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往往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上课很认真,例题相似的练习都会做,但换下题目形式就不会做了。或者是刚教会,明天就忘记了……原因肯定不是单方面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得认真调查分析:是不是我们小学教育轻视了创新和探索,注重记忆和模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改进原有教学,加深对数学本质和过程的理解,促进小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的深度學习就是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过程,有顿悟的、有意义的学习才称得上深度学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高效。深度学习的外显形式是深度思考,而要进行深度思考,离不开课堂的深度追问。
关键词:追问;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思维
什么是追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中认为:“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这种“穷追不舍”地问往往能让学生在情感活动和积极思维中走向知识的深处。最终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下面以几个教学片断谈谈如何利用追问的形式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在导入新课处追问,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其器”。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时刻不忘用各种方式,比如做游戏、猜谜语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导入新课时的追问,往往能诱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我要学”的境界。记得有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时,运用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听完故事之后老师巧妙地问了起来:“大象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给大象拍照。”“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向进行拍照呢?”“从不同的方向拍出的照片一样吗?”学生自然而然地带着问题进入了新课学习。
二、在知识关键处追问,促进学生深度体验
有效的追问会生成了动但不乱的课堂。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即“胸中有丘壑”。首先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精准把握课堂的重点和难点,知道该对哪个方面、哪个知识点进行一步步的追问,只有教师在关键处设疑,学生才能在关键处生疑、思疑、解疑,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知识的本质才能立足于脑海。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时我感触颇深,“数豆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完全以学生的原认知为基础层层递进。在教学“22”这个读数、写数时,学生通过观察计数器会读写出“22”,但我在这个基础上抓住契机追问:“这两个2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陷入了深思,片刻之后,学生悟出两个2占的位置不相同,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我继续追问:“像22这样的数还有哪些?”此处的追问让学生脑洞大开,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层拓展,寻找相似的概念。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很好地捋顺了这个知识点,以后运用起来,如鱼得水。教师轻轻松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帮助学生把关键的知识内化、深化,可谓一举两得。 无独有偶,我校卢老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时,学生已经能正确编写6的乘法口诀,仅仅这样还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她不断地追问:“为什么6×9=54的乘法口诀不能说成九六五十四呢?”引导学生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把旧知和新知很好地融合起来。为了让学生很快熟记口诀,卢老师又问:“为什么它们的得数是加6,不是加7呢?”课堂勤于追问原因,探究其“为什么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引领学生走上一条打开思维的大路。
三、在知识疑难处追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思源于疑,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适时的追问指引学生迷茫的思路,找到错误答案的根源。
例如卢老师在教学二年级《有多少张贴画》时,6×7=6×( )+6×( )这道式子的出现,虽然配有点子图还是把学生难住了,学生们个个都无从下手,个个都感到很困惑。卢老师适时点拨:“6乘7可以分成几个6加几个6?”卢老师挖掘出疑难内涵,化难为易,问题一经点拨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立马明白了点子图传达的意义,给出了一种正确答案。卢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下思考的脚步,而是继续追问:“6乘7还可以分成几个6加几个6?”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同时把握紧了讨论的动向,为学生疏通了走向成功的思路。
四、在思维发散处追问,促使学生深度探究
数学练习要注意层次和维度的设计,强化练习题中的联系与扩展。在教学中使用“发散性”追问,比如说“你还想到了哪些可能性?”“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想法?”等等,让学生打开思维从多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出前所未有的想法和解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笑笑有2颗珠子,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能写出哪些数?这是一道拓展题,学生在出示了20、11、2三种答案之后,学生出现了思维短路,我及时追问:“能不能把一颗珠子画在百位呢?”学生写出110、101的后,我又问:“能不能把所有珠子都画在百位呢?”实践证明,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深度的探究,学生顿时柳暗花明,混沌的思维得到了清晰的发展,加深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有效的追问架起了旧知与新知的框架,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同时追问也能为老师提供学生的学习信息,使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白薇.精准追问,铸就深度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19(19).
[2]张德政.挖掘教材内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上),2011(04).
关键词:追问;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思维
什么是追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中认为:“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这种“穷追不舍”地问往往能让学生在情感活动和积极思维中走向知识的深处。最终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下面以几个教学片断谈谈如何利用追问的形式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在导入新课处追问,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其器”。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时刻不忘用各种方式,比如做游戏、猜谜语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导入新课时的追问,往往能诱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我要学”的境界。记得有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时,运用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听完故事之后老师巧妙地问了起来:“大象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给大象拍照。”“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向进行拍照呢?”“从不同的方向拍出的照片一样吗?”学生自然而然地带着问题进入了新课学习。
二、在知识关键处追问,促进学生深度体验
有效的追问会生成了动但不乱的课堂。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即“胸中有丘壑”。首先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精准把握课堂的重点和难点,知道该对哪个方面、哪个知识点进行一步步的追问,只有教师在关键处设疑,学生才能在关键处生疑、思疑、解疑,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知识的本质才能立足于脑海。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时我感触颇深,“数豆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完全以学生的原认知为基础层层递进。在教学“22”这个读数、写数时,学生通过观察计数器会读写出“22”,但我在这个基础上抓住契机追问:“这两个2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陷入了深思,片刻之后,学生悟出两个2占的位置不相同,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我继续追问:“像22这样的数还有哪些?”此处的追问让学生脑洞大开,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层拓展,寻找相似的概念。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很好地捋顺了这个知识点,以后运用起来,如鱼得水。教师轻轻松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帮助学生把关键的知识内化、深化,可谓一举两得。 无独有偶,我校卢老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时,学生已经能正确编写6的乘法口诀,仅仅这样还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她不断地追问:“为什么6×9=54的乘法口诀不能说成九六五十四呢?”引导学生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把旧知和新知很好地融合起来。为了让学生很快熟记口诀,卢老师又问:“为什么它们的得数是加6,不是加7呢?”课堂勤于追问原因,探究其“为什么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引领学生走上一条打开思维的大路。
三、在知识疑难处追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思源于疑,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适时的追问指引学生迷茫的思路,找到错误答案的根源。
例如卢老师在教学二年级《有多少张贴画》时,6×7=6×( )+6×( )这道式子的出现,虽然配有点子图还是把学生难住了,学生们个个都无从下手,个个都感到很困惑。卢老师适时点拨:“6乘7可以分成几个6加几个6?”卢老师挖掘出疑难内涵,化难为易,问题一经点拨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立马明白了点子图传达的意义,给出了一种正确答案。卢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下思考的脚步,而是继续追问:“6乘7还可以分成几个6加几个6?”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同时把握紧了讨论的动向,为学生疏通了走向成功的思路。
四、在思维发散处追问,促使学生深度探究
数学练习要注意层次和维度的设计,强化练习题中的联系与扩展。在教学中使用“发散性”追问,比如说“你还想到了哪些可能性?”“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想法?”等等,让学生打开思维从多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出前所未有的想法和解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笑笑有2颗珠子,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能写出哪些数?这是一道拓展题,学生在出示了20、11、2三种答案之后,学生出现了思维短路,我及时追问:“能不能把一颗珠子画在百位呢?”学生写出110、101的后,我又问:“能不能把所有珠子都画在百位呢?”实践证明,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深度的探究,学生顿时柳暗花明,混沌的思维得到了清晰的发展,加深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有效的追问架起了旧知与新知的框架,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同时追问也能为老师提供学生的学习信息,使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白薇.精准追问,铸就深度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19(19).
[2]张德政.挖掘教材内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