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落叶于劲秋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zheng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试图从创作心理,创作模式,悲秋意象等方面简要分析悲秋文学的形成机制,构成要素,丰富内涵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悲秋;意象;悲秋文学;悲秋传统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与秋相关的名篇佳作,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李清照的《声声慢》,马致远的《秋思》等等。这些与秋相关的诗词所共同营造的是一个寂寞、孤独、凄凉……的意境,所共同传达的是内心的悲苦与哀愁。这些诗词作品意象选取的承继性,意境构造的趋同性,感情表达的相近性,所共同构成、丰富、充实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秋文学。
  悲秋始于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其开了中国古代文人悲秋的先河,而由此而丰富的悲秋文学也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诗人总是将自己感悟的人生千愁百绪表征为“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的意象,将“悲”与“秋”两种性质相异,形态相远的存在紧紧联系,熨贴在一起,形成了秋必含悲,悲必言秋的诗学模式,这也就有了陆机的“悲落叶于劲秋”。悲秋模式展现了古代诗人独特的感伤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包含了诸如离愁别恨、感旧、不遇、失意、迟暮、伤逝等种种人生的哀与愁。中国历代文人通过自己对秋的感知、体悟,把自己内心的哀与愁通过秋的意象传达出来,并历史的形成了悲秋文学,悲秋传统。
  综观中国古代多数文人的命运,怀才不遇、理想破灭、遭贬失意、遗弃冷落、国破家亡……构成他们人生的基本内容。因此,他们对孤独的体验最为深刻,对孤独的挣扎尤为执着。日益深化,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就成为他们创作的重要心理机制。而秋的典型意象梧桐、秋风、秋雨、大雁等正契合了这一心理机制。这些意象最终也成了悲秋文学的典型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其含蓄而丰富的承载着中国古代诗人的感情和思想。其“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秋的典型意象梧桐、秋风、秋雨、大雁等“是诗人凭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而获取积累的,也可以通过对其它作品的阅读从而在潜意识中积淀形成,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历史性的文化心态”。梧桐、秋风、秋雨、大雁等意象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志的物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审美意象。其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积淀着一定的情感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其形象而生动,丰富而多彩的展现着古代诗人的心灵图景。
  秋的典型意象梧桐、秋风、秋雨、大雁等以其独有的物候特征,成为秋天的信使,成为秋声、秋意的代表,成为在萧瑟的秋景中表现孤独、哀怨、悲伤等情感的惯用意象。梧桐意象如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白居易《早秋独夜》“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秋风意象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秋雨意象如朱淑真《秋夜有感》“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夜伴夜长”,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梧桐和秋雨意象组成的并列式意象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管是概括性较强的“秋”,还是具体性较强的“梧桐”“秋风”“秋雨”“大雁”等之类的词语,都是秋意象的代码,都带有显明的愁怨、悲苦色彩。这“每一个意象中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和悲伤的残留物” 。
  进入古典诗词中的自然物象,已不是简单的纯自然物象,它已成为诗人某些情感信息的载体。这些意象将创作者在特定美学理想、文化心理支配下的情思凝结起来,形式化而有序化。梧桐、秋风、秋雨、大雁等秋的典型意象在诗人悲秋、离愁、别恨、寂寞之时,成了最契合诗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诗人借助这些意象传达哀伤、凄凉、孤苦的内心情感,渲染伤感、孤凄的氛围。
  梧桐、秋风、秋雨、大雁等意象既为象中之象“就不再是独立于现实的客体,而带有先在的与不断汇入的主体情志在其中。因为自古以来创作主体的审美与文化观照,早以原型化地赋予了客体以具体丰富的民族化情意……”其蕴含了不断积淀的丰富、深厚的情感内涵和不断积淀的独特、深沉的文化心理。
  梧桐、秋风、秋雨、大雁等意象最终成为悲秋文学的核心意象,其在历代诗人的诗词中不断出现,诗人以此表达各自独有的感情世界,生命体验。其历史的承继性最终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秋文学,悲秋传统。中国文人对生命的感悟,习惯从自然时节的更替中去解读时间,从山川草木的变化中去体味生命。大自然季节的变更和生命的律动总是引起他们强烈的生命感动。一年将尽的清秋时节最能引发古代诗人的悲情愁绪与时间惊觉,也就是陆机所说的“悲落叶于劲秋”。他们每每将悲情愁绪与草木摇落,万物凋零的秋景联系在一起,以萧瑟的清秋意象传达所感的人生愁烦,生命忧患。梧桐、秋风、秋雨、大雁等是清秋时节最为显著的物候,其也就成了触发中国古代诗人愁苦、孤独、哀伤等情感的重要媒介,而历代诗人也借助这一系列意象表达各自的人生悲苦,生命忧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秋文学,悲秋传统就这样历史性的形成,发展,丰富着。
  悲秋文学将以其典型的意象,浓郁的感情,深厚的意蕴,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绽放夺目的光彩。
  (作者简介:马迎国(1980.09-),汉, 陕西泾阳人,本科,中教二级,西安市东方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在不断加大,由此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差。本文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取向、道德观取向、择业观取向、消费观取向的特征,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希望对日后各大高校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解决方案  一、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特征  (一)政治观取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工作学习当中,英语无处不在。社会人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与日俱增,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高等院校作为占据英语教学资源作为丰富的地方,无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從与社会分享高校英语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出现,简要分析了其社会化应用的可行性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英语资源;社会;共享  英语,作为世界各国的首要官方语言,在当今社会工作、学习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广大社会工作人员的
期刊
摘要:通过对石家庄周边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得知农村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发展缓慢,师资缺乏,没有先进的教学技能,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较高,但受师资和教学活动场地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善于去自主学习。因此,建议教育部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完善教学场地,让农村的教学也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农村中小学;现状  一、前言  (一)学校开展状况  80年代
期刊
摘要:卤簿、仪仗作为中国古代宫廷礼制的内容,专门为古代帝王的重大活动服务。唐宋时期,卤簿、仪仗在使用上多有不同,并呈现出独有的时代特点。随着唐宋礼制的发展,卤簿、仪仗渐趋完善,其规模之盛大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卤簿、仪仗的繁盛,不仅反映出当时礼制的发展,更诠释了古代帝王的尊威。  关键词:卤簿;仪仗;关系;特点  唐宋时期,卤簿、仪仗在使用上多有不同。仪仗属于卤簿仪制的核心内容,但绝不等同于卤簿。
期刊
一、城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概况  城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是根据城政办发〔2012〕20号文件组建,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对我县文化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的繁荣稳定。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9名,其中:大队长1名,副大队长2名;设办公室、法规股、印刷出版发行执法室、影视音像歌厅娱乐场所执法室、网络信息执法室5个内设机构。其中办公室作为五大股室之一,在整个执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能否成才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并从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方面简要论述了如何培养大学生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感教育  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家庭、他人、国家、社会、集体和自然界能自觉地承担份内之事的精神趋向,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实践、接受教育等之后所形成的一种主动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不仅是
期刊
2010年药家鑫案件发生后,立马激起千层浪,网民纷纷呼吁药家鑫应“杀人偿命”。事实也貌似顺应民意,2011年6月7号,药家鑫被执行了死刑后,有网友因好奇而去证实之前网络传言的“官二代”、“富二代”背景是否真的存在,证实谣言终归只是谣言,文章发表后引来评论数千条,网民纷纷忏悔自己当初的不理性。而案件结果已经无法改变,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没有结束,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到底起着怎样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
期刊
摘要:每个人都有继承和发扬人类精神文明的权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尽情享受人类知识”。与传统的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相比,“漂流书屋”更能做到开放式的借阅。  关键词:“漂流书屋”;“图书”;“借阅”  一、“漂流书屋”概况  “漂流书屋”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欧洲的“图书漂流活动”。读书人将自己不再阅读或希望推荐的图书贴上特定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陌生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宋明理学思想精髓及其发展过程的研究,是我们理解它作为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工具的客观必然性,并剖析它的合理性以及局限性。是我们面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时候,能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关键词:宋明理学;朱熹;格物;利弊  一、宋明理学的主要人物及精髓  理学的开山祖是北宋的周敦颐程颐等人,到南宋时,朱熹成为集大成者,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南宋的陸九渊将程朱理学
期刊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努力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一生。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发展和更新思想观念,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跟随时代的前进而前进。  一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入侵中国,使中华民族陷于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孙中山作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早就怀有“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宏愿。但是,早期的孙中山与何启、郑观应等改良派关系比较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