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颜色词对比分析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yna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语和汉语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但是由于其体系不同,所以两国语言既有相似点又有差异性,由此在语言考察的方面,汉日对比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其中的颜色词虽属于人们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但是进入到社会文化领域后,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价值取向、政治因素等的影响,颜色词开始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带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本文通过对中日颜色词的对比,明确其文化差异性,以此减少交流中的误用,加深人们对两国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中日颜色词;“绿”;对比;语义及象征义;实际应用
  颜色词“绿”是我们生活中的基本词汇, 与文化息息相关,因此颜色词“绿”的探讨,对于文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本文仅以其中色彩三原色中“绿”为基础,通过对其语义及象征义发展,实际应用的特征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从而体现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性。
  尹晓红(2000)以中国五行学说导出汉语绿的颜色词,接着以时间为引线,分朝代依次说明了“绿”的社会地位,并详细分析其社会影响因素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吕美佳(2014)以日语色彩词为对象展开论述,首先明确其色彩意义,归纳其时代变化,从词性,词源两方面具体分析7种基本颜色词的は变化与发展。先行研究多以单种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语源、象征角度进行分析,中日对比方面还并不充分,因此本文通过对色彩词绿的研究进行补充。
  一、语义及象征义发展
  从《说文解字》中“绿,帛青黄色也。”一文可以看出,在一开始“绿”并不是专用的基本色彩词汇,而是通过语义的扩展,从青黄色的布拓展到青黄色。众所周知,中国有五行一说,五行对应五色,木为青色、火为红色、金为白色、水为黑色、土为黄色。即五正色。而中国人自古崇尚正色,如清代旗人地位较高,有正黄白红蓝和镶黄白红蓝“八旗”之分,皆为正色旗。由于当时汉人地位低,而绿又属于间色,有低下之寓意。故汉人军队不在八旗之列,又称绿旗。白居易在《忆微之》中有“折腰俱老绿衫中”一句,意思是说到了弯腰驼背的老年,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官运并不亨通。元稹亦有诗云:“无限公卿因战得,与君依旧绿衫行。”都可看出这里“绿”有低贱之意。元朝时期,官府规定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以示与正常人的区别。延续至今,“头顶戴绿”发展为形容一个男人的女人和别的男人相好,尤为男性所忌讳。现今、“绿”可代表自然,健康,清新。如嫩绿象征着萌芽与希望,翠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苍绿意寓着坚毅与挺拔。像烈士墓的周围都会种植苍翠欲滴的古松,寄望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此外 “绿”还有安全、通行、快捷,环保等寓意,如安全门绿色标识、绿灯、绿色通道、绿色环保等等,总而言之,“绿”虽说逐渐有了积极的倾向,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时还是会被人们所忌讳,绿帽子等还是不太常见。
  而在日本,最初是没有“緑”一说的,“緑”属于泛指绿色至蓝色的广范围颜色,源于平安时代,最初指的是水灵灵、新鲜,后逐渐演变成表新芽的颜色。现如今所说的“緑”原来都统一归纳到 “青” 里来表示,如“青野菜” 、“青々とした葉っぱ”中的“青”表示绿色,象征着植物的生机盎然。“青二才” 、“青臭い”等 在生活中多表示成长道路中的不成熟。二战后,教科书开始将“緑”和“青”进行区分,将“緑”定义为蓝黄的中间色,代表春夏草木的颜色。如“緑の季節”、“ 緑滴る”等。此外,由于日本多以丘陵山地为主,绿色植物覆盖范围广,“緑”某种程度上为自然的代表,为日本人所崇尚。所以“緑”还象征着、农业、美丽,如“緑児” 、“緑の革命” 、“緑の髪”等。简而言之,日本的颜色词“緑”基本以褒义为主,表示喜爱与赞扬。
  二、实际应用的特征
  (一)感情色彩的保留
  感情色彩多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话说,双语翻译有三要素,信、达、雅,也就是说贴切地翻译出原作者的感情倾向也是翻译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如,灯红酒绿,日常中多指奢侈糜烂的生活,翻译成日语为,「贅沢で享楽的な生活」,虽没有使用原词“緑”,但暗含贬义,表达了作者本意,符合翻译原则。
  (二)文化差异的趋向与融合
  中国虽自古以来,“绿”字暗含贬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世界“绿色运动”的发展,绿色环保理念提上日程。生活中所常见的绿色能源、绿色消费、绿色食品等也都与日本的褒义理念相一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是虽有融合之处,中国在一些方面仍与日本存在其差异性,保留其传统的个性。如日文「緑の帽子が目印の観光ボランティアガイド駿府ウエイブの案内で、大御所家康公が築いた駿府城下町九十六カ町の町名碑を訪ねて歩きませんか。」(広報しずおか「静岡気分」, 2008, 静岡県)(NINJAL)可看出,其中的绿帽纯为字面意思,并无汉语中的贬义成分。
  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对于颜色词的对比分析,对于探讨两国文化的发展差异具有深刻含义。本文虽对于颜色词“绿”虽然从语义及象征义发展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但是其发展变化的阶段差异并不清晰,以后望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1]尹晓红.汉语表绿色词及其文化含义[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2).
  [2]呂美佳.日语色彩词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4 .
  [3]宋萍.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06).
  [4]姬新利.中日基本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比较[J].商业文化,2010(04).
其他文献
摘要:原本以女性为尊的越南社会传统受到外来父权制思想的影响,女性地位发生了彻底的转变。这种外在的动机激发了女性的反抗意识,推动了女性文学的兴起。19世纪西方文明的介入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点燃了女性思想解放的火炬之光。在历经战乱,实行全面开放的越南现代社会中,女性作家群体崛起,女性文学也将探针深入问题的内核,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越南;女性创作;女性意识  在人类文明史中母神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从主题与结构两方面对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进行深入剖析,笔者认为该小说富含原型。沃克围绕追寻主题展开叙述,其中包含西丽对自我身份的追寻以及耐蒂对种族身份的追寻。小说的结构亦符合圣经的U型结构,主人公西丽的U型人生与非裔美国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曲折人生相吻合。《紫色》实为非裔美国女性的觉醒之旅。  关键词:《紫色》;原型批评理论;追寻主题;U型结构;非裔美国女性;觉醒
期刊
摘要: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揭晓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获奖者是具有更多音乐身份的美国唱作人——鲍勃·迪伦,究竟是跨界还是回归?对于文学,这是一种怎样的向导?诺奖评委会给出了他们的颁奖理由。回溯到中西文学的源头之处进行对比分析,人们也不难得出肯定的答案。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诗性始终流淌在鲍勃·迪伦歌词创作的字里行间。  关键词:鲍勃·迪伦;诺奖;诗歌;艺术特色  诺贝尔文学奖的缔造者阿尔弗雷德·伯纳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了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发现了中英文爱情诗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故得出了东方人与西方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思维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已经深深植根于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关键词:追求者;爱人;淑女;美好愿望  A Red, Red Rose  Robert Burns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
期刊
摘要:李娟以独有的文字体悟和观察视角书写着阿勒泰的草木山川、日常俗世,不仅写出了边疆自然风光的柔软与寒冽、哈萨克少数民族朴实本真的生活习惯等,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字一句的描绘让更多人了解到少数民族特色以及新疆风情独有的原生态文化气息,感受到大地与天空的寂静壮美辽阔和栖身于此地的人与物的和谐怡然,其作品中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都本能般的扎实成长,勾勒了一幅牧歌般的美好世界,带给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以
期刊
摘要:剪纸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烟台剪纸以其题材丰富、种类繁多、细腻粗狂等特点在中国独树一帜。随着时间的推进,烟台涌现出了一些与传统剪纸不同的新剪纸,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有创新意识的剪纸艺术家,他们的创作手法、表现方式、题材类型都发生了变化。然而剪纸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世代传承的剪纸人中,更多的艺术工作者都投入到剪纸的艺术在创作中来。曲青棠老师是烟台新剪纸的代表人物,他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新剪纸的
期刊
一、“怨恨”的剧情设计模式  叶郎曾说“凡是对现实的生活(政治风度等等)表示一种带有否定性的情感都属于怨”。[1]在东北沦陷时期,金剑啸和李乔的戏剧都做到了从客观实际出发,表达了自己对山河破碎的极度不满和深深的怨念。两人设计的剧情往往都是善良有道德的人在暗无天日的社会下苦苦挣扎,最后希望破灭,家破人亡。我们姑且把这种剧情称之为“怨恨的剧情。”在李乔的《黑白线》中,由于老何的蒙骗,士敏一家人面临着生
期刊
摘要: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儒家思想失去权威,于是士人们将目光投向了老庄思想,玄学的新思潮应运而生。在谈玄论理的过程中,服药与饮酒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士人们也往往将自己的玄学思想寄寓在这两种行为当中,成为“魏晋玄学”的物化。  关键词:玄学;服药;饮酒;精神寄托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传统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士人们寻求其他的思想理论去践行理想人格,将目光投注在了道家
期刊
摘要:通过对雕塑趣味的探源,引出秦璞的雕塑作品,进而分析其具象和抽象雕塑作品的趣味。同时,讨论了作品趣味的生成者。  关键词:趣味;雕塑;公共艺术  如果放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来谈关于雕塑的趣味的话,我们几乎寻觅不到可以谈论的“踪迹”。因为这一阶段的雕塑多数是要为政治服务的,是革命的、严肃的,甚至于在“文革”期间,如果你的作品里掺杂了趣味的“糖衣”,很有可能會被打成“右派”,招来杀身之祸的。
期刊
摘要:许地山笔下的春桃,于命运的不幸与苦难中挣扎出美,美在其清秀靓丽的外表,美在其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她的情与义在刘向高与李茂两个男人间纠结、碰撞,有过争执,有过温情,有过爆发,有过平息,最终在一次次的冲突与矛盾中,调和、升华。  关键词:春桃;格调女人;情;义  《春桃》于1934年发表,被认为是许地山创作思想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分界点。作者将文笔触及到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体现出其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