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中的地理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地理教学十几年来,常常看到学生为了考试苦苦地学习,被名次、升学重压得喘不过气来,年少的脸上总有愁云拂过。这些让我不断在反思、追问————我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什么样的课堂?
  传统的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纯粹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课堂中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等很难发挥。
  古人曾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人的博学,今人也很重视地理学科,钱学森认为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通向社会科学的桥梁。所以让地理课堂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是我们老师能做的,同时也是学生的呼唤!“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尤其适用于地理学科,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相关的科学,我们需要将“知”渗透于“行”的历程中去,这个“行”便是深入地理环境的实践与调查。但是,我们当今的地理课堂却局限于教室中纸上谈兵,我希望地理课堂是广阔的大课堂:运动场、实验室、地理教室、电脑房、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气象站、科研院所、居民小区、工厂、农村……让广阔的大自然成为地理课堂,成为学生新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真正的环境中认识、体验地理知识与技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经过细致的考察和规划,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地理的知识和原理,我将地理课堂搬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学生们就叽叽喳喳议论着、猜想着,表情中充满了对地质博物馆的好奇与期待!
  一进博物馆的地球厅学生们就被正中间硕大的地球仪吸引“这里是澳大利亚、这里是北大西洋暖流、快看快看后面有六大板块”你一言、我一语,学生将课堂上曾经学过的知识一一呈现在地球仪上,在现场分享交流,互相提醒与补充,这种方式比老师留作业要有效得多。
  整个地球厅以动力为主线,介绍了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地质作用。褶皱断裂这些现象在课堂中只能让学生看看图片,而在地质博物馆中,学生不但可以看到现实中的褶皱和断裂,而且可以亲手触碰到每一层岩石每一个裂缝,在参观的同时学生们无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景”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实景”与课本知识的对应结合让学生的认识与思考更为清晰。
  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再也不用像在课堂上那样给学生一一讲解各种知识了,学生会主动问你许多他们不清楚的地方,老师也可以适时的提出一些问题给予学生一些思考。在观看到河流地貌的沙盘时,旁边有许多盛着不同大小石头的圆筒,盛着不同粗细的砂砾石,看学生们看得专注,我适时的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石头这么大,有的却是细沙?”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因为河流的流速不同,携带的泥沙大小不同”“大的石头先沉下来,小的细的后沉小来”……因为这些盛着砂砾石的圆筒只是随意的摆放到沙盘边上,看学生如此踊跃,接着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这些盛着砂砾石的圆筒只是随意摆放的,把它们摆放到什么位置更容易让参观者了解河流的不同位置会有什么样的砂砾石分布呢?”这下学生们更加踊跃了,三下两下就将不同的砂砾石筒摆放到了相应的位置。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自己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博物馆完善一下展厅的布置,小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教学场景中,我一下子明白了怎样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走向知识,学生似乎在瞬间完成了角色转化————现场生成的问题成为我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整个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兴趣盎然,收获颇丰。有的学生利用相机拍摄了图片,有的学生利用手中的纸和笔记录了参观的地理知识。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也让同学们改变了对地理的看法,有同学感慨道:地理知识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这次博物馆中的地理课堂,我希望地理课堂学习的重心不再是高考试题与考试说明的要求,而是一个个引发学生探究的真问题,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兴趣、合作的欢愉和自我的成长!我还意识到,教学空间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化有助于践行新的教学理念,变化的不仅仅是教学的场景,更是师生角色和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关系定位!
其他文献
一年前,我被学校安排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课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乡村教学点学校,基础很差,我的教学非常吃力。而且班上有个叫二宝学生,年龄比班上的孩子都大,个子较高,经常捣鬼,让我头疼不已。我除了管好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吃饭、穿衣、睡觉要管,我的工作时间无形被拉长,任务繁重,我过得很不好。  一天,值日班长收好课外作业后向我报告二宝又没交作业,我想成绩这么差还
期刊
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从学礼开始。为深入到幼儿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素养,提升幼儿从善、从真、从美的良好习惯,在幼儿园中应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每一个环节都渗入了礼仪教育。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众所周知,所有的礼仪都离不开幼儿在日常生活或学习活动中所
期刊
一、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基于一定的能引导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掌握一定的定义性概念,但是在学习中仍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I will do sth句型。同时,学生已具备一些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能围绕“节日活动要做什么事情”这一话题,口头表述并写出简单句子。  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
期刊
一、教学设计思路  这堂课的设计紧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课的特点,将 “电子书包”引入课堂,利用信息化工具助推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化。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前学生通过教材和平台上的视频学习新知识,并在平台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在课堂里先通过自测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再通过微课、同伴或教师的帮助来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然后利用各种游戏和活
期刊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
期刊
第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首先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和方法。同时它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为什么要在英语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期刊
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已有27年,27年的教育教学生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从一名对音乐教学毫无所知的年轻教师变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成熟的教师,背后需要付出太多的心血与汗水。我们常听有人说:“如今的孩子跟过去我们或更早年代的孩子大不相同,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对世间新鲜东西接受得特别快。”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得到张扬,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过去的“师生问答”“师说生听”到今天的“畅所欲言”“自主探索”,中间发生了很
期刊
语文练习课,经常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以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的常态教学,一些课堂生成总被人们忽视。教师总怕学生的思维不受控制,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 所以总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依照自己的教学思路,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本可以精彩纷呈的课堂被扼杀在循规蹈矩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
期刊
教改纲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这也就是说,教学理念要更新,传统上教师那种单纯灌输知识的角色要转变。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鼓励、欣赏学生,立足学生的现有水平提升他们的认识高度。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设法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建立平等、自由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我往往这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要求学校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最终,教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