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的文字中生活着自在的小虾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n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石老人画虾堪称经典,一张白纸变成了一溪清水,透明感的虾身似乎永远是湿淋淋的,虾的进退、跳跃,游的急缓,甚至打斗等情态统统出于笔下。原来,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内有很多虾,幼年的齐白石常趴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长大后,为了画好虾,齐白石在案头的小水缸里专门养了一些长臂青虾,这样,他就可以很方便地观察虾的生活习性并写生。
  作家菁莽给我们带来好几篇百读不厌的课文,如《翠鸟》《小虾》等。猜想,翠鸟、小虾一定是菁莽小时的“常客”,其实这点,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我和邻居阿成哥跑到村边小溪里”,这里的地点、人物,一下子把镜头拉到作者念念不忘的小时候了。很多作家的创作灵感似乎都来源于童年时光,这些大家们是不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这里储存着人生的寶藏呢?
  文中处处流淌着自在的景物与生活。“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一口缸闲着。”课文开篇便捕捉到一口自在的缸。葡萄架下的阴凉常驻,圆镜一般的阳光加盟,当然还有雨水、露珠、蜻蜓们的经常光顾,这样的一口闲缸,便有了养虾的可能。我们不要小视葡萄架这里的环境,倘若这口缸蹲在终日不见阳光的阴暗角落,或者是每天裸露于外,受阳光暴晒,抑或是荒弃一角的污水中,还能有作者随后美好的养虾经历吗?
  捉虾也是那么自在。“我们”在竹荫下静水处、石块下,会捉到很多小虾,有才长大的虾,有长着青苔的“千年虾”。看似捉小虾的过程,其实我们不难读出,小虾们的生活颇为清闲,喜欢静水处,喜欢依靠着石块,找个“靠山”,这样免受伤害。它们悠闲自在到当有两双手来捉它们,也不加防备,用后文中的描述来说,大概在静心休息,自在着呢。
  小虾的活动也是自在的。“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作者看似随意的文笔,却告诉了我们小虾活动时、静止时都很自在;独处时、群聚时也都自在。一动一静、个体群体无不自在悠闲。若是惹得小虾生气了,它会立即蹦向安静的角落,谁让你搅了它的美梦。“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也有生气得没法自控的,遇到闲游的同伴时,说不定就会“打”起来,蹦出水面,甚至蹦到水缸之外,那可危险了。原来斗架也是它的率性,但还要有所控制啊,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这些画面尽收文中,作家菁莽怎么观察到这些的?太鲜活了。白石老人曾经谈起他学画虾的过程,“过去我贴着虾头点睛,后来观察到,虾在警觉中双目便横向两侧,我改变了点睛法,使虾增添了神采”。白石老人说的“双目便横向两侧”,不就是作家菁莽写出的虾的眼珠子“一突一突”的吗?这就叫异曲同工之妙,跨界共通,说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作家菁莽是真的走进虾的生活了。于是,为虾着想,和阿成哥一起采来一些水草,捡来小石块放在缸里,这样小虾们就有了更多活动的场所了,免得生气了就“搏斗”,也太自在了!缸里较大的虾们越来越安逸,“它们的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卵”,瞧,它们要在这儿安家了,小虾们越来越多,估计作者应该再为它们准备一口水缸。课文结尾写道“一片落叶掉进缸里,不一会儿,叶子下就会聚起许多小小的虾”,这分明是一代代小虾们已经完全把这里作为了家园,生活无比舒适,自在得大概忘了它们的家是在小溪。
  生活在缸里的小虾“十分自在”,这怎么读都像是全文的核心思想。小虾玩耍、休息、生气等各种情态,就一个词——“自在”。
  作家菁莽的童年是自在的,于是就有了笔下自在的文字,也就有了自在的小虾。我们还可以读读他在《翠鸟》《我看见了鲤鱼跳龙门》中描写的自在。
  自在的状态,就能写出自在的文章来。
  (姜树华,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家培养对象、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书记兼校长)
其他文献
学生对写现代诗感兴趣吗?可以写出好诗吗?  作为指导学生进行现代诗创作的倡导者,笔者现代诗的写作经历为学生学写现代诗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经验。这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中的现代诗歌除了标明学生作品外,都是笔者的创作。  一、学着用现代诗歌写生活  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雪莱的《致云雀》,请同学们读《每一单,你们都懂为什么出发》,并写下
期刊
一、明确单元编排,紧扣核心目标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作为教材的延续,四下第五单元是“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习作单元。根据陈先云主编的说明,这种全新的单元形式的设计意图,在于“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这是习作单元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明确定位。因此,了解和把握构成习作
期刊
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活动设置为“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三个环节。通常,课内活动主要是交流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讨论成长纪念册的制作,课外活动是学生自主制作成长纪念册。  我将这个综合性学习的预习周期拉长:从开学第一周就布置,贯穿整个学期,直至毕业。我没有按照惯例布置学生们必须阅读整个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我觉得,小学的难忘生活,可以有各自的记忆。  
期刊
前不久的一个早晨,我遇见了从业第一年时的同事陈永厚老师——1981年9月,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吕良公社双岗学校任教初一语文。  陈老师皮肤黝黑,戴深度近视眼镜,身材偏瘦,笑口一开,看上去精神矍铄……三四十年过去了,已七十六岁的他形象与气质好像就没怎么变。  相互打了招呼,没说几句,陈老师就问我:“记得你那年给我们做书法讲座,讲到一个字,提手旁,右边是‘厌烦’的‘厌’,怎么读啊?”  我一时愣住了:所
期刊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中,语文要素是单元内容的主线,围绕“阅读”和“表达”安排训练内容,并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的编排,从纵向层面看,突出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从横向层面看,突出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针对语文要素的编排特点,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做到整体把握,使用教材时,要从整体入手。  一、把默读与疏通文义多种方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不知不觉已经走过20年的路程,有一些老师开始写起回忆的作品。前一阵子山东师大曹明海老师孕育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要组织编写一套《名家论语文》,约我写一本,我因健康的原因无法承担,而且看看这套书的名称,我实在不敢滥竽充数。曹老师知道我健康状况不佳,对此表示理解,便不再劝说。后来,山东教育出版社周红心编辑又来反复动员,表示可以出力帮我收集处理文稿。当时我的身体情况颇为糟糕,不能久坐,也不能久站
期刊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自读课堂问题初现  统编教材将“略读课文”变为“自读课文”,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利用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自主、独立地阅读。在自读课文教学研究领域,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玉燕老师的“批注法”将自读课文的阅读指导分为批作者及写作背景、批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批章法手法、批思想文化四个步骤;李柃熤老师的“主问题设计法”以问题为核心,借助题目中的形容词、
期刊
统编教材在原有习作训练编排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殊的习作单元,一改习作教学隐性、模糊、单一,无处落地、无法可循、无序可教的面貌,可谓用心良苦,需要教师用心研读,加以落实。本文就三年级习作训练编排的解读与思考,结合具体实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精妙的创意让学生乐于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
期刊
一、综合性学习,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  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一样,它也有它的教学目标,教师该教的、学生该学的一样不能少。吃透教材,定准目标,才能保证教学的方向和落脚点不偏不倚。  《中华传统节日》是统编教材为学生安排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的人文主题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
期刊
叶圣陶说过:“诵读全文,在知道文章大概;可是要能够通读下去没有错误,非先把每一个生字生语弄清楚不可。”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他们学习语言文字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操场上》是一篇识字课文,以体育运动为主题。教师应借助图片、词语和儿歌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和感受汉字的构字特色;还要结合插图和语境,加深对生字的记忆;更要关注词语中的生字偏旁,认识归纳带有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