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帕尔:一面讽刺社会的镜子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x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30日,马格南图片社宣布,英国“新纪实摄影”主要代表人物马丁·帕尔(Martin Parr,1952~)当选为该图片社总裁。这不仅标志着这位当年在申请加入马格南时曾引起争议的摄影家终于得到正式承认,而且也表明马格南图片社已从原来以黑白纪实摄影为主转向彩色纪实摄影。想当初,马格南图片社创始人之一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曾不认同帕尔具有浓艳色彩的作品,认为他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人”。如今,帕尔不仅被一致选举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图片社的领路人,而且,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仍然活跃的最重要摄影家之一。
  马丁·帕尔的摄影之路
  跟许多著名艺术家一样,马丁·帕尔的创作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作品始终引起争议,甚至被
  诋毁。从出道以来,他便一直孜孜不倦地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先是从本国同胞,再从世界其他国家国民的行为举止,来发现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他所拍摄的具有典型帕尔风格的照片,来讽刺社会上的不雅以及媚俗等行为。因此,若要真正理解帕尔的摄影作品,则必须从他的成长过程入手。
  帕尔出生在伦敦郊外一个小镇上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从小带他观察各种鸟类,培养他分辨从一群鸟中如何能识别某些特殊鸟类。这种能力可能有助于他后来在拍摄过程中,能够从一群普通人中发现某个具有与众不同特点的人。他还喜欢到伦敦观看当时仍在运行的各种蒸汽火车头,并收集火车头模型,使得他养成收藏纪念品的嗜好。但他的祖父才是真正引领他走上摄影之路的人。
  帕尔的祖父是一位高级摄影发烧友。19世纪时的英国摄影圈曾是贵族、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天下。20世纪初,摄影变成中产阶级的业余爱好。摄影一直被视为是一种手艺,专业摄影师多以开照相馆为业。帕尔的祖父摄影水平相当高,曾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成员,而且会油渲印像法(Bromoil)。他教帕尔如何拍照,并带他进暗房。16岁时,帕尔便到一家英国当时流行的炸鱼薯条快餐店拍摄了一组纪实摄影照片。
  通过这次拍摄,帕尔注意到,人们在餐馆这种公共场合吃东西时,往往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许多人不知如何选购食品,而且在公开场合吃东西会感到不自在,会有各种不雅的吃相。英国人的社交活动中通常都有餐点,所以,人们在公众场合吃东西的场面,以及他们的食品和吃相,成为帕尔后来纪实摄影项目的主题之一。
  帕尔从小成长的环境,以及他祖父在乡下居住的地方,当时仍然保留着二战之前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保守习俗,尚未受到制造业的影响,也未出现大量社会问题。但是,由于具有贵族传统的英国社会对阶级的差异尤为敏感,1970年,当帕尔到英国北方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上大学选修摄影专业,他发现,当地工人阶级的生活方式与他成长环境中的中产阶级方式十分不同。当时纺织业等传统工业正在衰败,工人的生活方式正出现巨大变化。但他感觉,尽管这些工人阶级的生活方式有些怪异,却更加真实。因此,工人阶级成为他当时拍摄的主要对象。
  帕尔所在的大学摄影系中,绝大多数教师均十分保守。他只能与几位同学一道通过自学和相互促进来提高摄影水平。他主要从英国当时大力推介国际摄影作品的《创意摄影》
  (Creative Camera)杂志上,了解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摄影动态和思潮。他买的第一本摄影画册便是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1924~)的《美国人》,并对1960年代英国纪实摄影主要代表人物托尼·雷-琼斯(Tony Ray-Jones,1941~1972)的作品印象深刻。雷-琼斯曾到美国耶鲁大学艺术系主修摄影,并在纽约摄影界闯荡过。他回到英国后是以拍摄英国人的闲暇生活方式为主题,尤其是在海边度假的场景。
  1974年,帕尔的大学毕业作品是一个以照片为主的装置艺术作品,题为《甜蜜的家园》(Home Sweet Home)。他制作了一个可移动房间,该房间贴有廉价墙纸,墙上挂满反映工人阶级家庭生活的黑白和彩色照片,并摆放着他收藏的各种庸俗装饰品,加上两个沙发和一台电视,房间里的录音机播放着《音乐之声》等流行歌曲。这部观念作品在当时的英国算是前卫,但帕尔没有沿观念艺术的道路发展,最终还是选择走纪实摄影道路。
  大学毕业后,帕尔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搬到海边城市利物浦附近的一个小镇居住。该小镇仍保留许多英国传统,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对于帕尔来说,他对这些行将消失的传统感到特别敏感和好奇。他发现当地有一家与英国国教不同的独立教会教堂。那里的教徒共同强调保留英国传统礼仪和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与他从小所受的教育吻合。但他意识到,这些传统礼仪和价值观念正在衰弱和消亡。因此,他加入该教会,与教徒们共处,同时,用黑白摄影记录他们在教堂中举办咏经、唱诗、婚礼和聚餐等活动的画面。
  他既拍摄这些教徒虔诚的一面,也拍摄他们守旧的一面,既注重他们的尊严,也捕捉他们的怪异行为。后来,教会中有人发现帕尔不真正信教,才迫使他不得不结束该项目。但这部题为《非国教教徒》(Non-conformists)的作品今天看来仍是帕尔的一部重要作品,从他后来拍摄的项目中均能看出这部作品的一些主题。帕尔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与他的同伴摄影家的作品不同。他们主要关注英国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而帕尔更关注在一定行为规范下生活的英国人及其生活方式。实际上,他是在记录正在消失的社会传统。
  1980年,帕尔与太太一道搬到爱尔兰居住。这使得帕尔远离当时的英国摄影界,独自思考如何继续摄影创作。帕尔通过与教友建立友好关系来拍摄他们生活方式的项目,最终引起教友反感,该经历促使他在后来的拍摄过程中始终与被摄者保持一定距离。为了改变他在教堂里的拍摄方法,帕尔尝试在恶劣的天气到室外拍摄人们如何应对的场景。他从原先使用徕卡M3相机改为使用水下相机加闪光灯,在下雨天或刮大风的日子坚持外出拍照。结果,他花两年时间完成了一个题为《坏天气》   (Bad Weather)的项目。
  该项目显示出帕尔对摄影的决心和意志。他每次在坏天气出门之前,总是告诉自己,今天能拍出最好照片。他以这种意念促进自己为该项目拍摄了600多个胶卷,并从中精选出56幅编成他的第一本画册。该项目可以说是印证了“坏天气出好片子”的说法,也表明帕尔已开始颠覆自己对“好片子”的定型观念。从这组作品中,能看出它们是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拍摄的,光线非常昏暗,画面中或是风雨交加,或是雪片纷飞,人们在这种环境中失去常态,因此,有不少幽默、滑稽、萧瑟和孤独的画面。从此,帕尔更加意识到,摄影是一个十分个人化的行为。
  英国“新纪实摄影”主要代表人物
  1982年,当帕尔搬回到利物浦海边一个小镇居住后,他发现,自撒切尔夫人1979年担任英国首相以来,英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她采取削减政府对保健、住房和教育补贴,以及铁路和邮政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政策,改变了英国的福利社会制度,造成大量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使得社会底层尤其是北方工业城市的工人阶级更加贫困。同时,她依赖市场作用来促进竞争和消费,提高英国经济生产的效率和产出,使得中产阶级的人数大量增加。结果,英国社会更加分化,阶级矛盾十分激烈。
  随着英国社会和文化景观的转变,英国的纪实摄影也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是具有社会纪实摄影传统的国家,但该传统曾经在20世纪初中断过,主要原因是摄影媒介尤其是作为“直接摄影”主要形式的纪实摄影没有被英国艺术机构视为艺术,得不到相应扶持。尽管英国著名摄影家比尔·勃兰特(Bill Brandt,1904~1983)曾在1936年出版过一本题为《居家的英国人》(The English at Home),记录了二战之前英国上流社会和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对于纪实摄影在英国被接受为艺术媒介产生过关键影响,但直到1970年代,英国的纪实摄影传统在雷-琼斯和克里斯·基利普(Chris Killip,1946~)等摄影家的努力下才开始复苏。
  进入1980年代,受美国“新彩色摄影”流派的影响,保
  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1956~)等一批年轻摄影家开始使用彩色胶片进行创作。他们认为,彩色更能够还原现实生活和反映时代气息,而且,应当通过彩色摄影革新英国黑白纪实摄影传统。帕尔返回英国后,也开始从黑白摄影转向彩色摄影,并使用Plaubel Mikina 6x7中画幅相机,于1982年起在他家附近的海滩上创作新的项目。
  尽管越来越多的英国有钱人开始前往国外旅游,利物浦附近开始萧条的新布莱顿海滩胜地仍然是工人阶级喜欢度假之处。帕尔注意到,这些家庭带着小孩到海边度假会陷入囧途。父母需要照顾不断哭闹的婴儿;不会游泳的老年夫妻则在餐馆中感到无聊而相对无语;许多大人和小孩会放纵自己乱吃冰淇淋和快餐等食品,而且到处乱扔垃圾;拥挤的海滩上挤满了身体肥胖的男女。帕尔用闪光灯加普通彩色胶卷来拍摄这些人的窘态。白天使用闪光灯,不仅能够增加彩色照片的饱和度,而且能产生出业余摄影师拍摄的家庭快照效果。
  1986年,帕尔将这个项目结集成册,题为《最后的胜地》(The Last Resort),并在伦敦一家画廊展出,引起强烈的争议。不少评论家认为,帕尔是以中产阶级的优越眼光来居高临下地看待这些工人阶级,并认为他是在利用这些无辜的被摄者,专门揭露他们丑陋的举止和难堪的吃相;还有评论家认为,帕尔的这组作品过于政治化,是在批评英国保守党和撒切尔的政策;喜欢传统黑白纪实摄影的人则认为这些彩色摄影照片过于接近现实,十分粗俗。
  帕尔则认为,“所有涉及到人的照片都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了被摄者”,他承认自己也不例外。但他指出,《最后的胜地》这个项目更多是他本人“对孩子与父母和成年人之间关系的观察”,同时,也想通过该项目表明“英国社会正在衰败”。他也不讳言,他是以中产阶级的眼光观察这些工人阶级,但他并不认为这存在任何问题。不过,他否认该项目具有任何政治目的。
  的确,任何针砭本国人行为的作品容易被认为是在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毕竟家丑不可外扬,这类作品当然会让许多英国人不舒服,甚至反感。但仔细研读《最后的胜地》这部作品时,也许会发现,帕尔是用英国人典型的幽默方式来揭示他所看到的国人在公共场合的不雅行为。他的眼光或许是犀利的,甚至是嘲讽的,但可能也略带同情和怜悯。毕竟,他从小所了解的注重礼仪的英国社会正在瓦解,而新布莱顿海滩胜地在1980年代的确成为英国社会正在走下坡路的象征。现在回过头来看,
  《最后的胜地》确实是一部具有挽歌式的纪实摄影作品。
  1985年开始,帕尔受委托拍摄曼彻斯特市郊区一个小镇的生活状况。该城市在当时已经开始出现超级市场和购物中心,当地民众逐步受消费主义影响,原来的工业化社区开始分化,出现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通过拍摄这个题为《销售点》(Point of Sale)项目,帕尔也开始将拍摄主题从阶级转向关注消费主义文化的后果。他到当地社区进行实地研究和考察,并到大型超市和其他商店以及民众家庭拍摄。他注意到,随着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成为职业女性,当她们有更多收入后,便成为消费者的主力军。因此,妇女也成为帕尔的重点拍摄对象之一。
  1987年,帕尔搬到英国南部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居住,这里的居民以中产阶级为主。他注意到,随着英国新兴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加,他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他们有钱购买房屋,并模仿贵族的生活方式。他们使用人造面料墙纸作为室内装饰;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举止、谈吐、仪表和养生;并培养骑马、滑雪、烹调和园艺等嗜好。因此,帕尔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一个题为《生活的成本》(The Cost of Living)项目。这一次,帕尔将镜头对准了自己所代表的中产阶级身上,仿佛是拿起一面镜子来嘲笑自己。
  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在“撒切尔时代”,金钱已经取代阶级作为英国社会地位的象征。如果说,1980年代初,英国的传统开始消失,那么,到了1990年撒切尔下台时,英国的社会面貌已经完全改观。帕尔动用他在过去20年掌握的各种技巧来完成该项目,结果,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撒切尔时代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的欲望和焦虑,更加深刻地讽刺了英国社会流行的消费文化和行为。可以说,《生活的成本》与《最后的胜地》和《销售点》一道共同构成了帕尔关于1980年代英国社会景观三部曲,并使得他成为英国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纪实摄影”的主要代表人物。   全球化的社会景观
  1991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一个题为“撒切尔时代的英国摄影”,共展出了1980年代英国纪实摄影的5位主要摄影家作品。帕尔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代表作《生活的成本》,而且还担任该展览的特邀顾问。他的作品也在法国和其他国家引起极大反响。1994年,他还成为马格南图片社的正式成员。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他到世界各国旅行,帕尔也开始将注意力从英国本土转向世界其他地方,并主要关注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帕尔不仅与英国广播公司合作拍摄一部关于英国人家居生活的纪录片,他自己也利用该机会创作了系列作品《时代的标志》(Signs of the Times),用照片加文字的形式制作成大型公共海报,在英国地铁站和公共汽车站展示,继续用幽默和反讽的方式调侃英国人的生活。同时,他也到世界各地拍摄各国游客的滑稽行为和举止,将作品命名为《小世界》(Small World)。他发现,无论在哪个国家,游客的行为都有相似之处。例如,他们往往喜欢在名胜古迹前留影,似乎通过与这些标志性建筑合影,能够证明自己到此一游,并能够拥有那次旅游的永久记忆。我们也能从这些如同镜子的照片中发现自己。
  1993年,帕尔到日本旅行时注意到荒木经惟(Araki Nobuyoshi,1940~)出版的一本题为《食事》的摄影画册。荒木经惟在该画册中呈现了他用微距镜头拍摄的食物照片,与他用类似临床医学观察方式近距离拍摄女人性器官的拍摄手法相同,主要阐述“性”的主题。帕尔从这种拍摄方式中获得启发。从此,他也使用微距镜头和环形闪光灯拍摄世界各国相同的快餐食品,以及人们吃这些垃圾食品的吃相,以反映全球化对各国人民的影响。他也以同样的方式,近距离拍摄女人的各式帽子、项链和其他服饰,以此来反映全球化的社会景观。
  从1995年至1999年期间,帕尔将他在英国和其他国家近距离拍摄的食物和其他照片结集成册,题为《常识》(Common Sense),仿佛在告诉人们,大家已经失去了常识和理智,正在沉迷于世纪末的狂欢。进入21世纪后,他开始跨界客串拍摄时尚摄影。他不仅使用模特在现实生活中拍摄时尚照片,而且,也拍摄现实生活中真人的“时尚”照片。同时,他还到各国拍摄一个题为《奢侈》(Luxury)的项目,将各国富豪和土豪的
  “媚俗”(kitsch)揭示得体无完肤。他不仅讽刺社会现象,也到各国照相馆按照自己的建议让摄影师拍摄他的肖像,他总是故作正经,从来不笑,以此来取笑自己。
  帕尔的世界
  马丁·帕尔总是像一个严肃的喜剧演员,喜欢自嘲和嘲笑别人。他的标志性打扮是穿着棉布裤子和带格子的衬衫,以及一双皮凉鞋。他始终承认自己是中产阶级,具有中产阶级的一些荒唐特点;他也喜欢调侃自己所属的中产阶级,知道他们想要模仿贵族生活方式,却始终模仿不像;他还承认自己是消费者,因此对阶级的差异和消费文化特别敏感。他既喜欢工人阶级的真实一面,又喜欢揭示他们的不雅行为;他更喜欢讽刺上流社会:他们生活奢侈,喜欢摆阔,却浑然不知自己的庸俗形象。
  所以,帕尔的摄影作品始终让人不舒服,尤其是那些把自己看得过重的人。因为他的作品像一面讽刺社会的镜子,特别容易刺痛观众的心,人们从这些作品中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可帕尔总是解释说,他的镜子也是给自己看的。为了要达到拍摄别人的目的,帕尔敢于接近被摄者拍摄,但不与被摄者对视,如果被发现,他便一走了之。他承认,摄影师总是有“内疚感”,但他不同意因此就不让摄影师在公众场合拍摄。他的摄影作品辛辣、犀利,但可能没有恶意或玩世不恭。
  他不仅大胆揭露人类的弊病,还用微距镜头加闪光灯来拍摄,仿佛是要用显微镜来放大被摄对象。他指出,他的工作就是要夸大现实,以表明他的观点。他的照片总是那么艳俗,色彩那么饱满,让人感到恶心和厌恶,而且哭笑不得。但正是这种表现方式才与他所反映的主题吻合。他能从平常中看出不平常,从无聊中看出幽默。因此,他的作品始终是具有争议性。但他认为,人们对于一件事物同时抱有热爱和憎恶两种感情,而这种模棱两可正是摄影所擅长表达的。帕尔正是利用了摄影这一特性,创造了一个帕尔的世界。
其他文献
冬季的呼伦贝尔是银色的世界,辽阔的大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以及浩瀚无边的原始森林,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夏日的勃勃生机,却带给了摄影人一片纯净的天地。2014年岁末,摄影世界—佳能冬季摄影训练营再次出发,走入了奇幻的冰雪世界,用镜头捕捉下了呼伦贝尔的冬日美景。  冬季呼伦贝尔经典行程  我们每一次摄影训练营都精心设计独特的线路,让每一位成员遇见最美的风景。此行,呼伦贝尔著名摄影家
期刊
人像摄影大概是需求量最大的摄影类型了。不论是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婚纱写真,还是个人简历,人像照片几乎无处不在。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说,拍摄人像的市场较大;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在各种场合拍摄人像是种生活乐趣。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拍好人像呢?“人像摄影室”是一个“老”栏目,几年来我们请过多位人像摄影名家与读者分享心得,刊发过不少人像摄影技法技巧。今年,我们会邀请一线摄影师为读者朋友们更有针对性地分享关
期刊
“我的角色是为灵长动物们代言。我拍摄这些动物肖像是为了表现它们的尊严和美丽,也通过这些照片让人感觉到自己与动物们存在着某种联系。”  “人们对动物在哪里生存以及它们的生存状态知之甚少。”在安妮·贝瑞的采访回复中,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天前,我还和朋友说起在哈尔滨极地馆里,第一次看到北极熊在水中快乐地游来游去,还在水下玩起橡胶轮胎,也是第一次看到企鹅们心情大好地在水中追逐嬉戏,与之前在北京见
期刊
思锐T-2005X便携式脚架在反折状态下长度仅有34厘米;材质方面,它采用硬度较高的铝合金材料,脚架的管径摸上去有点像铬钼钢管,非常硬,且管壁很厚,否则,这样一款最粗管径只有28毫米的铝合金脚架不会有1.8KG(云台自重0.36KG)的自重。尽管大自重会增加携带负担,但对提高脚架的稳定性有很大好处。经验证明,金属类材料相对于碳纤材料要更耐磕碰。  总体来说,这套思锐T-2005X脚架整体做工精致,
期刊
2013年夏天,杨圆圆来到波兰的克拉科夫。十天的旅行结束后, 她并未像一个旅行者,留下一叠明信片一般的风景照片;而是用影像提出疑问:在陌生之地,当旅行者只能停留很短的时间时,自身是否能与该地的历史时空发生关联?一座城市又如何通过遗留下的细节来告知到访者彼时此地的故事?  于是,杨圆圆试图把自己拍摄的照片、在当地二手市场收集的老照片和一些有意味的电影画面截图放在同一场域内发酵。在影像的相衬中,观者可
期刊
2012年7月,440页的生物学科普畅销书《蒙大拿的哺乳动物》第二次出版。这么一本介绍局部地区物种形态和行为特性的生物书之所以成为畅销书,其中的配图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摄影师是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生物学教授亚历山大·巴蒂耶夫(Alexander Badyaev),和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他在动物摄影方面不仅得到同行认可,也得到了摄影界的赞誉,并获得很多自然摄影奖项,如2014年,他获得了第50届野生
期刊
在胶片相机早已退出市场的今天,已经很少有年轻人知道福伦达这个品牌了。但几十年前,福伦达曾是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著名品牌,创造过多项世界第一,有过辉煌的历史。虽然福伦达很多巧妙的设计并没有流行开来,但那些奇思妙想的相机却留了下来,引来后人啧啧称赞。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60多年前的福伦达Vitessa折叠型相机。  另辟蹊径的双开门折叠相机  Vitessa诞生在1950年,当时,德国相机制造业已经
期刊
2014年11月27日,索尼举办2014年微单?冬季新品发布会,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数码影像产品部经理近藤秀树先生,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数码影像产品部主管戴士杰先生等就微单?相机新品 A7II 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作为 A7II 取得的最大突破,5轴防抖毫不意外地成为了媒体们关注的焦点。不少人对 A7II 5轴防抖技术的来源存在疑问,毕竟奥林巴斯的5轴防抖成名
期刊
摄影能讲故事么?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问题似乎不能称之为问题,因为诸如“图片故事”或“从照片中看到故事”等说法早已耳熟能详,乃至成为大家看待摄影,特别是报道摄影的普遍观点。不过,仔细想来,这个问题又有点难度。照片中的时空是被割裂的,是不连续的,在一个个视觉片段中看到“故事”必须要经过读者大量“脑补”,没有前因,没有后果,没有连续的画面,倘若再没有“脑补”,那么照片也就只能是一系列瞬间。但是,好的报道
期刊
不知什么时候,从密林的深处悄悄走来两头年幼的小象。它们相互依偎,眼睛里透露着稚嫩的神采,似乎是刚度过一个愉悦的午后,正呼唤着亲人的到来。  然而在这样一幅美丽照片的背后,却隐含着一个残酷的事实:全球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头大象被猎杀。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呼吁保护自然的信息,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新闻仍不绝于耳。面对日趋严峻的危机,一些致力于为这些美丽生灵发出声音的志愿者开始行动。2007年至今,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