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服饰受中国文化影响历程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xh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朝鲜半岛因为与我国相邻,在千百年历史中,在各个朝代的更替下他们的服饰文化一直受中国中原地区的文化习俗和服饰习惯所影响。本文从各个朝代的统治和时间顺序入手,通过举例和两者对比的手法来浅析中国文化对朝鲜服饰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服饰 朝鲜服饰 服饰对比
  朝鲜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从西汉时期就生活在朝鲜半岛,《马关条约》之后部分朝鲜半岛居民走向中原大陆,为多彩的中国添色。他们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传统服饰也是多受中原文化影响。
  从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箕子朝鲜开始,中原文化逐渐与朝鲜半岛相碰撞,相影响。箕子为殷商人,是商纣王的叔父。在殷商灭亡后箕子带领殷商遗臣进入朝鲜半岛。将中原文化第一次带到了当地,并给当地人授田蚕之能,传百工之技。所以在箕子时期的朝鲜,百姓的礼仪服装受到极大影响,几乎与中原的殷朝相同,都有着上衣下裳,腰袖紧窄的特点。箕子入朝是史料第一次对朝鲜服饰有了基本的记载。
  西汉初年公元前194,燕国人卫满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并推翻了箕子朝鲜当政的箕准。自立为王,但国号仍为朝鲜,史称“卫满朝鲜”。在卫满统治朝鲜的同时中国西汉时期的文化习俗,冠制礼仪也进入了朝鲜。《史记》中记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史记称卫满等人身着“蛮服”,这是因为燕国是西汉的藩国,燕国的服饰文化属于远离中原正统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而燕国大多以打猎为生并且胡人众多,所穿衣物大多以兽皮为主,所以《史记》中称卫满等人的服装为蛮服。卫满入朝是在箕子所营造出来的百姓服饰基础上进行了又一次的文化冲击,使朝鲜半岛的服饰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公元前107年,在卫满之孙右渠王的统治下朝鲜逐渐强大。开始不愿臣服于汉,在汉朝派出使臣并交涉无果的情况下,终被汉武帝所灭。汉武帝在朝鲜建立“汉四郡”使朝鲜半岛不在是一个独立的政权,而是成为了汉朝的附属国。在汉朝的统治之下,朝鲜半岛逐渐有了有汉朝的臣子,汉朝的文化风范。当地百姓的服饰逐渐受汉服所影响,中原大地正统的大汉风采,汉服华章正潺潺流向这片土地。
  在汉四郡成立三百多年后,在五胡乱华的风雨前夕,西晋早已无心顾及朝鲜半岛。汉四郡终被高句丽吞并。大汉遗风与边境民族服饰的碰撞,使朝鲜半岛的服饰历史浓墨重彩。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中的人物着装还残留着“汉四郡”的风骨,即使不被其统治,服饰方面也与汉服有着极大相似。
  在出土的集安高句丽壁画中,左边贵族女子身着窄袖长襦,下身百褶裙。身边的侍女着装也是上襦下裙的服饰类型。几乎与汉服的版型一致,由此可见中原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极深。
  唐朝时期,新罗真德女王与唐交好,为表亲厚开始采用唐朝的冠服制度。新罗人人带唐冠,着唐服。表示加入大唐联盟,并在总章元年助大唐平定高句丽。新罗在朝鲜一家独大,自此朝鲜半岛的服装样式与中原地区趋近一致。下图为新罗遗址庆州龙江洞出土的陶俑。男女皆着唐朝服饰,就连唐朝女性丰腴的特点也在朝鲜半岛流行着。
  后唐时期,新罗彻底没落,王氏高丽崛起。唐灭,宋朝建立后,高丽引进宋朝公服与直脚幞头(高丽称“吉服正角”)。君主之服也与宋朝类似,故宋使称其衣冠“一遵我宋之制度” 上层男子的着装巾帻如唐装,下层则短褐被体,下无袴襦。女子则是白紵为袍,略如男子。从君王到臣子贵族,权利中央的人的时尚自然也是老百姓追随的潮流。故元人所撰《异域志》中称高丽“衣冠随中国各朝制度”,可见 中国的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极大。
  明朝初期,新罗贵族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高丽政权建立李氏朝鲜。明太祖朱元璋赐服于朝鲜,不仅是君主就连王妃和世子的服冕都是由明朝皇帝赐服。至此历代朝鲜君主以“请服”来表明对明朝的亲近与信赖的意愿。民间时兴的服饰样式大多都源于贵族,而贵族都崇尚“大明衣冠”。一时间一股“明风”在朝鲜半岛盛行。故李氏朝鲜的服饰与明朝服饰极其相似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影响,朝鲜族的服装形式逐渐成形。现代朝鲜族服饰形态基本与李氏朝鲜时期相同
  千百年来华夏沃土与朝鲜半岛的联系从未间断。无论时代发展,王朝更迭,中国都在发挥着一个文明古國的包容性与影响力。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朝鲜族从殷商时期历经三千六百多年,他们的服饰文化,与汉族同源却不相同,有属于他们民族独有的特性与美丽。我想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服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高富子 庆州龙江洞出土的土俑服饰考 考古与文物[J] 2010 4期
  [2]李志梅 东亚服饰文化交流研究 中央编译出版社[M] 2020.03
  [3]司马迁 《史记》
  作者简介:刘泓杉(2000—),女 ,汉族,籍贯:吉林省白山人,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其他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唯物史观出发,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及其发展,从资产阶级活动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出发,提出了“世界历史”理沦:“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又有这样的描述:“资产阶级,由
期刊
中文摘要:清朝入关建立全国统治的理由不合理,民族压迫造成了认同危机。皇帝重视八旗,不得不重用宗亲和皇子。康熙皇帝皇子众多,又掌握国家权力,是九子夺嫡的根本原因。雍正皇帝发明秘密建储制度,是清朝重用亲贵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 秘密建储 清朝 雍正皇帝  Abstract:The reas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rule in the Qi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各级教师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往往都收效甚微,虽在短时间内尚有成效,但很难长时间的坚持下去。这是因为传统的以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已不在适用现下语文阅读教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引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颠覆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把学生真正当做发展的主体来看待。  
期刊
摘要:大学与城市之间深度的文化互动和融合,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更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备条件。文章以沈阳市城市文化与大学文化的互动为例,分析了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共生关系,为城市和大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文化;城市文化;文化融合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城市文化内涵的理解略有不同。城市文化在《中外城市知识辞典》中包括物
期刊
《革命者》电影开篇,你就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这是一部地道的管虎作品。这与他之前《斗牛》和《杀生》类似,采用了一种倒叙的叙述方式,一开始给出故事的结局,然后顺序和倒叙交叉进行。叙述中的所有事件与观众推演的,共同组合为故事。  大革命失败了,“白色恐怖”之下,共产党的组织遭受到国民党严重的破坏,大量的党员牺牲、叛变、逃往。这对于共产党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李大钊被关押在监狱里,备受酷刑。观众心里都知道,
期刊
摘要:《恶之花》,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作品,自出版以来,褒贬不一争议不断但无人不对其感到惊异。象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盛开在扭曲的人肉盛宴之上的冷艳花朵的人间地狱之景,罪恶成了这一部诗歌集唯一的主题。人类成了罪恶的温床,来源于人性罪恶的养分却怒绽出花朵,就如同诞生于地狱的恶魔却向往着光明美好一般的矛盾但正是。自此,开创了一个恶之美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以恶为美;波德莱尔;特殊美学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
期刊
摘要:青少年的成长困境在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里都是一个常见的母题。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与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的主人公佩科拉和孙光林的成长困境,虽然两部小说的情节、背景不尽相同,但其对于苦难现实的关注是一致的,类似的令人绝望的家庭和社会历史因素是导致两个主人公绝望处境的根源,并在绝望的描述中给与人们希望。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在细雨中呼喊;成长困境  一、
期刊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的故里。 它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東北隅,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总面积1621平方千米。  陕西韩城被誉为“中国花椒之都”,全国每6粒花椒就有一粒是韩城花椒。  韩城种植花椒55万亩,年产量达到2700万公斤,占全国的1/6,产值达到20~30亿元。小小花椒成了韩城的致富大产业。  
期刊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着作。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它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感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用心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自身的经历为素材,叙写了一个小女孩克服诸多艰难险阻,从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动人故事。主人公简爱是一个不畏艰险,十分坚强的女孩,尽管自己童年生活在痛
期刊
摘要:东北流派唢呐音乐与地域文化一脉相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唢呐演奏风格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对于东北特有的大唢呐音乐文化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想通过家乡情的创造背景简单介绍下辽南大唢呐,之后对他的乐器、曲牌特点,以及辽南流派演奏特点与其他地区演奏方法作比较与闸释关键词:乐曲简介演奏风格。  关键词:刘勇《中国唢呐艺术研究》,《百度文献》,陈家齐《唢呐教程》  引言唢呐,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