他真会说笑。那时,学生大多使用201电话卡,卡有卡号和密码,数字一长溜,他怎能记得住?我从上衣口袋里翻出电话卡,紧盯卡面,让他说出卡号和密码。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竟准确无误。原来,在楼下电话亭,我给家里打电话,他在二楼宿舍瞧得清清楚楚。买来的新卡,我只摁了一遍,还没来得及修改密码,他便记住了卡号和密码,记住了我家的电话号码。也就是说,老乡过目不忘,记忆超群。我惊叹他的记忆,他对数字不同寻常的敏感。以前,在电视上,见过这样的人,现在,亲睹其容。我家的电话号码,以这种形式,被奇人记住,我真有些不可名状的欢喜。
   工作后,花费半年工资,咬牙购买了一部波导银灰色翻盖手机。那时,在国内,波导是知名品牌,很受大众的青睐。我把家里的电话号码输进去,命名为“温暖的港湾”。只要找到它,摁下键,家里的电话就拨通了。手机的通讯录里面躺着许多号码,这些号码都需联系。拨打时,它们像一个个精灵,活蹦乱跳地窜出来,这省却了许多书写和记忆的烦恼。这个习惯,我保持多年,直至后来,手机丢失,与外界一时无法联系(当时家里电话机已拆),两天时间,急坏家人和亲朋好友,他们满世界找我,以为我出了什么重大事故。
   一切物事,无可挽回,正在急遽地变幻。家里的电话线拆了,突突的推土机亢奋地碾过老屋。曾经朋友劝我,让我把家里的电话线拆了,手机多方便多实惠啊!我执拗地坚持,留着电话机,十多年了,那份情愫,没有变,割舍不了。可它还是拆了,终究扺挡不了时代裹挟的洪流。那份曾占据我心,眷恋般的恐惧已然消逝,我的心变得空荡荡的。一个下午,我蹲坐在废墟之上,目光怔怔,如一尊雕像。远处,群山沉默如金。村庄与我,像船只与港湾,渐行渐远。我再也回不去,我是一个被人丢弃的孩子。
   电话机搁置下来,宛若一位完成使命的老者,躺进荣光的沧桑之中,岁月静深。大哥怀旧,用一方丝帕,小心翼翼地把电话机包裹起来,珍藏在抽屉深处。
   我买了两部老年机,给父亲母亲。这是我和他们全新的联系方式,宛若两根绳子,划出不同半径的圆圈。父亲去村头小卖部打牌或者母亲耕植在田间地头,一个电话,他们听说我和女儿要来,定会屁颠屁颠地归家。老年机无法视频,看不见他们的表情,那就听听声音也好。父亲母亲日渐苍老,步履蹒跚,可他们从来报喜不报忧。有一天,他们终会离我远去,手机那端,是一片无边无涯的黑,隐藏着许多无法预知的秘密。
   这个我熟稔于心,休戚与共的电话号码,悄然而逝。岁月沧桑,人事更替,许多号码都是这样,与我们断了联系,失了意义。闲暇,翻检手机,整理号码,斟酌再三,下定决心,删除,清理。想着删除了同生共长的一段岁月,一段倾情倾血的经历,内心惆怅,恍惚自己这是干什么,到底删除的是别人,还是自己。
   我做不了云淡风轻,拈花而笑,不经意间,脑海里会蹦出这串电话号码。电脑、银行卡、QQ、微信,它们的密码,与密码有关的数字,我都会想起这串电话号码。我要记住它,一定要记住它。或许,这是一串电话号码最好的生长方式。
   这些年来,我只是一不小心,摁下了暂停键。有一天,机缘凑巧,它会在我的心底,复活,葳蕤生长。
   这是让人在梦里能够笑醒的事。
其他文献
1956年9月,我被辽宁省盖平县三中(即今日盖州市第三中学)保送到赫赫有名的辽宁省盖平高中(后改名为辽宁省熊岳高中),分配在一年级四班。班主任老师苏直人华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对爱好文科的学生格外厚爱、亲近。一天,上晚自习时,我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刊载在《文艺学习》月刊上的周立波谈《三国演义》的文章。苏老师走到我身边,低头看了看,脸上露出很高兴的表情,二话没说,只轻轻地拍了两下我的肩膀,我心里感到十分惬
期刊
是夜,脱落的叹息  豁唇的西山口走出三声吠  肩着猎枪的老鹰  眼睛划伤一条河的静谧  岸畔有星星灯火递过来  次第弥漫开的  是夜——脱落的叹息  深陷厚厚沉降的雪中  皮靴当的一声  震碎山丁子头上那顶白帽     白桦树挂着一枚戒指  白桦树挂着一枚戒指  是恋爱中少女上翘的嘴角  是初绽的薄雾  不经意间说出的冰凌花  相拥的鸟鸣  让慌张爱上了慌张  已是三月  风鼓着腮帮  搅动发
期刊
1   诗是什么,我以为就是一壶酒、一碟菜,三五好友大醉后的呼噜。这是我喜欢的境界。像曹植一样写诗,洒脱、豪放、没有功利,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开心时大笑,悲伤时痛哭,潇洒浪漫,无所顾忌。   很怀念在故乡的那些时日。少年时,空守一盏油灯,母亲在旁边纳着鞋底,父亲编着柳筐,弟弟在写作业。我静静地做着自己的文学梦。   写的那些青涩的文字是那样的清澈,宛如溪水。   多年后,我依旧会被
期刊
村庄  转弯处,被一条土路拦腰抱住,  月亮,影子的布道者,  一枚江南印章,失足到河里──  风卷起变形的声音,  鸟,风的孩子,回到夜晚的乡村。  蛙鸣藏得深,像极了归宿,  心中磨了多年的刀应声放下。  ──睡眠的沉香荡,  萤火虫,带着人性一闪。  一个人的西塘  侧身穿过塘东街,西街,石皮弄,  廊棚,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  一个人的西塘,两年过去了,  还在寻找曾经爱过的人。  人间四
期刊
苦艾酒  風,揭开夜的一角  月亮紧跟着出场了  朝身后望去  一只猫跟了过来  它有九条命  我有九种孤独  拌着蓝火苗  喝下香水、乳液、口红  合谋出的香甜  穿过一条长长的路  月亮不见了  猫也不见了  一小片暗影压下来  我不见了  卡夫卡或平安夜  甲虫和庄周  哪一个是真的  所有甲虫都不免变成  萨姆沙和葛蕾特的蜣螂  所有母亲只剩下  忧伤的微笑  所有的牲畜甲虫们  都不能显
期刊
晨练  春天了,花从自然中醒来  可有人还在打盹儿,他仿佛  被梦缠住,一些醒来跑出的动词  开始了晨练  晨风,跑出了太阳的味道  还有幸福的乔木的花枝招展  操动太极者,努力平衡着天地的阴阳  扭秧歌的人,把沸腾舞出了常态的水  这些自虐的跳动者,在生命的张力里  灵魂已经出窍,一群跳僵尸舞者  踩着舒缓的旋律,木偶般的身段  把企求康健的美好  表现得五体投地  继续操练,我夹杂在晨光里  
期刊
在山民心里,大山就是他们的敬仰之地,就是一座灵山。我和众多山民一样都是大山缝隙里生长的一株小草,而无想山,就是生我养我的灵山。   山,因寺庙而得名。锦绣江南,楼台烟雨,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无想寺就坐落在大山南麓。我居住在山北,常常习惯从栖身之地遥望大山北麓,只见苍山雾霭,香火缭绕钟声远,林壑尤美树参天,颇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俯首,走进山门,笃笃笃,不知是小沙弥在代替我敲打木鱼,还是伐
期刊
第一天上午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李大砍刀一边急着去开门,一边琢磨着他们这栋楼的开发商怎么把门铃设计成这种优雅的音乐。    他透过猫眼一看,门外是个满脸褶子的老太太,再仔细看看,原来是自己的母亲,刚才的优雅心情一下子没了。母亲陪着妹子在自己原来买的平房住,已经很长时间没来了。李大砍刀一愣,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他手握着门把手,正犹豫着,母亲已经在外
期刊
梨花大道  给我簪花的围巾  给我镶珠嵌玉的腰带  我就美美地  摇摆  北镇,罗罗堡,五峰村,马蹄印  每一处辽西走廊上的白金  这一刻是我的  陶醉胜于朋友具体而微的描述  我的眼睛幸福地忙着  我称它为陷阱  一整天不想出来  梨花白  梨花很白  梨花一开天下白的白  在辽西走廊罗罗堡梨花大道  一心一意地白着  上树拍照的人  因为自己的不白和渺小  而向全世界炫耀着  他们“爱”的能力
期刊
“到艾芜先生的故乡去。”这个初衷缘于二十多年前阅读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南行记》,立即就被他笔下那诗一般古朴浪漫的情调所深深地吸引,那些与我身处的地方不一样的景色、风俗和那鲜明的傣族风情,南国旖旎的风光,以及缅甸的风土人情,让我如痴如醉。   艾芜先生是一位流浪型的作家,他的一颗心似火,三寸笔如枪。艾芜先生是一个火热的人,他走光明的路,唱温暖的歌。他的前半生一直在漂泊,二十多岁就蹬上草鞋,带着纸笔,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