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国:从“剪纸迷”到“世界蝶王”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is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位民间艺人,剪纸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剪刀下的蝴蝶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如今剪出的蝴蝶种类已达3万多种。
  40年来,他剪刀不辍,为此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远到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他先后获得多项金奖,赢得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更赢得了“世界蝶王”的美称。
  
  侦察兵狂追蝴蝶十几公里
  
  胡宝国出生在开封市鼓楼区一个回族家庭,兄妹七人中,他排行老五。少年时代的胡宝国身子骨很弱,为了强身健体,父亲给6岁的胡宝国请来一位武术师傅。通过不停地习武,羸弱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
  从习武转向剪纸,要从胡宝国8岁那年说起。那时的胡宝国天真活泼,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剪纸在民间非常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由于大多剪纸都是贴在纸窗上,所以人们又叫做“窗花”。
  在胡宝国的视野中,最常见的是村里的女人出嫁,嫁妆上、门窗上都要贴上大红的“喜”字,花蓬蓬的非常鲜艳。小小年纪的胡宝国特别注意观察,自己也私下用手撕、用剪刀剪,他撕的“喜”字精致灵巧,超过了大人们用剪刀剪的,许多人都夸他的手巧。那时,练武的师傅是一位剪纸高手,习武之余,常常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胡宝国就跟着师傅学,憨厚的师傅并不反对。
  胡宝国迷上了剪纸,小学读到四年级,他就退学了。除了平时舞刀弄枪外,他与小小的剪刀结下不解之缘。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过去也是每个女孩所必需掌握的手艺,而且常常被人们当作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胡宝国的母亲不希望儿子干这个,可胡宝国似乎铁了心,喜欢什么就剪什么,陶醉其中,为此没少和母亲闹矛盾。
  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要想学到那种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没有深刻的物象观察是不行的。对于这些,少年时代的胡宝国一点也不知道,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注意观察,人家操办婚事贴“全窗花”,剪出的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等等,他一点点学,很快融会贯通。所有的剪纸当中,胡宝国最喜欢小动物,尤其钟情于蝴蝶。
  1978年,20岁的胡宝国入伍来到山西侯马,当时参加的是特务连,服役四年。到部队后,由于胡宝国身体强健,加上头脑聪明,很快当了班长。除参加部队训练外,胡宝国业余时间全部搞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是民间剪纸。
  山西的民间剪纸在全国是非常有名气的,体裁格式非常多,常见的窗花形状各异,有菱形、圆形等样式,小小方寸之间妙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
  胡宝国所在部队位于山西的雁北地区,此地可谓中国剪纸的故乡。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刻制精巧,民间艺人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精湛的成品。
  胡宝国边调查边学艺。当地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手艺非常好,名气大。老太太用的是那种大剪刀,剪出的东西小巧有灵性,那些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等等,一个个洋溢着欢快的情感。胡宝国看得入了迷。老太太见眼前当兵的小伙虚心诚实,也很乐意教。
  一旦有空闲时间,胡宝国就往老太太家中跑,很快学到很多“绝活儿”。可时间长了,就出了问题,原来老太太有一个女儿,年龄跟胡宝国差不多。于是有人向连队打小报告,说胡宝国动机不纯,学手艺是幌子,找对象才是目的。接下来是连长谈话,指导员做思想工作,很多人都认为胡宝国动机有问题。此时的胡宝国正准备入党,这倒好,差点挨了处分。
  接下来,老太太的手艺自然没法学了,只有改学别的师傅。后来,老太太倒有意见了,找到连队,说小伙子太有灵气了,怎么突然就不学了呢。事隔多年以后,胡宝国仍为这事觉得愧对老人家。
  在胡宝国的特务连,“剪纸迷”这个绰号人人皆知。
  有一次部队拉出去训练侦察,来到一个叫“封五堡”的村庄。部队打靶结束后,胡宝国查看地形,突然发现一只蝴蝶,那种典型的“燕赤蝶”,20多公分长,光彩夺目,漂亮绝伦!胡宝国兴奋异常,为了细细观察,他不停地跟着蝴蝶跑,就这样沿着村两边的丘陵地,不知不觉跑出十几公里。后来,大蝴蝶停靠在山坡的灌木上,胡宝国小心翼翼靠近,再靠近,不想一下子从山坡上摔下,立即昏死过去。夜晚12点,他从疼痛中醒来,大蝴蝶早已不知去向,自己身在何处也说不清。远处有灯光,他爬起来,黎明时分摸回了连队……
  
  “剪纸迷”获得
  “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1982年复员后,胡宝国被分到了开封医学专科学校保卫处工作。工作之余,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剪纸当中,凡是生活中能见到的,他都要剪出来。外面的世界是别人的,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剪纸。当然,最喜欢剪的是蝴蝶,他觉得蝴蝶是美的化身,就像是人的心灵一样,代表着一种祝福。
  起初,胡宝国只是私下剪,从不拿出来给人家欣赏。因为在骨子里面,他觉得自己的作品还不成气候,不能一鸣惊人。那时他发下一个誓言:不剪够1万只形态各异的蝴蝶,决不拿到外面给人看。胡宝国有个倔脾气,为了观察蝴蝶,他先后买了两架照相机。为了剪出一幅满意的作品,他在河南巩义的山上拍取样本,三天三夜不下山。后来,他还请假到云南大理蝴蝶泉去寻找灵感,在那里一住就是20多天,直至把身上的钱花得仅剩下路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26岁时,胡宝国结婚,本性依然难改。家中大部分收入都被他用在了购买纸料、相机上,好在妻子理解他,支持他,渐渐地习惯了丈夫的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妻子还知道,胡宝国的一把剪刀,能在红纸上剪出全部的梦想。
  终于到了1997年,胡宝国在自己的学校办了作品展,一万多只无一雷同的蝴蝶引起了很大轰动。这些小精灵或大或小,或飞或窝,或成对或成串,随心所欲。当时,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也前来采访,大学的师生及各界人士纷纷称奇:这么多精巧的小东西,竟然出自一个大男人之手!细心的人数了数:乖乖,1.4万只蝴蝶!当年7月,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胡宝国还用了4张2.8米的红纸,剪了一幅大观园。其中一幅作品,1.6米长,80厘米宽,里面一共有19个人物。
  每隔一段日子,胡宝国都要把这些小东西带到院子里晒晒太阳。此时,院子里总会特别热闹,大人小孩都来观看,胡宝国感觉那是最快乐的时候。1998年,当地《汴梁晚报》有一位记者看到胡宝国的万只蝴蝶剪纸后,惊叹的同时,劝他申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胡宝国觉得可以试试,但他对吉尼斯的规则一点也不了解,于是打电话咨询。吉尼斯的工作人员答复,你说有1万只蝴蝶剪纸,先寄些样品过来看看吧。胡宝国于是选出10只蝴蝶寄往上海吉尼斯总部。
  一个星期后,上海方面回电话,说作品收到了,问胡宝国今年有多大年龄,胡宝国答40岁了。对方犹豫了一下,劝说不要申报了。胡宝国问为什么,对方说没有意思。原来,工作人员根本不相信一个40岁的男子能有“功力”剪出如此完美的工艺品,他们判断该作品可能非手工剪成,或许有人在背后操刀。
  胡宝国很不服气,说就是自己的手艺,绝不会骗人的。对方说:如果真是你剪的,你敢不敢来上海一趟,亲手给我们表演一次。胡宝国当即和《汴梁晚报》的记者赶往上海。当时他满脸的胡子,到上海吉尼斯总部见面后,人家还是不信。胡宝国当场拉开手提袋,拿出剪刀、红纸等物,随着“咝咝”几声,一只活灵活现的“正蝶”出来了,在场的所有人员都惊呆了。
  随后胡宝国又剪出一只“倒蝶”,上海吉尼斯总裁王以卓止不住惊叹:“呀,太神奇了!”在众人注目下,40分钟后,一挂“串蝶”又跃然而出。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胡宝国再次施展绝技,他放下剪刀,竟然用手撕成了一只精致的蝴蝶。对此,王以卓总裁再一次惊叫道:“奇了!真是奇了!”接下来,吉尼斯总部的员工纷纷和胡宝国合影留念,王以卓总裁还热情地请胡宝国吃饭,那顿饭花费1000多元,胡宝国至今记忆犹新。一个月后,胡宝国收到了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认证书。
  
  “世界蝶王”绝技倾倒皇室
  
  胡宝国出了名,剪纸绝技开始声名远播,随后又剪出许多穆斯林作品。从1999年开始,受中国文联、河南省及中国穆斯林的邀请,胡宝国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表演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
  2000年11月,胡宝国第二次访问马来西亚,深居此处的一位苏丹国王邀请胡宝国到他的皇宫表演剪蝴蝶绝技。会面那天,当着皇室成员的面,胡宝国拿出剪刀,十多分钟后,一双栩栩如生的蝴蝶展现在皇室成员面前。“太漂亮了,都是我的!”在场的皇后用汉语惊呼道。
  一般而言,胡宝国剪两只一模一样的蝴蝶,送人也好出售也罢,他从不把两只蝴蝶全部送给一个人,这是他的规矩。但在他申明自己的“规矩”后,皇后仍坚持全要。胡宝国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没有把另一只蝴蝶送给皇后。后来,在随行团长的“圆场”下,胡宝国退让一步,给皇后撕了一只蝴蝶。事后,皇后为表歉意,专门宴请了胡宝国一行。2002年春节,胡宝国应邀参加了马来西亚华人商会年会,他的表演结束后,马来西亚副总理巴达维(现任总理)连称“中国人了不得”。
  2003年8月,胡宝国出访文莱,受到文莱文化部长的亲切接见。他送给文莱文化部长的剪纸是一幅首尾相连、栩栩如生的蝴蝶,并把阿拉伯语“美好属于全人类”这句话巧妙地融进自己的作品中。文莱文化部长欣喜万分,交口称赞:“神剪、神剪!”临别时,他还送给胡宝国一套贵重的金铂古兰经作留念。
  2004年7月,胡宝国完成了一幅大型作品《清明上河图》剪纸画。此图与原图大小完全一致,剪工复杂细腻精致,作品形神兼备,既有剪纸的韵味,又有原图的品貌,堪称剪纸作品中的极品,一时引来多家媒体的关注。
  胡宝国的剪蝶手艺驰誉中原,赢得了“世界蝶王”“中华剪蝶王”的美称。
  
  每幅作品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早在2002年,胡宝国到马来西亚,一位华侨曾这样问他:开封古城世界闻名,菊花又是开封的市花,特有的风骨让人钟爱,为什么不创一幅作品出来?胡宝国笑着回答:会的,一定会剪一幅像样的作品出来。之后,他开始着手构思,用了整整两年时间。
  2004年10月,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开幕,胡宝国也完成了那位华侨的夙愿,以开封市花创作的剪纸作品《百菊图》完成,50米长卷上,100株千姿百态的菊花争奇斗艳,400只美丽的蝴蝶点缀其中,菊蝶辉映,别样动人。细看菊花,株株不同,“八弦晴姿”“国华大方”“朝晴雪”“天女散花”,一株株一朵朵,娇艳芬芳、怒放欲滴,把个清冷的深秋,装扮得胜似春天。
  2005年3月10日,历时半年的巨幅剪纸画《大观园》完成。该剪纸作品长2米,宽1米,人物线条流畅,亭台、楼阁、小桥、花、石,逼真饱满,整幅作品布局合理,人物神态虚实相映,气势恢宏。为了完成该作品,胡宝国将自己关在屋中整整14天。9月初,作为河南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胡宝国随团参加了“中原文化上海行”,在上海市图书馆的展台前,《百菊图》受到现场观众热赞,并荣获金奖。当时,有一位60岁的老人要出两万元买下《百菊图》,痴迷剪纸的胡国宝没卖。就在当天,胡宝国不起眼的展台前,他的剪纸“惹火”上海观众,一天卖下8000多元。
  2006年3月14日,记者来到胡国宝的剪纸工作室,仿佛进入一个艺术的宝殿:齐白石和毛泽东等人物像造型逼真,骏马图咆哮风驰,《大观园》《梅花图》宛如绘制而成……
  谈及创作的技巧,胡宝国说,刀法上有一定技巧,讲求“稳、准、巧”。比如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而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胡宝国说,民间剪纸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地剪纸有所差异。但剪纸的共性是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40年来,他吸取民间优点,把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剪纸与自己的想象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今,胡宝国保留的3万多只蝴蝶无一雷同,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的两位美术教授曾被他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在胡宝国的生命里,除了创作就是走南闯北进行表演。就在2006年3月14日记者采访他时,他刚刚收到中国现代艺术家协会的一个邀请函,到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第五届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如今胡宝国的名气已越来越大,但他的生活依然很清贫,倔强的性格和那份对剪纸的痴迷,使他不愿在这门艺术上附加太多的东西。他现在唯一的希望,是能有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爱这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的艺术。
其他文献
前些天,从有关媒体报道得知,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拍卖会,“人造景观”—无锡统一嘉园由于资不抵债而被强制拍卖,但只持续了短暂的12分钟便停拍了。  无锡统一嘉园我曾去游览过,它坐落在太湖之滨,占地24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气势不凡,曾名噪一时。如今它的由盛到衰,直至破产,使我们从中再次领悟了国人办事的一个老毛病—“一窝蜂现象”,仍在周而复始地重复着。  “一窝蜂现象”从何时起,已难
期刊
在一次聊天时,一位朋友突然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说说简单是什么?”“简单”?我一下被问了个语塞,但还是脱口回答:“这一问题也太简单了吧,‘简单’就是不复杂啊!”  虽然问者无心,但事后我始终言犹未尽,因为我的回答也实在是太简单了。“简单,简单”,我一再琢磨着这两个字,终于在记忆仓库中慢慢品味出:“简单”虽只是两个字,但它所蕴含的内核却不那么简单!  说简单不简单,是因为一些名人早就对它有过论述:曾
期刊
无论是春风化秋雨, 还是沧海变桑田;无论是冷热,还是聚散;我都会珍惜网络带给我们的缘分。今日种种,可以似水无痕,但我又怎能忘记,你曾带着炽热的爱走进我的生命。  ——蜗牛哥哥手记    (一)    网络上,他的名字叫蜗牛哥哥,她叫蜗牛。这是后来的事,他每次给她发邮件,她总在写字板上留言,问他是不是在用蜗牛发邮件啊?后来她干脆取了网名蜗牛。他呢,也就自然而然将自己叫蜗牛哥哥了。     (二)  
期刊
婚后,一个属于二人世界的悠闲早晨。我提出要他出去买回早餐给我吃,我一贯都懒得开火,因为是我很讨厌油烟味,所以我家的厨房始终保持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老婆,似乎是应该你要张罗给我吃吧?你应该要像我妈那样,当老婆的,就该张罗全家的吃喝才对。”老公连续买了三天的早餐,终于禁不住开口说道。我的头顶突然飞过一片乌云,额头出现几条横线。   人也许都有偷懒的时候,也可以有许多偷懒的理由。我可以容忍我老公是一
期刊
说起我们俩的婚姻缘分,要感谢“超女”,它可称是我们的红娘。  还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一大早,我精神焕发地来到附近的“乡村鸡”快餐店。刚坐下,就看见一群年轻人挥舞着玉米棒冲了进来,嘴里还大喊着什么口号:“玉米不怕累,小宇最珍贵!”说着就“轰”地四散开了。   我奇怪极了,难道他们是来推销玉米的?还没等我回过神来,一个漂亮女孩已经来到了我面前:“我们是超级女声第八号李宇春的‘粉丝’,请您支持小宇,用手
期刊
“再陪我聊多一会儿,就一会儿嘛!”“真的是不文/林少汀 行了,再迟一点,去公司就来不及了。这样子好了,晚上回来再陪你聊吧!”“……每次你都是这样子说,可你每次回来时我都睡了……人家已经好久没与你聊了,好不好,就这一次……”“乖,听话,别小孩子气了。我回来会好好地补偿你的,糟了,时间……不与你多说了,我走啦!”  她眼中充满了无限的幽怨,对此我只装作没看见,边匆忙地套着西装,边思度着到上午与一个客户
期刊
西欧12国游,有一国是摩纳哥,而且导游特意说安排去赌城一观,开始我很不理解,中央有关部门三令五申,领导干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到境外聚赌,难道游客就可以到澳门、摩纳哥这样世界有名的赌城赌博吗?不理解归不理解,这是行程的安排 ,只好跟着走。  摩纳哥公国位于欧洲西南部,南濒地中海,北、东、西与法国接壤,整个国土在法国境内,有“国中国”之称。面积1.9平方千米,人口3.2万,但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期刊
口述/蕾蕾 执笔/木子    如今,未婚同居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爱情付出一切,结婚证,不过是一纸协议,没什么了不起!许多女孩被爱的柔情蜜意所包围,被开放的时代潮流一路裹挟而下,哪里想得许多。但是,并非所有开花的树都结出好果实,听听别人的经历,从中吸取教训,起码下一个受伤的人不会是你……  在我恋爱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我,同居是痛苦的开始,同居会把美好的爱情变成一文不值的鸡肋,同居会把骄傲、自信、健
期刊
申窑五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值得庆贺的原因,是因为申窑作为上海的一个文化形态和文化喜庆,它的难能,它的独到,它的美梦成真,已经有了妇孺多会念叨的口碑。申窑的首先功业,是它的从无到有。文化沿革,历久不衰,几乎所有的文化景观,都是在传承中展开的,都是一代代的借壳生蛋,老枝新发,是发扬光大,这是一种天然,一种顺理成章。然而申窑的不平凡,在于它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发扬光大,它更是再造,从无到有的东西,何等
期刊
中日两国的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日本文学脱胎于中国文学。不管是神话、诗歌还是小说,就古典文学这一范畴而言,中国文化均给日本文学以丰富的营养。而历史进入近代之后,中国的维新志士认识到自己的国家与西方列强的距离,为“师夷长以制夷”,开始大量翻译西方书籍。起初以翻译政治、自然科学为主,后来在梁启超的倡导之下,文学翻译也发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日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翻译日本文学,或者通过日语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