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年前,当BBC来到中国,通过北京世熙网传媒代理向中国电视界“兜售”节目创意时,这种国际流行的电视合作模式遭到了冷遇。当时,每家有“国际视野”的电视台,都有几个专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博览外台的电视节目,然后照葫芦画瓢“扒”下来,打造成一台属于自已的像模像样的节目。省了花“冤枉钱”。
今年起,BBC中國制作中心却迎来了一次模式销售的高潮,浙江卫视引进了《就在今夜》,东南卫视引进了《明天就出发》、《朋友就该这样》、《超级合唱团》,辽宁卫视引进了《X-FACTOR》,山东卫视引进了《惊喜惊喜》……在今年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将会出现超过十档的英国模式节目。
在街女由斜挎A版LV向正版LV进化的时代,中国电视人也正由无视版权向购买版权转变。
山寨走到山尽头
“英国模式”在中国电视界的兴起,要从东方卫视引进《英国达人》并缔造了《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开始。这个起点也是中国荧屏山寨化登峰造极的制高点。
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大火之后,各大卫视纷纷推出自己的“达人”节目: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你最有才》、山东卫视的《中华达人》和浙江卫视的《天下达人秀》渐次登场。其中,《天下达人秀》被观众认为是《中国达人秀》的全面复制,甚至有观众误以为《中国达人秀》抄袭和模仿了《中华达人》。央视也推出同类节目《我要上春晚》,结合该台独特资源,山寨水准比“地方军”高得多。
这似乎也意味着这种模式即将走到尽头。
两者或者三者之间互相抄袭,出现雷同考卷,在中国电视节目普遍山寨化的大背景下,并不罕见,但是像“达人”节目这样遍地开花的山寨,是第一次,也是迄今最大一次。
在链条上,已经不只抄袭者和被抄袭者两者,一档国外原创节目的身后往往趴伏着几个抄袭者,而这几个抄袭者之间是无主次的并列关系,同时他们之间也在互相学习或说抄袭,即山寨之山寨。然后抄袭者与被抄袭者身份也模糊了。
去年3月31日,湖南卫视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申诉,称该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节目被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严重抄袭并遭恶意剽窃。尴尬的是,《我们约会吧》的范本是湖南卫视引进的英国公司的《Take me out》,湖南卫视依据引进协议具体享有著作权中的改编权或何种具体权利,没有具体界定,未必有权行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芝晓说,目前国内各卫视之间并无“节目版权”购买,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侵权之说。若对节目原创性没有严格的保护,那么类似的纠纷将会越来越多。无版权、零成本作为山寨的“优势”,也给山寨电视产品带来了无保障、高风险。
在效果上也出现了混乱,“正版”未必干得过“盗版”,《非诚勿扰》打败《我们约会吧》就是一例。“盗版”在很多地方反而更像原始范本,甚至孟非张开双臂的动作都几乎照搬了《Take me out》主持人的风格。
而大部分情况下,是山寨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东南卫视《开心一百》全新改版后,被观众指责“全盘抄袭韩国综艺类节目《情书》”,被扣上“抄都没抄好”的骂名。
在技术细节上,从《流星花园》到《一起来看流星雨》、《一起又看流星雨》,从《丑女贝蒂》到《丑女无敌》,从《妻子的诱惑》到《回家的诱惑》,都无“名讳”了,大有“黑姝牙膏”要与“黑妹牙膏”干到底的架势,而且连脸上的痣都在同一位置,还能怎么样进一步精确?
这种缺乏创造力的抄袭,终于异化了观众的审美方向。有网友在微博上公布了江苏卫视《老公看你的》和河南卫视《何乐不为》的截屏对照图,称看这两档节目的最大乐趣是“找不同”。
从1997年《快乐大本营》模仿香港《综艺60分》获得巨大成功算起,中国荧屏山寨之路已走了14年,现在,种种迹象表明,山寨走到了山尽头。
山寨,缺的不只是版权
400万人民币,是央视为打造《幸运52》而购买《Go BINGO》版权的花费;300万人民币,是东方卫视引进《中国达人秀》版权的花费;30万人民币,是东方卫视将荷兰《sING IT》改版为《我心唱响》的花费……越来越多的卫视愿意掏钱来购买版权。
英国每年花5000万英镑来研发电视节日,曾经引起国民不满。而现在,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大大小小约3000家电视台。
但创意、节目模式在实践中很难受到法律保护,无论是我国参与的有关知识产权的《伯尔尼公约》、Trips协议等,还是正在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都没有涉及节目模式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越来越多的曾经不愿“花冤枉钱”的卫视开始愿意掏钱买一纸版权协定?
记者广泛走访之后,发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对创造力的渴求。东方卫视在内部“千金买创意”,打扫卫生的阿姨也接到“英雄帖”。评估小组认为可以拍样片的,就直接提供资金,20万元之下都不用向上打报告。
其次是不差钱。“2010年东方卫视的收入是120亿,拿出1亿来买版权又如何?”东方卫视的一名负责人对记者说。
其三,形象需要。“这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是形象上的事。说白了,不购买人家的版权,对(中国电视界的)形象不好。”东方卫视副总监、广告部主任袁春杰说。
其四,赞助商的态度。比起不确定播出效果的自主研发节目,引进版权的节目由于有着在国外成功的先例,更受赞助商认可,而现在不少卫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需要赞助商的先期投入作为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诸多卫视自然会将天平倾向于引进版权。
奠五,一本《BIBLE》。这本与《翠经》同名的小册子,是随版权附赠的“产品说明书”,对节目流程规范具体,甚至连演播室布置、布景、灯光、台词脚本和一个小小的报名表,都有傻瓜式的指导规定。
“光是关于如何把被倾诉对象‘骗’到现场,‘圣经’里的招数就五花八门。”《我心唱响》副总导演杨萍对记者说,“很多在国外成功的综艺节目,并不是表面上看着模仿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量的操作细节和技术技巧隐藏在幕后。国内很多地方卫视,想当然地照着葫芦画瓢,往往无法深入精髓。”
“随便谈创新,弄不好就是胡闹”
东方卫视的工作间门外,树立着一块每周收视率排行榜。6月底,除了引进版权的《中国达人秀》依然占据头筹外,位居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二位的《幸福魔方》和第五位的《东方直播室》都是东方卫视自创的节目。
与此同时,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在尝到了《中国达人秀》第一季收视火爆的甜头后,也开始纷纷来与东方卫视商洽购买第二季播放版权的事宜。而湖南卫视《挑战麦克风》中的“唱歌评判机器”早已申请了国家专利。
在基本被山寨沦陷了的中国荧屏阵地中,还是能找出一些上面这样的“亮点”。但是,自主创新仍然远远不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万恶的收视率”。
“自己创新的节目一般用于维持日常播出,非周末时间用自创节目撑台面风险较小,但到了竞争最激烈的周末时段,尤其是周六晚上,还是得靠引进版权的节目来挑大梁。”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东方卫视总监杨文红介绍说。
“全世界电视综艺节目的创造力都不够。”在杨文红看来,西方国家在电视综艺节目方面起步早,发展时间长,经验的积累多,人才培养的系统也相对成熟。而中国电视综艺的创新之路,还是要从积累经验入手。
“我们购买版权,看中的是国外整个制作团队。会邀请节目团队的专家过来把节目操作的一整套流程传授给我们,包括应该注意的细节,技术要求等,帮我们培养起一批人才。长远来看,这非常有益。随便谈创新,弄不好就是胡闹。”
今年起,BBC中國制作中心却迎来了一次模式销售的高潮,浙江卫视引进了《就在今夜》,东南卫视引进了《明天就出发》、《朋友就该这样》、《超级合唱团》,辽宁卫视引进了《X-FACTOR》,山东卫视引进了《惊喜惊喜》……在今年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将会出现超过十档的英国模式节目。
在街女由斜挎A版LV向正版LV进化的时代,中国电视人也正由无视版权向购买版权转变。
山寨走到山尽头
“英国模式”在中国电视界的兴起,要从东方卫视引进《英国达人》并缔造了《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开始。这个起点也是中国荧屏山寨化登峰造极的制高点。
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大火之后,各大卫视纷纷推出自己的“达人”节目: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你最有才》、山东卫视的《中华达人》和浙江卫视的《天下达人秀》渐次登场。其中,《天下达人秀》被观众认为是《中国达人秀》的全面复制,甚至有观众误以为《中国达人秀》抄袭和模仿了《中华达人》。央视也推出同类节目《我要上春晚》,结合该台独特资源,山寨水准比“地方军”高得多。
这似乎也意味着这种模式即将走到尽头。
两者或者三者之间互相抄袭,出现雷同考卷,在中国电视节目普遍山寨化的大背景下,并不罕见,但是像“达人”节目这样遍地开花的山寨,是第一次,也是迄今最大一次。
在链条上,已经不只抄袭者和被抄袭者两者,一档国外原创节目的身后往往趴伏着几个抄袭者,而这几个抄袭者之间是无主次的并列关系,同时他们之间也在互相学习或说抄袭,即山寨之山寨。然后抄袭者与被抄袭者身份也模糊了。
去年3月31日,湖南卫视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申诉,称该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节目被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严重抄袭并遭恶意剽窃。尴尬的是,《我们约会吧》的范本是湖南卫视引进的英国公司的《Take me out》,湖南卫视依据引进协议具体享有著作权中的改编权或何种具体权利,没有具体界定,未必有权行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芝晓说,目前国内各卫视之间并无“节目版权”购买,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侵权之说。若对节目原创性没有严格的保护,那么类似的纠纷将会越来越多。无版权、零成本作为山寨的“优势”,也给山寨电视产品带来了无保障、高风险。
在效果上也出现了混乱,“正版”未必干得过“盗版”,《非诚勿扰》打败《我们约会吧》就是一例。“盗版”在很多地方反而更像原始范本,甚至孟非张开双臂的动作都几乎照搬了《Take me out》主持人的风格。
而大部分情况下,是山寨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东南卫视《开心一百》全新改版后,被观众指责“全盘抄袭韩国综艺类节目《情书》”,被扣上“抄都没抄好”的骂名。
在技术细节上,从《流星花园》到《一起来看流星雨》、《一起又看流星雨》,从《丑女贝蒂》到《丑女无敌》,从《妻子的诱惑》到《回家的诱惑》,都无“名讳”了,大有“黑姝牙膏”要与“黑妹牙膏”干到底的架势,而且连脸上的痣都在同一位置,还能怎么样进一步精确?
这种缺乏创造力的抄袭,终于异化了观众的审美方向。有网友在微博上公布了江苏卫视《老公看你的》和河南卫视《何乐不为》的截屏对照图,称看这两档节目的最大乐趣是“找不同”。
从1997年《快乐大本营》模仿香港《综艺60分》获得巨大成功算起,中国荧屏山寨之路已走了14年,现在,种种迹象表明,山寨走到了山尽头。
山寨,缺的不只是版权
400万人民币,是央视为打造《幸运52》而购买《Go BINGO》版权的花费;300万人民币,是东方卫视引进《中国达人秀》版权的花费;30万人民币,是东方卫视将荷兰《sING IT》改版为《我心唱响》的花费……越来越多的卫视愿意掏钱来购买版权。
英国每年花5000万英镑来研发电视节日,曾经引起国民不满。而现在,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大大小小约3000家电视台。
但创意、节目模式在实践中很难受到法律保护,无论是我国参与的有关知识产权的《伯尔尼公约》、Trips协议等,还是正在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都没有涉及节目模式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越来越多的曾经不愿“花冤枉钱”的卫视开始愿意掏钱买一纸版权协定?
记者广泛走访之后,发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对创造力的渴求。东方卫视在内部“千金买创意”,打扫卫生的阿姨也接到“英雄帖”。评估小组认为可以拍样片的,就直接提供资金,20万元之下都不用向上打报告。
其次是不差钱。“2010年东方卫视的收入是120亿,拿出1亿来买版权又如何?”东方卫视的一名负责人对记者说。
其三,形象需要。“这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是形象上的事。说白了,不购买人家的版权,对(中国电视界的)形象不好。”东方卫视副总监、广告部主任袁春杰说。
其四,赞助商的态度。比起不确定播出效果的自主研发节目,引进版权的节目由于有着在国外成功的先例,更受赞助商认可,而现在不少卫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需要赞助商的先期投入作为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诸多卫视自然会将天平倾向于引进版权。
奠五,一本《BIBLE》。这本与《翠经》同名的小册子,是随版权附赠的“产品说明书”,对节目流程规范具体,甚至连演播室布置、布景、灯光、台词脚本和一个小小的报名表,都有傻瓜式的指导规定。
“光是关于如何把被倾诉对象‘骗’到现场,‘圣经’里的招数就五花八门。”《我心唱响》副总导演杨萍对记者说,“很多在国外成功的综艺节目,并不是表面上看着模仿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量的操作细节和技术技巧隐藏在幕后。国内很多地方卫视,想当然地照着葫芦画瓢,往往无法深入精髓。”
“随便谈创新,弄不好就是胡闹”
东方卫视的工作间门外,树立着一块每周收视率排行榜。6月底,除了引进版权的《中国达人秀》依然占据头筹外,位居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二位的《幸福魔方》和第五位的《东方直播室》都是东方卫视自创的节目。
与此同时,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在尝到了《中国达人秀》第一季收视火爆的甜头后,也开始纷纷来与东方卫视商洽购买第二季播放版权的事宜。而湖南卫视《挑战麦克风》中的“唱歌评判机器”早已申请了国家专利。
在基本被山寨沦陷了的中国荧屏阵地中,还是能找出一些上面这样的“亮点”。但是,自主创新仍然远远不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万恶的收视率”。
“自己创新的节目一般用于维持日常播出,非周末时间用自创节目撑台面风险较小,但到了竞争最激烈的周末时段,尤其是周六晚上,还是得靠引进版权的节目来挑大梁。”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东方卫视总监杨文红介绍说。
“全世界电视综艺节目的创造力都不够。”在杨文红看来,西方国家在电视综艺节目方面起步早,发展时间长,经验的积累多,人才培养的系统也相对成熟。而中国电视综艺的创新之路,还是要从积累经验入手。
“我们购买版权,看中的是国外整个制作团队。会邀请节目团队的专家过来把节目操作的一整套流程传授给我们,包括应该注意的细节,技术要求等,帮我们培养起一批人才。长远来看,这非常有益。随便谈创新,弄不好就是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