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力量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fire87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生物,人的生存和其他物种一样有赖于适宜的环境。同时,人又不像其他物种那样只是被动地顺应自然法则,人懂得利用自然法则去改善生存条件。但事与愿违,当人类越来越自以为可以掌控更多的时候却悲哀地发现,过度的掠夺已将自身逼向绝境。于是,我们再次发挥“改造世界”的能动性,试图力挽狂澜,然而似乎收效甚微:资源仍然在快速走向枯竭,污染继续在以几何级数增长,物种不断地灭绝……


  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我们遗忘了人之为人最可贵的一面——悲悯之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在孕育生命之美麗的同时也显露着冷酷。人类虽为自然之子,却能感怀生命,自刀耕火种的滥觞岁月起,便懂得同情弱小。这种感同身受的善念无关于生存,而是关乎生活意义的精神需求,其终极目标是超越物种,一如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所说的那样:“当悲悯之心能够不只针对人类,而能扩大涵盖一切万物生命时,才能到达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
  有着“中华水塔”之誉的青海,相对于其他许多污染严重的地区来说还是一片净土。这里有被列为世界七大湿地之一的青海湖湿地、有被誉为“中国第一神山”的昆仑山、有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因而,摄影师们用镜头呈现的更多的不是问题,而是憧憬,是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所有的影像,几乎都不约而同地着力于突出生命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它们或彰显天地之广阔,或赞叹山之巍峨、水之浑厚,或以野生动物的千姿百态讴歌生命的惊奇!其中抑或也有人类的痕迹,但是如此地渺小,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这些图像构成了一部视觉化的生命伦理学,它们以直指人心的方式演绎了施韦泽的观点:“原始的伦理产生于人类与其前辈和后裔的天然关系。然而,只要人成为有思想的生命,他的‘亲属’范围就扩大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




  如果说,这些影像的形式和内容及其指涉仍然停留在生存价值观层面的话,那么,拍摄它们的地方本身的文化历史则以象征的方式,在精神层面重申中国传统思想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素有“万山之祖”“万神之乡”之称的昆仑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基础,奉行“道法自然”的原则,提出“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并认为,天、地、人三气应当相互协调,“相爱相通,无复有害者”,方能“并力同心,共生万物”“一气不通,百事乖错”。道教的这种承认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合理性与平等存在的思想,同施韦泽的生命伦理观可谓殊途同归。它提示我们,保护自然环境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人作为人的自然义务。
  带着“神山”的“启示”回到影像,我们在无人的画面中重新看到了“人”,看到了满怀悲悯之心的“人”。他们懂得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其他生命。或许这样的人还太少太少,但青海的美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与生命的力量,也让我们再一次赞同施韦泽的论断:“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同时,青海的美还让我们可以相信,作为人,我们终究是向善的。虽然我们仍然处于通向善的途中,但至少我们仍然走在通向善的途中。而尤其欣慰的是,在通向善的途中遇上了青海的美;面对青海的大美,人类的傲慢与自大将无地自容!
其他文献
随着天气的转冷,以中国北方为代表的雾霾天气开始肆虐抬头。尽管,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推进以及节能减排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北京等地的空气正在逐步好转,有时候,北京市民也开始在手机上刷蓝天白云的照片。但大多数日子,让人心情愉悦的天气环境还是属于稀缺资源。  再现蓝天白云, 低能耗建筑大有可为  雾霾治理虽任重道远,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国人从没停止节能减排的尝试,一直努力践行保护大气环境的承诺。  有数
期刊
《Science》  中文翻译:《科学》  出刊时间:2016年10月21日  网址:http://www.sciencemag.org/  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制止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确保全球温度上升限制在工业革命前温度的摄氏2度以内。虽然适应气候变化在巴黎协定中得到空前加强,但是仍存在风险。若要达到联合国气候公约订定的巴黎协定目标,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坚持华沙损失和损害国际机制。第22届联合国气
期刊
双廊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盛誉。2009年,艺术家沈见华从上海搬来双廊定居,他看到村子里老人没有肖像照,以至于出殡时候的照片都是模糊的,于是就在自家门口挂了个小牌子“免费为双廊村民拍摄全家福”,这样可以婉转地为老人们留张肖像照。照相这件事儿吸引了左邻家的大儿子,托了自己的爷爷来和沈老师说要拜师,于是沈老师收了第一个徒弟定龙。第二个徒弟是当年78岁的王秉
期刊
广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始于2010年,为解决城市中“最后一公里”而生。但是,和许多推行公共自行车的城市一样,囿于运营问题、道路资源分配制约等,一直备受利用率不高的诟病。  创新城市发展的理念,倡导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显得日益迫切。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  2009年,一个倡导绿色出行的公益组织,拜客绿色出行成立了,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画了一幅广州自行车友好城市的蓝图,他们希望通过媒
期刊
有一种力量,他们用青春来践行,不畏艰辛,在实践的路上他们只相信真理,满怀青年的热情行走于祖国各地。  “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是由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发起并联合《中国周刊》举办的,面向内地及香港的青年大学生,以调研实践为核心的暑期社会考察活动。活动旨在为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志愿深入民间了解中国社会状况的优秀大学生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接触和思考。
期刊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人类的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低碳绿色、生态发展的社区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制订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时注重社区层面的行动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作为中国首家5A级民间环保组织,杭州生态文化协会以推动生态社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水资源优化利用、废弃物综合治理、提高绿化率及能源利用效率等公益项目,在提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
期刊
初春的北京,依旧寒意袭人。寒冬徘徊在不远的时光里,仿佛一道看不见却摸得着的阴暗城垣。  3月22日,“世界水日”将如期来临。“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加强水资源保护,满足当今和未来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成为了世界话题。  《中国周刊》本期关注一个草根公益组织的十年江河保护历程。  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21号,没落在曲曲折折的市井深处。  一幢低矮民居的墙上写有“绿家园志愿者”字样,爬山虎架下
期刊
2013年,一群特别的人来到了卓尼。他们带着新型的太阳能发电板与LED照明设备,准备为这个电力匮乏、生态脆弱的牧区做一些重要的改变。他们是“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的中国项目之一“甘肃省卓尼县农牧社区离网‘零碳’照明及其它应用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离网‘零碳’照明项目”)的执行团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位于西北内陆的卓尼,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壤的褶皱地带,境内海拔约2000
期刊
“我希望找到一个这样的地方,人们依旧在耕田种地,他们的生活节奏与农田时令合拍。在我的内心,隐隐约约有一种想法,想过那种隐居式的作家生活——从城市生活中悄悄地躲开,把手中的工作暂时放下来。……我靠着《中国地图》,沿长城的垛口标志在那些小路上穿梭着。那个地方因为石灰石悬崖上的一道裂缝而得名。当地人把它变成了神龛——里边摆着两尊佛像、一个装满香灰的香炉、一只盛着烂水果的盘子。在洞的上方,有一段长城,沿着
期刊
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我们会浪费掉多少能耗?  重庆市制冷学会给《中国周刊》提供了一份数据:重庆市拥有三千多万人口,一千多万户家庭,按每个家庭有一台空调计算,每台空调每年待机能耗有10度电,有待机能耗的电器还有机顶盒、手机充电器、电热水器等多种设备,因此全重庆市待机能耗消耗电能高达数亿度。而生产1亿度电将消耗3万吨煤炭,排放8万吨二氧化碳;同时,使用电取暖器取暖比使用热泵空调取暖能耗高50%以上,使用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