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hyhv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价值观的概念
  现代价值观的定义是: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和自觉认识。现代价值观把对人生目的的认识、对社会的态度和对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核心,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从历史环境来看,价值观会受到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制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另外,一个人的价值观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价值观的作用
  从价值观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知道,价值观可以改变社会的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的生存状态,就目前人类生存的状况来看,人类成长的过程越来越需要价值观的构建。构建一个良好的价值观,不仅具有深层次的文化作用,还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可以引导人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人的成长。
  三、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培养能基本内容
  1.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的基本精神
  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的基本精神,可以使学生领悟生态价值观的内涵,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实践生态价值观。学习生态文化是为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首要条件,这里的生态文化涉及到人、自然、社会之间生存关系的知识,通过学习它们的共生互生关系中产生的那种互敬互爱的态度,最终形成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基本精神是人在看待人、生命、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共生互生关系时,能够怀着一颗关怀的关怀之心,拓宽生态文明视野和学习生态文化知识,从而形成生态文明的思想,在生态文明思想的驱动下加强人们对生态文明价值的追求。生态文明的基本精神需要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进而追求更高的生态文明价值,使其最终转化为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可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把善恶作为尺度,约束人们在自然中的行为,并且明确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在对待自然万物时,要保持一个善良关怀的态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
  2.培育重建人类家园的使命感
  重建人类家园是指重建人与自然、生命、社会共生共存的家园的重建,由于人类向自然环境无限的索取和破坏,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的家园。因此,要保护和延续生命,首先就要重建人类家园。重建人类家园不应该只为人类的利益,应该把存在地球家园中的一切生物都纳入家园建设中的关怀对象。只有人类生存的家园与自然和谐统一,家园中的一切生物才能够健康持续生存与发展,这样的家园才适合人类长久生存。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要不断强调人类生存家园的意识,引起学生对生存家园的重视,让学生审视自身生存环境,并观察和体会恶劣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由此让学生意识到重建人类家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例如,在讲解《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自然环境以及动物生存环境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生存家园环境可以保障人类健康以及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家园。假如人类都有了很强烈的重建人类生存家园的使命感,人们就会停止过度砍伐树木、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选择低碳生活等,这样人类就可以构建一个优美健康的生存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培养重建环境的责任意识
  人类重建环境的过程就是恢复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激发生态环境的生态活力,使环境形成一个生生相息循环运转的生态系统。人类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就必须要培育人们重建环境的责任意识,只有拥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人才能主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重建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可以检查并督促他人的行为。重建生存环境可以保护人类与自然界的一切资源,它要求我们不仅注重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同时更要注重其他生命生存与延续的空间,毕竟人类的生存发展都是以其他生命作为基础的。只有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才能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生活。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建不只是进行物质的修护与创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保护自然、关怀社会、拥有重建生存环境的意识,从而有效的防止环境被破坏,并且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生存环境。
  四、结束语
  对于初中语文生态价值观教育而言,要充分挖掘我國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知识和生态思想,结合当下社会需要,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知识和生态思想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俭的生态价值观,努力让语文的生态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学生的个人修养,并让这种个人修养可以转化为个人的实践修养。
其他文献
在我的教学观里,有一部分学生被叫做“死挺挺”,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的意思。这个学生就属于这一类,那一阵班主任频频找这个学生谈话,据说这个学生闹着要回家,我对这个学生着实戴上了有色眼镜,甚至还提醒班主任,这个学生会影响同桌,别耽误了同桌的进步。  然而有一天我在批作业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本作业写得特别工整,甚至可以称为精美,翻看名字却让我很失望——是一个表现不太突出的学生。我犹豫了,是表扬这个学生还是
期刊
古诗表达技巧是常考的题型,但学生在考试中的回答往往不尽如人意。表现在:认不出表现手法,分析不到位。因此,深入进行古诗表达技巧辨识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对表达技巧进行分类研究  学生有必要对表达技巧进行分类研究,各类复习书,对古诗表达技巧都进行了列表分析,但基本大同小异,很少有对表达技巧从目的和效果方面进行分类研究的。其实,学生认不出表达技巧,往往和对表达技巧的分类研究不够有关。那些看起来
期刊
做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真正实现“向45分钟要质量”,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刻苦钻研课标、仔细解读教材、认真撰写教学设计、精心组织课堂固然必不可少,但有效的课堂提问也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切实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参加的教科研活动的经验体会,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答法是初中语文
期刊
“享学”,是指“享受学习的乐趣”。如何引导学生去享受学习的乐趣,对学习感兴趣,从而学好语文,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讲得再精彩,课堂教学再精彩,但是如果学生的表现不精彩,教育还是失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搞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爱
期刊
作文,是高考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而又全面的途径。高考作文时,考生审题立意,大都相差无几,而最终用文字表达出的文章却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对作文评判基础等级的把握各有差异,更主要的是考生对作文评判的发展等级是否有效地运用了。  从教20多年,在已有教学实践中,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而论,很少有学生能把“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全面有效地运用,但抓住其中某一方面来发挥,学生就轻松多了,而且
期刊
普通话教学和其他语言教学一样是一种技能训练。普通话教师或语文教师大多重视传统的音节分析,对语言韵律关注较少。正如邵宜先生所说,“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韵律”。韵律是指音节或比音节大的语音单位中的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停连等语言特征。汉语韵律的构成要素有停连、节奏、重音、声调、语调和基调等。汉语是声调语言,韵律特征十分丰富。汉语的韵律主要体现在语流中。韵律是关系到能否说好普通话的关键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探询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努力探询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  一、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通过写日
期刊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所以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必备因素。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既有促进教学的一面,也有不利于教学的一面。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的便利  1.恰当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面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又有幸聆听了李文广老师的课,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语文书的简简单单的课堂,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少了一份华丽,多了一份朴实;减了一份陌生,增了一
期刊
习惯在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为幼儿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有效开展养成教育呢? 本人通过从事幼教多年,總结了以下养成教育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一、开展活动,推进习惯养成  1、通过课堂模拟,推进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