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民法律关系交叉的解决途径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被告人任某,女,1968年2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45岁,汉族,初中文化,无业,住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韩桥乡朱庄村。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12年12月18日被临时羁押于湖南省怀化市看守所,同年12月27日被刑事拘留,2013年1月15日被逮捕。
  被告人刘某,男,1964年11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49岁,汉族,小学文化,无业,住江苏省泗阳县里仁乡宴钱村陈徐组54号。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13年1月3被刑事拘留,同年1月14日被逮捕。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期间,被告人任某单独或伙同被告人刘某以做头花饰品需交押金等为由,先后4次骗取他人现金人民币141000元。其中刘某参与作案1起,骗取他人现金人民币60000元。具体分述如下:
  1、2011年4、5月份,被告人任某和刘某以做头花饰品生意需交押金为由,骗取许某、丁某现金人民币共计60000元。
  2、2011年6、7月份,被告人任某以做头花饰品生意需要资金周转等为由,以借为名,通过王某骗取徐某现金人民币30000元。
  3、2011年6、7月份,被告人任某以做头花饰品生意需要资金周转等为由,以借为名,骗取王某现金人民币20000元。
  4、2011年11月份,被告人任某向许在先谎称自己单身,在和许某恋爱过程中骗取其信任,后以做生意、侄儿出车祸等为由,先后骗取许在先现金人民币31000元。
  本案中争议的焦点在于,第2起被告人任某以做头花饰品生意需要资金周转等为由,以借为名,通过王某骗取徐某现金人民币30000元的事实,该起已经民事判决,并且该判决已经生效,对于该起犯罪事实,能否再认定为诈骗,对被告人进行刑事处罚。对于该起的处理有二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起已经民事判决,并且判决已经生效,被告人民事上已经负一定责任,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对这起不予处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虽然该起已经民事判决,但是经查被告人实施的该起行为确实构成诈骗,仍应当对该起进行刑事判决。
  在审判实务中经常会遇到刑民交叉的案件,对于这类型的未决案件,司法实践中一般以先刑后民原则处理,即对于同一法律事实,在民事处理过程中发现涉及犯罪的,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精神,应当移交公安机关处理。但是如果该民事行为已经法院判决,并且生效,刑法还能否对此进行刑事调节,司法实践中并无定论。对于这类案件的处理,笔者同意上述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从法理的角度分析,刑事责任属公法调整的范畴,而民事责任属私法调整的范畴,二者不可相互替代。对于某一行为同时违反刑事、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人既应承担刑事责任,亦应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以追究民事责任来取代刑事责任,就会导致放纵犯罪,削弱对社会利益的保护;反之,则会影响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使犯罪者在经济上得益。因此,对于民事违法行为同时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从证据角度分析,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程度不同,取证主体不同。刑事案件由国家机关介入取证,其取证能力远远大于一般的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同时,刑事案件的认定标准比民事上的认定标准高,相较于民事案件的高度概然性标准,刑事案件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远较民事案件高。
  3、对于“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仅仅适用于同一种类或性质的法律责任,即对于同一事实不能作二次民事判决或刑事判决。对于这类型案件对于民事判决的处理,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属于认定适用的法律与案件性质明显不符的,可以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撤销民事判决。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第2起虽然已经民事判决,但是经相关证据证实,被告人任某确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并以此手段骗取被害人钱财,该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应当对被告人进行刑事处罚,对诈骗财物进行追缴。综合考虑被告人任某、刘某坦白情节。依照相关法律,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于2013年4月19日作出刑事判决,被告人任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被告人刘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对于违法所得继续追缴,发还被害人。
  (作者通讯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江苏 淮安 2233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司法实践中有关监事居住执行现状及新法颁布后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寻找为自侦部门寻找一个合理应对新法关于监视居住执行的路径。  关键词:监视居住;侦查能力;侦查羁押  监视居住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诉讼而适用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诉讼手段,但在强制性上又远未达到羁押程度,从而具备了替代羁押的功能。在规范层面,监视居住通常适用于符合羁押条件,但犯罪情节轻微或者社会危害不大、
期刊
取得时效是一项古老的制度,所谓取得时效,也称时效取得,即无权占有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它物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和继续占有他人物过一定期间,而取得所占有物的所有权或其它权利的制度。  一、取得时效制度的价值  取得时效制度,使得对物没有权利的占有人取得对物的权利,其存在在于督促权利人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其价值主要在于:  1.维护既存的社会秩序,谋求社会的安定,禁止占有与所有权或其它物权之间无休止的纷争。
期刊
摘要: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再次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简易程序的改革是这次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次修改也给检察机关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笔者试图从实务的角度出发,探索简易程序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粗浅的构想。  关键词:简易程序;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检察机关的对策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
期刊
基层检察院的统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从基层院目前的统计工作来看,漏报、错报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基层院检察工作客观数据的准确性,笔者拟结合基层院统计实践,就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今后如何做好检察业务统计工作提出自己看法与建议。  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为追求好的考评结果,得不偿失  统计数据是上级院对下级院业务部门考核的依据,个别部门为追求好的考核结
期刊
信访在中国历史悠久,老百姓通过信访的形式来寻求救济也源远流长,并长期积淀于民众心中,乃至今日在广大群众中依然有深厚基础。涉诉信访既是法律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的集中反映和体现。当前,社会转型利益格局调整使矛盾纠纷多发,而非法律救济渠道的涉诉信访,以其低成本成为大多数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许多当事人维权的首选方式。近期,笔者对涉诉信访联动化解机制进行专项调研,以期对彻
期刊
为进一步解决申请执行人的急需,减少涉执案件的信访量,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效的缓解因“执行难”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我院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大胆创新执行工作,建立了“执行周转基金”专户,结合法院实情,推出“执行周转基金”制度。自2011年以来,已支付困难的被执行人款18.6万多元,12起案件的申请人从中受益。今年开展“转作风、树形象”整顿活动以来,我院加大“执行周转基金”制度的运
期刊
摘要:浙江两法院通过淘宝交易平台进行网络拍卖的司法改革尝试,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本文通过解析拍卖权的本质,明确拍卖权是法院执行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网络拍卖制度找到法理依据。最后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对于网络拍卖的制度构建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拍卖  一、第一次吃螃蟹——法院携手淘宝拍卖  2012年7月10日,浙江省法院系统与淘宝网合作开通的“司法拍卖平台”完成“首拍”,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期刊
摘要:本文对身份不明的刑事案件的无限期羁押问题提出质疑,分析了该规定渊源、存在的原因、和对人权的践踏等不合时代理性的法治要求,并分析了补救的措施,提出完善该类案件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身份不明;羁押期限  一、两个具体案例  2007年11月,犯罪嫌疑人聋哑人2人因在商场盗窃被当场抓获,同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因不讲(写)真实姓名,公安机关一直羁押到2008年月4日,在检察机关发现后,经协商建议
期刊
摘要:传统的盗窃罪以“秘密窃取”为典型特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犯罪形态的出现,学者们对“秘密窃取说”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公然盗窃”的说法。本文对比分析“公然盗窃说”之争,指出应当坚持传统的“秘密窃取说”,并在分析盗窃罪与抢夺罪的本质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所谓的“公然盗窃”行为应当认定为抢夺罪而非盗窃罪。  关键词:盗窃罪;公然盗窃;抢夺罪  盗窃罪是日常生活中颇为常见的侵犯财产的犯罪,
期刊
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修订后刑诉法赋予了人民检察院对被逮捕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新职责。修改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检察机关内设部门承担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进行了细化分工,明确了监所检察部门在监所检察工作中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可以提出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是修改后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其目的是为了在保障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