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封家书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hou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7月10—14日,在陕西大地上爆发的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国共双方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解放军歼敌最多、取得战果最辉煌的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共伤亡4600余人,30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长眠于西府大地,他们以血肉之躯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华彩乐章,铸就了历史的辉煌。
  在扶眉战役金渠镇围歼战中,第二军第六师第十八团第一营营长栗政通和第四师第十一团政治委员赵存仁等营团主官先后牺牲,足见当时战斗之激烈!
  栗政通、赵存仁等革命烈士,血洒疆场,马革裹尸,表现了他们崇高的家国情怀。
  栗政通,河北省平山县人,1923年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栗再温从1934年开始任中共直西特委书记。大哥栗政清曾任中共平山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后被叛徒出卖,1936年牺牲在天津日本人的监狱。在家庭的教育和熏陶下,栗政通幼小的心灵播下了革命的种子。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栗政通见哥哥栗政民穿上了八路军军装,扛起了“三八大盖儿”,哭着喊道:“爸爸,我也要参加革命,和哥哥一样要穿上八路军军装,打日本,保家乡!”在父亲的支持下,14岁的栗政通1937年参加了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因平山县1500人参军,号称“平山团”),走上了革命道路。
栗政通(1923— 1949)

  在革命的熔炉里,栗政通迅速成长。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侦察员、连指导员、副营长、营教导员、营长等职,参加过陈庄战斗和百团大战、南泥湾大生产、八路军南下支队南下湘粤边及北返、中原突围、渤海扩军和西北解放战争。
  1947年6月,栗政通在山东渤海军区扩军期间写信给妹妹栗政华,抒发了他参加八路军南下支队南下及北返的经历。
  政华妹:
  你的来信于六月一日顺利收到了。数年的分别,悠久的远念,能在今天的信上互相告诉着别离后的一切,使我异常的兴奋。
  在灾难的战争日月里,你们锻炼的这样坚强有为,这的确是你们的进步和成绩,望你们努力吧,前途是无限的光明。离开家庭的我茫茫十一个年头了。一九四四年的冬天,部队奉令南征,就在延安同你们远别了,战马似的我奔驰在祖国的战争烽火里。经过四十天的战斗生活,胜利的到达了湖南省,在长沙及湘江、洪湖一带展开了游击战争。从南征开始,我就转向军事工作了,特告。
  到達江南之后,不久建立了湘鄂赣边区(湖南、湖北、江西),后来因敌伪顽合流扫荡,不能巩固,故此部队又奉令继续南进,经过了三十天的行军作战,到达了广东省的南雄县。日本宣布投降,国内情况之变化,马上奉令北返。这时的情况非常紧张,蒋介石调了七个师,追剿、堵击,企图将我们消灭在湘鄂赣之八脉山间。由于战士们的坚决,冲出了重围。经过了二十天的战斗行军,胜利与江北新四军五师在中原会合了,从此告别了江南。
  江南的确不坏,长年春色宜人,到处是青山绿野,气候温和,长年吃大米,产量丰富。由于国民党黑暗的统治,人民亦是过着惨痛、凄凉、悲啼的日子。
  我们到达中原后,不久宣布了停战令,我们就停止在中原,待令调遣。可是,无耻背信弃义的蒋介石,又调动了七个军的兵力,将我们重重包围以及经济封锁,企图将我们这支部队困饿而死。因为共产党同广大人民群众有密切的关系,困不死、饿不死。最后蒋介石发动了攻击,妄想把我军消灭在中原地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被迫突围,由湖北醴(礼)山、黄皮(陂)等地向西北前进了。蒋介石仍在各地调兵追剿、堵击。由于敌人兵力之大,造成我军战斗的紧张艰苦,一天打几次仗,有时还吃不到饭。因为人口稀少,我还记得在陕南,连着走了三天看不到村庄,所谓“无人区”。因为敌人到处布置了军队,我军为了避免损失,尽量走小路。战斗的生活经过了一年零十个月,最后胜利的回到延安。南征北返共计两万二千里。
  回到延安不到一个月,因为战争的需要,我们又奉令奔驰了,经过一个月的行军到达了山东渤海军区工作了。我现在很好,请勿念。再见吧。
  庆祝最后的胜利,望你们努力的前进吧!
  愚兄 政通 写于六月十五日
  这是一封充满激情的信!字里行间洋溢着栗政通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深情和热爱,充满着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憎恨,展示着他为民族解放和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拯民于水火的钢铁般的决心和意志,表达了他对祖国解放事业的必胜信念,同时也真实地袒露着他对胜利后光明前途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扶眉战役纪念馆里,陈列着栗政通曾经用过的一支制作粗糙、通体乌黑、金属部分全都生锈了的钢笔。这支钢笔伴随着栗政通走过了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就是用这支钢笔,不知写过多少份政工总结、战斗动员,并用这支笔给家人写信,抒发自己的感怀。
  1947年,他寄相片给几位妹妹并写了一封短信:
  政华、政新、政芳、政书、政秀妹:
  十年的离别使我们不能团圆,以我“战士的心”来与你们相会。当我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这张被战争锻炼成的肖像随着你们漂泊吧!
  1949年3月,离家12年的栗政通带着警卫员、骑着枣红马回家完婚。与家人的团聚,新婚的甜蜜,使他暂时远离了战场。然而,他的政治责任感最终战胜了对家庭的眷恋,毅然骑马返回部队。
栗政通的寸心表白
  1949年4月27日,他把自己的照片寄给妹妹栗政华,在照片的背面又写道:
  他是一个热心的战士,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负于(赋予)祖国。当我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就让这个寸身的灵魂愉快的漂泊吧!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两个多月,26岁的栗政通在人民解放军与胡马的西北大决战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牺牲前对政治干事花玉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告诉李教导员,我不行了,叫他好好领导,完成光荣的任务。我牺牲了不要紧,中国还有四万万五千万同胞,革命一定会成功的!”
赵存仁(1916—1949)

  栗政通留下了一个革命者寸心的表白,用鲜血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谱写了一曲壮美的人生之歌!
  赵存仁,山西省崞县(今盂县)人,富农家族出身,山西大同师范学校毕业。七七事变后,他弃笔从戎,投奔延安,参加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经过革命熔炉的锤炼,他从一个“公子少爷”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先后担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在金渠镇战斗中,他牺牲前曾两次负伤,仍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
  就在赵存仁牺牲前夕,师部捎来了妻子给他的来信。
  孩子他爸:
  贵体近安。你我夫妻一别12载,书信全无,我日夜在想念你。为了使你免遭毒手,逃出虎口,我瞒着你谎说,我和乡亲们安葬了咱们的父母。当时咱父亲被害,母亲气死之后,可恶的鬼子汉奸不准安埋,暴尸三日,还出下告示说:这就是不和皇军共建“东亚共荣圈”的下场。幸亏是深冬寒天,天降大雪,两天后乡亲们偷偷用芦席埋葬了双亲的遗骨。
  我为了给赵家保全腹中唯一根苗,东躲西藏,埋名隐姓,在距家百里之遥的山里给财主家当佣人。鬼子汉奸进山扫荡,山里也不安宁,我带不满周岁的孩子多么想过黄河到陕北去寻找你呀!但是鬼子汉奸的封锁,想到延安比登天还难啊!为了生存,我又装聋作哑,带着孩子东讨西要,四处漂泊。1943年7月,我随南逃的难民,翻沙梁来到延安。政府给我们难民安排了窑洞,发给口粮,还让我们自开荒地。我安顿好住处后,就四处打听你的归宿,可你却上前线打日本去了。
  存仁夫君,我满肚子话要对你说,就是说上3天3夜也难诉完。你参加这样的好军队我就放心了,咱家的仇就能报了。望你在部队安心打仗。我能遇到这样的好政府,不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生活苦点没啥,只要能吃饱穿暖不受气就谢天谢地了。望你胜利归来,相会在延安,黎明已上识字班。孩子亲亲爸爸。
  祝你啥都胜利!
  妻:林霞
  1949年4月18日
  这封蘸着血泪写成的家书,赵存仁同志却没有看上一眼!年仅33岁的赵存仁同志在金渠镇战斗中光荣牺牲,在眉县留下自己的忠骨。第十一团团长吴子烈曾经感慨地说:“赵存仁的牺牲,使我党失去了一名忠诚的党员,我军失去了一位勇敢的战士,人民失去了一名勤务员,林霞失去了一位好丈夫,黎明失去了一位好爸爸,我失去了一位最亲密的战友。”
  在扶眉战役中还有一位烈士名叫刘永成。他1917年出生在陕西合阳县城一个富裕家庭,1936年抛家弃学,参加红军。他1937年入党,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扶眉战役时任第三军第二十一团副团长。战役发起前,离家13年的刘永成被批准回家探亲。大姐一见到他就关切地说:“永成呀!你现在也30多岁了,赶紧成个家吧!”刘永成笑着说:“不急,等革命勝利了我就成家,你们不要为我操心!”这是刘永成对父母许下的承诺,是一个让亲人留下沉重伤痛的承诺,也是一个革命胜利了却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他牺牲在扶眉战役之南武村战斗中。
刘永成(1917— 1949)

  栗政通、赵存仁和刘永成,只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缩影!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大批革命烈士,舍小家为大家,他们用崇高的理想和对革命必定成功的坚定信念,用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其他文献
编者按:郝梦龄,字锡九。河北藁城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1937年10月l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为纪念郝梦龄的功勋,武汉的汉口北小路改名为“郝梦龄路”。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召开的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了郝梦龄抗日殉国的精神。2014年8月,郝梦龄被列入民政部
在人们的印象中,因为有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财大气粗,不必为资金筹措和管理担忧。其实不然,资金筹措是令任何重大项目负责人都头痛的事,在国家财政紧张时期尤其如此。而工程规模越大、资金越多,管理越复杂、越棘手。在担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03.8—2010.8)期间,如何避免因资金问题让项目“胎死腹中”或影响工程进度,如何避免“工程建成了,干部倒下了”悲剧现象出现,
《冰花》摆上绿野书店的书架后,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关注,特别是同泽中学等几个学校的青年学生更是争相传阅,不出几天,就抢购一空。  刘少奇看到《冰花》后,非常高兴,给予高度重视。他亲自找到杨一辰,问:“这个刊物很进步,什么人办的?”杨一辰告诉他是东北大学附中的几个学生自发搞起来的。刘少奇听后,意味深长地说:“要善于发现革命的萌芽,对东北这些进步青年要热心培植,帮助他们把刊物办得更好。”他指示杨一辰:“
1949年解放初期,一位西方记者预言:“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不会被一个集团统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还是共产党人。”对这个预言,在上海解放几个月后,中国共产党人就以其超乎寻常的声音说了“不”,并预示了这个预言的破产。  1949年5月,上海的解放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登上执政舞台。但其执政环境十分恶劣,稍有闪失就可能失去上海。当时的上海,天上有国民党飞机接连的轰炸,地上是帝国主义畸形统治的
袁宝华同志长期担任我国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对我国工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熟悉中国经济情况,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系统成熟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袁宝华同志是我国职工教育的开拓者,对高等学校特别是人民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宝华同志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
经俄国朋友纪务立的介绍,瞿秋白结识了俄罗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孙女苏菲亚·托尔斯泰。  苏菲亚是一位热情活泼的俄罗斯少女,她已从纪务立那里知道,面前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新闻记者能诗能画,所以一见面,她就向瞿秋白求诗。瞿秋白答应得也很爽快,他对苏菲亚说,请给几天时间,他将画一幅画,上边题上诗。苏菲亚高兴得跳了起来。  聊天中,瞿秋白得知,原来在俄罗斯托尔斯泰主义者的活动是相当活跃的。苏菲亚
1993年后,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而来的机构设置的变动,我的工作岗位从商业部政策法规司变动到国内贸易部政策法规司。我在配合部内有关司局和挂靠单位工作时,经常要遇到与其他部门因业务交叉而造成的磨擦。为了搞好本职工作,往往要向上级请示报告或写信反映,以求得问题的妥善解决。我曾就恢复和加强酒类专卖管理制度、制定生猪屠宰法规、修改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三个问题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写信反映、请示报告。朱镕基
作者 齐白石  《百花与和平鸽》是齐白石专门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创作的一幅作品。为了创作这一幅作品,齐白石亲自养鸽,观察其动态。在这幅作品中,齐白石用鸽子和百花营造了一个和平、宁静、安详的画境,表达了一个中国老人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动乱生活之后,对于人类和平的呼唤。作品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笔墨老辣,尤其画面中几只鸽子各具神态,成为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同时,画面中鲜艳的百花和茂盛的树
陈云酷爱学习的家风在他和于若木结婚时就已显端倪。他们的定情之物,就是于若木在给陈云做看护工作时常在窑洞门口读的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一书,他俩在这本见证了他们爱情的书上各自签上自己的名字,把它珍藏起来。  陈云很重视子女的学习问题。他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从他那里学到了正确的思想方法。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下放到江西。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定期参加工厂劳动外,主要是读书。他的几个孩子都去看过他
编者按:1887年清政府曾经通过考试选拔,派遣12名游历使分赴世界四大洲20多个国家进行为期两年的游历考察。然而,100余年后的今天,回首望处,尘烟深锁,岁月掩华光。沧桑风雨早已湮没远行者的身影,时光的激流也冲淡了他们的印记,独留困惑迷惘:为什么长期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要在19世纪80年代派出海外游历使?他们是如何选拔的?他们的足迹留在了哪些国家?他们的成果如何?结局如何?为此,本刊特邀北京大学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