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菜根苦 万世金玉言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
  《菜根谭》并不是一部系统性的、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但洪应明却以平实的话语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进行了最经典的解读;对道家“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进行了最深入浅出的阐释,对佛家“入世出世”修行方式进行了最通俗的探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首先应属他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关系所作的精辟概括了。
  人生所有痛苦都来源于欲望,而欲望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为了满足这两种欲望,相应地就产生了两大追求: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孔子把对精神欲望的追求推崇到了极致,所以才有“朝闻夕死”的经典论调,也才有他对学生颜回的高度褒扬:“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物质上的享受只能满足一时口体的欲望,而精神的高昂才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永恒的追求。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菜根谭》
  追求功名利禄时,不要抢在别人之前;进行品德修养、创办事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享受物质生活,不要贪图超过自己允许的范围;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分内所应达到的标准。
  这句话把君子应如何处理物质欲望与精神欲望的关系做了很好的诠释。物质欲望必不可少,它是维持人这个生命体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凡事皆有度,并不能变成毫无止境的贪婪。而对精神的追求呢?永远应放在首位。但是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作为一个有志求学之人又应如何抵御物欲的吸引呢?《菜根谭》同样做了很精到的讲解———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当意志尚不坚定且没把握控制时,就应远离物欲环境的诱惑。让自己看不见物欲诱惑,就不会心神迷乱。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清明纯静的本色。等到意志坚定可以自我控制时,就要让自己多跟各种环境接触,即使看到物质的诱惑,也不会心神迷乱,借以培养磨炼自己成熟质朴的灵性。
  洪老先生把话说得很全面。因为想要不受物欲诱惑,我们不可能都去归隐深山,只能强迫自己尽量少去接触,免得意志不坚把持不住。所以古人都说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是大有道理的。那十年的寒窗,那磨穿的铁砚,时间在书卷上流过,而坚定的是一颗为往圣继绝学的心。等到意志坚定时,再怎么汹涌的物欲大潮也丝毫动摇不了清静纯净的心了。
  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一个精神富足的人,很少会空虚到要用物质上的享受再去满足自己,这也就是君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原因吧。
  俗语有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虽然也强调要在患难中隐忍,但多少带有功利的目的,也就是想成为“人上人”,这也是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除了对“道”的追求,更多的是对骨气的坚持。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
  —《菜根谭》
  一个人与其委屈自己的意愿去博取他人的欢心,还不如以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言行而遭受小人的忌恨;一个人根本没有善行而无缘无故地接受他人的赞美,还不如没有恶行劣迹而遭受小人的诽谤。当陶渊明不愿因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的时候,当他为饮食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时候,当他看着南山下自己种的那片“草盛豆苗稀”的豆田时,我们读懂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内心的那份坚守。那里面有浓浓的菜根苦,但是也有一种坚守的洒脱。那份洒脱在陶渊明“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时摇晃的身影中,也在那“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的茅舍中,更在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的眼神中。《菜根谭》中短短的一句话,仿佛把整个中国历史上有血性有骨气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全都囊括其中了。那里面有他们面对名利与骨气时毫不犹豫的取舍,也有面对不符实的褒扬时坚定拒绝的态度。
  菜根的苦味早已从口中渐渐融化入心里了,并将伴随有志有德有骨气的人一辈子。困顿时要记得这苦,因这苦中也有甜;富贵后仍要记得这苦,因为这苦中有道义。我想,这苦该让所有人都尝一尝吧。
其他文献
从大学到书院有多远?  这个问题实际上要问的,不仅仅是大学到书院有多远,更为重要的是:你距离你自己有多远?我们每天距自己十万八千里,我们每天活在自以为自己是自己的荒诞之中。  生命从本质层面上来讲,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是经历了几十年,那悬殊已经非常大了,大到从海拔0米到海拔将近4000多米,就是到珠峰大本营的那个地方。但是若以海拨为境界,人群中已有到海拔4000米的人了。当然先来的未必能先到。这一点
期刊
告别了青年时代的莽撞与浮华,静静坐下,沏上清茶,细细品味,回忆过往,那些老手艺总是难以忘怀。  有人说,民间老手艺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祖先们智慧、勤劳的结晶。但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祖先们辛辛苦苦留下来的传统手艺,也许会从我们的视线中渐渐消失,成为记忆。  孤独的竹篾匠  茂密的竹林,低矮的土坯房,昏黄的灯光,跛脚的老人。  老人名叫付广钦,71岁,是株洲县仙井乡龙凤村的一
期刊
对于权力的本质,哈耶克的认识远高于西方其他政治学家。哈耶克认为,仅从恶的一面讨论权力会产生误导,权力本身不是恶,用之不当、用来损人利己,权力才会恶化,即“一个人通过施加损害的威胁而迫使其他人去实现其意志的权力”才是恶;“为了实现某项伟大的事业所运用的权力”则不是恶的。  所以,权力对于人类社会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是善的。《易经》说“圣人之大宝曰位”,权位对于圣人,就是“大宝”。  权之利用  《尧典
期刊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我国民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更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的俗语。每逢这个时候,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只有这样,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因此,人们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可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栗子健脾强肾  “立冬”后,人体的气血开始收敛,这段时间食用栗子进补尤为适宜。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
期刊
一小块水沉香浸泡在盛着温水的陶缸里,放置在窗前,微风习习,温水柔柔地将香的味道烘托出来,若有若无,暗香浮动。这等雅致的品香方法极为自然、柔和、熨帖。  在中国琴棋书画中,香一直隐蔽在后台。品茗时,优质的香总是轻轻地在背景中影响其中发生的一切。但当两人从谈话品茗中暂时沉默时,却时时能感觉到香韵的存在,香烟的飘袅。香的风格就在其内,含蓄而美好。  世人热衷于愉悦自己的感官,以厚味、高音、重彩来抚慰神经
期刊
《菜根谭》说:“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都有无穷无尽的宝藏,可我们不知道珍惜,偏偏像个乞丐,沿门挨地乞讨!这两句话,真是把人类迷己逐物的沉沦状态,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两个墨西哥人沿着密西西比河淘金,到了一个河岔,俩人分了手,因为一个人认为阿肯色河可以淘到更多的金子,一个人认为去俄亥俄河发财的机会更大。  十年之后,到俄亥俄河的人果然发了财。在那儿他找到了大量的金沙
期刊
嵇康克服养生五难  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社会上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
期刊
死不认错的人难成大事  公元200年,曹操在收拾了袁术和吕布几个硬手之后,已俨然成为江北地区呼风唤雨的新势力,让老霸主袁绍很是不满,决定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正在袁绍发表战前演说的时候,谋士田丰小心翼翼地说:“主公,曹操虽然兵马不多,但我听说这个人极其狡猾,我们这么大的家业犯不着跟他计较,只要经常派几个人去骚扰骚扰就够他受的了,不出两年我保证让他俯首称臣。”  虽然田丰说得很委婉,但
期刊
《文言传》是《十翼》之一,专释《乾》《坤》二卦。文者,饰也,《文言》也就是文饰《乾》《坤》两卦的意思。  乾文言  《乾卦》作为开篇第一卦,《文言传》对其解说也可谓是详尽之至。对于卦辞“元、亨、利、贞”,《乾文言》从“礼义”的角度将其释为“善之长”“嘉之会”“义之和”“事之干”,并指出能施行“仁”“礼”“义”“正”的人就是君子。同时,还指出乾元“能创始万物并使之亨通,具有有利、贞正的性情”,能够“
期刊
吕夷简有点儿“混搭”,一方面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深得皇帝信任,史书亦对其有好评;另一方面,他又打击持不同政见者,用反对者的话来说,“屡贬言者,或谪千里,或抑数年……以逐忠良,以泄己怒”,“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不过,无论是喜欢他的人还是反对他的人,都不会否定两点:一是吕夷简有才华;二是吕夷简敢说真话。  任滨州知州时,吕夷简沿河修筑堤坊,开渠分导水势,使滨州这个濒临黄河、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