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讨探究学习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讨探究学习,就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先学后教,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对我国学生赶超西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提倡的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那么,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尝试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探究兴趣,调动全员参与
  兴趣是学习之师。学生一旦对某类事物、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的参与、研究热情就会产生。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兴趣个性,如爱迪生小时候对新奇事物感兴趣,进而在这方面钻研,最终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学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若一个班中只有少量学生有探究的热情,这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所以要尽量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研讨主动探究的热情。
  在二十年的教学中,我做学生的知心人,尊重了解学生的兴趣个性。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在教到语文节日习俗章节,又逢学校举行读书节,科技艺术节等活动,老师在这些方面的指导上要把握学生的兴趣个性的差异, 因人指导。如有些学生,(特别是男生)喜欢玩赛车拼装散件式玩具,有些学生(大多是女生)则迷恋编织,折纸,剪纸或跳舞。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兴趣个性,我引导他们利用自己自创的点子参加学校科技节的赛车比赛,鸡蛋撞地球等活动.同时我还在班上进行复式教育:散件拼装玩具都有拼装示意图,教师可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或分组合作,或单独操作,启发男生装配出示意图上没有出现的模型,启发他们设计拼装出电动小火车,小风扇,小飞机……对女生,我指导他们为自己设计中秋灯笼,设计“六一”节的舞蹈服造型,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才上台表演;也可以指导他们在国庆节举办灯笼展。“六一”节时折纸剪纸布置课室。学生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愿意反复研讨探究,以寻求最佳的效果。“研讨探究”并非要求学生去研究深奥的知识,而是让他们经常产生一些探究的欲望。上述例子,虽属“小打小闹”,但我教的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了激发,并且在语文关于中国节日习俗和中心四节(就是中小学每学期都举行的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我们班基本做到了全员参与。
  二、提供探究机会,引入探究之路
  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各类学科都应渗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各任课教师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探究精神。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会作深入的思考,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过语文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我让学生查查中心小学学校周围环境的状况,探究近十几年淡水镇环境变化的原因。通过调查,他们了解到淡水镇以前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好的,绿树环绕,乡野环城。但随着房地产的升温,地方工业的发展,淡水三面都被工厂包围了。绿植少了,高楼多了,车辆多了……淡水学校的课桌上灰尘自然就多了。学生们对亲身的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同时也学会了探究问题的能力。再如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一文,对众多的乡村生活只重点介绍了户外吃饭、喜欢养鸡等,而对其他的只字未提。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描写方法,对文中没有作具体介绍的田中插秧、小河游泳、池塘捉鱼等乡村生活作创造性的描述。学生研讨探究问题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学生创造热情亦空前高涨,把这些乡村生活情节都描述得五彩缤纷,创造潜力就在这仿创过程中开掘出来,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保持研讨热情,形成探究习惯
  引导学生热情研讨、探究事物不是短期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设法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最终让学生形成自觉研讨主动探究的习惯。根据凡人皆有猎奇心,小学生更是好奇心强烈的特点,来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最有效的办法。小学生对那些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动机,这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提出各种问题,头脑中装着许多不解之迷,这是非常宝贵的。如牛顿对人体是否也能孵出小鸡产生疑问,于是亲身尝试孵小鸡就是很好的代表。作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由好奇到探究。如语文中识记“灭”字时,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借助动作、实验演示。对于实验的结果,学生非常好奇,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的去探究。让学生先用火柴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铁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这样通过动作实验演示,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其义。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创新和发展,不断更新自我,不断吸收新知识,是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基本特征,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已成为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研讨探究,学生长大了在工作中也需要研讨探究,具有研讨探究能力的人才能面向未来。教师们要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保持热情研讨、主动探究的欲 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其他文献
多年来,从教低年级到高年级,让我深深体会到,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的最大困难是无话可说和无从说起。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种情形的发生与小学低年级阶段时学生的口头表达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乡村的学生,口头表达经常与地方方言出现“打架”的现象,口头表达不出来就用方言补充,闹出不少笑话。所以,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生
期刊
2019年的高考,社会对此关注的热度不输往日。每在这一段时间里,对高考的议论也不绝于耳,而其中的一个老话题则永远不会“过气”——应试教育的分数有什么意义?对此,大部分的观点持批判态度,理由多是“评判标准单一”、“扼杀创造力”、“失去教育本质”等等。笔者在年少时期,也在经历过应试选拔之后,不计其数的批判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但而今,在成为一名在职教师之后,在工作之余学习了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视角再次反思
期刊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学生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运用,才能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别人无法代替。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现在的学生都很好动,好奇心强,要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对学习有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在课
期刊
课程自改革多轮以后,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课堂,曾几何时,高效课堂是议论的正点,最终看好的是课堂的有效性,实效性。我们知道,《3-6年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经历了前10年,后10年的實践中反复修改,提炼。小学科学课程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为主渠道,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科学启蒙课程。现行的小学科学课堂上,虽然是当代的青年老师,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对教材的解读的不完全彻底,但
期刊
摘要: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基础,以语言为载体,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它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表达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思维过程,就会削弱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逻辑思维 课堂实效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解答实际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健,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已
期刊
一、思考  未来教师的个人目标和发展规划在何处呢?与《中国诗词大会》的相遇,精彩连连的诗词饕餮盛宴,灵魂的激荡。更在其中,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內心的答案。  如果说,大家关注诗词才女武亦姝,赞叹博古通今的彭敏和陈更。那么更打动我的则是气质如兰的董卿。  在节目中,为孩童与父亲的《春夜喜雨》感动吟诵的叶赛宁的《我记得》。  “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
期刊
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广、兴趣广泛价值观和信仰从单一走向多元且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他们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新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新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呼唤与之相配的创新型教师,从而教育每一个孩子,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如何成为符合时代的、引领学生达到生命绽放的、成就孩子美好素养的创新型教师,是一个恒久的课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眼中的创新型教师不是靠一些华而不实的绣花拳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喜欢写作,特别幻想学生拥有一支能生花的妙笔,从选材到构思,到遣词造句,用灵动的笔去描摹世间万物的情态,走进用文字构成的精神乐园里去看花开花落,
期刊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概念  传统教育的基础是教室,教师在教室中教学生,使教室的学生能够完成教师授课的教学任务,使教师能够发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其他网上信息。学生使用互联网来理解教师在家里提供的资源和信息。为了完成教师在家庭中的教学和教学技能,我们能够充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热情和倡议,因为这不再是教师的传统学习。  (二)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应用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初中三年的目标: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实施建议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