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执着的爱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父亲》是日本女作家小松知佳的短篇小说。它叙述了“我”在出嫁前的晚上,回忆父亲从幼时起给“我”录像的各个场景,以及“我”崇拜父亲、讨厌父亲、与父亲和好的“三步曲”,表现了父亲给予“我”的伟大的爱。本文通过父亲用摄像机为“我”拍照、录像的各个故事情节,着重分析了父亲对“我”的那种深沉、执着的爱。同时也简单分析了“我”为人子女,知道感恩并做出实际行动表示的可贵品质。
  关键词:《父亲》 摄像机 笑 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所说的《父亲》是日本女作家小松知佳的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我”(纱江)在出嫁前的晚上,在亲手和面做汉堡的时候,回忆起从出生起父亲用摄像机为“我”记录种种成长的事情。自从“我”进入心理“逆反期”后,开始讨厌摄像、讨厌父亲,直至哭闹着不让父亲去学校为“我”摄像。虽然长大后,“我”和父亲的关系渐渐转好,想请父亲参加“我”的学校活动却羞于启齿,未能开口。在汉堡成型以及后来吃饭时,父亲都主动、快乐地录了像。母亲在父亲偷偷喝酒熟睡后,轻轻地拿来录像带和“我”一起看,“我”才知道这么多年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我”摄像。作品里,父母疼爱孩子,又特别尊重孩子,孩子虽然有时闹脾气,却能够体会父母的爱,知道感恩。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但是条理清晰,语言明快,感情细腻,爱的气息及家庭的温暖溢于字里行间。笔者认为这部小说对于现代中国的家庭关系,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和父母的相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父亲
   1 父亲与摄像机
   毫无疑问,父亲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摄像机应该是父亲疼爱“我”的最直接的表现工具。他在“我”出生时非常激动,买了当时最新型的摄像机。以后就常常为“我”录像,让“我”感觉到总是隔着镜头跟他说话,被摄像简直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以至于“我”在上幼儿园前一直误认为他的职业是摄像师。当时的“我”为父亲骄傲,觉得他是那么慈祥,还经常在他下班后,和他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拍下来的录像带,观看更小时候的自己。父亲边喝酒边看录像带,还说这是最好的下酒菜。父亲珍爱女儿,女儿崇拜父亲,这是多么和谐、多么幸福的父女关系啊!可是好景不长。从“我”进入小学高年级开始,不再喜欢面对镜头了,有点讨厌笑呵呵的父亲了。而父亲却依然参加“我”的各项活动,并且努力确保最佳的拍摄地点。直到有一天“我”哭闹着不让他再拍为止,他艰难地答应了。而且以后也确实没再打扰过我。(但实际上他还是偷偷地、一次不落地拍录了“我”的所有的重要的时刻,只是没有被“我”察觉而已。)在“我”出嫁前的最后一个晚上,父亲在征得“我”的同意后,仍然用摄像机记录了一家人围坐餐桌前其乐融融的场景。在结婚仪式结束后,父亲还是微笑着为“我”录像。正像母亲说的那样,父亲是因为太爱“我”了,他想把“我”的一切都拍下来,录像机拍出的录像带记录了“我”成长的的每一个瞬间,也凝聚了父亲山一样的爱。
   2 父亲的胸怀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样,从“我”进入小学高年级开始,就有点讨厌笑呵呵的父亲了。矛盾集中爆发在“我”初二时的一次数学公开课上,作者写到:“来参加的父母很少,只有父亲笑呵呵地拿着摄像机高兴地来了,这几乎成了同学们的谈资和笑料。使我很难集中注意力,以至于被老师提问时,都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而父亲却在喊“纱江,加油……”
   “我”无地自容,觉得同学们都在嘲笑我。于是,回到家里,躲进房间大哭,大喊:“我讨厌你!”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的父亲在房门口徘徊了很久,就说了一句话:“纱江,对不起。爸爸再也不去了。”然后,拖着无力的脚步离开了。那之后,“我”连话都不跟父亲说了,即使父亲跟我答话,我也充而不闻,他买回来的生日蛋糕,我也不沾一口。父亲再也不来参加我的活动了……。对于处在生理反抗期的女儿,对于她的各种无理取闹,“父亲”并没有恼羞成怒,并没有横加指责,更没有棍棒教育。他只是反省、思索(父亲在房门口徘徊了很久),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父亲再也不来参加我的活动了)。宽容的父亲默默地接受了“我”的任性要求和不合理的对待。却在“我”的不好意思和不好开口之下,暗暗拍录了“我”的大学毕业典礼等重要时刻,才使“我”没有留下遗憾!父亲的包容、机智、无怨无私的爱可见一斑。父亲的胸怀比天空还要宽广、父亲的深爱比大海更加深厚!
   3 父亲的笑容和鼓励
   在这篇7000字左右的作品里,描写父亲笑脸的地方竟有9处之多。在“我”幼小的时候,父亲总是在摄像机的三脚架后面对“我”竖起大拇指,非常开心地笑;在“我”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他总是笑呵呵地参加“我”的各项活动;“我”第一次做汉堡时,父亲的眼睛笑得快要眯成一条缝;当“我”作为未出嫁的女儿在家里度过最后一个晚上,努力和肉馅做汉堡,感受到后背的温暖时,回头看到的是爸爸的笑脸……从作者的娓娓细述之中,读者看到的尽是父亲一张张充满鼓励的、充满爱意的、充满欣慰的笑脸。可见,在作者印象当中的父亲的形象一直是慈祥的、温和的,他经常参加“我”的活动,关注“我”的成长。这与人们印象当中日本的父亲总是忙着上班、应酬,而无时间回家,照顾家人孩子完全不一样。也更加突显了“我”的父亲多么可贵,多么不易!不由地让我们想起了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去为儿子买橘子,这些父亲们可做也可不做的事情,他们都竭尽全力地做了,而且做得那么认真、自然,那样甘之如饴。他们是典型的好父亲!
   这篇作品还描写了爸爸赞扬“我”的几句话。“我”第一次做的汉堡尽管硬邦邦的,父亲却居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汉堡!” “我”唱歌时,父亲说:“我姑娘嗓音不错。”就连“我”穿婚纱,父亲都半开玩笑地说:“啊,比想象的合身呀”。尽管作者没有进行大量的语言描写,但是仅仅从这些简短的句子中,读者也能清楚地看到父亲的赏识教育。不论是多小的事情,不管是哪方面的事情,只要是“我”做的,父亲都会真诚地、恰到好处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他那或夸张,或玩笑的表扬和鼓励,运用得自然而然,使“我”心情舒畅且倍受鼓舞,这一点值得中国的家长好好学习和借鉴!
   二 乖巧、叛逆、懂事的“我”
   小时候的“我”乖巧伶俐,会对着镜头摆各种各样的造型;会从父亲的笑脸中明白他的表扬和赞许;会因父亲的表扬而神气十足、得意洋洋。小学高年级的“我”,开始变得叛逆乖张,不理睬父亲,讨厌他,即使父亲跟“我”答话,“我”也充而不闻,甚至有时候端起饭菜回自己的房间去吃,就连他买回来的生日蛋糕,也不沾一口。直到快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和父亲的关系才得到一些恢复,才意识到一家三口一起吃饭的重要性。大学毕业工作后,“我”才真正懂事,才懂得父母的爱,才知道感恩。作者写到:“当我工作后懂得劳动的艰辛时,才明白父亲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能一次不落地参加自己的活动实属不易。在懂得了自己所爱的人给予自己无限关爱的幸福之后,才充满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看过这些录像带之后,才领会了父母是多么的爱我……在我作为未出嫁的女儿在家里度过的最后一个晚上,我用力和肉馅做汉堡,来表达对父母的难舍难分的感情,吃饭的时候,开心地跟父母聊了很多。我非常珍惜这段时光,不想忘记。我洗碗筷,从壁橱里拿出毛毯轻轻地给酣睡的父亲盖上。当妈妈拿出爸爸为我偷拍的录像放给我看时,我感到了沉重、执着的父爱!我意识到“父亲始终如一地守护着我,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我的有力后盾……我的心里更加充满了做他女儿的幸福感。”
   从作者工作后的感悟,以及她在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为家人做饭,陪父母聊天等等举动,可以看出“我”的确长大了,不仅懂得了父母对自己的无限爱心,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小说里的“我”从乖巧、到叛逆、到懂事,写得自然真实,让读者从心里喜欢这一角色。中国家庭的独生子女,小时也大多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青春期叛逆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但是大学毕业或者工作之后会不会像“我”一样懂得感恩,知道回报父母、回报家庭呢?但愿“啃老族”少一些,类似作品里“我”一样的年轻人多一些!
   三 温柔、折中的母亲
   关于母亲的描写只有两处。一处是“我”用力和肉馅时,“妈妈非常担心地过来偷看。在她眼里我总是个孩子。”简单两句话,就点明了妈妈对“我”永无止境、无微不至的爱护。天底下哪个母亲不是如此。尽管这些爱有时让孩子并不那么舒服自在,但它是只有妈妈才有的妈妈式的爱。“在她眼里我总是个孩子。”这是最朴素、最真实的世上所有妈妈的内心的写照!无论孩子长到多大、无论他有多少才能、多高官职,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孩子!第二处的描写稍微丰富一些。在“我”洗完碗筷,轻轻给父亲盖毛毯时,母亲喊“我”,亲手给“我”播放录像带。当“我”看到自己想让父亲拍录却无法开口觉得非常遗憾的那盘录像时,才意识到是父亲躲在角落里偷偷拍的。“我”说:“我一点都没发觉爸爸去了。”妈妈说:“是啊,那是因为你爸爸说他不想再伤害你了,所以尽力地隐藏了自己。不过尽管你爸爸的演技笨得可笑,可你却丝毫没有发觉。”“为什么要做这些?那是因为你爸说他要把你的全部都留下来,因为你爸他太疼爱你了。”妈妈说话的内容全部是有关爸爸和“我”的。正是有了妈妈,“我”才能够了解事情的真相,“我”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爸爸大山一般的情怀和他那独有的爱!那盘录像带放完后,母亲从桌子下拉出来一只箱子放到了“我”的膝盖上,“这些全部是你爸偷偷拍的。”留下此话,母亲出去了。这是单纯的母女两个人的事,母亲在“我”出嫁前的最后一个晚上,公开了一个长久以来的秘密。弥补了“我”的遗憾,加深了“我”和父亲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母亲的可亲可爱。母亲在父亲和孩子之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父亲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和不愉快时,需要母亲及时、机智地来调解、折中!
   这篇作品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华丽旖旎的辞藻,作者选取了出嫁前在家的最后一个晚上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简单描述了自己的所做作为、所思所想,着重叙述了自己从小至今和爸爸关系的变化,突出表现了父亲对“我”山一般的厚爱、海一样的深情。同时也体现了“我”作为晚辈对父母长辈的感激、感谢之意。也许有人认为,它所表现的不过是亲子之爱,虽然真挚,但格调不够高,思想性不强,没有多大意义。但笔者认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话,整个社会也必定和谐而美满。父母爱护子女、子女尊敬父母是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中值得提倡的道德情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父亲》正描写了这种道德情操的美。在现实生活中,不尊老爱幼、甚至虐待父母或子女的恶劣行为还远远没有绝迹,《父亲》在今天的中国、在家庭生活中,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全文采取倒叙的结构,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流畅,几乎不作任何修饰、渲染。通篇写父亲关心爱护女儿,女儿感激感谢父母,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真实自然的父母子女之爱、家庭亲情。读来让人倍感家庭的温馨和美。恰如叶圣陶先生评价朱自清的《背影》一样,“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著名评论家田崇雪说:“文学艺术,无论理论多么高深,方法多么新奇,流派多么纷呈,思潮多么花样翻新,到头来无非是两样东西——情感和思想。先是让人感动,继而让人思考。能让人感动的有哪些呢?无非是真!善!美!”小松知佳《父亲》一文,正是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了笔者,相信它也会给其他读者以深深的启迪。
  
   参考文献:
   [1] [日]小松知佳,郑爱军译:《译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第1期。
   [2] 李琛、周炎辉:《试论日本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S3期。
   [3] 田崇雪:《对里快中篇小说〈神笛〉的评论》,《小说选刊》,2009年第8期。
  
   作者简介:贾会晓,女,1973—,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文化,工作单位:开封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时间中的孩子》和《赎罪》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麦克尤恩成长小说的代表作。这两部小说都从成长形象这一角度入手,透过异彩纷呈的故事,刻画了主人公历经挫折和磨难、艰辛成长的故事,表现了麦克尤恩叙述现实、再现历史的执着,反映了麦克尤恩独特的成长叙事模式。  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 成长 小说 叙事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中,孩子常作为主
期刊
摘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性。小说通过盖茨比的悲剧人生,生动刻画了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强化了主人公的悲剧色彩。本文主要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小说人物关系设置和情节设计,突出作品主题。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盖茨比 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
期刊
摘要 从被誉为“美国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的《街头女郎玛吉》中,可以看出其作者斯蒂芬·克兰深受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的影响。本文试从小说主人翁所生活的环境——一个充斥着暴力和残酷的原始丛林——出发,分析环境对于女主角悲剧命运形成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达尔文主义 丛林 生存 《街头女郎玛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街头女郎玛吉》(以下简称《玛吉》)于1893年首次出
期刊
摘要 作为20世纪初美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杰克·伦敦的作品不仅侧重于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而且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不论男女都着力展现着一种蕴藏于美国民众内心深处的冒险和牺牲精神。本文所介绍的短篇小说《女人的刚毅》中的主人公帕苏克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她身上所体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爱情的执着,却不比任何男人逊色。正是她那份诚挚的爱给陷入绝境中的丈夫塞特卡带来了一丝温暖,并帮助他继续活了下去。  关键
期刊
摘要 亨利·詹姆斯素以刻画女性形象而著称,后人研究的焦点也多集中在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上,而对其作品中的男性形象鲜有涉及或探讨。事实上,詹姆斯小说中的男性群像也是多彩多姿的。纵观其22部小说我们会发现,其作品中刻画的男性人物大多是“空心人”形象,按其特性可分为:真君子、伪小人、伪君子、真小人四种类型,这些男性形象展现了詹姆斯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的、超前的认识,体现出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关
期刊
摘要 在薇拉·凯瑟的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吉姆·伯丹既充当了叙述者一职——叙述自我的视角和经验自我的视角交替使用,使得小说既真实生动,又有一定的深度,具有全景性的意义。同时,吉姆也是凯瑟的代言人,使之得以采取“从男性视角描写女性主人公”的叙事模式。吉姆还控制着小说的基调,通过延长和缩短故事时间以及对安东妮亚的“回忆”,吉姆奠定了小说的怀旧基调,表达了回归大自然的理想。  关键词:叙述者 叙述自我
期刊
摘要 “逆子”是指自幼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后在现代新思潮洗礼下,试图以他者话语改变传统话语,以此反对封建宗法家族,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青年群体。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他们的出现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及文学审美意义,也反映了现代作家游移于理性反叛与情感皈依之间的家园情怀。  关键词:逆子 反叛 皈依 家园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社会
期刊
摘要 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 世纪70年代,是美国文学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文学潮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过很大的世界影响。系统梳理新现实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特点,可以看出新现实主义在文学主题上是向现实主义的回归,而在艺术手法上则批判性地传承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特点。论文借此体会了新现实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形式既传承又超越的独特风格,并得以窥见美国文学丰富的发展内涵。  关键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相关反讽理论,把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的有关体现反讽艺术的典型中英文例句加以点评。传统上,反讽定义有两种:一是“字面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完全相反”,另一种是“字面上说的与心里想的不同”。在传统定义的基础上,现代语用学把反讽分成四大类:情景反讽、戏剧反讽、浪漫反讽和言语反讽。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反讽 反讽艺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简·奥斯丁的
期刊
摘要 “自然”是乔叟作品的核心概念,但是这种“自然”并非是纯粹的自然,而是包含多重象征意义的神性自然。乔叟的“自然”观最早发端于《公爵夫人之书》,并且在其之后的作品中始终延续了这种“自然”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从而深刻揭示出乔叟“自然”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公爵夫人之书》 自然 神学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公爵夫人之书》是杰弗里·乔叟早年的一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