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我们追求高效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感官教学法”就是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感知觉等,让学生积极主动、轻松快乐地学习,也就是激发、刺激学生所有的感官,建立对课堂活动的深刻记忆。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通路,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意味着更多的记忆被轻松存储下来。学生学习的历程是由具体到抽象,透过感官人类接受的信息是具体事物,学生对具体事物的反应是直接的。多感官学习,一方面可以延长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感觉的敏锐度,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本人结合实践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探索。
一、让学生在表演中再现情境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描述了生动场景,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场景已在脑中留下了初步印象,若进一步组织学生表演,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社会文化情境”,既有声,又有情。此时,声情并茂,内容会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体验也就愈发深刻,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
刚刚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教材的一篇课文《天鹅的故事》,为了让学生领悟天鹅破冰的感人场面,她引导学生一边做着自上而下的破冰动作,还让部分学生摇晃桌椅,发出声响,感受天鹅的精神。扮演天鹅的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出浑身解数。他们身上所展露出的自信、从容,不正是新型人才所要求的素质吗?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松树和小松树》等课文,都是学生很喜欢读的童话故事,语言很富有童趣。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们无须做烦琐的讲解,让课堂变成孩子们的舞台,让孩子们在舞台上随意表演。通过角色的扮演使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语言运用。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
二、让学生在游戏中激活思维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为学生创设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游戏情境,把学习、游戏融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充分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在游戏情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
【案例】
播放动画。(画面:许多小朋友在做各种不同的游戏,有跳绳、爬高、踢毽子、捉迷藏、丢沙包……)
师:看了这些游戏,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真想跟这些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生2:看到小朋友们在做游戏,我想起了在家里和哥哥游戏的情景。
生3:我真想把我做过的有趣的游戏告诉大家。
生4:我看了这么多的游戏,有许多是我没有玩过的,我真想和他们学一学。
生5:他们玩的游戏,我也会玩。
生6:我也想告诉他们我们玩过的一些游戏。
师:嗯,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想不想把自己喜欢的游戏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最喜欢的游戏
让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练,在想想、做做、玩玩中进行尝试体验,学好语文。
三、让学生在争辩中开发潜能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念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在争辩中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推进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体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找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在辨析中,学生个性开放,享受了成功的愉悦。在辨析过程中,没有预设答案,没有统一结论,只有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认知在动态中生成。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指导朗读体验“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教师设问:这里的“飞、穿、越”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能互换吗?学生分组思考后,即刻展开激烈的争辩,在一场争辩中,学生深刻感悟到三个词语使用的准确和生动,再结合朗读,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
四、让学生在情境中直观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较广泛运用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幻灯、实物展台、多媒体计算机等。但语文学科自身属于人文学科的特点就决定了在语文课堂上各种教学手段不能为用而用,这就提出了一个在语文课堂上要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问题。如果某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不能起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感性认识,那就是事倍功半了。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与图片、视频、文字等,文字中有色彩显示,声情并茂地再现课文内容,配上音乐。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认真体会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的还配了动作,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在有效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五、让学生在朗读中升华情感
语文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似乎是静止的,其实,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学生情感的初始状态是粗线条和浅表层的,不容易进入课文中的情感世界,进入了往往又会因教师的一不留意而离情远去。只有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他们对课文的体验和感悟才是真切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动真情,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努力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相融合。读,就是让学生去与教材对话,它是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目的,更是一种过程。教师可以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情入境,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去深刻理解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怀槐乡五月》一课时,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读中体验思想情感,让孩子从课文学习中感受槐乡五月景色的美,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另一方面在读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的情感,从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没有了学生自身的参与,语文素养的培育也就成了一厢情愿。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珍视“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充实,在充实中成长。努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日积月累,悟得终身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体验语文学习中的乐趣。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29
一、让学生在表演中再现情境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描述了生动场景,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场景已在脑中留下了初步印象,若进一步组织学生表演,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社会文化情境”,既有声,又有情。此时,声情并茂,内容会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体验也就愈发深刻,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
刚刚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教材的一篇课文《天鹅的故事》,为了让学生领悟天鹅破冰的感人场面,她引导学生一边做着自上而下的破冰动作,还让部分学生摇晃桌椅,发出声响,感受天鹅的精神。扮演天鹅的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出浑身解数。他们身上所展露出的自信、从容,不正是新型人才所要求的素质吗?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松树和小松树》等课文,都是学生很喜欢读的童话故事,语言很富有童趣。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们无须做烦琐的讲解,让课堂变成孩子们的舞台,让孩子们在舞台上随意表演。通过角色的扮演使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语言运用。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
二、让学生在游戏中激活思维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为学生创设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游戏情境,把学习、游戏融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充分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在游戏情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
【案例】
播放动画。(画面:许多小朋友在做各种不同的游戏,有跳绳、爬高、踢毽子、捉迷藏、丢沙包……)
师:看了这些游戏,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真想跟这些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生2:看到小朋友们在做游戏,我想起了在家里和哥哥游戏的情景。
生3:我真想把我做过的有趣的游戏告诉大家。
生4:我看了这么多的游戏,有许多是我没有玩过的,我真想和他们学一学。
生5:他们玩的游戏,我也会玩。
生6:我也想告诉他们我们玩过的一些游戏。
师:嗯,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想不想把自己喜欢的游戏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最喜欢的游戏
让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练,在想想、做做、玩玩中进行尝试体验,学好语文。
三、让学生在争辩中开发潜能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念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在争辩中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推进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体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找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在辨析中,学生个性开放,享受了成功的愉悦。在辨析过程中,没有预设答案,没有统一结论,只有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认知在动态中生成。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指导朗读体验“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教师设问:这里的“飞、穿、越”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能互换吗?学生分组思考后,即刻展开激烈的争辩,在一场争辩中,学生深刻感悟到三个词语使用的准确和生动,再结合朗读,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
四、让学生在情境中直观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较广泛运用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幻灯、实物展台、多媒体计算机等。但语文学科自身属于人文学科的特点就决定了在语文课堂上各种教学手段不能为用而用,这就提出了一个在语文课堂上要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问题。如果某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不能起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感性认识,那就是事倍功半了。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与图片、视频、文字等,文字中有色彩显示,声情并茂地再现课文内容,配上音乐。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认真体会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的还配了动作,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在有效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五、让学生在朗读中升华情感
语文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似乎是静止的,其实,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学生情感的初始状态是粗线条和浅表层的,不容易进入课文中的情感世界,进入了往往又会因教师的一不留意而离情远去。只有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他们对课文的体验和感悟才是真切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动真情,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努力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相融合。读,就是让学生去与教材对话,它是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目的,更是一种过程。教师可以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情入境,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去深刻理解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怀槐乡五月》一课时,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读中体验思想情感,让孩子从课文学习中感受槐乡五月景色的美,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另一方面在读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的情感,从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没有了学生自身的参与,语文素养的培育也就成了一厢情愿。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珍视“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充实,在充实中成长。努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日积月累,悟得终身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体验语文学习中的乐趣。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