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儿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则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患儿各项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得到大幅提升,还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医疗纠纷事件、差错事件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
引言
临床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患儿因为自身抵抗力不强,年龄小,同时心智和生理不成熟,所以也就增加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在部分特殊检查中,因为患儿自身抵抗力不强,对疼痛存在较高的排斥度和敏感度,进而影响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患儿家长面对患儿的过激反应,会比较担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甚至导致医疗纠纷事件。所以科学护理的护理干预,在儿科中就显得尤为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则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在3~9岁,平均年龄(6.3±0.7)岁,其中32例为支气管肺炎患者,17例为腹泻患者,5例为炎症患者,6例为其他疾病;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3~10岁,平均年龄(6.8±0.4)岁,其中30例为支气管肺炎患者,18例为腹泻患者,6例为炎症患者,6例为其他疾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给以患儿对应的药物治疗,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实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将患儿的信息牢记于心,了解患儿的症状、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况,最主要的是要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从而建立双方的信赖关系,减轻患儿住院时的不良情绪和孤独感。(2)学习制:针对患儿护理过程中,护士长要组织所有护士定期进行学习研究。学习内容主要从最近的护理实践出发,比如可以以某个患儿的护理经过为案例,组织护士学习针对患儿实施护理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及后续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护士可以研究讨论如何进一步优化护理方法,讨论如何与患儿开展沟通交流,如何迅速取得患儿信任。这个过程有助于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组织护士开展学习有助于帮助护士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学习,进一步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有助于护士在后续工作中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各项护理工作。(3)应急制:部分患儿在护理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或者突发情况,针对这类患儿要实施科学的应急制。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患儿的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在主治医生、护士长等研究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后续治疗护理措施,从而及时解决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针对儿科护理实际制定对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将患儿容易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科学分类,做好每种反应的护理准备工作,包括常用药物、需要使用的器械等,这样就可以在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第一时间进行治疗或者护理,缩短治疗护理时间,有助于尽快缓解患儿不适,促进其恢复进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发生情况、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各种医疗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數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发生情况和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无痛率达到82.4%,对照组患者无痛率为58.7%,结果显示观察组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达到96.2%,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2.1%,结果显示观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5)。
2.2两组患儿护理期间医疗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护理期间发生纠纷事件2例、差错事件2例、风险事件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儿护理期间发生纠纷事件8例、差错事件9例、风险事件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5)。
3讨论
小儿在成长过程中,在外观上有很大的变化,如体重、身体各部位等,各个器官的生长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一般小儿年纪越小,新陈代谢越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水分自然就会增多,但是各个器官功能相对欠成熟,小儿免疫力低下,调节和适应能力均差,短期内可有重大病情变化,且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在不同年龄的儿童选择的护理方法自然也就不同,随着我国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成效较为显著,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患者对优质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为我国护理治疗工作提供了较高的可行性研究成果。该次研究针对两组患儿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管理,具体包括病房护理、沟通护理、日常护理和家长护理,从各个方面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帮助患儿打消各种不良情绪,并与医生护士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积极接受各项治疗措施。在各种医疗事故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患儿各项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得到大幅提升,还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医疗纠纷事件、差错事件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君.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
[2]李晓.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
关键词:儿科;护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
引言
临床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患儿因为自身抵抗力不强,年龄小,同时心智和生理不成熟,所以也就增加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在部分特殊检查中,因为患儿自身抵抗力不强,对疼痛存在较高的排斥度和敏感度,进而影响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患儿家长面对患儿的过激反应,会比较担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甚至导致医疗纠纷事件。所以科学护理的护理干预,在儿科中就显得尤为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则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在3~9岁,平均年龄(6.3±0.7)岁,其中32例为支气管肺炎患者,17例为腹泻患者,5例为炎症患者,6例为其他疾病;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3~10岁,平均年龄(6.8±0.4)岁,其中30例为支气管肺炎患者,18例为腹泻患者,6例为炎症患者,6例为其他疾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给以患儿对应的药物治疗,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实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将患儿的信息牢记于心,了解患儿的症状、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况,最主要的是要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从而建立双方的信赖关系,减轻患儿住院时的不良情绪和孤独感。(2)学习制:针对患儿护理过程中,护士长要组织所有护士定期进行学习研究。学习内容主要从最近的护理实践出发,比如可以以某个患儿的护理经过为案例,组织护士学习针对患儿实施护理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及后续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护士可以研究讨论如何进一步优化护理方法,讨论如何与患儿开展沟通交流,如何迅速取得患儿信任。这个过程有助于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组织护士开展学习有助于帮助护士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学习,进一步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有助于护士在后续工作中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各项护理工作。(3)应急制:部分患儿在护理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或者突发情况,针对这类患儿要实施科学的应急制。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患儿的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在主治医生、护士长等研究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后续治疗护理措施,从而及时解决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针对儿科护理实际制定对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将患儿容易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科学分类,做好每种反应的护理准备工作,包括常用药物、需要使用的器械等,这样就可以在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第一时间进行治疗或者护理,缩短治疗护理时间,有助于尽快缓解患儿不适,促进其恢复进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发生情况、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各种医疗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數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发生情况和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无痛率达到82.4%,对照组患者无痛率为58.7%,结果显示观察组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达到96.2%,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2.1%,结果显示观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5)。
2.2两组患儿护理期间医疗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护理期间发生纠纷事件2例、差错事件2例、风险事件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儿护理期间发生纠纷事件8例、差错事件9例、风险事件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5)。
3讨论
小儿在成长过程中,在外观上有很大的变化,如体重、身体各部位等,各个器官的生长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一般小儿年纪越小,新陈代谢越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水分自然就会增多,但是各个器官功能相对欠成熟,小儿免疫力低下,调节和适应能力均差,短期内可有重大病情变化,且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在不同年龄的儿童选择的护理方法自然也就不同,随着我国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成效较为显著,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患者对优质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为我国护理治疗工作提供了较高的可行性研究成果。该次研究针对两组患儿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管理,具体包括病房护理、沟通护理、日常护理和家长护理,从各个方面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帮助患儿打消各种不良情绪,并与医生护士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积极接受各项治疗措施。在各种医疗事故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患儿各项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得到大幅提升,还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医疗纠纷事件、差错事件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君.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
[2]李晓.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