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市场报告

来源 :中国物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来,家电连锁企业的兴起,成为中国家电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至今日,对于家电连锁模式的这种大势所趋,几乎没有人否认和质疑。但是,围绕这种发展趋势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家电连锁业庞大的销售能力“一俊遮百丑”,掩盖了整套营销、物流体系的种种缺陷,在企业的管理体制、内部管理创新和操作理念等方面,与国际知名的家电连锁业态相比,中国家电连锁业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毫无疑问,家电专业连锁企业制胜的法宝是企业规模,也就是企业门店数。家电连锁企业新开门店的好处不仅在于通过企业规模的扩张可以向供货商压低进货价,开店本身也是一条增加盈利之路,而家电连锁企业现行的结账制度又使得门店开张以后的运营压力大大减轻,这就难怪各大连锁企业之间竞相比拼开店速度了。
  但由于资金量的限制,国美、苏宁、永乐等更多地把自身扩张的基础建立在牺牲上游企业的利益上,因此近几年的扩张模式有些“畸形”。据了解,国美以前的扩张资金主要来源两方面:一是凭借自身网络的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较大等优势,在新店开设之前向各欲进场企业收取进场费、开店费、赞助费等;二是以上一个店作抵押等方式在银行拿到新店的开店资金,如此循环。显然,此种扩张的资金模式对于这些流通企业来说风险和压力是巨大的,前者导致厂商关系紧张,后者一旦出现资金断裂将会导致企业“砰然倒塌”。
  虽然目前连锁家电业态处于高速发展、跑马圈地时期,苏宁、国美等巨头之间的竞争尚不激烈,但国美、苏宁、大中、永乐、五星等大型家电连锁商自2005年五一当天创出开张70家新店的历史新记录后,扩张脚步并没有减慢。而业内普遍担心这种以开店速度取胜的竞争之路到底能走多远,快速扩张所带来的连锁家电企业多门店管理、人才储备等方面的风险正在积聚。专家指出,这种扩张存在片面性和危险,企业缺乏以人才积累、管理创新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规模再大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2002年位居世界第三、拥有2100多家门店的连锁巨头凯马特因管理不善、资不抵债而宣告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零售业破产案就很能说明问题,仅仅有规模是不够的。
  此外,家电连锁业利润摊薄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企业纷纷转向投资其他产业。如永乐筹划成立家居公司,进入家具装饰建材市场;苏宁打算进军百货;国美投资地产。而这些新兴的产业前期所需的投资,更多靠的就是连锁业融资或开店回笼后的资金。老卖场要经营、企业的货款要支付、新卖场要提高营业额、新兴产业要投入等等,形成了一环扣一环的链条,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资金链的问题,就会存在风险,整个项目也将会坍塌。
  家电连锁业之所以厉害,在庞大的销售能力之外更是其借助庞大销售能力而拥有的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由于拥有了这种权力,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可以把违反游戏规则者红牌罚下。难怪有供应商说:“大型家电连锁企业的风险几乎为零,几乎所有的风险通过各种合同条款都已经转移到了生产商头上。而且即使合同条款没有规定的内容,他们依然可以事后强迫供货商接受。在这些家电连锁大卖场里,他们才是真正的上帝。”
  一个不争的事实,价格战最终是由上游生产商埋单的。而疯狂开店的成本最终也会转嫁到供应商头上。通过非正常手段,拚命挤压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将自己的资金压力向供货商转移。以开店费、进场费、装修费、特价机、节庆费、促销费等形式,向供货商伸手要利,这种盈利模式也必然把厂商关系带入一种十分脆弱和矛盾不断激化的境地。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下,国内消费增势强劲,家电需求保持了平稳运行趋势。从总体看,多数家电商品销售量有所增加,发展态势比预想的要好。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家电产品库存增加,家电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从发展趋势,家电市场发展前景难以令人乐观。
  


  据统计,2005年前10个月,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6.9%,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21%。但由于受需求拉动的影响,多数家电产量的增幅也都在两位数以上,如彩电产量同比增长11.4%,家用洗衣机增长15.4%,房间空调器增长12.7%,导致供给大于需求。前三季度生活电器类商品零售额仅占整个零售额的9.4%,远远低于整体零售额的增长速度,第3季度生活电器类商品销售更是出现环比负增长,零售额同比下降2.3%。从整体上看,家电市场销售不够理想,第3季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
  产销不衔接,使家电产品库存激增。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9月末,在所统计的15种电子产品中,有11种产品库存增加。其中手机、彩色显像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收录放音组合机库存同比增长30.9%到66.8%,彩色电视机和组合音响库存同比增长14.2%和2%。耐用家电产品中,家用洗衣机、家用吸尘器、家用电冰箱、家用电风扇和吸排油烟机库存增长5.2%到26.3%,电饭锅和房间空调器库存同比分别增长85%和1.1倍。
  
  家电业的主旋律
  
  经过10多年大规模的行业洗牌,家电市场日益呈现出“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大量的中小厂商被清洗出局,国美、苏宁、永乐等全国性专业家电连锁企业通过近几年来的四处圈地,不但在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中牢牢地站稳了脚跟,而且不断向纵深,横向方向发展;长虹、TCL等家电巨头则在稳步发展主业的同时,进行多元化扩张,加大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创新力度,图谋以技术创新。
  随着家电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外资商业力量对大陆市场的渗透加深,越来越多的家电厂商开始意识到,惟有厂商联手,整合双方资源,才能共同努力实现自己和对方的利益最大化。
  


  开发新的主战场,整合新的渠道。近年来,国美、苏宁、海尔、长虹等家电厂商在全力进军大中城市的同时,开始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注到中小城镇及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一市场容量惊人,中国每年接近5000亿的家电销售额,绝大部分是在这一市场产生的。其次,这个市场增长速度极快,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家电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再次,中小城镇及广大的农村地区市场能为厂商带来丰厚的利润。最后,这个市场还没有占据垄断地位的强势家电厂商,几乎所有家电厂商都可从中分一杯羹。目前,中国正在由全球制造大国向全球制造强国大步迈进,本土家电企业也从早期的生产制造“加工厂”逐步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具备一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的家电综合企业转化。与此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开始在自己最擅长的渠道领域主动“攻击”外资品牌,并在渠道整合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产业集群优势已基本形成。近年来,中国家电业在竞争中不断强大,国际竞争力提升,其原因之一主要是中国家电业集群优势愈发鲜明,并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的优势。事实证明,丰富的人才,资金,上下游供应链,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家电业带来20年的飞速发展,从厂家繁杂,产量不大,供不应求,到产能飞速发展,品牌迅速集中,各种产品生产线向世界水平看齐。到目前为止,中国目前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三个家电制造集群:一是珠江三角洲,企业数量占全国的60%;二是长江三角洲,企业数量占全国的30%;三是环渤海经济圈,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0%。三个集群集聚了大量的制造加工企业和零配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集优势。今后几年,这些产区集群优势将更加明显,家电行业将延续结构调整的趋势,出现两级分化的局面: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会通过不同方式逐渐退出市场,而龙头企业则呈现强者更强的局面。
  


  家电品牌大量出现。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家电业营造品牌的黄金时期。中国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家电品牌,如海尔、格力、创维、TCL、长虹、海信,澳柯玛等,小家电如格兰仕、万家乐、神州、万和等。强大的制造优势和较乐观的经营利润使中国家电企业迅速成长,同时也正是因为中国家电产品的兴旺发达,国美、苏宁、永乐这些超级大卖场得以迅速发展,消费者才在“家电王国”里享受得起物廉价美的产品。
  目前微薄的利润已经是家电连锁行业的普遍现象。家电连锁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仅有10%,而公司净利润普遍在1%-2%。低价竞争的一个原因是,消费者已经对家电商家们的日常销售与日常产品价格产生了极大的怀疑,目前已经造成恶性循环,消费者只有在家电促销时才会进行购买,或者只愿意在有促销活动的零售商处购买,而销售商又很难有实质的促销资源,而只能加大促销宣传的力度。
  目前,在家电销售领域,已经没有任何一家销售企业可以拥有自己的忠诚客户。最后遭殃的不只是零售商,还会祸及上游家电生产商,甚至影响到整个产业链。这一现象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2005年,中国家电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5000亿元。
  在一级城市市场,家电连锁的销售比重超过70%。城市家电连锁市场销售比重变化很大,从2003年不到30%,到今年已经达到了48%。
  到目前为止,制造业和流通业并没有达到双赢局面,上游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的矛盾依然存在。但是,家电连锁却有目共睹地飞速发展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和制造企业产业利润下降快是推动家电连锁发展的两因素。
  目前在中小城市,渠道正处在家电连锁业发展的初期。家电连锁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家电的销售不仅仅是一二级市场。家电连锁企业真正的规模应该是在全国市场的全面涵盖。据了解,在一级城市,家电小连锁销量是72%,在二级城市百货商场的销售是47%,到了三四级或者更小的城市,家电专卖店、品牌专卖店占了9%,家电连锁竞争也是集中在一二级市场。三四级市场无疑有着很大的利润空间。
  要使整个家电行业不断做大做强,积极健康的发展,制造企业和连锁卖场间的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国内家电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原本就是唇齿相依,一衣带水的,如果没有厂商和经销商的合作,未来企业的成长双方则都会有损害。只有强强联合,提升各方面实力,这样才能使行业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多方共赢。
  
  家电业发展趋势
  
  从行业运行的国际环境看,2006年,世界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世界贸易增长率略高于2005年,从而对一些出口性行业构成支撑,但高油价和国际贸易摩擦也增加了中国一些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不确定性。从产业运行的国内环境看,2006年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仍较为乐观,但比2005年偏紧。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投资需求的回落,将会使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明显加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各行业的影响将会进一步显现,国际石油和其他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会增加部分行业的成本上升压力,企业盈利空间将因此而缩小;另一方面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供给能力的提高,煤电油运紧张状况的缓解,又会给众多的行业带来新的政策和市场机会。
  


  中国是一个家电制造大国,相当一部分家电企业依靠出口生存。人民币升值对依靠出口或者出口份额占总市场份额较大的家电企业来说,将会带来一定影响。从最近几年相关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大多数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廉价,而在核心技术方面则没有太大的进步,这也是造成中国家电企业利润率始终在低位徘徊,并且长期受制于国外龙头企业。因此,在目前状况下,国内多数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首先表现在出方面,人民币升值使国内企业在价格上的优势骤减。目前很多企业由于利润留成处于历史以来的低点,已经不具备价格下调的空间,即使下调,对这种优势丧失的弥补也是微不足道。其次表现在进口方面。就目前而言,国内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诸多竞争者只能在一块既定的蛋糕上互相争抢市场份额,而多数企业依然走的是价格战的老路,其微弱的优势显得十分脆弱。如果国外企业进入的门坎降低,相对成本大幅下降,那么诸多家电企业的微弱优势将荡然无存。
  人民币汇率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对家电企业的出口造成了直接影响,但从长远看,对家电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首先,人民币汇率调整带来全行业出口成本上升,首当其冲会淘汰相当一批规模小,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市场集中度会明显上升,有利于优化龙头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环境,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目前中国已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家电企业率先“走出去”,开始了国际化进程,人民币汇率调整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会下降,从而推动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因此,人民币升值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家电业的洗牌过程,必然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
  在这种趋势下,将构成新的消费电子产业形态。在产品上将以更具消费功能的五大类电子信息产品为主。一是数字电视产业,二是数字存储和光盘产业,三是数字音频和电子音响方面的产品和技术,四是数字电影,五是数字家庭产品。从这五大门类可以看出,这些产品之间将形成及后相互融合应用的趋势。以数字家庭产品为例,电视在功能上将向娱乐化的功能发展,电脑并不仅仅局限在家庭办公的应用。而通信终端产品也被列入到消费电子产业之中。 随着电视技术从模拟技术转向数字技术,标志着电视产业将从传统的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一次质的飞越,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甚至导致资源和财富的重新分配,中国彩电产业将进行第二次创业,拉开新一轮的产业布局的大幕。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5到8年,彩电作为多媒体信息终端。今后彩电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将经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2003—2005年,市场启动期,这一时期市场总容量为800万台左右;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70%;第二个时期:2006—2008年,为市场高速增长期,总量约为3500万台左右;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数字电视平稳发展期,年销售保持在1500万台以上。销售额会达到1000多亿元。
  新的消费电子产业融入了通讯,IT等过去被划归为投资类行业,在壮大消费电子产业阵营的同时,新的产业将孕育巨大的市场商机。据预测,未来5年,包括家用电器,手机,数码产品在内的中国消费电子市场仍将继续保持旺盛增长,预计200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3C融合的信息家电,正逐渐从概念变为现实,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音频/视频播放机和掌上游戏机等新兴消费电子产品发展异常迅速。中国在手机,彩电等众多消费电子领域已占全球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也看好中国这个不断释放潜力的市场,酝酿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新一轮投资和拓展。
  据赛迪顾问的统计预测显示,未来5年中国手机市场将维持7.9%的增长率,2008年销售量将突破1亿部,高端电视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47.1%。数码相机销量将达270万台以上,销售额将超过54亿元。未来5年MP3播放机市场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将达37.4%,到2009年,中国MP3播放机市场的整体销量将突破2100万台,销售额突破160亿元。家用空调市场将以年均增长5.4%的速度持续增长。高效节能,环保健康和个性时尚将成为家用空调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另据报告,目前中国模拟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已达1.3亿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77.3万户,比上年增长360%,数字电视产业规模达295亿元。未来5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农村家电继续看好
  
  目前中国家电生产能力过剩达到50%,城镇市场已基本饱和。现在农村有2.3亿户,比城镇1.1亿户多出1倍多,每百户农村居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拥有量每提高10%,市场需求量就可以增加2300台而把这些家电产品的过剩生产力完全消化掉。因此,开发农村家电市场意义重大。
  应该看到,当前不仅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居民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更大,因此,不可能出现东、中、西部同步出现购买家用电器热潮的现象。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民消费支出的先后次序是:吃饭、建房、子女教育,婚嫁和家用电器,建房与装修房屋是农民生活消费除食品支出外的首要选择。如果再有钱才是农民对消费升级的选择。也就是说,消费升级是农民花钱的末位排序。此外,农村信贷、社保等机制不健全,抑制了农民的即期消费。
  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结果说明:农村家电消费之所以启动不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农村消费环境太差,农村电网老化,电价高,电视接受信号弱,甚至收不到电视节目,有一半以上的农户没有自来水,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农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的需求。
  在短期之内,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电价的变化对农村市场三种主要家电的需求量的影响。调查发现,当电价调低10%时,彩电的购买量将大约增加3.42百万台,相当于1999年总销售量的10%;洗衣机的购买量将增加约5.65百万台,相当于1999年总销售量的50%;电冰箱的购买量将增加约2.14%,相当于1999年总销售量的20%。
  从全国水平来看,城镇的平均电价为0.42元/度,农村的平均电价为0.78元/度;而且农村的电价分散程度远远高于城镇。按照全国水平,要达到城镇的电价水平,农村的电价必须在原有基础上降低45%。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修筑乡村公路,架设乡村电网,建立自来水供应系统和广播电视接收,发送装置等,投资规模一般不大,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特点,而且,政府在这上面的财政支出对刺激社会需求会产生很大的杠杆效应。
  全国74万个行政村,假定2/3需要建立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即使每套投资10000元,全由国家补贴,总共投资不过50亿元。以目前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彩色电视机的价格水平来看,彩色电视机在农村的拥有量至少应该可以达到1991年城市的水平,如果把供电和电视信号的问题解决,中国电视机的生产能力将不再过剩。再如,农村自来水供应系统,全国74万个行政村,有一半没有自来水供应,一旦自来水供应问题得到解决,除了将会刺激对洗衣机,电冰箱的需求外,很快就会掀起农民自发的厨房革命,厕所革命等和生活质量有关的建设高潮,创造出巨大的社会需求。
  有关部门对农民家电需求的专项调查表明,未来5年,有32.8%的农民家庭有购买彩电的意向,有17.5%的农民家庭有购买洗衣机的意向,有19.6%的农民家庭有购买影碟机的意向,有21.1%的农民家庭有购买电冰箱的意向。
  
  在机遇与挑战中做强做大
  
  总体而言,今后几年,中国家电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种种挑战。作为中国的家电生产经营者,在家电业处在行业整合的关键阶段中,要关注意以下竞争点:
  1、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企业要不断推出新技术产品,更好地区隔竞争对手。
  2、价格仍然是主导。
  对于多数的消费者来说,价格是购买商品的重要的决定因素。对制造企业而言,价格仍是获得市场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和大多数企业的首要策略。
  3、品牌和品质是重要的差异化竞争手段。
  目前中国部分消费者已进入二次购买阶段,购买心理更加成熟,对品牌和品质的关注程度较高,这是企业开展差异化营销的重要基础。
  4、强调客户服务。
  安装和售后服务一贯受到企业的重视,其重要性已为消费者所接受,并在未来的竞争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5、要重视生产运作来提高利润率。
  残酷的市场竞争,限制了家电企业的市场获利水平,因此提高生产运作的效率,成为企业利润的关键性因素。
  6、开拓国际市场进入新的阶段。
  企业应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家电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中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关注价格和提高技术门槛将是国际市场为中国家电产品设置的两个障碍。一方面,中国家电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大幅的上升;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中国家电产品的阻击力度越来越大,这就对中国家电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价格争夺国际市场的模式,走技术,品牌之路。2006年将会有更多的家电企业通过技术提升去争夺国际市场,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7、流通领域的变革令人关注。
  家电流通领域的显著特点是,家电连锁企业以其迅速膨胀的零售规模,低价营造的市场氖围,形成了家电流通的强势地位。但家电连锁企业同样面临着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转变,一方面,家电连锁企业的业内竞争加剧,另一方面,行业整合后的家电制造企业的地位有所上升,家电连锁企业已不能单纯地依靠与制造业的价格谈判来获取利润,开始谋求服务、物流等新的利润来源,2006年家电连锁企业主要在于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对于各品牌家电供应商而言,面对苏宁、国美这样的零售巨头,各自抱有不同的复杂心情:强势品牌希望家电连锁企业的介入不改变其原有的市场地位,并尽可能借势拉开与追赶者的距离;弱势品牌则希望能打破原有的格局,用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提升自己,同时借机也能改改原商业企业的种种不良作风。但现实与理想总有太大的距离,漠视合作伙伴、操作独断专行是家电连锁的通病。
  在西门子、松下等家电巨头因白色家电涨价与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连锁争夺价格控制权,格力与国美的公开对决之后,日前又传出TCL、创维、长虹、康佳彩电巨头企业,以首脑圆桌会议形式联合商讨“对付”国美和苏宁等家电连锁商的不合理盘剥。尽管目前家电买方市场格局的现实和零售中端力量的强大让家电生产商不得不接受向家电连锁“低头”的事实,但家电企业为更好生存和发展进行的抗争显然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事实上,在合作过程中,家电企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连锁巨头的霸权作风,让厂家心存不甘。
  尽管从目前看,家电生产商相互之间从竞争关系走向竞合关系还有一定难度,但是,这种希望已在一些家电企业中萌生,如果家电连锁商不改革营利手段,继续以一系列非正常手段强压生产商利润空间,最终导致生产厂家联手断了某连锁商之“粮”的事,就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出现。目前,从国内家电厂商对外资进入中国家电流通市场竞争的期待,不能不让人们对自己的家电连锁企业感到悲哀。有国内家电厂商这样表示:“美、日开店的规矩,是家电企业不参与任何经营,他们是文明的野蛮,只要求在进货时压得很低,但野蛮也就野蛮这一步,而中国的连锁店整个过程都野蛮,强行要赞助,强行要求降价。”
  有专家称,未来家电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几大巨头为了争取市场利益最大化将出现博弈局面,或者某几家生产企业联合对付某一家流通企业,或者反过来某几家流通企业结盟对付某一家生产企业。也有可能是某一生产企业同某一流通企业单打独斗;或者生产企业同流通行业为了某一利益全行业对峙。
  不管未来形势怎样,盛极一时的家电连锁业都存在足以致命的危机,强大家电连锁业的垄断反过来也成为家电连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阻碍,单方面强压供货商的盈利模式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流通竞争力。按照正常的厂商合作关系法则,大型家电连锁企业需要通过加强与有竞争厂家的合作打压渠道中的竞争对手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许多家电企业也需要通过抢占家电连锁渠道的这一先机和优势,抢占更大化的市场份额,因而,有长远眼光的家电连锁企业就应该主动加强与生产厂家的合作关系,特别是目前有市场竞争力、未来发展潜力大的厂家,而不是漫天要价、提无理要求。
  


  当然,目前整个家电流通领域之所以出现“店大欺客”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本性的问题还在于如何解决双方的利益分配,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专家指出,家电连锁企业与生产厂商的合作必须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共谋发展的基础上,坦诚相待;要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的调整双方的利益分配比例,收获的同时更应该学会放弃;而打造厂商共同的价值增长链,在厂商的强强联合中寻找到一条能够带动共同发展、不断成长的途径是最终的目标。
  虽然家电连锁当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在投资市场看淡家电连锁的高成长性的同时,国美、苏宁股价的下滑也并不就意味着家电连锁发展空间的终结。
  有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家电连锁零售已进入成熟收获期,大型家电连锁企业零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也有20%以上,这说明家电连锁企业立足国内消费增长的前景还很可观。在发达国家,家电连锁占据家电总销售额的95%以上,即使在俄罗斯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占到80%以上。目前,中国家电连锁占市场总量的比例约为20%,即使在一二级城市市场,也只能占据45%左右,这意味着未来连锁销售的成长空间还很大。
  与国外大型家电连锁零售商相比,中国的家电连锁行业已完成了原始的初创阶段,现正在向高速成长期迈进,乐观估计近几年行业平均增速还将达到年均50%左右。但在这个过程中,将伴有大量的行业整合和洗牌,只有那些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专家进一步指出,家电连锁企业的出路一是继续在一二级城市市场扩张,更重要的则是发展三四级中小城镇市场。目前,三四级市场几乎是家电连锁的“真空地带”,虽然也有一些连锁企业宣布要进入,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启动。未来谁能占据这个市场,谁将可能续写家电连锁的辉煌。
  在国外,家电生产与销售具有极强的分工,生产厂家不会深度介入,而零售商整个系统的反应速度、管理能力、操作规范性、执行能力和社会诚信度都比较强。厂家与商家一般1年会签署3年左右的合作期限,只要将产品输送给零售商,余下的工作比如促销推介等工作均交由商家负责,不像国内厂家那么深度介入。我国家电连锁企业成长主要集中在最近5年,在管理的规范性、发展的成熟度方面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这种提高正意味着企业更加的成熟。
  此外,连锁的根本优势在于规模的经济性,家电连锁的迅速扩张在实质上是业态的胜利。连锁的本质使家电连锁相对于其他业态具有独特的规模优势,能够降低在采购、储运和管理等方面的运营成本,从而直接带来同消费者的利益息息相关的零售价格的低廉,消费者自然会成为家电连锁的支持者。而且,家电连锁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已经取得了在家电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传统的综合商场、百货大楼业态在竞争中逐步退出家电销售领域。
  当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外资零售的压力,国内家电连锁企业除在机制、品牌、管理等方面积累力量外,更要为向更高层次发展做好准备,克服非理性扩张模式和资金瓶颈,早日进入以缩短供应链条而盈利的新阶段。
  显然,作为一种业态模式,家电连锁自然有它合理存在的机会与可能。进而,家电零售市场以家电连锁为主要渠道的模式不会改变,生产厂家与家电连锁大规模分道扬镳的可能性也不会发生。假如有一天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真能做到与生产企业、消费者共赢,那才能说明它成熟了。
  2005年家电连锁业高速发展,多年积累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种力量暗潮涌动,使人们对2006年家电连锁业的发展格局充满了期待。
  2005年,电器连锁三巨头的销售收入总和将超过1000亿元,占全国电器市场的20%左右,虽然三巨头在销售收入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并没有哪一家具有绝对优势,我国家电连锁业国美、苏宁、永乐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
  2006年三巨头都在加快发展节奏,但是发展的战略思路并不一致,国美“快”、苏宁“稳”、永乐“韧”。2006年国美将继续领跑,争先手,谋大势,拉大与苏宁、永乐在销售收入上的差距,力争形成规模优势。国美在人才、资金、管理、物流等诸方面条件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强行起飞,已不是“飞行加油”,而是“带病飞行”,还要完成空中升级,将考验黄光裕这位“机长”的能力和经验。苏宁和永乐都暗中发力,在创新营销模式、提升管理水平上狠下功夫,伺机大动,除了在重点区域外,估计不会全面出击。可以预见,2006年,三巨头都将快速发展,国美将会取得暂时的领先优势。
  百思买(bestbuy)在中国迟迟不能落子,原因何在?门槛不是国美、苏宁的规模和实力,而是国美、苏宁极低的利润率。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谁要求的资本回报率低,谁就有权利制定游戏规则。对百思买这样的国际公司来说,是不能承受5%以下的利润率的。2006年除非百思买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做出重新判断,重新设定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正式开店仍不现实。
  对国际家电连锁商而言,中国5000亿元的市场份额是一块非常诱人的蛋糕,但国美、苏宁、永乐在品牌、资本、市场根基等方面实力强大,国际家电连锁商并无胜算。但是国际家电连锁商在现代商业管理技术上有明显优势,一个极大的可能是通过管理技术的输出与国内企业合作。实际上国际资本在这方面已经出手,摩根·斯坦利投资永乐就是实例,2006年将会有更多的国际商业资本通过战略投资或管理输出方式潜入国内市场,推动整个行业管理水平的国际化发展。
  


  由于家电连锁企业“飞行加油”发展模式引发的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国家商务部出面干预,酝酿出台《供应商和零售商交易管理办法》,促使家电连锁商开始认真思考发展模式创新的重大战略。
  如何从收取各种各样的“场地费”转变为依靠管理、服务、品牌赢利?这是家电连锁企业在2006年必需做出的选择。以细分顾客为起点,以品类管理技术为支撑,2006年家电企业将对营销模式进行大的调整。在这一方面,苏宁已先行一步,张近东董事长在对百思买公司考察后,于2005年开始尝试营销新模式,加强与供应商营销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以此来化解目前日趋紧张的供零关系。如三星和苏宁的合作模式,2005年三星与苏宁签订了B2B信息系统对接协议,里面包括订单、发货、入库和销售汇总等数据的实时传递,无论是苏宁的采购人员还是三星的销售人员,都可以通过一个共同的销售信息平台,来决定采购供应和终端促销。2006年这种深层次的合作将被广泛复制。
  2006年三巨头都提出进军二级、三级市场,但是真正决定成败的仍然是一级市场,依然是高端消费者。如果能在一级市场确立明显竞争优势,二、三级市场可以说是传檄而定。所以,各大巨头都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屯积重兵,2006年这些地区竞争将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价格战仍将是主要手段。
  会员制将成为家电连锁商争取高端消费者的重要形式。会员卡不是“打折卡”,会员制营销的中心应是实现对顾客的战略性管理。2006年各连锁商的会员卡将会根据顾客的终身价值和消费层次进行不同的细分,不仅提供价格优惠,更突出服务、品牌,通过增值服务实现顾客的固定化,通过超值服务实现顾客的组织化,建立家电连锁企业的品牌忠诚度。
  对于区域家电连锁品牌而言,2006年将是一个漫长的寒冬,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区域性家电连锁商的出路在哪里?
  有人说,区域家电连锁商应该重点放在加快扩张上,争取以后套现得个好价钱。这样一种心态往往是最危险的,最后结果也最糟糕。区域性家电连锁商仍然是有机会的,关键是要把市场做细做深,把消费者的习性摸熟摸透,要做出特色,避开与三大巨头的正面直接冲突。特别是要争取区域性供应商的支持,现在国际知名品牌在国内一般都不采用全国总代理方式,区域总代理制度比较流行,还有一些实力较小的供应商,目标市场不是全国只是一个区域,这都是区域性家电连锁商发展的机会。
  家电企业进军房地产不仅是为了追求房地产的巨大利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企业的营销风险。2005年永乐在上海的旗舰店因房租价格大幅上涨不得不中止合同,迁址开张。目前看来,家电连锁企业的品牌忠诚度都不是很高,相对来说网点的位置很重要,随着国家对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不断规范,网点资源越来越紧张,房租上涨风险对家电连锁企业越来越大。
  2006年随着家电连锁业的快速发展,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家电连锁店的开张,往往能带动周边商业地产的繁荣,而周边的繁荣,又会促进家电连锁店的销售,地产商业可以说是同气连枝。因此,进军房地产对家电连锁企业是一个多赢的战略,实际上,麦当劳就是世界上规模很大的房产租赁公司。
其他文献
行业环境    “全国普通货物运价指数”发布  7月6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汇通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全国普通货物运价指数”。  “普通货物运价指数”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基础统计体系的组成部分,联合会委托并指导汇通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具体的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和指数编制工作。该指数由全国360条公路运输线路上的市场价格汇总而成,自2005年12月起开始数据采集,目前已形成以
期刊
尽管交通部李盛霖部长在交通系统的一次工作会议上指出:将逐步减少二级公路收费站,降低公路收费标准。但这一“利好”消息在物流企业内并没有引起相应的反响,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持冷眼观望的态度。有物流企业称:“在没有看到实质性的进展之前,并不能说物流企业的日子由此会好过起来。”实际上缺乏有效的监管使收费公路与交通部的初衷渐行渐远,收费公路对物流企业来说已经成为积年之痒。    漫长的收费公路    中国“贷款
期刊
因为油价上涨,2005年,中国为进口石油多支付136亿美元,这相当于2004年GDP总量的0.9%;油价上涨将导致中国整体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并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大量信息表明,对冲基金对高油价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政府应警惕这一问题。    国际石油史上的第四次“危机”正在逼近:5日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其中纽约市场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收盘价格更是创下1983年以来新高。油价
期刊
积极进取的公司使用战略成本法来评估和指导其竞争努力,实现持续改进以及达致最优绩效。战略成本核算体系有助于规划未来目标,控制成本和投资,以及衡量企业的绩效。  对于中国的经理人来说,有效的采购管理是一个比较紧迫的管理话题。如何用管理流程的观点来贯穿采购的各个环节,并和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进行比较,从而改善成本结构,使企业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只有这样去管理采购,企业的采购职能才能成为管理中的增值环节。
期刊
“减负”本身并没有问题,也是大势所趋,是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有的作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很多网友及社会公众并不看好,担心重复“一纸空文”的命运。究其原因,正如“学生减负政策解读之一”所述,反对某个“减负令”,并非反对减负本身,而是说在现有的教育制度环境、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不改的情况下,减负本质上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政府部门应在
期刊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供应链适应了企业专注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柔性的需要,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因此供应链管理也由一种管理技术上升为一种管理模式。库存和运输是构成供应链成本的重要部
期刊
众所周知,一名优秀班主任影响学生一生。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颁布七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印发四年以来,班主任的生存状态似乎仍不容乐观:  ——工作时间久、工作量大、工作负担重。  ——班主任岗位评优评先机会偏少,相对缺乏吸引力。  ——安全责任压力大,总体岗位压力较大。  ——岗位津贴总体水平偏低
期刊
批发零售业是商业的主导业态,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其实现的营收规模通常较其它商业企业大,在近年来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持续增长、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外资大举进入的背景下,该业态取得了快速的增长。总体而言,由于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物流发展的相对滞后,中国批发零售业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更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批发连锁业经营模式。本文拟就中国批发零售业的物流情况、经营模式、发展现状和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兴旺发达的灵魂,也是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由于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特殊性,教育是需要坚守还是需要创新。  保守者认为,教育是人类精神生命的延承和守护,将几千年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一代代接续,将人性中所有最美好的“真善美”唤醒,而对“贪嗔痴慢疑”存有必要的定力和戒心。教育中的任何创新,首先应该建立在继承之上,没有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保守、坚守、守望,教育中的所有创新都会
期刊
“作价确实有点偏低呀。”电话那端的王振华轻声叹道。最近,听到有关天地快运(TNT)收购华宇物流的询问,这位华宇物流创始人都会以类似的语气回答。  2005年12月初,正值中国物流业正式向外资开放的前夕,王振华与国际快递巨头TNT草签了一份协议,将华宇物流100%股权售予后者。  时隔一个月后,王振华很快发觉公司被贱卖了。他的参照系是,大田集团董事长王树生将旗下的快递资产套现了4亿美元。  “我对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