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使用地图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能力。图像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像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学习能力
一、学生读图现状
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及考试的试卷分析来看,学生读图能力是非常差的,有的学生连最基本最简单的地形图,轮廓图都看不懂,更别说用图来分析地理问题了。尤其是八年级下学期中国区域国土整治问题,其原则就是因地制宜,而好多学生连所谓的“地”都不能从图里正确分析出来,更别提因地制宜了。所以好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仍处于半猜半做状态,把黄土高原判断成了内蒙古高原,把华北平原判断成了南方低山丘陵等等,真正能思路清晰地把图中信息分析出来并把题目做对得并不多。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途径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常常是课文数页的内容,但按照一定的法则,就可把它们表现在地图上。所以说,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会读图,就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读图训练一般可分为相互联系,交叉进行的三个步骤:
(一)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
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二)地图、课文相互转化
在熟悉課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默述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这是从图到文,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开始可分题(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默述。不够熟悉时,再复习课文,直到能完全熟练地看图叙述为止。然后,再根据各种专业地图(如,政区图、工农业图等)来综合叙述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三)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先分析地理位置、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经过图文结合的反复训练,形成图文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地理知识。
三、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图构建图,发展形象思维
地图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信息,从而这些地理信息要让学生在大脑里构建起来,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尤其是版图版画,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使繁杂的地理事物成为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江、黄河、干支流概况,及流经省区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在黑板上绘出长江、黄河干支流简图,学生讲述教师标注。这样讲繁杂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记忆也快。所以在教学中,除注意长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读图、析图、用图外,还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记图,让学生自己能够建构大脑的图像知识系统,达到需要时,大脑就会自然地形成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实现了知识积累和运用的和谐。
(二)让学生创绘地图,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精心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地图,逐步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图示思维结构,学会识别各种应用地图,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绘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与能的统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我在给学生讲《大洲和大洋》这一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的位置,而且要求学生自己能绘出它们的简图。那么,绘制简图的过程,学生就会有创造,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还给予学生发展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展现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所以,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能力对于学好地理是至关重要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读图能力,可以有力地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当然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不断地强化读图绘图的练习,不仅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及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大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J].未来英才,2016,7(1):20.
[2]周美华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5,8(5):51-52.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学习能力
一、学生读图现状
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及考试的试卷分析来看,学生读图能力是非常差的,有的学生连最基本最简单的地形图,轮廓图都看不懂,更别说用图来分析地理问题了。尤其是八年级下学期中国区域国土整治问题,其原则就是因地制宜,而好多学生连所谓的“地”都不能从图里正确分析出来,更别提因地制宜了。所以好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仍处于半猜半做状态,把黄土高原判断成了内蒙古高原,把华北平原判断成了南方低山丘陵等等,真正能思路清晰地把图中信息分析出来并把题目做对得并不多。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途径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常常是课文数页的内容,但按照一定的法则,就可把它们表现在地图上。所以说,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会读图,就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读图训练一般可分为相互联系,交叉进行的三个步骤:
(一)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
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二)地图、课文相互转化
在熟悉課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默述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这是从图到文,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开始可分题(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默述。不够熟悉时,再复习课文,直到能完全熟练地看图叙述为止。然后,再根据各种专业地图(如,政区图、工农业图等)来综合叙述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三)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先分析地理位置、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经过图文结合的反复训练,形成图文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地理知识。
三、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图构建图,发展形象思维
地图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信息,从而这些地理信息要让学生在大脑里构建起来,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尤其是版图版画,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使繁杂的地理事物成为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江、黄河、干支流概况,及流经省区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在黑板上绘出长江、黄河干支流简图,学生讲述教师标注。这样讲繁杂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记忆也快。所以在教学中,除注意长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读图、析图、用图外,还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记图,让学生自己能够建构大脑的图像知识系统,达到需要时,大脑就会自然地形成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实现了知识积累和运用的和谐。
(二)让学生创绘地图,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精心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地图,逐步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图示思维结构,学会识别各种应用地图,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绘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与能的统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我在给学生讲《大洲和大洋》这一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的位置,而且要求学生自己能绘出它们的简图。那么,绘制简图的过程,学生就会有创造,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还给予学生发展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展现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所以,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能力对于学好地理是至关重要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读图能力,可以有力地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当然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不断地强化读图绘图的练习,不仅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及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大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J].未来英才,2016,7(1):20.
[2]周美华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5,8(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