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给父母买礼物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feng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天,我去看望父母,二老很高兴。母亲忙着取茶杯,父亲忙着沏茶。我陪他们边喝茶边聊天。母亲忽然站起身,说冰箱里有葡萄,我也跟着过去。打开冰箱,不但有葡萄,一个多月前我们拿来的点心也在里边放着。
  父亲说:“你们以后来别带多少东西,我不喜欢吃零食,就你妈一个人吃。”我心里明白,母亲不是因喜欢而吃,而是因为她一向勤俭节约,不愿意糟蹋粮食。
  看着冰箱里的过期食品,瞬间我产生一个想法。我这做大姐的应该和妹妹们商量一下,看父母时送礼品尽量不重样。
  父亲生日那天,弟弟在附近的饭店里包了两桌。人到齐后,我说:“我提个建议,都好好考虑考虑。以后我们看父母,礼品尽量不要重复,否则,老人吃不完,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妹妹们都同意。我接着说:“大妹你两个孩子正在读大学,带些水果就行了,不要和别人比。小妹你家开超市,给爸妈带些奶、鸡蛋之类的营养品。二妹家开公司最有钱,我呢,好歹也是吃公家饭的,我们两个人主要负责给爸妈买衣服,再给他们一些零花钱。”大家一致赞同。
  自此,我们根据约定,礼品不再重样,父母冰箱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期的食品。我和二妹每年各自都会给父母买几件衣服,再给他们一些零花钱。父母家附近新开了一个超市,吃的、用的应有尽有,他们需要什么就到那里买。父母高兴,我们也开心。
其他文献
鲤鱼,天津人叫拐子。人说黄河鲤鱼天下鲜,其实海河鲤鱼才是天下美味呢。如今鲤鱼没人吃了,一股土味。海河鲤鱼,冬天最肥最嫩,味道绝佳,价钱也最贵。旧时天津海河上冬季捉鲤鱼,是一道风景,捕鱼的人在冰面上勞作,看捕鱼的人比捕鱼的人还多,而且每有鲤鱼钓上来,围观者一片欢呼,捕鱼的人更是骄傲非常。  最常见的是花篮捕鱼,都是一个人单干。捕鱼的人在冰面上凿一个窟窿,打下窝子,撒下鱼饵,估计鲤鱼聚过来了,从冰窟窿
期刊
冷切牛肉是道四季皆宜的菜,男人就得吃牛肉。你看水浒好汉们出去打尖,都是用力拍一下桌子:“小二,来二斤牛肉,大块的!”可见牛肉是从古至今的男人菜,当然这也不妨碍女人同样爱吃。冷切牛肉好做又好吃,做一次可以吃很久,是我这么懒的人储存食物的首选。  冷切牛肉不难做,难的是选材,牛肉好,最后味道就好。牛肉最好的部分就是牛里脊肉,这当然也是最贵的。去买肉的时候记得多走走,可以用手掐一下肉,硬挺鲜艳无异味的为
期刊
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困难岁月里,我们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头号地村的半大孩子们吃什么呢?吃野味,具体来说就是吃黄鼠、蝗虫,那可真是奇香无比,回味无穷。  黄鼠不是黄鼠狼,它的个头介于老鼠和黄鼠狼之間,是吃粮食和绿草的。捕黄鼠不是一个人的活儿,我常和白佃忠联合行动。我俩找到黄鼠的洞口后,就去挑两桶水来。我胆子小,不敢杀生,专门负责向鼠洞里灌水。一般当第二桶水灌进过半的时候,就会有黄鼠不顾一切
期刊
在民间传说中,猪是由北极星转化而 来的,是专门投胎转世到人间来帮助人类 的.猪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 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猪的存在”这 句俗语当中,我们不难发现
期刊
1994年,我退休后来到北京。  到北京来,不是平白无故。北京电视台接我录评书,第一套是1993年,录的是《七杰小五义》,接着录《大明英烈》《铁伞怪侠》《千古功臣张学良》《白眉大侠》,一套又一套。我当时住在北京广播学院外事公寓楼里。因为书一录就好几百讲,时间比较长,结识了北京很多朋友,电视台的、电台的、报社的,他们说,你干脆就在北京定居得了,省得来回折腾。我说我倒有这个想法,但是不录了我在那儿蹲着
期刊
知心之交  人民滑稽剧团导演殷振家是位有趣的老头。他牙齿残缺不全,自谓“无齿之徒”,偏偏喜欢吃油炸粢饭糕;他貌不惊人,偏偏喜欢模仿文学大师鲁迅睡在棺材里的遗容。因此,每当他龇牙咧嘴吃粢饭糕、闭上眼睛学伟人的时候,总能引起哄堂大笑。  殷振家受过良好教育,六岁进私塾,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戏剧学校,成为第二期学生。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在军委会政治部抗敌演剧第七队从事救亡宣传。国共合作时期,政治部
期刊
近年来,一种新现象应运而生:老年人在节日期间“逆向迁徙”,到子女家过年。我作为过年“逆迁徙”的首批受益者,感触颇深。  从2007年开始,我们老两口就有了过年“逆迁徙”的亲身经历,感觉很爽。那一年,小孙女即将出生,儿媳妇回家过年很不方便。我们避开春运高峰,提前买了火车票,前去两千多公里外的南方过年。此后几年,每到春节,我们就过上了候鸟般的生活。团聚之际,利用春节假期,一家人外出旅游。刚开始时,我们
期刊
不久前的一个早晨,老伴袁瑶瑶一醒就跑到客厅,对着已经晒好衣服、浇完花,正在扫地的我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上辈子是成都街头的流浪儿,被你捡回来照顾。难怪这辈子我会嫁给你,因为要报恩。”我没好气儿地顶回去:“还不知道是谁在报谁的恩呢!”  若说我跟老伴是天生绝配,倒不如说,在不同阶段总有一个人让着另一个。具体说来,头三十年是她让我,近十年是我让她;但整体而言,自然是她成全我居多,因为驱动我俩大半生
期刊
状况频出  1923年1月14日,李四光与许淑彬在北京吉祥胡同的住所结婚。婚礼上名流云集,蔡元培为他们证婚。  李四光事业心强,他认为自己已过而立之年,气旺力坚,正是大干事业的好时机,成家后,应把主要精力用在科研上。他在埋头科研时,往往顾及不到家庭,年轻活泼的许淑彬难免感到孤寂和气恼。  李四光因研究地质科学,搬回家一些石头,而且一研究起来,就把妻子、孩子都忘了。有一天,许淑彬气不过,将一块石头拿
期刊
保住老本留点后路  沈老太中年时丈夫就去世了,她一个人将一儿两女拉扯到成家立业。她身体尚可,平时一个人住在一个一居室里。二十多年过去了,孙辈们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尤其是孙子,就等着买房结婚了。儿子愁得没法,就到老娘这儿来倾诉。她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将自己的住房给孙子,让他将此房卖了当首付,贷款买一套大房,她自己则搬进儿子家住。  两个女儿知道后都很反对。大女儿说:“我们并不想和哥哥争房产,不过您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