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细紫砂的不同意境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0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著名茶人、紫砂壶鉴评家,一直关注着紫砂业的发展。寇丹多次率领高级茶艺师前往宜兴丁山,深入到许多炼泥、制坯、烧窑等工厂现场观摩。就紫砂界的现实问题与当地紫砂名家做了深入的探讨与思考。紫砂界在热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对紫砂的理性探讨与研究,有助于人们成为真正的紫砂收藏大家。
  与瓷杯玻璃杯不同的是,紫砂壶与茶的相谐特点之一就是透气性。但谈到透气性,却不得不谈紫砂壶的用料,也就是紫砂的粗细问题。
  紫砂的粗细体现在砂粒的目数上面。粗砂有明显的颗粒状,而细砂是没有的。与中国古代几乎是粗砂壶不同,现在市场上的壶大部分是细砂——机械代替畜力人力碾磨紫砂是形成细砂的主要原因。目前,市面上的壶还有一些是调砂的,也就是在细砂中调进不同粗细的耐火砂,利于透气养壶,但这还是属于细砂。有一些调砂虽然可以形成视觉上的粗颗粒效果,但在触感方面是没有粗砂的效果的。现在,有些人在兜售所谓“文革壶”,号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的壶,还用模具印上了“文革”用词或人物肖像,可是细细一看。用的却是细砂和色泽深紫或黄(调配的段泥),而当时的年代做壶用的却是粗砂,如此一看便知在作伪。
  应该明白,精细的砂泥在外观造型和表达工艺技术上是可取的,但对茶性的发挥却是不利。你看古代的壶,绝没有细砂的,不但砂粗,做工也粗。一些优秀的作品追求的是壶的造型意趣,壶身上的字显示书法功底并与造型相映成趣,就是用来泡什么茶也要统一在一个范围内,这才是茶的文化,才是茶人修养的表现。
  调得好的粗砂壶甚至在不渗水的要求下,隔着壶壁可闻到茶香。所以粗砂壶和粗拙的造型有它特别的美感。日本的武士碗,韩国的素烧釉烧的茶具,往往追求粗犷大气甚至特意扭曲造型来体现个性,或者在上釉后,任意撒上一把沙子,造成持碗时手中的刺痛感。这与纤细光滑的茶碗有着从外到内迥然不同的风格,再配上相应的粗或细的不同茶叶,一种营造的品茶意境就出来了。
  当人们越来越迷信精细的时候,不妨回过头来寻找粗犷的美丽。
  我相信,随着茶文化活动从普及到提高,中国人也会提升和强调茶具在茶生活中的作用,人们将会追求各类个性的茶具,以体现主人不同的格调、性格和趣味。
其他文献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的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全部精华。  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诱人的清香,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而是这杯中之水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在茫茫人海之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
期刊
唐朝以前的人是席地而坐的,在宴饮的时候,席是座位也是食物陈列摆放的平台,故而有酒席之称;茶席则是泡茶和喝茶的平台。根据场地、爱好、季节、功能等不同的条件,在布置茶席的时候应该发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是办公桌上简洁实用的创意,或者居家设计时休闲放松的一隅,也可以是茶席比赛中精致周到的艺术……  茶席的布置一般由茶具组合、席面设计、配饰选择、茶点搭配、空间设计五大元素组成。其中茶具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其
期刊
初闻茶香    这是一次机遇,但也是一种缘分,郑炳基如是说。  郑炳基从小爱茶,但他以前从来没做过茶叶生意。有次去云南出差,约了几个朋友喝茶。有人跟他说,现在云南的烟、药、花、矿都已经过时了,云南茶叶品质好,又缺乏行业领袖,值得关注。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听,寻找合适的机会。  2004年10月,经朋友介绍,他听说云南普洱县茶厂要改制的消息,立刻进行接洽。仅仅15天,也就是2004年10月23日,郑炳
期刊
一把出自紫砂大师之手的壶,在很多外行人眼里,它无非就是由壶体、壶嘴、壶把、壶盖、壶纽等几个部分组成,似乎甚是平凡无奇;但只有行家才明白,它实际上却是一个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佳作。  郑杰,外表是那样的朴实,但他却开始以浓厚的内涵、别致的造型、独特的技艺博得八方赞誉。或者从他的恩师——工艺美术大师徐安碧的视角来看,郑杰正是他的另一件得意“作品”。    师从徐安碧    和寻常紫砂艺人不同的是,
期刊
走近孙燕南的世界,仿佛就是走进了茶的海洋。她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了,因为从小生活在南方,印象中茶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像都在喝茶。而从她大学就开始读茶学专业,到毕业后就一直在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公司)工作,跟茶深入打交道,细细数来已经有16年了,可以说,茶就是她生活的主旋律。  茶带给她从容与质朴,生活也像茶一样温馨、含蓄。然而,2007年3月27日的这一天,仿佛
期刊
她们身着靛蓝色的服装,带着质朴的神态,亲手调煮飘香百里的驿茶。她们看似柔和.却又充满剽悍固执。她们坚定地把自己的信仰与传统坚持了六百年。  在贵州的平坝县,有一家红缘坊茶楼。茶楼里常有这样的驿茶茶艺表演。我们了解到,这样的表演并不仅仅在茶楼中,还真实地存在于贵州安顺的屯堡当地。在这些充满厚重历史气息的茶艺表演中,我们似乎闻到了那些过往的硝烟,闻到了那些绵延百年的宁静茶香。茶汤随着时间,慢慢煮浓,甘
期刊
[话题发起]这一人(网名)    如何控制茶量、水量和时间的关系?  泡茶的诸多技巧中,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把握茶量、水量和时间的关系。在温度确定是开水100℃的情况下,容具是白瓷盖杯的时候:比如100cc的容量,置放多少茶,用多少时间去浸泡算是个标准?    [参与讨论]苏箫(网名)   不同茶类稍微不同  通常,对于不同类茶会有稍微不同的方法。  比如球形乌龙,如铁观音,置茶量约1/3许或弱,出
期刊
现旅居新西兰,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影视传媒硕士。曾在福州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有小专栏见诸《钱江晚报》、《福州晚报》等,小说、随笔见于《上海文学》、《上海文坛》等杂志,自认是一只除茶文化之外还爱好许多的三脚猫。    新年头日同家人一起应约到位于HENDERSONVALLEY的一户本地人家过新年。男主人PAUL先生是意大利人,1957年移民到新西兰,口音已全然本土化,但其迷人微笑仍是一派意国风范;女主人J
期刊
人之依恋绿色,是因为绿色象征生命和活力,这仿佛是血液里潜伏的因子,一旦被不经意地一拨,那种久违的感觉立刻被唤醒。蒙顶山之行,那无限葱绿的感受竟是如此的亲切,以至于虽时过境迁,但当写下标题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清爽竟又再次侵入心底,蒙顶山的绿色画卷重又浮现。    绿海仙境蒙顶山    当驾车从风尘轻漫的小镇驶入蒙顶时,立刻进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绿意的清新世界。乘索道上山,入“蒙顶”山门拾级而上,但见四周
期刊
选壶是进入紫砂世界的第一步,除了眼缘以外。掌握基本的紫砂评判标准也是关键所在。从古至今。一把好壶的标准也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和工艺的改进而不断变化。一般来说,今天一把好壶的评判标准用五个字可以基本概括,即“泥、形、工、款、功”。    一、泥    紫砂壶能闻名于世,其根本在于紫砂泥的特殊性和优越性。选购紫砂一般推荐原矿的紫砂泥料,其中的底槽青和朱泥属稀少泥料,更值得收藏。但目前紫砂市场上也有不少添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