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改变世界的很有限,但能改变多少是多少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ec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纪录片导演、摄影师王久良在拍摄现场。

  有人说王久良像堂·吉诃德: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挥舞一柄生锈的长矛,戴着破旧的头盔,却学那骑士游侠除暴安良,为人民打抱不平——为了光荣的使命,即使向地狱进发,也毫不退缩。
  “骑着墙头当马匹,拿着秫秸当杆枪”。据说,这是小时候母亲给王久良算命时,算命先生对他一生的预言。一语成谶。现在相机和摄像机不就是他手中的“长矛”,他的“马”不就是算命先生所说的“墙头”吗?
  说像,又不像。
  说像,是因为面对北京周边“围城”般的垃圾和那源源不断像冰山一样从海外“漂移”而来的废旧塑料物,他“挥舞”手中的相机和摄像机,不就像是堂·吉诃德手持长矛与大风车的搏斗?
  说不像,那是因为堂·吉诃德挥舞长矛与大风车的战斗多少还有一些浪漫主义的童话色彩。堂·吉诃德毕竟是小说中的人物。而他,一个人手持相机和摄像机与“垃圾”的战争,没有诗意,荒诞、悲壮,甚至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可奈何……
  “对抗无法匹敌的对手,承受难以承受的悲痛,去往勇者亦畏惧之地。不管多么绝望,不管多么遥远,毫不犹豫地为梦想而战……带着伤疤的人将战斗到最后,直到摘取梦想中的那颗星星……”
  这是《堂·吉诃德·梦幻骑士》里的一首诗,是人们对骑士英雄的礼赞。
  不知道王久良是否会喜欢这首诗,但他不是堂·吉诃德——“人一旦心里有个目标,想做成一件事,别人看起来很苦的事情,自己并没有那样的感受。这就好比一个人进入战斗状态,那种血脉贲张、必须实现的感受,反而觉得很刺激。”他说。
  他并不沮丧,甚至有着比堂·吉诃德更为强大的信念。
  四十而不惑。
  王久良今年整整40岁。40岁的独立纪录片导演、摄影师已经十分成熟与平稳。这种成熟与平稳,当然源于一个人内心清晰且理智的坚持——他说,他就有这种坚持。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坚持是因为他骨子里天生的一种倔强性格。
  



《极乐》系列作品是王久良于2008 年创作的一组观念摄影。明器亦称冥器,是古代丧葬用的礼器,后世造纸车纸马。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人生旅途的转换。如何在“下一世”中享受极乐世界?当代人们的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转变,对于物质的追求成为了社会的终极目标,反映在
传统纸扎明器中,出现了“纸别墅”“纸汽车”等。王久良的这一组作品创造了一个迷人的世界,用影像勾画虚幻的心灵鸡汤,但也讽刺了当代社会的现实。

  1976年,王久良出生于山东安丘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3人,他在家里排行老二。父亲虽识字不多,却非常崇尚知识,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兄弟几个都能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如果说,父亲对他有什么影响,那就是父亲的“犟”脾气了。
  这在他坎坷的求学经历中略见一斑。
  在上大学之前,王久良就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还曾在济南建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高中毕业,他考上山东的一所大学,可上了一段时间他便退学。回到高中复读了两个月之后,他顺利考入西安的一所大学,但在西安读了一年多后,他又决定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于是又回到高中复习。两个月后,他以比别人年长7岁的年龄,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一名学生。
  “从20岁时起,我就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尽管折腾,但在20岁生日的那天晚上,他和父亲有了一次对话。就在那次对话后,他卖菜、做培训、开手机店,即使开始在传媒大学学习,都没有伸手向家里要过钱。


王久良最初的愿望是想做一个摄影记者,为此他三次参加高考,最终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大学期间,他在“艺术圈”崭露头角,开始了现代艺术的创作;但对于社会和人文的关怀,最终促使他走上了纪实摄影师的道路。

  说这话的时候,我们是坐在北京大书房咖啡厅里。
  窗外寒风凛冽,咖啡厅里温暖如春。仔细打量王久良,我发觉他没有传说中山东好汉的强悍,身子骨甚至有些单薄。他穿着随意,朴素而阳光。如果不是媒体朋友介绍,我很难想象,他就是那个骑着一辆宗申牌摩托车,与朋友一起,绕北京城转了30000多里路拍摄一个个垃圾场……后来,又把镜头对准从国外进口的废旧塑料——那些“洋垃圾”身上,从而转战在东南沿海、华北各地的著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
  不是耸人听闻。他说,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告诉人们,在北京这座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光鲜靓丽的背后有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面。而同时,那些“洋垃圾”现在像八国联军一样入侵了中国的土地和天空……
  “我以前每天就像一条狗在路上到处排泄似地在街头各处拍摄照片。”王久良说,他喜欢日本摄影大师森山大道说的这句话。森山大道的镜头里从没有口号,也没有奇观和煽情的调调,但那些摇晃、粗粒子、不呈现事物完整面貌的照片,脏兮兮的,又极具一股冲击力。作品的成功就在于这位摄影大师与街道擦身而过时的整个生理状态。   在真正的摄影大师的眼里,所谓艺术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裂缝般的瞬间,并通过这缝隙一窥“异界样貌”。
  他捕捉到这个瞬间,他就是成功。
  王久良自嘲地说,当他像一条猎狗一样捕获到那些垃圾,一窥“异界样貌”时,他恍然大悟,他突然明白森山大道为什么那么喜欢以“狗”自喻了。
  摄影是人类一种美丽的语言。这种语言有时候比文字更加犀利、尖锐与深刻,杰出的摄影师其实就是语言的一部分,甚至是语言的全部。这种语言必须像子弹一样,从枪膛里射出就必须果敢、坚强与有力。
  王久良的摄影艺术道路一波三折。他说,他开始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时,他的愿望很明确,只是渴望做一名摄影记者、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在读书期间,他从不放弃任何学习摄影的机会。
  出入在京城各大商场和各种服装设计公司,他和许多商业摄影师一样给时尚杂志拍片,产品、服装模特,精心布灯,耐心后期……大学四年,他几乎就是靠这种商业摄影的收入支撑自己完成了学业。这种商业摄影的好处就是他边学习边挣钱,实现了自己不向家里要一分钱的承诺;但坏处就是他的情绪经常会陷入一种“分裂”的境地。越拍,他越觉得他不需要这种生活。他有些害怕了。


从2008年10月开始,王久良走访了北京周边400余座大型垃圾场,拍摄了5000多张照片。这些垃圾场往往有上万平方米的规模,密布在北京五环和六环附近,环绕着北京——这座繁华荣耀的城市。王久良把自己的这个作品命名为《垃圾围城》。他说,这时艺术对我一点都不重要了。他把严酷的现实披露出来:看着光鲜的高楼大厦,实际上可能在两座楼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厂;车水马龙忙碌运转的城市主干道旁,就可能掩藏着垃圾的填埋场。垃圾是一座城市发展不能忽视的死角。每一处景观必然会伴生另一半丑陋的垃圾。那些美丽妖娆的城市景观的崛起,让我们忘记了自己正在被垃圾所吞噬。

  在当代艺术思潮的裹挟下,他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
  他需要重新拾回记忆中的事实。
  “我对土地以及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我宁愿相信万物有灵,而且相信它们蕴含着故事。我就是伴随着它们的故事长大,至今无法忘却。然而我感到了惶恐……钢筋混凝土正在蚕食着散发着清香的土地,那些原本生长于土地上的花鸟虫鱼、草木藤蔓正在遭到驱逐,连同它们的故事也正在被这个电玩时代所抛弃……”他说。
  基于这种理解,他做了一段时间的观念摄影。
  把镜头从产品与时髦的模特儿身上移开,他把视线转向乡情民俗——如鬼神、明器之类……用一整年的时间,他拍摄出了《飞奔的纸马车》《赴约的稻草人》《阴亲(冥婚)》《灵魂出入》等作品,这些作品的拍摄与艺术探索,让他获得不小的成功。
  他的作品《往生》在2007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安吉高校影像大展以及2007年EIZO年度摄影大展中获奖;《摄影之友》杂志评选他为“2007年度最重要摄影人物”。2008年,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他获得了“中国优秀摄影师评委推荐奖”。一组作品甚至卖出了三五万元的价格。
  著名的摄影批评家鲍昆对他的创作不失时机地给予了赞赏。
  鬼神文化是农业封建社会人们虚幻的心灵鸡汤。王久良将他幼年的记忆以情感摄影的方式重现,非常准确地再现了因为城市崛起而慢慢消失的鬼神氛围,从而唤起了人们相类似的经验记忆……鲍昆说,这是一个迷人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创造一定具有罗琳写作哈里·波特时的那种快感,因为“他进入了另一个时空”。
  如果不出意外,这“另一个时空”还会给王久良带来持久的艺术的快感和方向。
  时间到了2008年,王久良摄影的春天到了。
  这年春天,他为创作《鬼神信仰》回到了山东安丘老家。因为拍摄需要野外环境,他一天到晚都在外面。走在自己熟悉而陌生的田间地头,他突然不止一次地发现,家乡以前有鱼、蝌蚪、青蛙的水塘,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乡村大地到处都是人们丢弃的花花绿绿的塑料包装袋。乡村尚且如此。那么城市,人口密集的城市呢?他心里一惊。


拍摄《垃圾围城》期间,王久良从通州到朝阳、丰台、昌平、海淀、门头沟……追踪、拍摄垃圾。从关心精神到关心现实,王久良说:也许我们整天生活在这么一个被消费主义所裹挟的社会里,对我们生产的废品、废物熟视无睹,如果让你看见、听见或得到一个对你整个心智产生震撼效应的,让你切切实实感到吃惊的一件事的时候,可能才有了一个引子,真正让你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去思考它,改变它。

  一切的转变都源于人们的内心。
  就在他处于摄影题材的转型期,内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2008年9月,他在平遥见到恩师鲍昆。相处一室,他彻夜倾诉。那天晚上,王久良把自己对艺术摄影的想法和在家乡看到的情景跟老师说了。他痛苦地感觉他手头上拍摄的鬼神故事缺乏现实意义,跟当下人们的生活、生存关系不大。它只是一个精神创作的东西。无论拍成什么样也只是满足个人的一些想法,面对社会,他束手无策。
  谈着谈着,那天晚上他泪流满面。
  鲍昆老师鼓励久良:“睁开眼睛去认真审视你周遭的世界,让你的摄影与他人发生关系”。最后,他们把话题定格到了城市的垃圾上。王久良说,在大学读书时,他就知道位于北京五环和六环之间的一个个大型垃圾场。面对那些垃圾场,他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他必须了解它们,将镜头对准它们,对准正在被垃圾所吞噬的环境。   这是一条可行的艺术之路,也是他新的摄影方向。
  王久良说,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跑遍了北京周边的大型垃圾场,拍摄了5000多张照片——这时,他才知道当时北京有400多个垃圾场,而只有6座垃圾转运站、13座垃圾掩埋场和3座综合处理厂。大多数都是野垃圾场。数不胜数的垃圾场里到处是野火、浓烟,伴随着刺鼻的气味,把北京城团团地围住,北京可以说是“垃圾围城”了!
  “那时候,我真是有点堂·吉诃德。”他有些自嘲。
  如果说,用最便宜的胶卷,吃最便宜快餐,住最便宜的房子,饱受垃圾的“熏陶”,甚至在垃圾场被刺鼻的臭气呛得几乎流泪和窒息,这些都还能忍受,那么,垃圾背后那复杂的利益链条,让他遭到许多人的嫉恨,甚至有人提刀撵,放狗咬……这种种的遭遇就让人倍感辛酸了。
  



《垃圾围城》系列图片关注的是北京周边的垃圾污染状况,而王久良的纪录片《塑料王国》则呈现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塑料垃圾在中国处理的情况。“塑料”是双关语:第一个意思是指废旧塑料本身;但更深的含义,表现的是外表的繁荣、实质的脆弱。中国的廉价商品运往国外,国外的垃圾又运回中国,最终带来环境污染,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但他不是堂·吉诃德,他比堂·吉诃德幸运——
  2009年12月,在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家年展上,王久良以《垃圾围城》摄影作品获得了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2010年12月18日,备受瞩目的“2010色影无忌年度影像奖”在北京揭晓,他夺得年度摄影师大奖。专家们授予他的颁奖词是:“用最简单的影像,呼唤了摄影观看的本质和人们渐渐忘掉的良知。他还显示了当下毫无背景的民间独立摄影师在商业文明和消费至上时代坚守的专业品格和揭示问题的能力。”
  在一篇题为《现代的皮屑》中,著名摄影批评家、他的老师鲍昆深刻地警醒人们,说:“我们在无边无际的垃圾之后看到的是那些现代景观的崛起,它们是那么美丽妖娆,甚至让我们忘记了自己正在被垃圾所吞噬。”
  不仅仅受到艺术同道们的赞赏,还因为他的《垃圾围城》的拍摄,推动了政府的决策。当年北京市就宣布投资100亿元,用5到7年时间治理完成周边近千个非正规垃圾填埋场。


2010年,“垃圾围城——王久良之观察”展览在宋庄美术馆举行。

  “垃圾围城”成为那年环保的热门词汇。
  由于拍摄“垃圾围城”的成功,王久良一下子声誉鹊起。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接踵而来的人生种种际遇,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也让他的生活有了许多改变。一时间,他陷入艺术与非艺术、环保者与非环保者舆论的漩涡。
  摄影作品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依托社会现实,通过改变公众的精神世界改进现实世界。美国摄影师雅各布·里斯早在1890年就以报纸记者的身份拍摄《另一半人怎样生活》,揭露纽约贫民窟的真实生活。其它如刘易斯·海因的《童工》、尤金·史密斯的《水俣》、克里斯·乔丹的《垃圾方阵》以及中国解海龙的《大眼睛》和赵铁林、卢广等人的作品,都以强烈的视觉和规模冲击着人们的神经……
  但王久良没有时间在乎这些。他更看重他和他身边人的细微的生活变化。比如,和他在一起工作的纪录片摄像师现在不吃肉了。他的家人、朋友看到片子之后都自觉不自觉地向环保的方向靠拢。他说,这种变化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他对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嗅觉也更为敏感。
  2011年,王久良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市垃圾回收中心参观访问。参观结束后,美方人员不经意间指着正要开走的集装箱货车,说:“你看,那就是要运往你们中国的。”
  伯克利市垃圾回收中心的垃圾,都是生活垃圾。经过人工初步分拣,生活塑料垃圾被分离出来。而那些美国人不愿处理的垃圾,正在通过集装箱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这个不经意间发现的事实,让王久良陷入了沉思。这些垃圾运到中国后怎样处理?难道中国处理垃圾的水平高人一筹?
  沉甸甸的责任感,使他的眼睛盯上了从国外进口而来的塑料废品——经过一年时间的追踪与调研,他开始了《塑料王国》事实真相的拍摄与制作。这部纪录片于2012年5月31日开机,2014年9月结束。
  “在拍摄现场,我们明知道那些塑料的烟气有毒,可我们还得强忍着坚持。拍摄没过半年,我脸上就生了一个大大的氯痤疮(注:氯痤疮是一种可伴有全身中毒的职业性痤疮,系接触各种卤化芳香烃所致)。直到现在眉心上还有一个明显的疤痕,这也算是《塑料王国》给我留下的纪念吧。”王久良指着自己的眉心,说:“令人欣慰的是我亲眼看到并拍摄下来的,这足以说明了一切。”
  在他的镜头里,孩子吸着垃圾堆里捡到的注射器;母亲在垃圾堆旁给襁褓婴儿喂奶;老妪为清理瓶子被瓶里流出的液体瞬间腐蚀掉一截手指;孩子受伤的创口正被握在母亲手里,而母亲手上还戴着分拣垃圾时常戴的手套……一个小男孩在“洋垃圾”中捡到一张新的来自荷兰的手机卡,出于好奇地把卡装进自家的手机,很快就收到一条短信:Wekom in China.“欢迎来到中国”……
  不仅仅有美国垃圾,千千万万个垃圾场,除了土地是中国的,上面堆积的全是带有洋文的垃圾。仔细观察,让人还能够真切地追寻到地球上许多国家,各种家庭生活的图景……一幅幅画面触目惊心。一切的一切都显得荒诞不经,充满了巨大的讽刺意味。
  完成这部片子是2014年。在这年的最后一天,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重回伯克利分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为了让美国民众了解自己产生的垃圾给大洋彼岸的中国人带来怎样的伤害,他在纽约、旧金山等城市里播放了《塑料王国》纪录片。
  在伯克利,那位出现在纪录片中的伯克利市垃圾回收中心负责人丹尼尔,看了纪录片后说,“现在我们看到了,我认为大家应该看到这些。”
  丹尼尔的话,使王久良意识到,美国民众关于垃圾链产业中的道德伦理选择,也许会成为影响美国垃圾输出行为改变的力量。
  但是,他的思考显然并不止于这些,他不仅是在思考如何处理垃圾,以及“打”好这种洋垃圾的世界战争。他的目标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更为终极的命题——在消费主义的时代里,人究竟拥有多少算够?“我很想做一个展览,就叫《超级市场》,货架上摆满的不是新商品,而是摆满喝完牛奶的空盒子、吃完冰淇淋的塑料桶什么的,让垃圾填满货架。”王久良告诉我。
  他说,他希望人们能够从垃圾问题上,不断检视自己的消费,而不是仅仅只是天天抱怨政府做得多么不够,环境如何变得糟糕。他有点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在挖空心思地让人们从口袋里掏出钱来,他却试图让这浮华喧闹的消费快车跑慢一点——这是否就有点唐·吉诃德的意味?
  我能改变世界的很有限,但能改变多少是多少吧!王久良说。
其他文献
卢文丽的《外婆史诗》,首先是一部向下的抽汲之书。全书的结实与饱满,让我对这位当代卓有影响的女诗人,有了重新的发现和认识。卢文丽是属于城市的,然而在这部书中,我们看到了同样属于诗人的、原先隐秘不彰的另一世界——中国南方乡村的深厚土壤,从更深意义上,承载并滋养了叫“卢文丽”的这一株植物。  书中的每一个汉字,都使劲向下生长,经由白生生的旺盛根须,抽汲灵气和营养。这些根须的名字是:铜瓢。六谷糊。篾匾。八
期刊
江苏卫视的主持人孟非发了条微博:昨天拿遥控器换了一圈台发现,当下中国电视节目的现状基本表现为两种形式:灭灯和转椅。  “转椅”是今年最火爆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灭灯”是一直保持高收视率的《非诚勿扰》。当然,肯定不是只有这俩节目好看,可你也得承認,好看的真没几个。  这两档节目,还都跟限娱令能扯上关系。“好声音”能一枝独秀,办得好固然重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选秀节目闻名的湖南卫视被剥夺了
期刊
晚上7点半到10点,曾是湖南卫视最高光的时段,大部分电视台在播电视剧,湖南卫视却在播自制的娱乐节目。限娱令一到,一切都被改变。  湖南卫视办公楼門口,巨大的液晶电视屏幕正在滚动播放十个频道和重点节目的收视率排名。  宋点拿出胸卡在門禁刷了一下,微低着头匆匆隐没在上班的人群中。身边的人,没有人抬眼去看那个“可怕”的收视率电视屏。  2012年,湖南卫视每一天都被收视率的噩梦折磨着……  “我看着湖南
期刊
近日,国内环保公益组织和热心环保人士举报山东晨鸣纸业集团等几个造纸企业集中于山东寿光周围,造成“洋垃圾”污染国家蔬菜基地,“洋垃圾”重新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使本来就令人争议的“洋垃圾”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新常态的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的今天,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什么是洋垃圾,洋垃圾如何产生的,谁是造成洋垃圾的罪魁祸首?  垃圾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而全球一体化进程,带
期刊
日本从未对二战时的罪行进行清算,此次“购岛”是一种蓄意挑衅,意在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日本人“购岛”不是动动嘴皮子算了,分明是一出“真人秀”。  9月10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宣布,日本政府与中国领土钓鱼岛的所谓“土地所有者”就“购岛”事宜达成了协议,由政府出钱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收归国有”。  9月11日,日本政府与所谓“土地所有者”签订了购买中国钓鱼岛及附属島屿的合同。同日举行的
期刊
一部电影引发全球反美抗议,其背后既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对伊斯兰文明的自大与傲慢,也是后者对美国中东政策长期积怨的一次集中爆发。  “今天许多美国人都在问,实际上我也问我自己,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这怎么会发生在一个我们帮助解放的国家,在一个我们帮助免遭摧毁的城市?”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就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遇袭身亡事件发表讲话时自问。  2012年9月11日,是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11周
期刊
北京的小剧场里装上了可供文化局随时监控的摄像头,这个影响力最小的舞台,终于获得了同等严厉的监管。  仅有二百多个座位的小剧场,舞台被头顶的灯光照得雪亮,在观众起立鼓掌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剧场顶棚上还悬挂着一个半球型的摄像头。黑洞洞的镜头后,是文化管理部门的远程监控。小剧场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安装摄像头  2012年的情人节,话剧《北京我爱你》在朝阳9剧场首演成功。演出结束后,在舞台追光和
期刊
“娱乐应止于何处?我所乐见的不是‘娱乐’的消失,而是方式的改变。但是很遗憾,这不是一两条政令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省级卫视想要成为“新闻集团”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如果想成为“娱乐帝国”绝对可以借鉴湖南卫视。  《玫瑰之约》、《快乐大本營》、《超级女声》……魏文彬用十五年带领这支电视湘军,一步一步打造了“娱乐帝国”的神话。  如今,湖南卫视综艺一哥的地位因一条政令岌岌可危。依旧是所有湖南电视人
期刊
剑桥《维纳斯的诞生》(2011—2013年)尺寸162×130cm  2014年12月14日,在由戈蒂耶、德拉克罗瓦、安格尔、柯罗、罗丹等先辈开创的法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艺术沙龙展上,画家剑桥的“维纳斯的诞生”荣获金奖。以“维纳斯的诞生”为题材的绘画名作,全球已有7幅,加上剑桥所创作的这幅,共计8幅。这8幅“维纳斯的诞生”的绘画作品,各有特色,象一条金色的项链贯穿在世界美术史中!  在古罗马或古希腊
期刊
“对创意产业,荷兰执行不干涉政策。”  荷兰传媒大亨约翰·德莫尔发愁了,他不知道怎么说服那些电视台播出他的新节目。他给这个节目起名叫“荷兰好声音”。可没有人相信这个新节目能成功,能从达人秀、荷兰偶像等同类选秀节目中抢下收视率。就凭几把可以转动的椅子?  2009年,德莫尔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这一次,他又成功了。  于是,在2012年的夏天,中国的电视观众也开始为椅子是否会为歌手转动而提心吊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