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奇思怪想”为“ 奇思妙想”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学生信息渠道多,知识面广,在课堂学习中常常会提出一些怪异的、意外的,甚至尖锐刁钻的问题。倘若我们对待这样的“意外”,都能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去呵护,用智慧的心灵去引导,去开掘,相信所谓的“奇思怪想”将变成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自主意识提升的“奇思妙想”。
  一、慧心“培土”,护奇思之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智慧之心“培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及时肯定他们,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并在师生融洽的环境中建立和谐、共同发展的关系,从而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表达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展示他们的思维成果。
  某教师给学生讲述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当讲到红军没有粮食,不得不用皮带充饥时,一位学生好奇地问道:“那他的裤子怎么办?不会掉下来吗?”教师非常生气,认为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讲,便训斥了他:“你是什么思想感情?”该学生马上低下头不敢再说话了。听了这个例子我不禁感到惋惜,惋惜的是这位教师面对学生的奇谈怪论采取了简单的训斥,让一个未曾预约的精彩悄然溜走。这样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将可能影响这个孩子,甚至这个集体,也许今后这个班级的学生谁也不敢再闪现这样独特的“创新思维之花”了,这背后的深远影响才是我们教育的困境。诚然,这个学生的问题并非本课应突破的重点,但却是孩子联系了生活实际认真思考提出的问题。此时,如果教师花一点时间予以引导:“你真是一个细致的孩子,懂得联系生活体验提出自己的疑虑,但我想在那样的年代,温饱问题解决不了就意味着死亡。‘生命’和‘裤子掉下来’哪个更为重要呢?况且裤子掉了可以想办法——用别针别上,用绳子系上。你觉得对吗?”这样既不影响课堂,又在尊重孩子独特体验的同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对话氛围。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在自由宽松的氛围里,学生的思维才能无拘无束。实现平等对话,他们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怪想,教师也才有机会加以引导。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
  二、灵心“施肥”,引妙想之法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而是让教学过程走向开放。教师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应依据学生心理、情感、知识的需要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艺术地将教学常式和变式相结合。学生善思的种子一旦萌芽后,教师用科学、艺术的方法和策略加以引导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提出有建设性、难度适中、容易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教给学生提出好问题的方法。第二,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第三,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充分预设,考虑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出现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安排,形成弹性的方案,给学生留足自由思维的时间,并根据课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需要对教学作即兴的策划和调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允许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第四,要睿智地对“奇思怪想”加以引导,使孩子的“奇思怪想”化为“奇思妙想”。
  例如,笔者执教《酸的和甜的》,当学生读到小松鼠和小兔因为狐狸的话语而不敢去尝葡萄时,一个学生不解地问:“老师,为什么狐狸连尝都没尝,就说葡萄是酸的?它为什么要说谎呢?难道它不知道说谎是不对的吗?”其他学生蹙眉沉思,不约而同地看着我,期盼从我的表情中得到答案。在我看来狐狸的意图非常明显,但转念一想,孩子们都很单纯,未必理解狐狸心中打的算盘,况且这其中蕴含的道理不正是这节课难点吗?于是,我立即调整教学策略,用略带兴奋的语气说:“××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课文才学到一半便能关注到课文中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老师相信,只要大家动脑想一想,就能知道狐狸的真正想法了。”学生们一听,便七嘴八舌地议开了。有的说狐狸不是说谎。它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它只是自我安慰。有的立刻反驳说狐狸没尝到就说葡萄是酸的,这就是说谎。我表扬了大家,同时提示他们去猜测狐狸当时的心理,狐狸对其他小动物说是为了什么?学生们见我没否定他们,说得更欢了。“狐狸是故意说葡萄是酸的,它想考考小动物,看看它们会不会那么容易上当。”“狐狸很狡猾,它是不想让森林里的动物吃到葡萄。”“狐狸想独吞那些葡萄,白天它说葡萄是酸的,大家就不敢吃了。到了晚上,它们全家人就一起把所有的葡萄都摘回家。”……聆听着孩子们激烈的争论,我惊讶他们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的表达和解读;庆幸自己在学生质疑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利用孩子们善于想象的特点,是非曲直由他们自己说,给孩子们带来收获与快乐,给课堂增添魅力与活力。
  三、巧心“修剪”,结奇妙之果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但当他们的“奇思怪想”在价值取向上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表扬、肯定,而是应该及时巧妙地加以引导,去伪存真,“修剪”那些旁逸斜出的思维。例如,某教师执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当教师问学生最欣赏故事中的哪一人物时,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说自己最欣赏白骨精,理由是白骨精没有忘记请母亲一起来吃唐僧肉,很有孝心。这引起了学生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难道孝顺父母也有错吗?另一方认为:难道心狠手辣的白骨精也值得欣赏吗?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而执教教师对此持不置可否的态度。笔者以为,教师此时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引导。比如可以这么说:孝敬母亲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生活中那些孝敬老人的人往往是受人尊重的。但是,孝敬老人应该是通过合法合情的劳动,像白骨精这样心狠手辣地残害别人的生命来孝敬母亲,这就不是我们正常人所欣赏的孝心,而是毫无人性的犯罪,是罪大恶极的。假如你是母亲,难道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去抢银行、贩卖毒品来孝顺自己吗?这样的“修剪”,顺其势而导之,既不打击提出问题的学生以及持肯定态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全班同学得到正确价值取向的引领。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奇思怪想”,不仅需要我们精心“培土、施肥”,更需要我们花心思艺术巧妙地适时“修剪”。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化“奇思怪想”为“奇思妙想”,并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S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2~7月收治的123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前期监测,筛选出Ⅲ类切口及胃肠外科患者为重点监控
《品德与社会(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学会做人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对生活积极体验,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所以,《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课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儿童自主实践,自主学习,体验社会生活,面对社会生活,从而获得发展
作为教师,我习惯打着教书育人的旗子对学生进行不厌其烦的说教,并且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那方。  今年我教二年级语文,一次指导生字教学,其中有一生字“娘”,我要求学生用这个字组词并造句。晓磊(代名)组词“新娘”并造句:“一天,爸爸娶了一个新娘。”看着作业本上的这句话,我十分诧异,便把他叫到了教室走廊,问:“你爸爸真的娶了一个新娘?”他胆怯地看着我,不说话,不点头也不摇头。我再问:“这个新娘是你妈妈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是卵巢上皮性肿瘤之一,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仅次于浆液性肿瘤,良性居多,占77%~87%。多为单侧性,表面灰白色,体积较大或巨大,切面常为多房,囊腔大小不一,囊液
【正】一、新旧联系——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切入点数学客观性的知识总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发生、发展的,学生学习任何数学知识,都必然与头脑中的数学活动经验相
口头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与书面作文有着本质的联系。长期坚持口头作文训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写好书面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培养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口头作文的欲望  1.营造人人参与的口头作文氛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口头作文的欲望,也应从学生的需要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内在推动力。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激发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这些要求?本专辑的几篇文章介绍了在“加强读书指导、引导品词析句、深入感悟课文”方面的做法,值得一读。  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读书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语文实践,阅读教学就应该落实“以读为本,以读代讲”,通过多读,达到熟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四大目标,其中之一是问题解决。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讲“问题解决”或“解决问题”,必然要先有“问题”,数学课往往就是由一个个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思考和探索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生命。在数学教学中,所呈现的问题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探究的动力、教学的张力和教学的成效。有效的数学问题,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
<正>高校培养人才,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依据社会的实际人才需求,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实践为主的护理院校的人才培养更是如此。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的趋势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