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与小渔是世交,其祖父忻江明先生与先君高振霄太史(清末翰林)为同科进士,交往甚契。江明先生工诗善文,颇负盛名;小渔之父笠渔先生,颖悟过人,举凡文人之事靡所不能。小渔自幼随祖父、父亲读书习字,耳濡目染,打下了扎实的文史基础。
  余长小渔六岁,他十五岁时对篆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随余临习汉印,余与小渔是亦师亦友,平素过从甚密,常在一起研习翰墨之道,其间还有幸得到沪上篆刻界老前辈王福庵先生的指点。小渔天资聪慧,悟性极高,加之勤奋学习,摹印干余方,成绩斐然,弱冠之年,作品已初露锋芒。早在1947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年鉴》中就收录了小渔先生的词条。
  岁月荏苒,艺海茫茫,方寸之间记载着他对篆刻艺术不懈的追求。“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摘自孙过庭《书谱》)。其“巧工引手,冥合自然,览之者终日不能穷其趣”(摘自汪容甫《巴予籍别传》)。他深厚的书法功力表现在印风上运刀如笔,圆转流动,气势酣暢。在印文的结构转折处和线条的延续处都表现了书法的用笔,像他的篆隶正草—样飘逸、清秀。在章法的布局上,构思巧妙,虚实相间,疏密呼应,取自自然,取自意境,在方寸之间构造出干变万化、妙趣横生的格局。小渔所镌边款清雅悦目,集汉隶、魏碑于—体,取法}为叔、叔孺,精美生动,别具一格。赵之谦先生曾言:“生平艺事皆天分高于人力,唯治印则天五人五,无间然矣。”小渔未及弱冠即钟情篆刻之道,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六十余年孜孜不倦,从未停止对篆刻的探索和追求。只要有机会来沪,他必定登门求索瑕疵。他广泛吸收皖、浙两派之精髓,融入自己的构思,游走于方寸之间,其乐无穷。小渔—生治印过万,天分加勤奋,成就了他独特的篆刻风格。
  小渔治印法度严谨,一印在手,绝不率而行之,每治一印必如首次创作,为立意方寸,不惜殚精竭虑,一旦胸有成竹,则执刀生风,随心应手,一挥而就,从不加文饰,力求自然。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印亦如此。他的作品古朴典雅,清秀刚劲,一如他为人的正直、诚恳、讲究。一方方用其心血凝结而成的印章,似也在述说其不平凡的一生,它们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
  本文选自忻岱嫣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的《雪泥鸿爪——忻小渔先生印痕》。
其他文献
六百年昆曲艺术传承之愿,十一折经典剧目赏鉴之道,一出大师与特殊少年的对手戏……由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主创的《说戏》一书,甫出版即收获2017年“中国最美的书”、2018年“英国D&AD Awards铅笔奖”等业内荣誉。腰封上几句推荐语,更显得本书戏味十足。  该书以柯军与一位交流障碍症戏迷少年陆诚的台前幕后交流为线索,串联出柯军主演的十一出经典昆剧折子戏的剧情赏析、角色揣摩、表演阐述、昆艺秘技等
期刊
王仁海  1971年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2009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山东艺术学院2016级中国画山水方向艺术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书法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倾情书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并精研于传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有专著《走近(清明上河图)》《博古颖传拓及其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价值研究》《博古画及其在当代艺术教学中的价值研究》等。多项课题入选省部级课题项目,多篇论文入选
期刊
青绿山水本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原初形态,也符合山青水绿的自然本色。然而,在中国画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水墨艺术风行天下,名家佳作迭出,而绚烂明丽的青绿艺术反而显得式微,以青绿名世的中国画家也很有限,如唐代大小李将军父子,宋代宫廷画家王希孟以及赵伯驹、赵伯骕皇族兄弟,明四家之一的仇实父等。一直到近现代画坛,这种“水墨为上”的格局都未曾改变,以致给外界留下“中国画家在色彩领域落后”的印象。所以,我非常期待中
期刊
三十七、篆书的创作——章法美观  篆书创作的第二个重点便是要做到章法美观。书法创作都很强调章法布局。但是正书类的章法布局规则鲜明,简单明了,而不像在行草书中那样有许多较抽象而隐晦、灵活而多变的布局法则。篆书创作的章法布局和楷书、隶书较近似,总体来说强调排列的规整性。大多数篆书特别是小篆在章法布局上首要的、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纵横行列分明,并在行列分明、间距匀称的前提下,适当做一些变化。或间距整体较小,
期刊
王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72年生,安徽阜阳人。1990-1994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0-2002年,游学于美国;2004-200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5-2018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于《美术研究》《美术观察》《中国书法》《装饰》《人民日报》等发表多篇论
期刊
1947年,美术史家俞剑华曾在其《七十五年来的国画》—文中说: “民国七年到十二年,那时聚在北平的画家有萧谦中、萧屋泉、姚茫父、陈半丁、贺履之、汤定之、陈师曾、胡佩衡、王梦白、凌克直、余绍宋、金拱北、齐白石诸先生,人才济济,各体具备。除齐白石外,都是笔墨纯正,气息古雅。”[1]可见“笔墨纯正,气息古雅”是当时艺术作品的主流评判标准。如何摆脱“四王”窠臼而入宋元画境、博得纯正的文人画笔墨渊源,已成为
期刊
陈昌宝  字道永,斋号百纳精舍,祖籍六安。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雀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现代山水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合肥市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师。2008年获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学位;201 5年参加北师大第四届全国书法骨干教师研修;2017年获得“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项目”支持赴中国美术学院访问学习。近年来参加并完成省级以上课题4项,主编和
期刊
陆景龙  1965年7月出生,安徽省阜阳市人,1988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王天民书法与写意山水工作室专业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艺术名家创作专项课题王天民工作室助理。1985-1987年结业于安徽黄山书画院和新安书画院,后先后师从刘岳林先生和王天民教授。  小鸭戏水,绿荷纷披,  呱呱咏爱,忽东忽西,  忽南忽北,无法寻觅。  
期刊
心手纸笔相合,得遇“字中之天”,是傅山对写字一道的最大期许。他感言道,有时武将、蒙童,无意为之,反出奇古,而自诩为书家之人,因作字“卑鄙捏捉”,反而难遇“字中之天”。于是,傅山喟叹:“此天不可有意遇之,或大醉后无笔无纸复无字,当或遇之。”(傅山《杂记》)又曰:“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傅山《家训》)无论是“神至而笔至”,抑或“笔不至而神至”,至与不至,皆为天意。此“字中之天”,唯有“积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文人画的生命气象与美学品格特征分析入手,首先对“气韵与风骨,文心与真趣”的文人画写意精神进行梳理,进而阐发“缘物游心,笔墨化境”对文人画的生命气象以及美学品格形成的影响,再通过对“清远之境,圆融化境”的文人画美学追求的梳理,阐述文人画写意精神对中国美學品格形成的影响,最后指出文人画“缘物游心,笔墨化境”的文化立场对中国文人画生命气象以及美学品格建构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缘物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