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的舆论监督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s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媒体时代下,舆论监督呈现出了新的形式和特点。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内容推送给各个年龄段的人。使不同年龄段的人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能够通过舆论监督节目来解决。本文以《问政山东》电视节目为例,探析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如何发挥舆论监督最大的功能,以及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舆论监督;融媒体;电视节目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3..048
  1. 舆论监督与《问政山东》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的重要方式。新闻媒体通过收集群众关注的事件进行报道,将零散的个人意见汇聚成多数意见的集合,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促进事件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充当了群众和相关部门的桥梁,通过发挥自身舆论监督的功能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问政山东》是山东广播融媒体资讯打造的一款问政节目,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节目确立了政府主导、植根民生、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引领舆论监督新风尚的节目定位,创新“公开监督”机制,为政府和百姓提供无缝隙沟通的机会。
  《问政山东》不同于以往的舆论监督类电视节目。首先,《问政山东》是由山东省委、省政府部署,由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一栏节目。目的在于用舆论的力量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源于民,服务于民。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节目的真实性。其次,《问政山东》在节目内容和节目流程设置上有着全面、公开、客观、高效的特点。《问政山东》倾听民意民情,节目内容不仅涉及教育、医疗等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有“办证难”、“修路慢”等基层政府存在的工作问题。《问政山东》在节目播出形式上,采用电视直播+网络直播的形式,其内容也会根据播出平台的不同而做出调整,以提高传播效果。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完全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保证了《问政山东》节目的公平公正。在节目中,通过视频的形式将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进行现场播放,将问题直接反馈到相关部门的直接负责人,要求负责人第一时间制定方案解决问题。同时,邀请政协委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表明态度,邀请专家进行问题分析,将群众关注的事情分析透彻,解决满意。实现了政府解决问题、政协监督提问、专家建言献策的良好互动保证了节目的客观性。
  2. 舆论监督电视节目发展历史
  舆论监督类型的电视节目指的是以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通过前期的事实性调查获得信息的来源。在节目中,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舆论监督节目直接服务于公众。电视媒体通过多角度、多层次来展现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困扰民生的问题,并且通过其自身强大的话语能力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并加以解决。
  舆论监督电视节目并不是近几年不是刚刚兴起,20世纪90年代,广东等地就已经举办了舆论监督的电视节目,引起了较高的社会影响。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问政开始兴起。舆论监督类电视节目的数量和影响力才开始逐步的下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介技术的创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日益融合发展,通過运用全媒体平台技术,整合媒体资源,快速准确获得新闻信息,灵活调整节目内容和播出形式,悉心聆听公众的意见,让舆论监督节目在新形势下重现生机。
  3. 融媒体时代下,做好新闻舆论监督节目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对媒体在新闻实践中如何把握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目前,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这就更加需要舆论监督来帮助政府认识到在施政中存在的问题。舆论监督的核心在于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通过对社会中出现的违反法律、违反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进行公开报道,让事实说话,从而提高政府的领导力和群众的满意度。但是,批评性报道不是负面报道。舆论监督的批评性报道的目的在于找出相关部门的问题,督促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让公众更加满意政府,更加信任政府。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真正对政府相关部门形象产生破坏是明知道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却没有及时制止的行为。如果没有舆论监督类的节目揭发这些行为,这样的小事就会变成激化社会矛盾的大事。因此,我们不能曲解批评性报道,认为是捣乱、抹黑相关政府部门,破坏社会稳定发展。要正确的理解批评性报道,看到它的价值和正面作用。
  4. 融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问题
  4.1 众声喧哗,核实议题难度增加
  融媒体时代下,虽然可以借助不同的渠道来获取信息。但是信息的质量变得参差不齐,甚至会出现虚假信息。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在线上,我们以微博为例,微博中的微博热搜代表了近期网民关注的方向,但很多微博话题并不是因为人们的关注才登上热搜榜,通过买热搜来创造有利于自已的舆论环境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在这一点上,如果电视问政类节目没有调查清楚,就以此为主题展开舆论监督调查,无疑是帮助了不法分子。融媒体时代下,舆论监督的议题数量增加,使得新闻媒体在核实信息真实性上自顾不暇。
  4.2 舆论监督中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舆论监督就是要找问题,揭伤疤。并且是要在广大群众面前谈问题。这样的方式肯定会侵犯一部分人的利益和隐私。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利用得天独厚的媒体资源进行隐性采访,在节目播出中未对采访人物做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采访对象的隐私权。甚至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在舆论监督过程中违背新闻伦理和新闻职业道德,侵害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正当的权益。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泄露公民的隐私权会给本人造成严重的困扰。这对媒体的公信力也会产生影响。   5.3 舆论监督节目中受众的覆盖面窄,应充分考虑老年群体
  通过不同的平台联动来提高节目的知名度,这使得节目的选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现场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却忽略了老年群体的参与。在《问政山东》节目中,问政的问题也主要是中青年所关注的问题,节目邀请的观察员也很少见到老年人。我们应该俯下身来倾听老年群体的声音,增强节目在老年群体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传达老年的人诉求。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舆论监督的议题,增加舆论监督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电视节目的受众,提高节目在老年群体中的知名度,促进老年群体运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5.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舆论监督要坚守的原则
  5.1 坚持真实性原则,舆论监督要做到客观公正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首先,在互联网时代下,后真相使人们不再关注信息事实,转而把焦点放在了情感和情绪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挑战。其次,融媒体平台下的新闻舆论监督,涉及范围广,播出渠道多,造成的社会影响大。因此,就要求在选题阶段坚持真实性原则;在采访播出阶段要深入了解事件的全部情况,记者要充分了解事情的真相,做事实的传递者;在新闻媒体报道的过程中,要深刻研究报道形式。正面报道的特点常常是以点带面。实际上舆论监督报道也有以点带面的特性。那就是所调查的事件要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事件而不是单独现象,抓住典型的事件,通过剖析它产生的社会背景、产生的负面作用及这类事件今后的发展走向,写出具有引导意义的新闻调查。在新媒体平台与受众互动过程中,也要对受众反馈来的信息进行核查。必须充分做到细节真实、整体真实。
  5.2 坚持党性原则,做好舆论引导
  舆论监督“取之于民,受之于民”,因此要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用舆论的力量促进各项工作沿着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的轨道前进。舆论监督的主体一般是公众借助新闻媒体对社会进行的监督,其客体一般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舆论引导和价值取向。能够让政府相关部门吸取教训及时改正。电视节目相关人员要认真学习了解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相关方针政策,站在维护党和政府领导的制高点上去分析问题。
  5.3 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将舆论监督制度化常态化
  舆论监督是针对问题进行监督,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更不是为了收视率而监督。在舆论监督的一系列过程中,要讲科学讲法律。首先,在舆论监督过程中要有充足的人才队伍和科学化的运行体系。充足的人才队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在选题、策划、报道等过程中主题明确,实事求是。科学的监督更体现在手段上,不惜一切代价获得信息源,这样的“监督”,是失去自身意义的监督,会造成人民的不满和社会的恐慌。科学化的运行体系要求新闻媒体增强沟通能力,事情考虑全面,建立专家专業团队,及时问策。只有这样,舆论监督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舆论监督才会朝着制度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节目才会长久运行。结语
  舆论监督是检视问题的切入点、整改落实的推动力、改进作风的催化剂。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网络媒体的出现,让普通大众也可以发出声音、引导舆论。而对于融媒体时代下的传统新闻媒体要进行舆论监督而言,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郝雩帆梁琦新时期舆论监督性电视节目的路径探析传播力研究2019(01)61页
  [2]《“平语”近人—习近平如何指导传思想工作》见新华网2016年2月20日。
  [3]高海燕《舆论监督的性质及需注意的问题》青年记者2016(05)51—52
  [4]一飞:《新闻舆论监督要间党性原则》报刊之友2000(08)24—25
  [5]刘忠国李莎:《完善舆论监督制度,提升治理能力—<问政山东>的探索实践》青年记者2020(04)21—23
其他文献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文化的表达与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传播途径与表达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瑰宝,需要以更加顺应时代的传播与保护机制予以传承和发展。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下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手段的多元化、传播群体的参与度、传播内容的个性化等方面,以洛阳牡丹文化节为个案,探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非遗;可持续发展;洛阳牡丹文化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中国地名大会》从地名背后的故事出发,此节目探析出了地名的核心文化符号,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集体记忆与乡土情怀,把地名故事讲得生动感人,而且结合地名文化与现在社会生活的关系,对核心文化符号进行扩展,延伸出更多子符号,从而建立“文化—地名”的丰富的符号系统,突破了冷知识、抽象科普的创作难题,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做出示范。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中国地名大会》;符号系统  中
期刊
【摘要】《一站到底》从播出至今,已走过七年的时光。在这漫长的七年之中,其历经多次改版,并在业界取得不小反响。本文认为《一站到底》之所以能够成为益智竞答类节目中的常青藤,与其与时俱进的节目设置和从一而终的节目特色密不可分。本文将从该节目的基本概况、创作特点与独特之处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一站到底》 平民化;碎片化;贴标签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极具地域特色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更是难得的宝贵财富,融媒体时代来临,为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传播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挑战。本文将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分析融媒体环境下,该县级城市特色苗族文化的传播机遇及挑战,旨在探究地方少数民族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现状,以求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和时代挑战,进一步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
期刊
【摘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电影的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营销平台和营销策略上都为电影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营销策略,以《你好,李焕英》为例,探析新媒体在电影营销过程中的优势及凸显出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电影营销;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了人们社交、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备和信息技术的快速传播也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方式,短视频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并且在近几年的时间内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可以说网络短视频的应用发展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本论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基于传播学五W理论视角,对网络短视频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别
期刊
【摘要】主流媒体要不断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70年 国旗飘扬在南疆”特别报道展现了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用镜头讲述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动情故事,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唱响了一首首《我爱你,中国》的主旋律。  【关键词】主题深刻;细节入手;记忆亮点;设置冲突 共鸣共情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深度报道曾经作为传统媒体的中流砥柱,在新媒体时代正逐步适应融合发展也体现出许多新价值、新特点。《南方周末》的微信公众号将深度报道作为其主打内容进行发布与传播,其多方面的共情策略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但同时,因深度报道自身内容深刻性、目标主流性的特点使得其存在例如形式单一化等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在未来,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移动化、碎片化的时代抗衡而不被淘汰,是否能在
期刊
【摘要】本文从广告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央视优秀公益广告《器官捐献心跳篇》的美学特征分析,思考优秀公益广告作品中的构成要素:主题美、叙事美、风格美、视听觉表现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对电视公益广告的思考:根植文化传统;具有可感性,能够引起共情;立足时代热点,解决现实问题。  【关键词】电视公益广告;美学;广告美学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媒体行业的兴起,各类自媒体平台不断发展,给自媒体网红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深夜发媸”自媒体品牌作为时尚类公众号的领军者,用自己独特的网红个人魅力与源源不断的灵感创意吸引受众,在众多自媒体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研究“深夜发媸”的发展模式,为当下自媒体网红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运营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自媒体;网红;兴起;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