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现代教学过程中也一直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高效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转变以前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程设计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途径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390
高中时期的学生的课程较多,学业较重,老师也 不能够做到课堂教学围绕学生,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 不够就会产生兴趣一般,甚至产生讨厌数学这门功课 的结果。 并且学生对于枯燥的单纯讲理论知识的兴 趣度普遍不高,甚至会在其不感兴趣的课堂上出现走 神、睡觉的现象。 文章将论述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基础 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数学课堂的挑战与机遇
(一)高中数学课堂的落后性
老师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将整节课的内容以很快的速度讲完,然后就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再将其讲解的知识进行机械性的记忆。但是这种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这种状态一旦成为常态就会产生一种非常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并且随着知识的逐步积累,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对数学课产生厌恶的情绪。由于老师是课堂主体,一些老师将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进行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不能和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并且对学生是否理解了课堂的内容并不了解。长此以往,对于一些对学习本身没有太大兴趣的学生来说,就会加重她们对学习的厌恶,最终会养成一些上课走神,睡觉的坏习惯,不利于其以后的学习,甚至出现辍学的现象。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去理解数学的核心概念、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数学规律和关系去合成的,拥有可持续学习数学以及交流,表达和解决现实世界上实际问题的思想和能力。按照高中生的认知和年龄特征,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就是把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提炼成数学的思想,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能够落到實处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我们从数学认知、数学思想、个人发展三个维度构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二、浅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意识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一概念与“终身发展”相互联系起来。用林崇德教授的话来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所以,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解,应当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在笔者看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内驱力,而且还能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的持久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钻研、探索的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第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
(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数学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涉及范围广,内涵丰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的沉淀和积累,通过量变促进质变。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学生会逐渐形成探索意识和数学思维惯性,并且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建立与提高[5]。在笔者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如某知名学者所言,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需要进行数量化、符号化和逻辑化,这个过程中必定经历个性化、独立的思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实际生活设置探究问题,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围绕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车贷、房贷、养老保险等创设问题情境,如“某人从2019年1月向银行贷款60万元用于购房,假设贷款月利率是4.865%,并且按照复利进行计算。假设从贷款次月即2019年2月开始归还利息,预计20年内还清,他每个月应还贷款多少?”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答案。这样的问题贴近生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经常利用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建模意识,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也就知道如何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反省能力
反思和总结是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其意义在于提高和沉淀,类似于“温故而知新”,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6]。纵观数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善于反思和总结的学生。为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这对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及时收集、整理家庭作业、数学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定期进行整理,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反省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老师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的过程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的方案和教学进度进行及时的改进才是符合现代要求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蔡海涛,林运来.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J].数学通报,2019,58(09):20-25+66.
[2]陈章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54-55.
[3]罗文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73.
[4]关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J].亚太教育,2016(26):165.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途径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390
高中时期的学生的课程较多,学业较重,老师也 不能够做到课堂教学围绕学生,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 不够就会产生兴趣一般,甚至产生讨厌数学这门功课 的结果。 并且学生对于枯燥的单纯讲理论知识的兴 趣度普遍不高,甚至会在其不感兴趣的课堂上出现走 神、睡觉的现象。 文章将论述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基础 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数学课堂的挑战与机遇
(一)高中数学课堂的落后性
老师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将整节课的内容以很快的速度讲完,然后就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再将其讲解的知识进行机械性的记忆。但是这种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这种状态一旦成为常态就会产生一种非常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并且随着知识的逐步积累,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对数学课产生厌恶的情绪。由于老师是课堂主体,一些老师将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进行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不能和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并且对学生是否理解了课堂的内容并不了解。长此以往,对于一些对学习本身没有太大兴趣的学生来说,就会加重她们对学习的厌恶,最终会养成一些上课走神,睡觉的坏习惯,不利于其以后的学习,甚至出现辍学的现象。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去理解数学的核心概念、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数学规律和关系去合成的,拥有可持续学习数学以及交流,表达和解决现实世界上实际问题的思想和能力。按照高中生的认知和年龄特征,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就是把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提炼成数学的思想,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能够落到實处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我们从数学认知、数学思想、个人发展三个维度构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二、浅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意识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一概念与“终身发展”相互联系起来。用林崇德教授的话来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所以,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解,应当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在笔者看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内驱力,而且还能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的持久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钻研、探索的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第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
(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数学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涉及范围广,内涵丰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的沉淀和积累,通过量变促进质变。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学生会逐渐形成探索意识和数学思维惯性,并且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建立与提高[5]。在笔者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如某知名学者所言,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需要进行数量化、符号化和逻辑化,这个过程中必定经历个性化、独立的思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实际生活设置探究问题,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围绕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车贷、房贷、养老保险等创设问题情境,如“某人从2019年1月向银行贷款60万元用于购房,假设贷款月利率是4.865%,并且按照复利进行计算。假设从贷款次月即2019年2月开始归还利息,预计20年内还清,他每个月应还贷款多少?”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答案。这样的问题贴近生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经常利用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建模意识,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也就知道如何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反省能力
反思和总结是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其意义在于提高和沉淀,类似于“温故而知新”,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6]。纵观数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善于反思和总结的学生。为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这对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及时收集、整理家庭作业、数学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定期进行整理,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反省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老师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的过程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的方案和教学进度进行及时的改进才是符合现代要求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蔡海涛,林运来.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J].数学通报,2019,58(09):20-25+66.
[2]陈章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54-55.
[3]罗文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73.
[4]关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J].亚太教育,2016(2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