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叹时光换,堪比造化工:词语家族的演变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2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题解释]“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当今社会,语言发生了多方面的巨大变化,词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发展变化性。“词语的意义内涵是人类经验的历史积蕴。”本专题主要以活动来促进学生理解词语的演变,构建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桥梁,感受中华文明绵长强劲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专题解释】以《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篇文章为载体,通过提炼阅读主张及关于随笔文章的表达特征,达到读懂两篇文章并建立健康的阅读理念之目的。【预习任务】自查关于黑塞的相关资料,自读两篇文章。【学习任务】学校图书馆落成,阅览室墙壁上准备悬挂一些谈阅读的经典文章,学校发动学生撰写。请你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写一篇500字的推荐短文。
[专题解释]指导学生感受黑塞和王佐良笔下的读书场景,利用互联网寻觅其他阅读者的读书经验,联系其“个人阅读史”上最难忘的读书经历,提炼出适切他们的个性化读书经验,从而树立“终身阅读”的理念。【预习任务】在活动举办的一周前,布置学生充分准备如下活动:1.写一段关于某本书的推荐语(百字左右,可做成PPT)。2.说一段自己的读书故事(2~3分钟,可现场进行,也可预录成微视频)。3.进行一次关于读书经验的演讲(2~3分钟,可现场进行,也可预录成微视频)。4.选一页自己最满意的读书笔记。
[专题解释]以给初中同学制作一张校园明信片为主要活动,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写景教学指导。赏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中经典的景物描写,分析其景物描写准确性、个性化、人文化的特点,借鉴方法,学以致用,当堂依照方法修改同学的写景语段。组合之后,形成一套具有鄞州高级中学特色的校园明信片。
【专题解释】联读《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两篇课文,探究“我”与“景、物、人”的关系,品味作者在景物及人事中所获的文化哲思。【预习任务】1.查找资料,了解史铁生、苏轼的人生经历,了解地坛、赤壁的基本知识。2.熟读《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两篇课文,进一步阅读《我与地坛》的第三节至第七节。3.列表概括文章中的景、物、人的特点及“我”的思想观点。
【专题解释】通过设计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探究语境影响词义的几种境况,让学生明白语境既可以制约词义的多解性,避免歧义,也可以使其产生耐人寻味的临时意义,从而提升对汉语词汇的感知能力和使用水平。
【专题解释】《侍坐章》在《论语》中是罕见的含有叙事要素的篇章,可以看作是叙事文学的滥觞。本专题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赏析《侍坐章》的文学性;第二课时在熟悉叙述要素的基础上,理解并探讨孔子的政治愿景。【预习任务】1.朗读课文5遍,读准下列字词读音:曾皙、饥僮、哂之、以俟、礼乐、铿尔、撰、莫春、沂水、舞零、与点。2.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千乘之国、邦、礼乐、宗庙、会同、端章甫、瑟、冠者、舞零。
[专题解释]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热词、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探索和掌握积累词语的办法,广泛收集和准确理解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成语和反映时代生活的热词,扩充自己的词语库,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专题解释]打通整个单元,联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登泰山记》《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发现古今写景名篇中自然的人格化,体会自然与自我的通融。【预习任务】分别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登泰山记》中的自然景致根据相应的特点分类,并概括各自对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情、心境和境遇;罗列《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中作者对同一自然景致在不同阶段的描写或认知,并总结各自对应了怎样的心境和心情。以上预习都可以通过表格来完成。
[专题解释]本单元主要活动内容是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从而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语言的表现力,让语言表达灵动而鲜活。学习活动主要立足于从词语体系、熟语、新词语方面积累现代词语,从古汉语学习的角度准确理解词语,从词语辨析的角度正确使用词语。本专题试图通过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了解词语积累的途径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词语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有关词语积累的途径、方法、措施、类别、成果、运用等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的探究所得的小论文。
【专题解释】联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三篇写景散文,关注“自然”书写背后个性化的语言表达,领略现当代文坛三位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预习任务】1.根据阅读经验,向大家推荐一位你喜爱的作家,介绍他/她的语言风格。2.阅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选择喜欢的景物描写语段进行点评。