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科学性原则,抓住提问的立足点,抓住每一个提问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关键词:提问 技巧性 兴趣 有效性
在新课改已经深入的今天,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却成为困扰许多教师的一个难题。在前不久我区组织的公开教学的研讨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成为大家研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面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这个问题,也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释疑解难,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手段。 “善教者,必善问”。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质量的提问,会“一石激起千重浪,”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一组有质量的问题,会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课堂教学一步步引向新的境界;一堂讲究提问技巧、策略的课,会使整个课堂一环扣一环,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掌握课堂提问艺术,去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一项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反馈,发现教师课堂上所提的45%的问题属于可以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或具体事实的低效问题;35%的问题是类似于“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等无效提问;只有20%的问题具有探究和指导意义的问题,有的课堂甚至还达不到这个比率。显然,这样的一个提问结构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就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践、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要遵循两个原则
(1)科学性,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2)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
只有遵循以上两个基本原则,科学地设计问题,才有助于实现提问的目的,在探求知识的拼搏中,为学生点亮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心灵。
二、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技巧性
(1)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所要选择的问题类型、问题难度水平以及提问的时机等,都要事先精心设计,要做到“少问”、“巧问”。“少问”即问在点子上,该问则问,不该问则不问,不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巧问”即问在关键处,在兴趣点、疑难点、发散点、空白点提问。
(2)问题设计要简洁、清楚、主题性强。提问时注意提问的音调、语气和节奏。和学生对话时语言要平和,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和真实。
(3)给学生适当的思考问题的时间。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这是不科学的。研究表明,对识记、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封闭性问题应该等待3至4秒钟,而对分析、综合和评价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则应增加到15秒钟左右。千万不要自已回答自已提出的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往往提出一个问题看到学生没反应,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就急忙自已给出答案,使教学又成为一种“灌输”。
(4)要让学生保持悬念。要先提出问题,点名回答。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要有随机性,要让学生始终有一种预感,他们可能随时被叫到。这既增加了问题的可靠性,又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和警觉。有的教师让学生以“开火车”形式或 “齐声”回答问题,这是不可取的。
三、课堂提问要把握好立足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设计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启迪学生心智、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一个教师在讲《三角形的特性》时,师问: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对这个问题,有的答“是”,有的答“不是”,这时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开始探讨,最后总结出了什么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课堂提问要抓住每个提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的探索欲望,我进行了这样的预设:出示班级两组考得好的学生各科成绩表,手里拿着一张奖状,问:老师想把奖状奖给成绩好的一组,该奖给哪一组啊?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在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又对学生的数学建构,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3)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提问火候,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提问时机把握得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在实际教学中好多教师提问问题后,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自己先把问题答案说出来了,这样就起不到提问的目的,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这样的课堂又回到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
五、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会质疑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现在的课堂,往往老师提问得多,学生提问的少。学生大都是在老师的问题之下,解决问题,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存在着不利的因素。如果课堂上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总之,教学是教师工作的灵魂,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的永恒追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达到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有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愿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朝着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懈努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网络资源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走进新课程》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科学性原则,抓住提问的立足点,抓住每一个提问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关键词:提问 技巧性 兴趣 有效性
在新课改已经深入的今天,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却成为困扰许多教师的一个难题。在前不久我区组织的公开教学的研讨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成为大家研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面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这个问题,也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释疑解难,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手段。 “善教者,必善问”。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质量的提问,会“一石激起千重浪,”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一组有质量的问题,会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课堂教学一步步引向新的境界;一堂讲究提问技巧、策略的课,会使整个课堂一环扣一环,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掌握课堂提问艺术,去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一项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反馈,发现教师课堂上所提的45%的问题属于可以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或具体事实的低效问题;35%的问题是类似于“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等无效提问;只有20%的问题具有探究和指导意义的问题,有的课堂甚至还达不到这个比率。显然,这样的一个提问结构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就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践、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要遵循两个原则
(1)科学性,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2)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
只有遵循以上两个基本原则,科学地设计问题,才有助于实现提问的目的,在探求知识的拼搏中,为学生点亮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心灵。
二、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技巧性
(1)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所要选择的问题类型、问题难度水平以及提问的时机等,都要事先精心设计,要做到“少问”、“巧问”。“少问”即问在点子上,该问则问,不该问则不问,不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巧问”即问在关键处,在兴趣点、疑难点、发散点、空白点提问。
(2)问题设计要简洁、清楚、主题性强。提问时注意提问的音调、语气和节奏。和学生对话时语言要平和,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和真实。
(3)给学生适当的思考问题的时间。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这是不科学的。研究表明,对识记、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封闭性问题应该等待3至4秒钟,而对分析、综合和评价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则应增加到15秒钟左右。千万不要自已回答自已提出的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往往提出一个问题看到学生没反应,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就急忙自已给出答案,使教学又成为一种“灌输”。
(4)要让学生保持悬念。要先提出问题,点名回答。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要有随机性,要让学生始终有一种预感,他们可能随时被叫到。这既增加了问题的可靠性,又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和警觉。有的教师让学生以“开火车”形式或 “齐声”回答问题,这是不可取的。
三、课堂提问要把握好立足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设计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启迪学生心智、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一个教师在讲《三角形的特性》时,师问: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对这个问题,有的答“是”,有的答“不是”,这时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开始探讨,最后总结出了什么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课堂提问要抓住每个提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的探索欲望,我进行了这样的预设:出示班级两组考得好的学生各科成绩表,手里拿着一张奖状,问:老师想把奖状奖给成绩好的一组,该奖给哪一组啊?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在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又对学生的数学建构,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3)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提问火候,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提问时机把握得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在实际教学中好多教师提问问题后,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自己先把问题答案说出来了,这样就起不到提问的目的,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这样的课堂又回到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
五、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会质疑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现在的课堂,往往老师提问得多,学生提问的少。学生大都是在老师的问题之下,解决问题,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存在着不利的因素。如果课堂上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总之,教学是教师工作的灵魂,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的永恒追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达到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有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愿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朝着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懈努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网络资源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