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教育者应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重视,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在同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并要求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加强。笔者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单研究,以便对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促进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发展。
一、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年龄都在15-20岁之间,从心理学上划分正值青年初期, 青年初期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这一时期人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这一阶段最容易心理出现不健康心理:由于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或其他因素所致,学习成绩欠佳,中考失意,产生了自卑;家长过高的期望和社会的竞争给他们造成了过重的压力和困扰;而家庭过分的宠爱、生活上的包办,又使他们产生过分依赖的心理,缺乏自立能力;进入中职后由于对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对职业、社会缺乏认识,认为前途渺茫,缺乏信仰和追求,有强烈的失落感;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有资料显示:“36.2%的学生有强迫现象,27.5%的学生偏执多疑,26.4%的学生有敌对情绪,33.9%的学生心理抑郁,31.6%的学生感到焦虑,35.7%的学生存在适应不良问题”。[1]
二、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当前在中职学生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
首先,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是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5-20岁之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临着许多重要的人生发展问题,会遇到各种成长中的困惑和矛盾,较易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当今社会上的某些不健康因素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其二,中职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教育者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同时“学校生活形式比较单一, 无法满足中职生不同的精神需求,学习和反复训练的技能操作激发不起原本成绩差的学生的热情,但他们又不能放弃学习,所以滋生抑郁、烦躁、寂寞、孤独的情绪, 并由此导致缺少热情,厌恶考试和学习”[2]。
其三, 当今的中职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学校及家庭间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造就了他们特殊的个性心理结构,且承载着社会、家长及老师的期望,多数人本身因没能考上高中或升上大学而倍感压力,学习、就业、家庭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很大,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多样化的选择与被选择,构成了他们内心冲突的加剧。另外,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其四,中职生处在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这个阶段是人生心理、生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内心矛盾主要有:闭锁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的交往需要之间的矛盾;渴求自主独立与情感物质依赖之间的矛盾;强烈求知欲与识别能力不强之间的矛盾;情绪情感冲动与理智调控约束之间的矛盾;美好的愿望理想与当前现实不如意之间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性冲动与正确处理异性之间关系、性道德之间的矛盾[3]。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日积月累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提出鲜明的育人目标,即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协作、学会生活等。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学校除了注重各学科课堂主渠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辅导外,另外可设置课程类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学校可举办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这些都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2、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家长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30%的学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改进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职校学生产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这也对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教学生文化及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的人格特性,引导其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总之,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及时帮助;另一方面要指导他们自觉学习心理卫生知识,让他们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帮助他们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下而上意识,让他们努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培养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品质。
注释:
①李惠文:《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年第29期第126页
②张鹰厦:《浅谈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8月增刊第8页
③崔景贵:《职校生心理问题与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教通讯》,2005年第4期第18页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重视,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在同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并要求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加强。笔者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单研究,以便对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促进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发展。
一、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年龄都在15-20岁之间,从心理学上划分正值青年初期, 青年初期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这一时期人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这一阶段最容易心理出现不健康心理:由于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或其他因素所致,学习成绩欠佳,中考失意,产生了自卑;家长过高的期望和社会的竞争给他们造成了过重的压力和困扰;而家庭过分的宠爱、生活上的包办,又使他们产生过分依赖的心理,缺乏自立能力;进入中职后由于对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对职业、社会缺乏认识,认为前途渺茫,缺乏信仰和追求,有强烈的失落感;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有资料显示:“36.2%的学生有强迫现象,27.5%的学生偏执多疑,26.4%的学生有敌对情绪,33.9%的学生心理抑郁,31.6%的学生感到焦虑,35.7%的学生存在适应不良问题”。[1]
二、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当前在中职学生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
首先,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是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5-20岁之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临着许多重要的人生发展问题,会遇到各种成长中的困惑和矛盾,较易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当今社会上的某些不健康因素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其二,中职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教育者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同时“学校生活形式比较单一, 无法满足中职生不同的精神需求,学习和反复训练的技能操作激发不起原本成绩差的学生的热情,但他们又不能放弃学习,所以滋生抑郁、烦躁、寂寞、孤独的情绪, 并由此导致缺少热情,厌恶考试和学习”[2]。
其三, 当今的中职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学校及家庭间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造就了他们特殊的个性心理结构,且承载着社会、家长及老师的期望,多数人本身因没能考上高中或升上大学而倍感压力,学习、就业、家庭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很大,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多样化的选择与被选择,构成了他们内心冲突的加剧。另外,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其四,中职生处在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这个阶段是人生心理、生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内心矛盾主要有:闭锁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的交往需要之间的矛盾;渴求自主独立与情感物质依赖之间的矛盾;强烈求知欲与识别能力不强之间的矛盾;情绪情感冲动与理智调控约束之间的矛盾;美好的愿望理想与当前现实不如意之间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性冲动与正确处理异性之间关系、性道德之间的矛盾[3]。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日积月累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提出鲜明的育人目标,即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协作、学会生活等。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学校除了注重各学科课堂主渠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辅导外,另外可设置课程类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学校可举办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这些都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2、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家长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30%的学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改进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职校学生产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这也对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教学生文化及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的人格特性,引导其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总之,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及时帮助;另一方面要指导他们自觉学习心理卫生知识,让他们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帮助他们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下而上意识,让他们努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培养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品质。
注释:
①李惠文:《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年第29期第126页
②张鹰厦:《浅谈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8月增刊第8页
③崔景贵:《职校生心理问题与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教通讯》,2005年第4期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