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金融交易税恐成鸡肋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fo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的贪婪与投机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如火如荼的欧债危机也与之不无关系。近日,旨在抑制金融投机并迫使银行业为债务危机买单的金融交易税计划在欧洲终于有了点眉目。
  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宣布,批准10个欧元区国家先行启动征收金融交易税。一时间,征税支持者欢欣鼓舞。然而,这一“重大突破”却改变不了欧盟金融交易税沦为“鸡肋”的现实。
  如今的金融交易税是欧盟两次三番退而求其次的结果。2009年12月,时任法国总统萨科奇为首的欧盟多国领导人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统一的金融交易税。然而,由于美国等金融大国的反对,欧盟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先行实施;随后,欧盟委员会再次因瑞典、英国等国的反对而“后退”,决定在欧元区17国范围内推行;最终,该税种又因卢森堡等国的反对只能在欧元区10国范围内实施。
  即使已有10国开征,真正启动金融交易税也并非板上钉钉。欧盟法律规定,需得到其他欧盟国家以及欧洲议会的批准。金融交易税的征税范围是征税国的金融机构参与的金融交易,也就是说,同德国银行进行债券或衍生品买卖的英国银行也要缴纳金融交易税。如此,占了欧洲金融市场半壁江山以上的英国就算自己不征税,其银行业也无法“独善其身”。因此,英国不批准10国金融交易税计划也很有可能。
  即便获得批准,这些国家内部就围绕这笔钱的用途还存在很大分歧。德法等银行业较为发达的一些国家主张,各国银行上缴的税主要收归各自国家,而那些金融业不发达的国家则希望把更多的一部分钱纳入欧盟预算。分析人士认为,最终很可能是一个折中的办法,把一部分税收收入交给欧盟预算,或者直接放到欧元区救助基金,另一部分则归各自成员国政府。但具体如何“分成”,肯定需要经过一些已经司空见惯的马拉松谈判才能见分晓。欧盟委员会最初预计2014年之前至少在欧元区内正式推行金融交易税,但从目前来看,哪怕是只在欧元区10国范围内实现都有困难。
  金融交易税为何如此“难产”?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其“功效”争议很大。金融交易税旨在降低金融市场的动荡。然而,功效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无定论。反对者称,征收金融交易税会通过抑制金融市场的活力而影响经济增长,即使是欧盟委员会自己都承认这一点。支持者则认为,只要税种设计合理,就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非投机性金融业务的影响。还有人担心,虽然欧盟金融交易税针对的只是金融机构间的交易,不涉及企业或个人用户,但是金融机构可能非常“聪明”地将税收负担转嫁到普通消费者头上。
  金融交易税的可操作性也备受质疑。美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不少专家认为,由于交易者无需注册,所以对债券、金融衍生品和外汇的征税就变得困难。举例来说,一家在新加坡运营的德国银行可以通过在纽约办事处将日元国债卖给一家英国的对冲基金,这一交易的征税就很难操作。
  至于通过征收金融交易税来为欧债危机救助筹集资金的说法,各方也是莫衷一是。据欧盟委员会的估算,如果所有欧盟国家都推行金融交易税,对27个欧盟国家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股票与债券交易征收0.1%的税,对金融衍生品征收0.01%的税,每年将能多带来570亿欧元的税收收入。然而,由于金融大国英国和卢森堡拒绝参与,估计仅靠10国推行金融交易税获得的收入将很少。欧盟委员会曾表示,这一税种每年能带来的收入有几十亿欧元,这对于动辄上百亿甚至上千亿欧元的欧债危机救助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期待金融交易税若干年后在欧元区、欧盟,乃至全球统一征收的“伟大构想”,可能仅是一厢情愿。只要美国不同意征收,英国就会尾随其后,那些不参与的欧盟和欧元区国家也不会同意。在更长的时间内,美英等国不可能在态度上有根本性转变。而且,一旦这10个国家真的开始征税,将会给那些拒绝参与的国家以更多不参与的理由,因为这十国的金融交易业务可能被迫转移至不征税的国家。
  期待金融交易税若干年后在全球统一征收的“伟大构想”,可能仅是一厢情愿
其他文献
1856年,距离德·托克维尔在出版了两卷本名著《论美国的民主》后声名鹊起已过去了15年。虽然其间没有写就其他重要作品,但已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周游列国又经众议员、外交部长等职历练的托克维尔,无疑具备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深刻的识见与老练的经验。  正因如此,当他声称自己的新著比起写《论美国的民主》时更能处理好政治学的重大主题、可以“为后世留下自己的痕迹”时,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托克维尔也确实足以自傲
期刊
北京时间11月7日,新一届美国总统选举揭晓,奥巴马连任。此后的几天内,大洋彼岸的中国执政党也将选出新的领导集体,世界目光为之聚焦。  放眼全球,世界正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不同程度地经过长期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与财政债务化,在金融危机下陷入调整困境,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谨慎估计,到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也就是2020
期刊
近两年,打车难愈演愈烈,乘客们的抱怨不绝于耳,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但很多人在抱怨出租车难打的同时抨击黑车,这却是打错了方向。  面对社会舆论的批评,出租车司机说自己也有难言之隐,拼客拒载是不得已而为,言之有理;但说出租车足够,只是堵车坏了好事,就是为了一己私利了。  与此同时,专家说打车难凸显供需缺口,没错;也有专家说出租车不属于公共交通,老百姓出门不能一味依赖出租车,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笔者自
期刊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部分媒体预言“重大经济刺激政策可能在十八大之后”。有消息更是督促各级官员节约拉动增长的弹药,以备以后使用。如何才能既保证经济良性而快速地增长,又能把刺激政策的副作用缩小在可控范围?  笔者以为,有三个方向值得期待:土地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国企改革的增量思维,分别具体的指向是进一步避免“房价越调越高”、“货币政策失效”以及“经济垄断”问题,且改革方向都可能是从“增量时代”走入“存量时
期刊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无疑是观察中国思想脉动和发展决策思路的权威窗口。近一年来,包括人民网在内的“人民系”的评论性文字,引领话题,已成为海内外关注的一种现象。值十八大召开之际,回顾梳理“人民系”近月来的部分评论,不无启发。  收入分配改革的难点与重点,更是牵动社会各阶层的话题。10月30日,有“网上第一评”之称的“人民网评”发表“收入分配改革不应‘犹抱琵笆半遮面’前行”一文,尖锐评论分配
期刊
21世纪的世界政治中,中国的崛起无疑是最具有冲击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事件。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成就了二战以来全球经济中最快和最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成为正在改变全球财富结构和力量结构的决定性力量。  基辛格认为,中国的崛起是改变国际关系过去300年来传统轨迹的事件。在过去300年中主导世界秩序的西方中心主义,第一次因为中国崛起而可能出现逆转,东、西方之间有可能出现在力量和财富分配上的大致均衡局面
期刊
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今天,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在微妙的政治经贸关系中,在各自国内国际的压力下,在迥然不同的历史经验中,敏感、谨慎地审视着对方。  大到无法回避  四年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战胜共和党对手麦凯恩入主白宫,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改变”美国的竞选口号,恐怕无人能精确地算出结果。而许多人认为,少数族裔的身份在上次选战中帮了奥巴马大忙。事实上,四年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期刊
刚刚开始第二任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5日大调白宫西翼,一口气提拔了9个人。继完成外交安全团队和经济团队构架后,这一系列人事任命标志着奥巴马重建因旧人履新被打乱的政治团队,新内阁完全成型。  这次组阁涉及美国政府最高层十多顶“帽子”,乍一看叫人眼花缭乱,但稍加梳理即可发现,这些“帽子”的新主人都与奥巴马政见趋同,能确保他最大限度地按自己想法定政策,且执行起来不走样。与效法林肯“政敌团队”的第一任内
期刊
9月的一天,欧洲委员会贸易总署远东贸易部门负责人安东尼奥·帕恩第,应邀到伦敦参加一个关于中国投资欧洲的内部会议。  在通往伦敦的欧洲之星列车上,帕恩第被《金融时报》的一条新闻《中国建设银行计划投资欧洲银行》所吸引,“恰与此行有关。”帕恩第事后回忆起这个小小的巧合。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逆势而上的对外投资,正成为陷入困境的一些欧洲企业的救命稻草;而投资方向的细微变化,也为欧洲吸引来自中国的投
期刊
欧盟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板及其他光伏组件启动反倾销调查,这多少令人意外。因为事发前欧洲“铁娘子”默克尔曾留下“对话解决争端”的承诺。  对“食言”的默克尔而言,这是个尴尬的局面。她不愿见到中欧企业对簿公堂,却又没法说服欧盟。  不仅是光伏产品,服装、铝箔、无缝钢管……在欧盟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清单中,“中国制造”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中国与欧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贸易交往局面也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